嵊州历史与文化
嵊州(古称)地处浙部,曹娥江上游(古称剡溪北靠杭州,东邻宁波,全面积1784平方公里。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杰地灵,山水秀美,自古有“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之说。
从古至今,曾有众多文人墨客、名流贤士入剡揽胜,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古诗名篇。
其有东晋王羲之、谢灵运,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和宋代陆游、朱熹等游憩、定居、讲学的遗迹和咏剡名句。
杜甫有诗曰:“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可谓是古人对剡溪的钟情写照。
嵊州自古钟灵毓秀,文化昌明,人才辈出。
而近现代,嵊州人民孕育了蜚声海内外的越剧,涌现了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音乐家任光、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众姐妹和世界围棋冠军马晓春等一大批国际名人,使嵊州成为”越剧之乡”、“围棋之乡”、“唐诗之路”、“领带之乡”、“茶叶之乡”、“竹编之乡”和“唐诗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的一颗耀眼明珠。
嵊州因山而秀因水而名,四明山、西白山横贯东西,天姥山、峙大山遥望南北。
山中泉水清澈、幽谷深秀,断崖峭壁、龙潭飞瀑,处处千奇百怪。
嵊州现有百丈飞瀑、千年古镇、浙东大龙谷、瞻山风景区、南山湖、书圣园、溪山第一楼 、马寅初故居、越剧博物馆等景区。
浙东唐诗之路诗人写作的诗歌特点
写作特点 《浙东唐诗之路》共收集了41个在唐代诗人诗中提及到过的浙东景点,共收集相关诗歌207首。
每个地名景点作为一个小序列,下面是具体的地名详解,诗歌以及相应的诗歌点评。
首先,是本书思想内容的地方特色性。
这种特色性主要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选材的地方性。
本书中辑录了大量浙东尤其是以越地为主的山水文化景观,例如越中,越州州治,镜湖,龟山,贺知章故居,兰亭,会稽山,若耶溪,曹娥江,小舜江,剡溪,金庭山,天姥山等具有代表性的越地景观。
这些景观为唐代的迁客骚人提供了大量的诗歌创作题材与灵感,为唐诗之路的诞生与形成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第二个方面,是诗歌择取的地方性。
例如在本书中李白的《送王屋山魏万还王屋》中的诗句:“遥闻会稽美,一弄耶溪水。
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
···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
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
···”其中诗里所提到的“会稽”,“耶溪”,“曹娥碑”,“天台山”,“四明山”不正是浙东地域景观的代表吗
作者富有选择性地去挑选一大批具有典型乡土文化意义的诗歌作为本书内容的主题,有力地说明了浙东唐诗之路上唐诗的数量之多。
其次,是本书在编排上的合理性。
本书的基本编排结构是以序言,前言和正文三部分组成。
目录是以一个个浙东山水景观或地名为主题,然后下辖若干首赞个风景的唐诗编排而成。
而最具特色的是正文的编排。
首先,作者在每个地名的后面会写一些对这个地名的详解,之后是相关诗人的简介,再是对诗歌相关字句的注释,最后是对全诗的点评。
例如,在写剡溪时,就先对剡溪作介绍:“剡溪为曹娥江上流···剡溪为越中胜地,即为剡中,位于嵊县,不但有水,而且有山···”接下来就是对咏剡溪的诗人的简介,如“丁仙芝,一作丁先芝,润州曲阿人。
玄宗开元13年进士···”再次是丁的诗作《剡溪馆闻笛》,之后又是对诗的注释:“羌笛:一种吹奏笛,原出古羌族。
”最后,是对诗的点评。
所以,这样的布局编排方式,能让读者在很好的把握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之余,又可以了解一些浙东景观文化。
再次,是本书对唐诗研究者具有参考性。
对于浙东唐诗之路的研究,应当是以具体的作品为根本研究依据的。
本书收集的唐诗数量丰富,且又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性,注释比较全面,可以为广大的唐诗之路研究者提供可信的研究资料,对今后弘扬地方本土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同时,本书中既有许多唐诗研究者所普遍研究过的著名诗人如杜甫,李白的,孟浩然等的诗作,亦有大量不是很有名却很值得研究的诗人,如王涯,朱放等等,无疑为唐诗研究者拓宽了研究的领域与渠道。
先生的《浙东唐诗之路》,是继先生《剡溪是唐诗之路》一文后的又一经典著作。
在感叹先生热爱乡土的精神与弘扬地方乡邦文献的同时,对当代大学生尤其是文理学院的学生对于如何立足本土文化,并不断传承发扬本土文化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作为一项本土文化研究,更应该引起读者的重视。
在文化多样化的今天,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小到韩流,好莱坞对青少年的冲击;大到韩国“抢走”端午节的文化遗产,是否应该值得去深刻反思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精华的唐诗,更应当在中华文化复兴的进程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那么,《浙东唐诗之路》就又对唐诗之路的进一步发展探究夯实了基础。
冷水滩 是什么样子的
冷水滩区,永州市辖区,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地处湖南省西南部。
冷水滩自古商贾云集,素有“潇湘第一城”之称,南宋时期诗人陆游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潇湘景色之美“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的诗句,冷水滩依山面江,城中有山有水,享有“江城如画”的美誉。
名胜古迹 冷水滩形成较早,前人涉足较多,留下不少名胜古迹。
主要有:“潇湘驿”,位于境南潇湘二水汇合处,古人驻足歇息之地,如今尚有石牛、石马、石刻等遗迹可寻;“矶唐叟钓”,位于境北黄阳司渡口,前朝文人杨成斋在此留有石刻;文昌阁,建于明嘉请年间,滨临市区河西,凌崖耸立,高50余米,俯视有腾家之感,仰望有触天之势。
境内山川秀丽,不乏游览胜景。
境北四明山壁立万仞,云壑峻深,传闻是舜帝南巡憩息之地;西侧焦山峰峦奇特,飞石林立;南侧五指山形似五指,风格独韵;市区内湘江中的宋家洲,四面环水,犹如长沙“桔子洲头”,是天然的水上公园。
正在兴建宋家洲电站和宋家洲乐园、西区公园、南区游园等人文景观。
特别是宋家洲电站建成后,将增添市区内朔湘江二十公里的“潇湘揽胜”风景线,此系全国罕见的城市奇特景观。
采纳哦
描写大理的古诗词
描写大理的诗句: 《忆游云南》 作者:碧野孤鸿 古木成阴芳草鲜,相携同看水中天。
浮香玉露应犹在,北望苍茫又一年。
《云南风光》 作者:黄山峰 大理风光好,白族巧筑鲜。
三坊一照壁,五井四合天。
洱海苍山秀,蝴蝶圣地缘。
人间有胜景,最美在云南。
《云南曲》 作者:刘湾(唐代) 百蛮乱南方,群盗如猬起。
骚然疲中原,征战从此始。
白门太和城,来往一万里。
去者无全生,十人九人死。
岱马卧阳山,燕兵哭泸水。
妻行求死夫,父行求死子。
苍天满愁云,白骨积空垒。
哀哀云南行,十万同已矣。
《四明山诗·云南》 作者:陆龟蒙(唐代) 云南更有溪,丹砾尽无泥。
药有巴賨卖,枝多越鸟啼。
夜清先月午,秋近少岚迷。
若得山颜住,芝差手自携。
《送云南上人》 作者:释行海(宋代) 雁云蛩雨异乡秋,闻道君家水石幽。
时节飘零皈去好,路歧南北使人愁。
注:唐诗三百首 《云南即事》 作者:楼琏(明代) 五云南国在天涯,六诏山川景物华。
摩岁中山标积雪,纳夷流水带金沙。
翠蛙鸣入云中树,白雉飞穿洞口花。
独有江南征戍客,寻常清梦苦思家。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云南》 作者:皮日休(唐代) 云南背一川,无雁到峰前。
墟里生红药,人家发白泉。
儿童皆似古,婚嫁尽如仙。
共作真官户,无由税石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