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龟寿 曹操是怎么想起写这首诗的
- -!这问题。
个先...我感觉楼接问背景比较直接。
这样比较好。
呵呵,曹操是怎么想起写这首诗的
曹操早挂啦,谁都不可能知道滴。
不过问题还是要回答。
我直接从背景入手了。
有什么不对,楼主指正。
首先写这一组诗时,是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的时候。
不过此时他已经五十三岁了。
这很正常,53岁,在古时候,活的时间已经差不多了,但曹操在此时才算建功立业。
想起了自己的人生路程,不由自主的就来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需要补充答案,楼主请说。
古诗龟寿年(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国演义曹诗词,神龟寿。
原诗想知道原文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译文看上楼赏析 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的时间是建安十二年(207)。
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奴隶主贵族,乘中原一带天下大乱之机,经常入塞掳掠汉民。
建安十年,曹操平定冀州以后,袁绍的儿子袁熙和袁尚等,投奔了乌桓。
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安定东北边境,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率军征伐乌桓,结果取得了胜利。
这首诗是他凯旋归来的时候写的。
全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龟虽寿》共十四句,除最后两句是入乐时加的,和全诗的内容没有关系以外,其他十二句,每四句是一层,可以分成三层来理解。
第一层是开头四句。
这四句的主要意思是说“人寿不长”。
诗人为了表现这一意思,没有采取直述的写法,而是连用了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
神龟,是龟的一种,古人常常用它来象征长寿,神龟尽管能长寿,但最后还是要死亡,所以诗中说“犹有竟时”。
腾蛇,相传是一种像龙一样的神物,本领很大,腾蛇虽然能腾云驾雾,但到时候也免不了死亡,因此诗中说“终为土灰”。
诗人在这里特别标举神龟和腾蛇,这是因为在迷信思想相当盛行的古代,神龟和腾蛇都被染上了浓厚的神学色彩,即使这样,诗人也断定它们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神龟和腾蛇尚且如此,至于其他物种,那就自然更不在话下了。
因此,诗人用神龟和腾蛇作比喻,不仅具有举一反三、以重代轻的典型意义,同时也旗帜鲜明地否定了万物不变、人可以成仙不死等神学迷信思想。
从修辞的角度来看,开头这四句用的是借喻,只写出了用作比喻的神龟和腾蛇,至于被比喻的内容,则完全略去了。
这样处理,不仅语言精练,而且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使读者会自然地联想到,衰老和死亡也是人们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
但是如何对待衰老和死亡,不同的人常常有不同的表现。
有的及时行乐,虚度时光;有的慨叹迟暮,消极悲观。
而曹操则表现了另外一种精神境界,这就是这首诗第二层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老骥伏枥”以下四句是第二层。
这一层是全诗的中心。
在写法上,这一层和第一层有些相似之处,也是运用了比喻,用伏在马槽上的老骥还想驰骋千里,来比喻想建功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减。
老骥,就是老千里马。
在古代,千里马在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在征战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曹操用老骥作比喻,饱含着对老骥的尊敬和爱戴,同时也是他自己几十年戎马俊倥偬的征战生涯的象征。
在内容上,这一层上承第一层,一方面表现了曹操清醒地看到了自己已经到了暮年,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他进入暮年时的可贵的精神状态。
这一层一开始就写“老骥伏枥”,写出了千里马同神龟和腾蛇一样,也不能违背自然法则,也是要老的。
千里马是这样,人何尝不是如此。
他写《龟虽寿》时,已是53岁的年纪,照古人的说法,人“五十始衰”。
因此,曹操在这首诗中,承认自己是到了暮年。
但是曹操的过人之处主要不在这里,而在于他面对暮年,在精神状态上不服老,要保持一种生命不息、斗争不止、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这一点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有作为的人,总是珍惜年华,总是想依靠人的力量延长自己的生命,从而争取有更多的时间来建功立业,曹操就是这样一个人。
曹操的这种思想感情在《龟虽寿》的第三层有比较集中的表现。
在曹操看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也就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与“天”有关系,但又不是完全由“天”来决定的。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只要人们能够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是可以延年益寿的。
在这里,曹操一方面看到了人的寿命与自然属性有关系,另一方面又突出地强调了在寿命问题上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这种朴素的、辩证的唯物精神,否定了长期流传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迷信说法,这在当时来说,是相当进步的思想。
《龟虽寿》的中心是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精神。
这种精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和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的一个特点。
这一特点曾经激励过无数的仁人志士,在“治国平天下”的事业中,奋发有为,即使到了暮年,“犹冀有新功”。
《龟虽寿》表现的正是这种思想感情,因此自古迄今,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曹操《神龟寿》的解释。
急!!!!!!!!!!!!!!!!!!!!!
龟背景《龟虽寿》是东汉著名家、军事家、政治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作品富于哲理,阐发人的人生态度。
笔调兴会淋漓,有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
写这一组诗时,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
【三国】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神龟寿 表明了曹操的什么抱负?
是龟虽寿吧
表明曹操晚年一样有壮志雄心
他其他抱负都貌似实现了
曹操的哪首诗最有霸气
【一、曹操 短】其一 对酒当歌,人何
譬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的神龟寿在三国演义中第几集
这一集是《三国演义》二十三集 大破袁绍 在曹操征乌桓的途中病重,曹操回来后郭嘉已逝。
曹操在大海旁边怀念郭嘉,而且剧情说还想把最聪明的曹冲托付给郭嘉,我想郭嘉若长寿,曹操必得天下,做皇帝,同时下一位不是曹丕而是曹冲了。
同样,若如此,曹氏天下一定不会被司马家族取代,并且很有可能延续到大唐。
《龟虽寿》为东汉时期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乐府诗,是曹操的《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充满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剧情里主要用作曹操对郭嘉的怀念,也有他志气和抱负,因为他灭了当时自认为最强敌人袁绍,所以他觉得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郭嘉: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
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
谥曰贞侯。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带注音曹操写的龟神寿
龟guī虽suī寿shòu [东dōng汉hàn] 曹cáo操cāo神shén 龟guī 虽suī 寿shòu,犹yóu 有yǒu 竟jìng 时shí; 腾téng 蛇shé 乘chéng 雾wù,终zhōng 为wéi 土tǔ 灰huī。
老lǎo 骥jì 伏fú 枥lì,志zhì 在zài 千qiān 里lǐ; 烈liè 士shì 暮mù 年nián,壮zhuàng 心xīn 不bù 已yǐ。
盈yíng 缩suō 之zhī 期qī,不bú 但dàn 在zài 天tiān; 养yǎng 怡yí 之zhī 福fú,可kě 得dé 永yǒng 年nián。
幸xìng 甚shèn 至zhì 哉zāi,歌gē 以yǐ 咏yǒng 志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