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诗句 > 曹操和曹植的诗句

曹操和曹植的诗句

时间:2015-09-09 07:48

曹操 曹植写过的诗词 题目就行 越全面越好 ~~~不要只给几个诗句 谢谢

《步出夏门行》包括《跋》以及《龟虽寿》、《冬十月》、《观沧海》、《土不同》 《让县自明本志令》

关于曹操.曹植.曹丕那首豆子的诗. (内容、和 原文意思 详细最好)

短歌行 魏晋 ·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观沧海 汉 ·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汉 · 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燕歌行二首·其一 魏晋 · 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煌煌京洛行 魏晋 · 曹丕夭夭园桃,无子空长。

虚美难假,偏轮不行。

淮阴五刑,鸟尽弓藏。

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大愤不收,褒衣无带。

多言寡诚,抵令事败。

苏秦之说,六国以亡。

倾侧卖主,车裂固当。

贤矣陈轸,忠而有谋。

楚怀不从,祸卒不救。

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

嗟彼郭生,古之雅人,智矣燕昭,可谓得臣。

峨峨仲连,齐之高士,北辞千金,东蹈沧海。

陌上桑[魏晋] 曹丕弃故乡。

离室宅。

远从军旅万里客。

披荆棘。

求阡陌。

侧足独窘步。

路局苲。

虎豹嘷动。

鸡惊禽失。

羣鸣相索。

登南山。

奈何蹈盘石。

树木丛生郁差错。

寝蒿草。

荫松柏。

涕泣雨面沾枕席。

伴旅单。

稍稍日零落。

惆怅窃自怜。

相痛惜。

七步诗 三国·魏 · 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白马篇 魏晋 · 曹植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操和曹植的诗中都体现了建安风骨,分别有什么特点

曹操 曹植 曹丕怎样的诗文风格  曹操:  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

  曹丕  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

曹丕的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借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

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如气势高昂却亚于曹操。

  曹植  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快乐、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后期主要表达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三曹的评价及作品分析  曹操:  诗歌的突出成就:  ①曹操诗是学习汉乐府结出的硕果。

他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比如本是挽歌,曹操却用来写当时的社会现实。

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

  ②语言古朴率真,所以胡应麟说等诗“汉人乐府本色尚存。

他的诗于悲凉之中含跌宕慷慨之气。

锺嵘说:曹公骨直,甚有悲凉之句。

  ③就艺术形式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也为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言诗体注入了活力。

  作品:    找出诗中名句并说明

  答:“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大幅度地勾画出了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深刻反映了战乱破坏的严重,控诉了军阀的罪行。

  你认为锺惺〈古诗归〉评此诗说“汉末之实录,真诗史也”的评论如何

  答:诗歌首写群雄起兵,次叙军阀混战,末言人民遭殃,真实而概括地记录了诸侯拥兵自重,为争夺权利而互相残杀,至使百姓遭殃的受沉重灾难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特别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大幅度地勾画出了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深刻反映了战乱破坏的严重,控诉了军阀的罪行。

    举例说明诗中的运用,及此诗的语言特点

  答:以“朝露”比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比喻才德高盛。

以山、海比喻胸怀宽阔,招纳人才越多越好;语言质朴自然,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积极向上的情绪。

  本诗主旨(思想感情)

  答:诗歌开头便抒写自己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接着通过思念贤才,宴饮嘉宾的描写,表现了他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最后用周公吐脯的典故,抒发其延揽贤才以完成统一大业的宏大理想。

  艺术特点

  答:①这首诗在表达感情上运用诗经成句②诗中运用典故表达③运用贴切恰当④语言质朴自然,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向上情绪。

  曹丕  诗歌分类:1、宴游诗 2、抒情言志诗 3、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

  作品:    前四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前两句领起下文造成气氛的作用。

后两句增加气氛,大雁南飞更能勾起对子女丈夫的思念之情。

全诗于写景抒情为一体,秋天的悲凉气氛为少妇的孤独寂寞情怀起了烘托和渲染的作用。

  简析这首诗的感情内容

  这首着意描写出一幅萧条寂寞的深秋景象,接着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拟闺中少妇在秋夜思念出门未归的丈夫,倾诉自己独处空房,对月伤感的怀抱,最后以比喻自己相思的衷肠。

  艺术特点

  答:全诗于写景抒情为一体,秋天的悲凉气氛为少妇的孤独寂寞情怀起了烘托和渲染的作用。

而一韵到底,句句押韵的形式,更适合于婉转抒情的舒缓旋律,流畅的语言,抑扬的节奏,使全诗产生出一种感伤的情调和音韵和谐的美感。

  曹植  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快乐、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后期主要表达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内容可分四类:一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瞒。

代表作  二:用思弃妇寄托身世,表白心迹。

  三:述志诗。

  四:游仙诗  如何理解锺嵘对曹植诗歌的评价

  答:1、这一评价准确而高度概括指出了曹植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也就是说其诗内容充实而丰富,多慷慨多悲愤之气。

艺术表现形式上注意辞藻的华美从而形成了既华丽绮焕的浑厚雄健艺术风格。

曹植一生热爱于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后,壮志不衰,对抗迫害面对迫害转而有和多悲愤之情。

所以诗歌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他诗歌骨气奇高的一面,骨气奇高的一面。

骨气奇高主要指他诗歌的内容。

  2、在艺术上他继承了汉乐府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汗末文人古诗的成就并加以改造和创新,描写细致,辞藻华美,使诗歌逐渐文人化,从而造成了他的诗歌辞藻华茂的一面。

  谈曹植对五言诗发展的贡献

  答: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无言诗的文人,他现存诗歌九十馀首,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涵了《楚词》窈窕深邃的奇橘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

他的诗又有自己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这是一个时代的事业,却通过曹植一个人完成了”。

  诗歌分析:  《白马篇》  中心内容

为什么说这也是他的自况诗

  答:这首诗热情赞颂了边塞游侠儿驰骋沙场,奋勇杀敌,保卫边疆的英雄行为和忧国忘私、视死如归的爱国思想。

曹植“生乎乱,长乎军”又素以国仇为念,所以此诗写来情意昂然,显然寄托着自己建功立业的宏伟志愿。

朱乾〈乐府正义〉说“此寓意与幽并游侠,实自况也”  此诗是怎样用铺陈的手法描写游侠儿的

  答:1、开头两句烘云托月的表现出游侠儿的高超骑术,豪迈气概。

  2、借问四句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补叙游侠儿来历。

  3、以下8句刻意描绘了游侠儿的超群武艺,用了“破”“摧”“接”“散”四个动词,从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又以“猴猿”“豹螭”为喻说明他的敏捷灵巧和勇猛。

  4、‘边城’以下四句写了游侠儿驰骋沙场杀敌的情形,  5、最后8句表达了游侠儿报效国家,视死如归的内心世界总之这首诗既有外在形象描绘又有内在心理刻画,成功地塑造了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赠白马王彪并序》  曹植后期作品,一首五言诗。

  写作背景:1、京城会节气  2、曹彰暴死了  3、使者不允许他们手足同行  4、使曹植内心愤恨因此作了此篇文章  思想内容:它以赠别的形式,抒写了诗人悼死痛生、手足离异的愤恨,全诗紧扣“愤恨”这一中心,以曲折的笔触,分析描写了自己对京都的的眷恋,在途中的艰难,对自身的感伤,对任城王的哀悼,对白马王的劝慰以及对前途的忧惧。

字里行间流露出哀伤、苦闷、恐惧的情绪,揭露了曹丕骨肉相残的狠毒与阴险,深刻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权利斗争的尖锐复杂和冷酷无情。

  艺术特点:全诗叙事、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在一起,叙“归番”之事,状残秋之景,抒亲爱离居之情,发小人离间,人生无常之论,移情于事、理之中,成功地传达生死离别的沉痛感情。

造成特有的阴郁悲怆的气氛,真切动人。

  结构特点:借鉴《诗经·大雅·文王》的蝉联顶针手法,造成特殊的章节结构和层层递进的抒情气氛,不仅使情感得以绵密细致地表达,而且加强了诗的音响节奏,从而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密,内容和形式谐统一。

语多对称,辞藻华丽,开启了文人诗歌“辞藻华茂”的风气。

曹植著名的诗,曹丕著名的诗,曹操著名的诗

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旧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犊,忧来思君不能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请大家提供有关曹操曹否曹植的资料,逸事和诗文

三曹(上)一、曹操(一)生平、思想:1、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是得宠宦官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

曹操二十岁举孝廉为郎,后在汉末大乱中聚集兵马,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武装。

建安元年,受封为丞相,官渡一战击败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逐步统一了北方,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

曹丕称帝建魏后,追尊他为武帝,史称魏武帝。

2、儒法兼取、礼刑互用的思想曹操出身微贱,对两汉以来重视家世、经术的传统,并不一味默守。

于政教军事,颇杂刑名;取用人才,不拘资限,甚至不拘品行。

史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可参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举贤勿拘品行令》。

但另一方面,曹操亦不愿以汉相之尊,承担篡逆的罪名。

为制约诸侯,协调本集团内部的等级关系,曹操更无法全然否定儒家的伦理纲常与道德规范。

因此,他对儒学、礼志又有一定的认同。

在进取天下的同时,曹操目睹汉室的倾颓、生民的不幸、命运的无常、人生的短促,又常怀感慨与惆怅。

因此,王霸并用、思接庄玄,也构成曹操思想矛盾的一个方面。

3、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一方面,曹操在经学方面有较深造诣。

其据有二:光和年间因家人被诛杀,坐免官,“后以能明古学,复征拜议郎。

”其今存著述,引用《诗经》《论语》《尚书》《楚辞》等典籍的情况并不稀见,仅《诗经》即不下数十处。

另一方面,对书法、音乐、围棋等都相当精通,可谓多才多艺。

王沈《魏书》云其“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还曾收罗人才,对几乎失传的汉代音乐、歌舞进行了整理。

或许正因如此,他才能延揽天下文士于其幕下。

(二)曹操的诗1、曹操乐府诗概述。

曹操诗今存22首,包括作者存疑的3首。

全部是乐府诗。

乐府诗进入到文人乐府诗的阶段,曹操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曹操诗歌的题材内容A纪事:以乐府古题写时事,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

“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钟惺《古诗归》卷七)《蒿里行》、《薤露行》、《苦寒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苦寒行》写东征高干之役,既自比周公东征,志在必胜,又极写其苦寒之状与内心的进退犹豫,并不故作豪语惊人。

B述志:政治主张、社会道德理念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对酒》、《度关山》、《短歌行》等。

如《对酒》,描绘了他理想中太平盛世的图景。

C 游仙:曹操又有游仙诗《秋胡行》、《精列》、《气出唱》。

学界对它们的理解颇多歧见。

一种观点认为,抒写人生苦闷,却并不流于消极。

有的意见说,寄寓诗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但或许并无太多寄托,只是其求仙欲望的真实表现。

D咏史:《善哉行》、《短歌行》(之二)等,吟咏史实、人物,结合个人现实体验。

3、曹操诗歌的风格特色①主体风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钟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②开创了四言诗的新境界。

《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全篇以比兴手法,反覆申说诗人时不我待的焦虑,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决心,曲折抑扬,感人至深。

(三)曹操的文1、文章雅化、骈化过程中的异响。

鲁迅说他是“改造文章的祖师”。

《让县自明本志令》: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自述生平之志,毫无掩饰造作之笔。

虽是实情,然非他人所敢言。

《祭故太尉桥玄文》、《举贤勿拘品行令》、《遗令》。

2、清峻、通脱的风格(四)曹操诗文的地位与贡献1、汉魏之际,承上启下。

2、乐府文学的新阶段——文人乐府诗阶段。

3、开创“建安文学”的繁荣局面。

二、曹丕(一)曹丕的诗文1、曹丕诗的题材内容:曹丕诗现存约40首,可分三类:纪事抒情、游宴、游子行役与思妇别愁。

《黎阳作》、《陌上桑》写征伐之事,既有克敌制胜的豪情,也有征人行军之苦。

述宴,如《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诗》等,描摹细致,文词富丽,在山水诗的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

游子行役与思妇别愁一类成就最大,属代人立言的拟作体。

《燕歌行》抒写思妇之情,音节和婉,修辞精美,是曹丕的代表作。

《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言离别之苦,凄婉动人。

可见诗人生逢乱世,对人间别情,是有切身体验的。

2、曹丕诗的风格曹丕诗有文士气,以文人深婉细腻的笔触,写出乱世中人的内心世界,因而颇得《古诗十九首》的风致。

《古诗源》:“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

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此语概括较为准确。

3、曹丕的文与赋辞赋现存26篇,建安文人中仅次于曹植。

可分两类:述军国大事;记个人情怀。

文章的成就不在诗赋之下,代表作《典论》、《与吴质书》、《答繁钦书》等。

《典论·自叙》叙写生平,通脱而生动。

《与吴质书》叙朋友间生死离合之情,兼有随感式的文学评论,是过去的书信之文所没有的;《答繁钦书》描写美人舞乐,辞极绮丽,近于辞赋,即在曹丕文章中,也是别具一格的。

4、曹丕的文学地位与影响诗体方面,曹丕《燕歌行》首创七言歌行体,对中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诗韵方面,曹丕不独已认识到诗歌当有音韵之美,而且在实践中还进行了多种有益的尝试。

《燕歌行》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

《典论·论文》,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学批评著作。

三曹(下)一、曹植的生平与个性1、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的弟弟。

卞氏所生第三子。

曾封为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

在建安文人中,他的作品留存最多,对当时及后代的影响最大。

后人评价也最高。

曹植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早年即有“绣虎”雅号。

一度受到曹操的信任,几被立为太子。

最后终于失败。

曹操立曹丕为嗣,诛杨修,曹植荣宠日衰,曹丕即位,杀丁氏兄弟,曹植也受到迫害,屡改封地,名为王侯,行动却不得自由,动辄获咎,如同囚徒。

黄初之世,始终处在生命恐惧之中。

曹丕死,明帝曹睿即位之后,曹植的处境有所改变,他一度焕发希望,上表请求自试,终不为所用,于太和六年,抑郁而终。

思想方面,前期以儒为主,后期多老庄。

2、丕、植文学观念之异同曹植的文学见解,见于《与杨德祖书》。

“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颂为君子哉

若吾志不果,吾道不行,已将采史官之实录,辨世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此要之白首,岂可以今日定乎

”对文学地位的看法,二人似异实同。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第一,子建的文章做得好,一个人大概总是不满意自己所做而羡慕他人所为的,他的文章已经做得很好,于是他便敢说文章是小道;第二,子建活动的目标在于政治方面,政治方面不甚得志,遂说文章是无用的了。

二、曹植的诗文创作今存诗歌约90首。

以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故、曹丕继任魏王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一)前期创作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著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以诗歌成就为大。

(1)功业精神与报国信念;《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游宴、唱和之作;《名都篇》(也有不同意见,如郭预衡认为是后期对青年时代的追忆)、《公宴》(3)抒写友情之作。

《赠丁仪》、《赠王粲》、《送应氏》(二)后期创作1、诗歌创作:曹丕以魏代汉,对曹植的猜忌与迫害日益加剧,无可奈何的愁苦之外,更加上一分罹害的恐惧,这使得他后期的诗歌形成了悲愤哀怨的基调。

(1)在政治迫害之下,曹植诗歌更多有离别之悲、忧生之嗟、悼亡之恨。

《赠白马王彪》、《三良诗》、《远游篇》、《朔风歌》、《野田黄雀行》。

“此诗(《赠白马王彪》)景中有情,甚佳。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

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2)又有一类闺怨诗,抒写女性的相思与隐忧,其间颇寓自己遭忌被弃的感慨。

《浮萍篇》、《美女篇》、《七哀诗》、《怨诗行》(3)游仙诗。

《五游》、《升天》、《仙人篇》、《苦思行》2、辞赋创作代表作《洛神赋》,作于黄初三年。

或以为“感甄”之作(尤袤《李注文选》刻本),或以为“托词宓妃,以寄文帝”(何焯《义门读书记》)。

按其序云:“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赋云“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

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后说为是。

三、曹植的文学成就1、曹植诗歌的艺术风格:“骨气奇高,辞才华茂”,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把五言诗的艺术提高到更高的地步。

钟嵘《诗品》:“陈思为建安之杰。

”2、曹植兼擅各类文体、诗体,尤其长于五言,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著《楚辞》窈窈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

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曹植通音律,一些诗句平仄调协,音节铿锵,可见从五古到五律的音律规范痕迹。

此外,曹植已不同于《十九首》诗人的无意为诗,而开始著意于炼字造句,显示出他把观察事物、体验情感与选择词藻、精心修辞相结合的用心。

3、曹植对乐府诗的贡献4、建安时期的辞赋大家。

在两汉体物大赋向魏晋抒情小赋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主力作用。

在建安时代,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最为巨大。

四、“汉音魏响”曹操属汉音,丕、植属魏响。

这是一般的意见。

汉人为诗的特点。

文人诗表现手法的重新确立。

胡应麟《诗薮》。

《诗源辨体》。

沉德潜《古诗源》卷五:“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曹操《短歌行》等,“汉人乐府本色尚存”。

“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

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古诗源》)钟嵘《诗品》评价曹植:“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