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诗句 > 关干月亮的五首诗句

关干月亮的五首诗句

时间:2017-04-28 23:50

形容月光的古诗

农历一月也叫正月,吴自牧在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唐人苏味道在诗中描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

中说:“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

”这里的“开岁”也是指农历一月。

  “春色满园关不住,。

”宋人叶绍翁的诗句中的红杏,花开二月故称杏月。

又因二月为春季之中,所以又叫仲春。

说:“二月为如。

”又据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

阴历二月因而又称如月。

  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唐人张旭描写的景致为暮春季节,落英缤纷,好似溪水流霞,于是三月的别称又为桃月。

此外三月还有晚春、暮春、蚕月等别称。

  农历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说:“ 孟夏之月 麦秋至。

”蔡邕在解释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四月便称麦月。

从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黄熟,阴雨时间较长,唐柳宗元所作云:“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

四月的别称还有叫余月。

说:“四月为余。

”郝懿行义疏云:“四月万物皆生枝叶,故曰余。

余,舒也。

”   农历五月最常用的别称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

本月五日为端午节,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用以驱邪,因称五月为蒲月。

说:“五月为皋。

”郝懿行义疏解释为,“皋者, 同高也 高者上也,五月阴生,欲自不而上,又物皆结实,……。

”故五月又称为皋月。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唐代王昌龄的 这出污泥而不染的莲篷,在暑月为人们带来阵阵凉意,故把六月称为荷月。

在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说。

此外,还把六月称为季夏、焦月、溽暑等,如在上有“孟夏之月其臭焦。

”“季夏之月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   秋季的头一个月谓新秋。

古时,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

有一种兰花在初秋开放,故又把七月称为兰秋和秋月。

  秋季的八月居中,谓之仲秋。

《尔雅·释天》中云:“八月为壮。

”郝懿行义疏解释说,“壮者,大也。

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

”故称八月为壮月。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人宋之问把月中的桂花飘香都吹落人间了,何况乡间山歌里唱道:“八月里来桂花香”,民间又把八月称为桂月。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绰约仙姿描写得美妙绝伦,其摄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经得起严寒考验的特性。

九月的别称除了霜月外,还有季秋、菊月、朽月等。

黄巢的《菊花》诗歌吟:“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陈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而把九月称为朽月,虽无处考证,或许是因有的草木入冬后衰老、枯落之故。

  农历十月的别称有:初冬、开冬、露月、良月等。

《尔雅·释天》中说:“十月为阳。

”郭璞的注解为:“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玄。

”《后汉书·马融传》说:“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

”乡间开冬之后,旧时娶亲嫁女等操办喜事便选在入冬,此时收成已毕,正值农闲,良辰美景多可入选。

  《礼记·月令》:“ 仲冬之月 命之曰畅月。

”郑玄的注解为“畅,犹充也。

”因此农历十一月的别称为畅月。

孔颖达还注解为:“言名此月为充实之月,当使万物充实不发动也。

”而孙希旦的集解是,“畅,达也。

时当闭藏而畅达之,故命之曰畅月,言其逆天时也。

”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此外还有幸月、葭月、龙潜月之说,无可考。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的咏梅诗,已把寒冬梅花倔强的风骨和报道春之将至的信息描写得恰到妙处。

从周代开始,古人把阴历十二月作为腊祭的日子,以狩猎禽兽祭先祖。

据《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

”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

自古以来,农历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

1、月份的别称 (通俗版) 一月: 正月 端月 初月 嘉月 新月 开岁 陬月       二月: 丽月 杏月 花月 仲月 仲春 酣月 如月       三月: 桃月 绸月 季月 莺月 晚春 暮春         四月: 阳月 麦月 梅月 纯月 清和 初夏 余月       五月: 蒲月 榴月 郁月 呜蜩 天中 仲夏 皋月       六月: 荷月 焦月 署月 精阳 溽暑 季暑 且月       七月: 瓜月 巧月 兰月 兰秋 肇秋 新秋 首秋 相月     八月: 桂月 仲商 竹春 正秋 仲秋 壮月         九月: 菊月 暮商 霜序 朽月 季秋 玄月 青女月 三孟秋     十月: 良月 露月 初冬 开冬 阳月 冬 飞阴月       十一月: 畅月 葭月 仲冬 幸月 龙潜月           十二月: 冰月 腊月 严月 除月 季冬 残冬 末冬 嘉平 穷节 星回节 2、夏历月份别名 一月:正月、元月、端月、孟月、征月、初月、嘉月、三微月、陬(zou)月、孟春、开岁、发岁、献岁、芳岁、华岁、早春、春王、孟阳、孟陬、首阳、新正、夏正、三之日、青阳、三阳、初春、始春、元春、大簇、首春、元阳、正阳、寅月、泰月。

二月:杏月、丽月、花月、令月、如月、仲春、酣春、仲阳、竹秋、四之日、中和、花潮、夹钟、大壮、卯月。

三月:桃月、桐月、蚕月、季春、末春、暮春、晚春、杪(miao)春、莺时、桃浪、雩(yu)风、樱笋时、上已、寒食、三春、阳春、故洗、央月、辰月。

四月:梅月、麦月、仲月、阴月、乏月、麦秋月、清和月、余月、槐月、孟夏、初夏、维夏、槐夏、麦候、麦序、纯阳、正阳、朱明、麦秋、仲吕、乾月、槐序、已月。

五月:榴月、蒲月、恶月、皋月、午月、仲夏、天中、郁蒸、小刑、鸣蜩(tiao)、满月、端阳、端月、蕤(rui)宾。

六月:荷月、季月、焦月、暑月、溽月、且月、伏月、季夏、精阳、徂(cu)署、荔月、天贶(kuang)、林钟、遁月、未月。

七月:兰月、瓜月、凉月、巧月、相月、桐月、霜月、孟秋、初秋、上秋、首秋、早秋、新秋、瓜时、兰秋、肇秋、中元、夷则、否月、申月。

八月:桂月、壮月、仲秋、仲商、正秋、中秋、桂秋、竹小春、南吕、酉月。

九月:菊月、朽月、玄月、亥月、青女月、季秋、凉秋、三秋、杪秋、穷秋、暮秋、晚秋、季商、暮商、霜序、重阳、菊秋、无射、菊序、元月、剥月、戍月。

十月:良月、小春月、阳月、孟冬、开冬、上冬、初冬、小阳春、梅月、阳春、应钟、坤月、亥月。

十一月:葭(jia)月、龙潜月、畅月、辜月、子月、复月、仲冬、一之日、霞月、冬月、长至、黄钟。

十二月:冰月、除月、腊月、蜡月、严月、涂月、嘉平月、季冬、末冬、暮冬、杪冬、残冬、穷节、星回节、二之日、清祀、寒冬、大吕、严冬、临月、岁杪、丑月。

1、农历四季的别称 春季:阳春、艳阳、淑节、青春、阳节、青阳 夏季:三夏、朱明、九夏、炎夏、朱律、清夏 秋季:凄辰、金天、三秋、商节、素节、白藏 冬季:安宁、冬辰、岁余、九冬、无序、严节 2、以花命名的农历各月份的诗意别称 正月——柳月 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二月——杏月 杏花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桃月 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四月——槐月 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榴月 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 六月——荷月 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 七月——巧月 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 八月——桂月 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 九月——菊月 菊花傲霜雪,又称菊月 十月——阳月 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十一月——葭月 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腊月——梅月 梅花吐幽香,又称梅月 3、农历各月份的又一别称 正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阳、献岁、早春、元月、端月、华月、夏正、冠月、新正 二月:建卯、夹仲、丽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杏月、竹秋、火壮、中春 三月:季春、姑先、桃月、辰月、莺时、末春、蚕月、桐月、秒春、桃浪 四月:槐序、孟夏、麦春、乾月、除月、麦候、建巳、中吕、朱明、正阳 五月: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郁蒸、小刑、鸣蜩 六月:季夏、林钟、征暑、荷月、遁月、精阳 七月:早秋、兰秋、首秋、建中、上秋、相月 八月:仲商、中秋、壮月、桂月、仲秋、南宫 九月:朽月、霜序、菊月、暮秋、无射、咏月 十月:良月、子春、孟冬、初冬、坤月、吉月 十一月:建字、葭月、畅月、复月、黄钟、寒月 十二月:建丑、严月、腊月、嘉平、残月、冰月

杜甫咏月的诗句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9.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1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13.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1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17.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18.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19.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20.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2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2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2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风飘荷叶月亮,多么美丽迷人的字眼

古今中外,人们无不爱月、赏月、咏月。

中国诗歌史上究竟有多少咏月诗作,如同“明月几时有”一般令人难以作答。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便是自古咏月诗人多,咏月诗更多。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诗经·齐风·鸡鸣》),“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均见《诗经·陈风·月出》),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咏月诗句。

从咏月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月亮有不少的别名、代称。

最常见的有——月子:“月子纤纤云里见,吴江不尽莫湖来”(宋·汪元量:《湖州歌》);月牙:“别家六见月牙新,万里风霜老病身”(金·张澄:《和林秋日感怀寄张丈御史》) ;月魄:“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唐·高适:《塞下曲》);月轮:“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唐·王昌龄:《春宫怨》);月桂:“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南朝·陈·张正见:《薄帷鉴明月》);桂魄:“不知桂魄今何在

应在吾家紫石屏”(宋·欧阳修:《中秋不见月问客》),等等。

咏月诗,大都着意描绘月亮的形状。

在诗人们的笔下,新月是弯弯的,其形如玉钩:“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唐·赵嘏:《新月》),“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唐·崔道融:《秋霁》);其状如弯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其样像女子的眉毛:“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而满月则是圆圆的,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以“白玉盘”、“瑶台镜”状写月圆之形,且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苏轼的“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中秋月》),也是用玉盘比喻月亮,描绘颇为形象具体。

月亮皎洁明亮,这在咏月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杂诗》),著一 “素”字,直写月之皎洁明亮。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李白的诗句“明月照我影.送我至郯溪”(《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月夜与客饮杏花下》),都是以“明”字明言月之皎洁明亮。

咏月诗中也有不少是借助于比喻、映衬手法描绘月之皎洁明亮的。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夜月似秋霜”(《玄圃纳凉》),唐代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益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些都是以白雪比喻月亮的皎洁。

赵嘏的“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江楼感怀》),这是以清澈的江水与皎洁的月光相互映衬,突出月明。

北朝诗人庾信的“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舟中望月》),这是以雪的洁白、沙的反光映衬月光的皎洁明亮。

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以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来衬托月光的皎洁明亮,别有一番韵致。

一年四季,季季有月。

而在诗人们的笔下,不同季节的月则分别与不同的物象连在一起。

春月,往往与梨花等物象、与青春的气息连在一起:“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唐·无名氏:《杂诗》);“日暮归来春困重,秋千闲在月明中”(元·贡性之:《暮春》)。

夏月,常常与荷花等物象、与纳凉相联系:“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宋·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四首》之一);“绿槐阴转小栏干,八尺龙须玉簟寒。

自把红窗开一扇,放他明月枕边看”(清·纳兰性德:《四时无题诗》)。

秋月,每每与露、霜等物象共处:“白云映水摇空城,?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月洞怪榈吻?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冬月又总是与梅、雪等物象相互映衬的:“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耒:《寒夜》);“梅花擎雪影,和月度疏篱”(宋·赵葵:《雪夜》);“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静寂之夜,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李白的绝句《静夜思》便是游子月夜思乡的名篇之一。

诗的前两句“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月光洁白如霜;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诗人望月思乡,于平谈处见深情。

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与其弟的深切思念之情。

他的另一首《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以月为主线,处处从对面着墨,描绘出了一幅妻子儿女月下思亲图,从而,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此诗堪称望月怀远之代表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月在中天,遍地洒满清辉,于是,诗人们生发出奇想,托明月将自己的思亲之情捎给远方的爱人或友人:“春风难期信,托情明月光”(南朝乐府民歌:《读曲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有首《绝句》:“美人揽明月,盈手以瑶华。

欲赠离居者,徘徊秋汉斜。

”此诗写美人用手揽起月光想赠给客居异地的心上人,可又不知如何赠送,为此,她徘徊不定,想象更是奇特大胆,与唐代诗人李冶的诗句“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明月夜留别》)有异曲同工之妙。

月夜,诗人们遥望明月,自然会联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并以此为题吟诗遣兴。

嫦娥,也作姮娥、恒娥,系神话故事中后羿之妻。

后羿从西王母处取得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奔上月宫。

在众多吟咏嫦娥的诗中,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是一首耐人咀嚼的佳作: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此诗写嫦娥独处月宫,孤寂凄凉,长夜不寐,她应悔恨当初不该偷吃不死之药奔月。

古今学者大都认为此诗有寓意,至于有何寓意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思人,或以为是悼亡,或以为是借嫦娥抒孤高不遇之感,等等。

笔者以为,对此诗有何寓意,解诗者大可不必像科学家那般论证坐实,还是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不是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写嫦娥悔恨的还有李商隐的“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垣娥应断肠”(《月夕》),宋代诗人晏殊的“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等。

明代边贡的《嫦娥》也写得很出色: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此诗由望月联想到嫦娥在月宫的孤寂,进而将天上与人间联系起来,突出嫦娥与人间两相忆这一中心,欲露还藏.似淡实美。

月出月落,月圆月缺,这一自然景象的奥秘何在?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废寝忘食地探索之,试图找到科学的答案,诗人们则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咏之问之。

李白的《把酒问月》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题下有诗人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可见,此诗系诗人应老友贾淳之请所作。

全诗紧扣一个“月”字,突出“把酒问月”的主旨,共有四问:明月几时有

月,夜晚由于东海,白日隐入云间,又是怎样归落东海的呢?月中白兔为何年复一年地捣药不止

寂寞孤独的嫦娥与谁为邻

但诗中皆问而不答。

一是无法作答——前两问尚属未解之谜;二是无须作答——后两问涉及神话故事,读者完全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自寻答案。

最后,诗人由问月而慨叹月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从而,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此诗对后世的影响颇大,宋代大诗人苏轼《水调歌头》一词的发端“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便是化用了此诗的开头两句。

一言以蔽之,月亮美,古代的咏月诗也美;月亮是永恒的,诗人咏月也是永恒的。

tenten666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ichinlan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gch009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QTAOXUE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我国古代吟咏月亮的诗句可谓举不胜举: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在儿童眼里十五的月亮就象一个又大又圆的白盘子,形象鲜明.诗人通过月亮的圆与缺表达出人间的聚与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王齐愈的<人妒月圆频,频圆月妒人>则以新奇的拟人手法表达出渴望团圆的心情.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使人融入那种朦胧缠绵的相约之爱中.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出秋季雨后树林中那种空明澄澈的意境.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大视角地展示了宇宙空间的博大,星星落了,天地更加广阔,月光一层层的向前涌动,就象那汹涌澎湃的大江.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亮依然是那个月亮,可时光却一去不复返了.读米蒂的<钩月挂,绮霞收,蒲南人泛舟;娟娟何处,烛明眸,相望独倚楼>使人感到凄迷和惆怅.所以,我还是更加喜欢苏东坡的<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咏月诗句白兔:“此时瞻白兔,真欲数秋毫。

”(杜甫)玉兔:“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

”(贾岛)金兔:“朱弦初罢弹,金兔正奇绝。

”(卢仝)蟾兔:“三五月正满,四五蟾兔缺。

”(《古诗十九首》)兔魄:“慈乌夜夜向人啼,几度纱窗兔魄低。

”(范椁)兔轮:“西瞻若水兔轮低,东望蟠桃海波黑。

”(元稹)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贾岛)蟾宫:“鲛宝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

”(李俊民)清蟾:“已饶瑞英明朝满,先借清蟾一夜圆。

”(范成大)明蟾:“永夜凉风吹碧落,深秋白露洗明蟾。

”(刘基)玉蟾:“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李白)半蟾:“西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李白)桂月:“桂月危悬,风泉虚韵。

”(庾信)桂宫:“白兔如嫌冷宫,走入杏花坛下井。

”(高启)桂轮:“桂轮秋半出东方,巢鹊惊飞夜未央。

”(方千)桂魄:“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王维)月桂:“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雨楼。

”(张正见)月魄:“日轮庄霜戈,月魄悬雕弓。

”(高适)月轮:“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王昌龄)宝镜:“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李朴)金镜:“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

”(王沂孙)玉镜:“冰含玉镜考寒在,粉傅仙阁月色多。

”(郑谷)水镜:“柔只雪凝,圆是水镜。

”(谢庄)冰镜:“团团冰镜吐清辉,今夜何如昨夜时。

”(孙平仲)飞镜:“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辛弃疾)玉盘:“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苏轼)玉环:“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环。

”(白居易)玉轮:“玉轮涵地开,剑匣连星起。

”(骆宾王)玉钩:“娥眉蔽珠栊,玉钩隔琐窗。

”(鲍照)玉羊:“玉羊东北上,金虎西南昃。

”(刘孝绰)玉弓:“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李贺)玉鉴:“仰头看月见新鸿,形影霜飞玉鉴中。

”(梅尧臣)冰鉴:“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

”(元稹)冰轮:“昨夜忽已过,冰轮始觉亏。

”(朱庆余)素娥:“素娥脉脉翻愁寂,付于风铃语夜长。

”(范成大)银钩:“一曲银钩晓,宝帘挂秋冷。

”(王沂孙)琼钩:“琼钩半上,若木全低。

”(庾信)碧华:“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

”(李贺)圆景:“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似繁。

”(曹植)fywangshuang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