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峰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贾岛《寄韩潮州愈》峰前千涧玉潺潺,落日层层树里山。
——唐寅《题画四首》峰攒仙境丹霞上,水绕渔矶绿玉湾。
——戴叔伦《过故人陈羽山居》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
——贾岛《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峰头孤冢为云穴,松下灵筵是石床。
——皮日休《伤史拱山人》峰前北帝三元会,石上东卿九锡文。
——陆龟蒙《和袭美寄广文先生》峰转暂无当户影,雉飞时有隔林声。
——崔涂《夏日书怀寄道友》峰头鹤去三清远,坛畔月明千古秋。
——李中《再游洞神宫怀邵羽人有感》峰回内史曾游地,竹暗仙人旧隐村。
——陆游《早饭干溪盖干吉故居也》峰遮月角云低堕,石束山腰水倒流。
——郁华《晓发天台国清寺至螺溪钓艇》
以王,翠,峰、开头的 诗句
王佐才识不一般,翠发朱颜志非凡。
峰登极造由衷愿,好运仕途美名传。
朱颜翠发:指青春年少。
同“朱颜绿发”。
“峰”开头的诗句
以锋开头的诗句1、锋旗南下(宋·韩元吉·《水龙吟》)2、锋车催召(宋·陈著·《水龙吟》)3、锋车往(宋·王之道·《千秋岁》)4、锋车促入承天宠(宋·石孝友·《玉楼春》)5、锋锋通达(宋·释慧晖·《偈颂四十一首》)6、锋交勋乃茂(唐·李益·《五城道中》)7、锋鋩子犹銛(宋·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二首》)8、锋先衣染血(唐·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9、锋交马旋泞(宋·刘克庄·《久雨》)10、锋棱瘦骨成(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11、锋聒还学历山耕(唐·徐寅·《笔》)12、锋镝销战场(唐·李峤·《奉使筑朔方六州城率尔而作》)13、锋镝供锄犁(唐·杜甫·《往在》)14、锋铦还学历山耕(唐·徐夤·《咏笔二首》)15、锋镝牢囚取决过(清·黄宗羲·《山居杂咏》)16、锋剑剿遗孽(唐·徐彦伯·《比干墓》)17、锋猬斧螗(唐·柳宗元·《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18、锋摇翰墨场(唐·柳宗元·《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19、锋车又趣来(宋·孙应时·《哭东莱吕先生》)20、锋铓断犀兕(唐·元稹·《奉和权相公行次临阙驿,逢郑仆射相公归朝,》)21、锋锐森然胜气多(唐·白居易·《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22、锋车到(元·程文海 ·《金缕歌 寿胡涧泉宪佥二月七日》)23、锋镝始交(宋·尹洙·《皇雅十首·《大卤》二章》)24、锋车早冕趣君还(宋·王炎·《和游尧臣出郊二首》)25、锋棱四面峻(宋·张镃·《题方竹杖松根枕二首》)26、锋车施幰(宋·周文璞·《水仙庙鼓吹曲四首》)27、锋车召黄岩(宋·区仕衡·《都门送杜枢院》)28、锋銛欲试锥(宋·王禹偁·《谪居感事》)29、锋铓凛不收(宋·项安世·《王君行丈挽诗》)30、锋车伫式遄(宋·葛立方·《朱丞相赴宣州四十韵》)31、锋铓句里罢干戈(宋·释智深·《颂古十二首》)32、锋鋩半折犹能健(宋·司马光·《子高有徐浩诗碑昌言借摹其文甫及数本石有微》)33、锋车有诏径须还(宋·虞俦·《送邓舍人将漕西淮用舍人坐上诗韵》)34、锋交敌丧勍(宋·张耒·《福昌书事言怀一百韵上运判唐通直》)35、锋车扣岩扉(宋·赵汝鐩·《送林伯虎除国子监丞赴阙》)36、锋车促召还(宋·晁公溯·《闻虞参政至玉屏山》)37、锋铓渐向笔端收(宋·陈杰·《和林一佼自温陵寄诗由信上再忤时贵归本贯》)38、锋攒镝飞沸如汤(宋·方回·《灵隐寺行呈伏虎岩》)39、锋但欲齐忌太尖(宋·方回·《赠笔工杨日新》)40、锋车促收召(宋·李石·《送陆务观》)
以别开头的诗句
《入潼关》李世民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
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
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
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
高谈先马度,伪晓预鸡鸣。
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别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
《秋日即目》李世民爽气浮丹阙,秋光澹紫宫。
衣碎荷疏影,花明菊点丛。
袍轻低草露,盖侧舞松风。
散岫飘云叶,迷路飞烟鸿。
砌冷兰凋佩,闺寒树陨桐。
别鹤栖琴里,离猿啼峡中。
落野飞星箭,弦虚半月弓。
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
《春台望》李隆基暇景属三春,高台聊四望。
目极千里际,山川一何壮。
太华见重岩,终南分叠嶂。
郊原纷绮错,参差多异状。
佳气满通沟,迟步入绮楼。
初莺一一鸣红树,归雁双双去绿洲。
太液池中下黄鹤,昆明水上映牵牛。
闻道汉家全盛日,别馆离宫趣非一。
甘泉逶迤亘明光,五柞连延接未央。
周庐徼道纵横转,飞阁回轩左右长。
须念作劳居者逸,勿言我后焉能恤。
为想雄豪壮柏梁,何如俭陋卑茅室。
阳乌黯黯向山沉,夕鸟喧喧入上林。
薄暮赏余回步辇,还念中人罢百金。
《赋得北方有佳人》徐贤妃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
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
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
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
《石桥》李祎别有经行所,迥跨重峦侧。
粤因求瘼余,倏想寻真域。
放情恣披拂,杖策聊□□。
□□□□□,□□□□色。
乱幡雾中见,雁塔云间识。
薄烟幂远郊,遥峰没归翼。
仙桥危石架,幽洞乘□□。
□□□□□,□□□易测。
二教无先后,一相平而直。
冀兹捐俗心,永怀依妙力。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李煜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浣溪沙》李煜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暮凭阑,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沈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临江仙》李煜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
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饯潞州陆长史再守汾州》苏颋河尹政成期,为汾昔所推。
不荣三入地,还美再临时。
拥传云初合,闻莺日正迟。
道傍多出饯,别有吏民思。
《送吏部李侍郎东归得归字》苏颋陌上有光辉,披云向洛畿。
赏来荣扈从,别至惜分飞。
泉溜含风急,山烟带日微。
茂曹今去矣,人物喜东归。
《春晚送瑕丘田少府还任,因寄洛中镜上人》苏颋闻道还沂上,因声寄洛滨。
别时花欲尽,归处酒应春。
聚散同行客,悲欢属故人。
少年追乐地,遥赠一沾巾。
《春晚紫微省直寄内》苏颋直省清华接建章,向来无事日犹长。
花间燕子栖鳷鹊,竹下鹓雏绕凤凰。
内史通宵承紫诰,中人落晚爱红妆。
别离不惯无穷忆,莫误卿卿学太常。
《饯泽州卢使君赴任》苏颋闻道降纶书,为邦建彩旟。
政凭循吏往,才以贵卿除。
词赋良无敌,声华蔼有馀。
荣承四岳后,请绝五天初。
关路通秦壁,城池接晋墟。
撰期行子赋,分典列侯居。
别望喧追饯,离言系惨舒。
平芜寒蛩乱,乔木夜蝉疏。
寥泬秋先起,推移月向诸。
旧交何以赠,客至待烹鱼。
《山鹧鸪词二首》苏颋玉关征戍久,空闺人独愁。
寒露湿青苔,别来蓬鬓秋。
人坐青楼晚,莺语百花时。
愁多人易老,断肠君不知。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崔日用轩相推风后,周官重夏卿。
庙谋能允迪,韬略又纵横。
吉日四黄马,宣王六月兵。
拟清鸡鹿塞,先指朔方城。
列将怀威抚,匈奴畏盛名。
去当推毂送,来伫出郊迎。
绝漠蓬将断,华筵槿正荣。
壮心看舞剑,别绪应悬旌。
睿锡承优旨,乾文复宠行。
暂劳期永逸,赫矣振天声。
《侍宴韦嗣立山庄应制》徐彦伯鼎臣休浣隙,方外结遥心。
别业青霞境,孤潭碧树林。
每驰东墅策,遥弄北溪琴。
帝眷纾时豫,台园赏岁阴。
移銮明月沼,张组白云岑。
御酒瑶觞落,仙坛竹径深。
三光悬圣藻,五等冠朝簪。
自昔皇恩感,咸言独自今。
《饯许州宋司马赴任》薛稷令弟与名兄,高才振两京。
别序闻鸿雁,离章动鶺鴒。
远朋驰翰墨,胜地写丹青。
风月相思夜,劳望颍川星。
“新”字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雷峰塔原建造在雷峰上,位于杭州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
雷峰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起,林木葱郁。
雷峰塔相传是吴越王为庆祝黄妃得子而建的,故初名“黄妃塔”。
但民间因塔在雷峰之上,均呼之为雷峰塔。
原塔共七层,重檐飞栋,窗户洞达,十分壮观。
雷峰塔曾是西湖的标志性景点,旧时雷峰塔与北山的保俶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对,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誉,西湖上亦呈现出“一湖映双塔,南北相对峙”的美景。
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横空,别有一番景色,故被称为“雷峰夕照”。
至明朝嘉靖年间,塔外部楼廊被倭寇烧毁。
塔基砖被迷信者盗窃,致使塔于1924年9月25日倾圮。
清朝许承祖曾作诗云:“黄妃古塔势穹窿,苍翠藤萝兀倚空。
奇景那知缘劫火,弧峰斜映夕阳红。
”雷峰塔倒塌之后,不仅作为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成了空名,而且“南山之景全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又名西关砖塔,古人更多地称之为 “黄妃塔”。
它是由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塔基底部辟有井穴式地宫,存放着珍藏有佛螺髻发舍利的纯银阿育王塔和龙莲座释迦牟尼佛坐像等数十件佛教珍贵文物和精美供奉物品。
古塔塔身上部的一些塔砖内,还秘藏雕版印刷的佛教《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雷峰塔遭到战乱的严重损坏,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重修,建筑和陈设重现金碧辉煌,特别是黄昏时与落日相映生辉的景致,被命名为“雷峰夕照”(李嵩《西湖图》),列入西湖十景。
南宋以后,“雷峰夕照”一直是西湖游赏最受青睐的名胜之一。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入侵东南沿海的倭寇围困杭州城,纵火焚烧雷峰塔,灾后古塔仅剩砖砌塔身,通体赤红,一派苍凉、凝重风貌。
明末杭州名士闻启祥曾将其与湖对岸的保俶塔合在一起加以评说:“湖上两浮屠,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此说一出世人称是。
清朝前期,雷峰塔以裸露砖砌塔身呈现的残缺美以及与《白蛇传》神话传说的密切关系,成为西湖十景中为人津津乐道的名胜,连康熙、乾隆二帝也多次前来游览和品题,“雷峰夕照”名播遐迩。
如清雍正年间成书的《西湖志》这样赞美雷峰夕照一景:“孤塔岿然独存,砖皆赤色,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日光西照,亭台金碧,与山光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附。
虽赤城枉霞不是过也。
” 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民间盛传雷峰塔砖具有“辟邪”、“宜男”、“利蚕”的特异功能,因而屡屡遭到盗挖。
1924年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砖塔身终于轰然坍塌,部分塔砖中秘藏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面世,“雷峰夕照”胜景却从此名存实亡。
雷峰塔倒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议论,各界人士一直企盼重建这座著名古塔。
1999年底,浙江省和杭州市人民政府郑重决策:顺应人民群众的心愿,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文物保护原则,发掘雷峰塔地宫,建造雷峰塔遗址保护设施,并对遗址保护设施的内在功能和外观形象加以延伸、拓展,按雷峰塔原有的形制、体量和风貌建造雷峰新塔。
雷峰塔重建工程于2000年12月26日奠基后进展顺利。
2002年10月25日,雷峰新塔如期落成。
雷峰塔的建设在中国风景保护和建设史册上留下了四项“天下第一”:塔类建筑采用钢材框架作为建筑支撑、承重主体的天下第一。
塔类建筑中采用铜件最多、铜饰面积最大的天下第一。
塔类建筑内部活动空间最宽敞的天下第一。
塔类建筑内部文化陈设最丰富的天下第一。
雷峰新塔建在遗址之上,保留了旧塔被烧毁之前的楼阁式结构,完全采用了南宋初年重修时的风格、设计和大小建造。
这座塔兼具遗址文物保护罩的功能,新塔通高71.679米,由台基(起到保护罩的作用)、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其中塔身高45.8米,塔刹高16.1米,地平线以下的台基为9.8米。
由上至下分别为:塔刹、天宫、五层、四层、三层、二层、暗层、底层、台基二层、台基底层。
塔身的设计沿袭了雷峰塔被烧毁前的平面八角形楼阁式制型,外观是一座八面、五层楼阁式塔,保留了宋塔的惯有风格。
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翘角下挂铜风铃,风姿优美,古色古韵。
同时二至五层还有外挑平座可供观景。
用于装饰的塔刹高16.1米,塔顶采用贴金工艺。
它的外形具有唐宋时期江南古建筑的典型风格,远处望去,金碧辉煌。
专门为保护遗址而建的保护罩呈八角形,建筑面积3133平方米,外饰汉白玉栏杆。
保护罩分上下两层,将雷峰塔遗址完整地保护起来。
雷峰新塔建成后,已经消失了七十余年的雷峰夕照又将重现。
全塔上、下、内、外装饰富丽典雅,陈设精美独到,功能完善齐备,以崭新的风貌和丰厚的内涵在西湖名胜古迹中大放异彩。
游人登上雷峰新塔,站在五层的外观平座上,西湖山水美景和杭州城市繁华尽在游人的远望近看之中。
作为西湖南线的制高点,极目四眺,碧波荡漾的西湖、秀美端庄的汪庄、初见轮廓的南线新景点、绿意葱笼的湖心三岛一览无余。
而站在西湖东岸的湖滨路远眺,雷峰塔敦厚典雅,保俶塔纤细俊俏,两座塔一南一北,隔湖相望,西湖山色又回到了往日的和谐与美丽。
打开一道沉沉的古式门,可以走进新塔底层,这里,就是古塔遗址。
而在台基二层,可以看到遗址的模样。
整个遗址区被玻璃包围着,游人可以在外观看,以防氧化和人为破坏。
而今天,遗址那一块块的塔砖,还被仔细地包裹着。
新塔暗层全无门窗,神话传说《白蛇传》将被分成六大块立体场景展陈其中,此外还设有“捐赠建塔纪念墙”。
新塔二、三、四层将分别展示铜版线刻壁画“吴越造塔图”、雷峰塔历代诗文佳作、彩绘壁画当今“西湖十景”。
新塔穹顶内壁辟有2002个塔龛,每个龛内安放着一个小金涂塔,穹顶和梁上均为铜质金或贴金。
穹顶设有天宫,藏雷峰塔重修记、新塔模型等,以求传诸后世。
雷峰新塔是一座体现很强现代工艺的塔。
塔中心的部位,是两座透明的电梯,周围是不锈钢扶梯。
雷峰新塔也是古今中外采用铜件最多、铜饰面积最大的铜塔,仅这一项花费就需2000万元,栏杆、装饰瓦、脊、柱等都采用铜制。
值得一提是铜瓦,虽为铜制,却呈青铜色,与陶瓦非常相像。
而且,这些铜瓦,还通过螺丝相互吃紧,不会像陶瓦或琉璃瓦那样易脱落。
《雷峰塔》为中国清代传奇作品。
今存两部,一为黄图珌撰,一为方成培撰。
据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辑录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改编 ,使早在民间流传的白娘子故事最后定型。
《雷峰塔》传奇增加了《端阳》《求草》《水斗》《断桥》《合钵》诸出,奠定了全剧的悲剧冲突基础。
《雷峰塔》以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波折为主线,展示了深刻的社会矛盾。
由于白娘子的所作所为是违反和破坏封建统治秩序的,因此,以法海为首的一系列社会和神权势力视她为“妖邪”,必欲翦除置之死地而后快。
这样,一切冲突涵盖为反封建力量与封建势力的冲突,《水斗》就是两种势力之间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斗。
最终以白娘子的失败而告终,同时也完成了白娘子这个具有优美品质和叛逆精神的悲剧形象的塑造,获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
雷峰塔比起其他的古塔来,厄运更多。
在元朝的时候,它还是“千尺浮图兀倚空”的雄壮姿态。
到明朝时遭到了大破坏。
嘉靖年间(1522-1566),倭寇侵入杭州,放了一把火,把雷峰塔的塔檐、平座、栏杆、塔顶全部烧光,只留下了砖体塔身。
明崇祯时的一张西湖古画中,雷峰塔已是塔顶残毁,老树婆娑了。
诗人们也以“雷峰残塔紫烟中,潦倒斜曛似醉翁”、“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衲”的诗句、文辞来描写它。
在这以后,由于迷信,一些无知的人常常从塔砖上磨取粉末、挖取砖块,用来治病或安胎,甚至把停止说成是无病不治的灵丹妙药。
还有人从塔内挖寻经卷,企图发财。
到1924年8月,塔脚已被挖空,加上其他的破坏原因,这一古塔全部崩塌。
塔倒之后,人们清理残基时,在砖孔内发现经卷开头写着“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王钱弘俶造。
此经八万四千卷,舍入西关砖塔,永充供奉,乙亥八月。
”查乙亥年是钱弘俶吴越八年、北宋开宝八年(975年),也就是吴越国的最后一年,证明了这塔修成的年代。
参考资料: 1. 2. 3.
分别以一到十开头的七字诗句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 白居易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九曲棹歌 朱熹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客中初夏 司马光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 白居易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题 杜牧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葡萄之锦衾。
——拟行路难 鲍照 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
——清江曲内一绝 崔峒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杂诗 龚自珍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冬至宿杨梅馆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