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中药名的诗句
驱竖子摘苍耳 杜甫江上秋已分,林中瘴犹剧。
畦丁告劳苦,无以供日夕。
蓬莠独不焦,野蔬暗泉石。
卷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
侵星驱之去,烂熳任远适。
放筐亭午际,洗剥相蒙幂。
登床半生熟,下箸还小益。
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
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籺窄。
饱食复何心,荒哉膏粱客。
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
寄语恶少年,黄金且休掷。
含有中药名的诗句
1、关于李时珍跋山涉水而编了本草纲目用“跋涉无数穷山深谷,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形容。
2、转贴一篇文章,供你参考:简录《本草纲目》中的诗歌(作者不详)笔者近来阅读《本草纲目》时,发现李时珍不仅是一位注重实践具有革新思想的杰出医药学家,而且还是一位诗歌爱好者。
在他编著《本草纲目》时,曾引据了古今经史书四百四十种,其中包括不少著名诗人的诗集,如《王维诗集》、《东坡诗集》、《刘禹锡集》、《陆放翁集》、《梅尧臣诗集》等,以增加可读性,现摘录如下:李时珍曰:“原生江南,叶似鸭脚。
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
今名白果。
梅尧臣诗:‘鸭脚类缘李,其名因叶高。
’欧阳修诗:‘绛囊初入贡,银杏贵中州。
’”梅尧臣和欧阳修都是宋代著名诗人,编录他两人的诗句,显得对银杏的记述更加贴切、真实。
“僧房药树依寒井,并有清泉药有灵。
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
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
”这是《本草纲目》“枸杞篇”所编录刘禹锡的枸杞诗,详细描述了枸杞的外观及药用作用。
刘禹锡是唐代诗人,又颇通医药,著有“传信方”。
王维是唐代才华横溢的诗人。
李时珍对他的诗引录最多,曾3次记载于《本草纲目》中。
其一在“百合篇”,李时珍曰:“按王维诗云:‘冥搜到百合,真使当熏肉。
果堪止泪无,欲纵望江目。
’盖取本草止涕泪之说。
”其二在“樱桃篇”,云:“礼记仲春,天子以含桃荐宗庙即此,故王维诗:‘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干御苑鸟衔残。
’”其三也在“樱桃篇”,李时珍曰:“王维诗云:‘饱食不须愁内热,六官还有蔗浆寒。
’盖谓寒物同食,犹可解其热也。
”“大叶耸长耳,一枝堪满盘。
荔枝分与核,金橘却无酸。
”这是《本草纲目》“枇杷篇”中编录的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枇杷诗”。
李时珍在诗后还说:“颇尽其状。
”
含有中药名的诗句
驱竖苍耳杜甫江上秋已分中瘴犹剧。
畦丁苦,无以供日夕。
蓬莠独不野蔬暗泉石。
卷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
侵星驱之去,烂熳任远适。
放筐亭午际,洗剥相蒙幂。
登床半生熟,下箸还小益。
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
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籺窄。
饱食复何心,荒哉膏粱客。
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
寄语恶少年,黄金且休掷。
含有中药的诗句或对联
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
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上联:独有痴儿渐远志。
下联:更无慈母望当归。
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一门联。
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上联:白头翁持大戟,骑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十八个药名。
上联: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何首乌驾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杀木贼千年,堪称长卿仙人。
此联为山西名医傅山和其友所对。
嵌十六味中药。
上联:红娘子身披石榴裙,头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贯众,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宾郎;下联: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与草寇甘遂战百合,旋复回乡,上金銮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车前将军立赐合欢。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二十八个药名。
有哪些含有中药名的诗词或者美文
《西游记》中的药名诗词小说《西游记》在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中,有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
其诗曰: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伏苓、防己、竹沥、茴香等九味中药。
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
但这些药名却揭示了《西游记》的情节,颇值玩味。
“益智”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大西天即天竺的大雷音寺取“大乘经”的矢志不渝的信念;“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排驾亲自为御弟三藏饯行,并与众官送出长安关外;“三棱子”指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个徒弟;马兜铃正是唐三藏师徒与小白龙马一起“乘危远迈杖策孤征”,匆匆赶路的形象和声音;“茯苓”是指西天如来佛祖;“防己”“竹沥”指唐僧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象新采的竹茎,经火炙后沥出的澄清汁液;“茴香”谐音回乡,只取经成功返回唐朝。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从近二千味中药的药名中,选择了能表达小说内容的几味,藉中药名称和全诗浑然一体,巧妙地紧扣小说的主要情节,令人拍案叫绝。
在第二十八回里,吴承恩还用药名写了一首《西江月》的词,描写孙悟空对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进行抵抗的情景: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
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
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
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这里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9个中药名,生动地描写了当时激烈拼杀和猎户残亡的战斗场面。
《药名体》诗 宋徽宗时户部员外郎孔平仲,字义甫,进士出身,史载其“长史学,工文词,著续世说,绎解稗诗”。
在《宋诗记事》中载其写的两首《药名体》诗:其一云: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
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
客土依云实,流泉架木通。
行当归云矣,已逼白头翁。
其二云:此地龙舒国,池黄兽血余。
木香多野桔,石乳最宜鱼。
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麦疏。
题诗非杜若,笺腻粉难书。
诗中共嵌入常山、甘草、卷柏、防风、云实、木通、当归、白头翁、地龙、血余、木香、乳石(石乳)、瓦松、天麻、杜若等16种药名。
诗人巧妙地运用这些药名,从微观到宏观,勾画了一幅山村野夫居住茅屋、眼望飞云、耳听泉声、安乐自得的闲逸神情。
在这“龙舒国”里,松杉参天、野橘遍地、石乳溶洞、麻麦阡陌,好象世外桃源一样,别赋新意,颇有感染力。
辛弃疾与药名词南宋辛弃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词人,而且还是一名填制药名词的行家。
大约在南宋淳熙十五年时,他用药名写了一首《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
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
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
湖海早知身汗浸,谁伴
只甘松竹共凄凉。
这首词里写山、写水、写石、写草、写风、写雨,眼前这些自然景象,都寄托着诗人对往昔坎坷不平道路的情思,抒发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愤懑。
其中用药名本字、谐音字等嵌入的药有木香、禹余粮(雨余凉)、石膏、吴萸(吾已)、栀子、紫草(知子草)、防风、海藻(海早)、甘松等,药名与词意,浑然一体。
辛弃疾早年就擅长填词,据传,他在新婚之后,便赴前线抗金杀敌,疆场夜静闲余,便用药名给妻子写了一首《满庭芳·静夜思》,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
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
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
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词中共用了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硫黄、柏叶、桂枝、苁蓉、水银、半夏、 薄荷、钩藤、常山、宿沙、轻粉、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24个中药名。
据说,妻子接信后,亦以药名回书:槟榔一去,已历半夏,岂不当归也。
谁使君子,寄奴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
妻叩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来了白芨书,茹不尽黄连苦。
豆蔻不消心中恨,丁香空结雨中愁。
人生三七过,看风吹西河柳,盼将军益母。
信中用了中药名16种,表达了情意绵绵的思夫之情。
药名四季歌春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问泽兰。
夏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秋菊开花遍地黄,一日雨露一回香;牧童去取国公酒,醉到天南星大光。
冬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待到雪消阳起时,门外户悬白头翁。
白居易的《采地黄者》麦死春不雨,禾横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
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中草药名,要字比较难写的。
越多越好,字一定不能错,最好质量与数量都有,谢谢
白蔹、鱼鳔、盐蒺藜、旋覆花、萱草根、徐长卿、薤白、香橼、香薷、豨莶草、委陵菜、藤梨根、娑罗子、桑螵蛸、海螵蛸、青礞石、蜣螂、藕节、绵萆薢、马鞭草、廖大青叶、老鹳草、橘络、化橘红、酒蕲蛇、藁本、覆盆子、黛蛤散、醋鳖甲、茺蔚子、炒僵蚕、燀桃仁、蝉蜕、豆蔻、扁蓄、荜澄茄、荜茇、北败酱草都是常用药物,比较容易写错的,我理解您要的就是笔画较多的,毕竟,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