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尊重的诗句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斯大林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关于尊重的古诗词~
岳云麓峰左侧峰峦上著名的“禹王碑”麓山古老文化的,是宋代摹刻至此的块碑石刻有奇特的古篆字,字分9行,共77字。
相传4000多年前的洪荒时代,天下被淹没洪水之中,大禹为民治水,到处奔波,疏导洪流,竟“七年闻乐不听,三过家门不入”,最终制服了洪水,受到百姓的尊重。
传说大禹曾到过南岳,并在岣嵝峰立下了这块石碑。
东汉赵哗《吴越春秋》就记载了这一传说:“禹登衡山,梦苍水使者,投金简玉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处。
”唐代韩愈为此登临岣嵝峰寻访禹碑,虽未亲见,却留下了“蝌蚪拳身薤叶拨,鸾飘风伯怒蛟螭”的诗句。
1212年(宋嘉定五年),何致游南岳,在岣嵝峰摹得碑文,过长沙时请人翻刻于岳麓山颠。
宋以后,碑被土所掩。
明代长沙太守潘镒找到此碑,传拓各地,自此禹碑名闻于世。
明杨慎曾撰禹王碑释文:“承帝日咨,翼辅佐卿。
洲诸与登,鸟兽之门。
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
久旅忘家,宿岳麓庭。
智营形折,心罔弗辰。
往求平定,华岳泰衡。
宗疏事裒,劳余神。
郁塞昏徙。
南渎愆亨。
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
” ……但韩愈所闻,何致翻刻却是事实,所以即使是唐宋时所刻石碑,也已是千余年前的珍贵古物了。
明清两代,吟咏禹王碑的诗词很多,有朱翊銮的《禹迹亭》、崔应科的《禹碑》、石公荫的《登禹王碑憩望》、沈一揆的《禹碑》等等。
大都表达了对大禹治水功绩的敬仰和对碑文难以认释的感叹,如沈一接的诗云:“平成绩奏几千年,石壁遗文尚宛然。
岂是后人偏好事,应知古圣示心传。
龙蛟影动云烟乱,珠露光凝日月悬。
愧我读书无万卷,空来拟议未能诠。
” 岳麓山除禹王碑外,还有一块著名的碑刻——麓山寺碑。
碑高近3米,宽1米多,由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撰文和书写,黄仙鹤刻石。
碑额篆书“麓山寺碑”4个大宇,碑文共1400余字,骈散文体兼用,叙述了麓山寺自晋泰始(265-274)年间建立至唐开元(713-741)立碑时500年间的兴废修葺、历代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以及岳麓山的佳丽风光。
李邕,扬州江都人,史书记载“邑之文,于碑颂是所长”。
由于他任过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所以这碑又名“北海碑”。
李邕撰写的此碑碑文为行楷书,词句华丽,字体秀劲,集汉魏碑铭之长。
在李邕一生书写过的众多碑铭中,以麓山寺碑最为精美,碑的背面还有米芾等宋元名家的题名,因而历代书家都将它视作珍品。
由于此碑的文采、书法、刻工都精湛独到,所以人们又称它“三绝碑”。
受字数限制,以上供参考。
古诗中表达着装不整齐对别人的不尊重的诗句
山寺夜起清代: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29中小升初语文,数学,英话考试题
1.我本将心向,奈何明月照沟渠。
2.人生若只如,何事秋风悲画扇。
3.相思树下思,思郎郎不知。
4.深知身在情长在,前尘不共彩云飞。
5.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6.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7.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8.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
9.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
10.春朝秋夜思君甚,愁见绣屏孤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