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诗句 > 不敢面对自己的诗句

不敢面对自己的诗句

时间:2017-02-26 12:22

红楼梦哲理或者启示是什么

1. 蕴含深哲理\ 《梦》一书不能只以一部言情小说来看它,的重点在表达出世的人生哲理,由第一回跛道人口中所吟唱的〈 好了歌 〉就可以看出他所要表现的人生思想。

《红楼梦》一书不能只以一部言情小说来看它,本书的重点在表达出世的人生哲理,由第一回跛道人口中所吟唱的〈 好了歌 〉就可以看出他所要表现的人生思想。

\ 在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功名富贵、金银财宝、美丽妻子、儿孙,但死后只剩一堆荒坟被野草堙没了,又能留下什么

在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功名富贵、金银财宝、美丽妻子、儿孙,但死后只剩一堆荒坟被野草堙没了,又能留下什么

以鲜明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兴衰荣辱的急剧变化和社会政治风云的动荡不定。

以鲜明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兴衰荣辱的急剧变化和社会政治风云的动荡不定。

政冶上争权夺位,经济上贪得无厌,思想上虚伪奸诈,生活上腐化,而最后必会没落灭亡,从而暗示了全书主要人物故事的发展线索和主题思想。

政冶上争权夺位,经济上贪得无厌,思想上虚伪奸诈,生活上腐化,而最后必会没落灭亡,从而暗示了全书主要人物故事的发展线索和主题思想。

虽是过于消极悲观,但却是颇能引人深思,让人重新思考人生的生命定位与价值。

虽是过于消极悲观,但却是颇能引人深思,让人重新思考人生的生命定位与价值。

\ 2. 启示一、 乐观:\ 史湘云是金陵显贵史侯家的遗孤,也是贾母的孙侄女,因“襁褓之间父母违”而常居贾府。

史湘云虽命运多舛,但天性乐观,对待生活总是充满热情。

在《红楼梦》中她第一次出场时,作者就表现了她“大说大笑”的性格特点,也让众人记住了这个开朗大方的女孩子;香菱要学诗,因不敢罗唆宝钗,转而向同样才思敏捷的湘云请教,她“越发高兴了,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大观园里集社作诗,虽然湘云不是最重要的主角,但不可或缺,她永远是诗社里最有热情和活力的一份子,难怪众人会评论:“这社里要少了他,还有什么意思”。

《红楼梦》本是一部悲剧色彩颇浓的作品,史湘云的出现,透露出一个乐观主义者的生活姿态,无疑是寒冷的冬日传来的丝丝暖意。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郁郁寡欢还是乐观面对,史湘云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郁郁寡欢,只能让自己长久地困于悲观之中,不如乐观一点,这样可以拥有一个明媚的心情。

学会做自己心情的“调剂师”,干起工作才能干劲十足,面对生活才能信心满怀。

\ 二、坚强:史湘云虽自小父母双亡成了孤儿,家道中落后,和叔婶一起生活,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自然与她无缘,还要夜夜做活到三更。

史湘云没有任何的抱怨,书中也从未见她愁过。

她总是坚强地去面对这一切,并从没想过要以此去博得别人的同情,而且,她总是以自己的坚强去打动着周围的人。

史湘云写过这样的诗句:清冷香中抱膝吟。

即使是这样清冷的环境,她也能从中体味到芳香,心怀抱膝的悠然,拥有吟诗的心境。

相比起来,我们的条件要好很多,社会的丰富多彩给予了当代青年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广阔舞台。

但当代青年也因从小吃苦太少,而难以承受风雨。

拥有一颗坚强的心,顽强地面对困难与失意,才能风雨无阻,并撑起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 三、豁达:第六十二回中“憨湘云醉眠芍药圃”,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生性豁达、不拘小节的少女形象。

聚会时,大家划拳猜枚,饮酒赋诗,满庭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

玩了一回,散席时却忽然不见了湘云: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说:“姑娘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石后头一块青石板凳上睡着了。

”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

”说着都来看,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胎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

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

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掺扶。

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嚷嚷说:“泉香洒冽,……醉扶归,—— 宜会亲友。

”\ 史湘云醉眠芍药圃表现出她的随性大方,许多男子都不及。

作为当代青年,应该学习她这种不拘小节的豁达之风。

当我们取得一点点成绩时,应该向更高的标准看齐,严格要求自己;当我们遭遇挫折和失败时,应该总结经验教训,从头再来。

得意时淡然,失意时泰然,方能彰显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空中云卷云舒。

\ 《红楼梦》中人,巾帼个个不让须眉:不仅是史湘云,黛玉的才、宝钗的慧、探春的敏、袭人的贤、平儿的俏、金钏的烈……他们共同构成了《红楼梦》这幅多彩的画卷,浓墨重彩、相得益彰。

《红楼梦》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也是一部人生的大书,当代青年若能认真学习的话,必能获益匪浅。

总是在逃避现实不敢面对怎么办

样属于人格上表现为逃人格。

表现为:1.)自卑感强乏自信心,很容易受到伤害。

这种自卑心理源于幼年时期,由于心理方面的缺陷而形成。

此外,生理缺陷、性别、工作条件、社会地位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长期得不到改善,易行成回避型人格障碍。

(2)行为退缩,不愿承担责任,逃避人际交往和社交活动,不愿意承担新的工作或挑战性的工作,不愿意主动实现自己的目标。

(3)交际能力差,不愿交知心朋友,不愿意卷入他人事务之中,社交场合不爱说话,尤其不习惯单独地发表讲话,敏感羞涩。

(4)安分守己,按部就班,缺乏冒险和开拓精神,往往让一个一个机会从身边溜走。

治疗回避型人格障碍,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第一,清除患者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比如,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谨慎、谦虚,不争权夺利。

同时,要积极自我鼓励,自我暗示,鼓励自己一定会成功。

第二,鼓励患者多参加交际活动,主动、有意识地在人群面前讲话,克服其人际交往障碍。

希望被采纳,谢谢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这俩句的诗的作用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出自唐朝诗人宋之问的古诗词作品《度大庾岭》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注释】  1、霁:雨(或雪)止天晴  【解说】  山间连绵阴雨刚刚有了一点停止的意思,江上的云彩亦微有化作云霞的趋势。

只要有重回长安的机会,我是不敢像贾谊那样因为被贬而感到遗憾的。

  【鉴赏】  颈联“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上句写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

下句是描绘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的霎那间。

诗人描写景色的渐变,衬托自己心情的变化的美丽景色。

“初含”、“欲变”等字眼,赋予云雨以灵性。

写云,不直接表现天空的云,而是描绘江中的倒影。

可见山雨是濛濛细雨。

这样写可以一箭双雕,将山的空明、水的澄澈同时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诗人在《早发大庾岭》诗里写道:“晨跻大庾险,驿鞍驰复息。

雾露昼未开,浩途不可测。

兄弟远沦居,妻子成异域。

羽翮伤已毁,童幼怜未识。

踌躇恋北顾,亭午晞霁色。

春暖阴梅花,瘴回阳鸟翼。

”由此可知《度大庾岭》是《早发大庾岭》的续篇。

这首诗中写的“山雨初含霁”,大约是在中午或午后;“江云欲变霞”,可能是在下午或傍晚。

  在这样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诗人的心潮逐渐趋于平静,开始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考虑自己的出路。

在《早发大庾岭》里有这样的诗句:“适蛮悲疾首,怀恐泪沾臆。

感谢鹓鹭朝,勤修魑魅职。

生还倘非远,誓以报恩德。

”可见他希望勤奋修职,争取早日赦归。

由于天气的好转,诗人心情也逐渐开朗,由天气的变化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也充满了希望。

于是不禁发出了“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的感慨,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天,就心满意足了,对自己受贬迁不敢有所怨恨。

这是用了西汉贾谊遭权臣们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典故,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贾谊到长沙后不适应湿热的气候“自以为寿不得长”而心生“恨”意。

尾联以直抒胸臆而作结,但上句的“归有日”又与首联的“辞国”、“望家”遥相呼应。

  诗起势不凡,有如醍醐灌顶,在读者心上激起冲击浪,浪一重,愁一重,水一曲,肠一曲,几经曲折,最后以绵绵无尽的情意作结,给人以余味无穷之感。

  这首诗感情真挚,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章法严谨,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表现出一种自然而又流动的整齐美,是一首成熟的五言律诗,堪称“示后进以准”的佳作。

励志青春,追逐梦想征文

《坚守梦想,活出希望》  偶然的,在一个角落里找到自己昔日写的一本小诗集,很虔诚的翻阅着那曾经的美丽,诗句虽略显幼稚却不失真挚,虽拘谨也不乏浪漫。

品读着自己曾经的心灵小语,突然间有些不敢面对自己了。

  多少年来,不再有梦想,不再有希翼,不再向往不再追求,早就习惯了安于现状,甚至还可以对自己的颓废理直气壮

这还是我吗

我曾经的理想呢

我曾经的追求呢

那些年少时的狂妄,那些曾经的豪言壮语,都跑哪儿去了呢

我豁然明白,那个年少时的梦想早已被自己丢弃在某个角落里,就如同这本小小的诗集一样。

我甚至会编一些幼稚的谎言来欺骗自己,以便给自己的自甘颓废寻找借口

这十多年来,我输给了自己

  在少年时代,我就有一个当诗人的梦想,所以对汪国真是情有独钟,光他的诗我就抄了好几大本,每每读着那些优美的诗句,就会幻想有一天自己的文字也可以像他的那样,被人喜爱。

然而,当远离了学校,当繁重的农活疲惫了身心,我再也没有闲情逸致去品读那些喜爱的诗句了。

(名人名言)直到后来结了婚,有了孩子,也就顺理成章的做起了家庭主妇,过着循规蹈矩的平凡的日子。

那个绝美的梦,便在锅碗瓢勺的撞击声中破碎了,曾经的憧憬,曾经的豪情,也就被自己深深地埋葬了。

  这么多年都在碌碌无为中颓废,在熙熙攘攘中迷失,有时候也会想,如果当初我可以坚持,如果有人可以一直给我鼓励,或许我的人生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可如今的我终于明白,任何外在的干扰都不应该成为自己怨天尤人的理由,生活中的磨难更不应该成为我追逐梦想的绊脚石。

  从此,我一定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挑战自我的自甘平庸,把苦难当成动力。

我应该从现在奋起,把自己的心交给希望,而不是过去。

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也许这正是命运对我的考验,我为什么不可以把生活中的经历也看成是我人生的一种财富

(励志文章)记得朋友曾对我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没错,如果没有曾经的经历,也不会有我今天的生活感悟,这样来看,我是不是也应该感谢这种磨难

庆幸这种经历呢

  人,总是会在矛盾中挣扎,在痛苦中抉择,有笑有泪,有取有舍,这就是人生,这就是命运。

不管事态怎么改变,其实主宰命运的一直是我们自己,不管是心有所向,还是迫不得已,那都是你自己的抉择,怨不得任何人。

这个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如果自己不想着超越,没人帮得了你。

  因此,我不管自己能不能成功,结果已不再重要,我更注重那一路走过的路程,我会在其中领略每一次进步的喜悦,体会每一个超越的欣慰,即便是其中不乏艰难与失望,能在坎坷中完善,在困难中成熟,苦也不失是一种快乐。

  人就是这样,无论什么时候,你的心里得有个念想儿,你得为自己的梦想去奔,即便是到头来真的只是个梦想,至少你美丽了整个追逐的过程。

所以我不会放弃我的梦,哪怕是再多的苦难,我一样渴望体会,乐意承受

如何和异性朋友相处

正因为其在边缘上,把握不好就容易掉下去,这也是许多善良的男女所担心的问题。

其实,如果未婚男女双方由好感发展为情侣,是再好不过的自然结果。

许多网络恋人就是这样自然发展的,尽管他们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爱情的结局。

当然如果你们都不是自由人了,初衷并不想朝情人关系发展,就要把握好与异性朋友相处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 今天借茶座漫谈的机会,就不揣冒昧的以我的经验来讲几点意见供各位商榷。

\ 心底无私天地宽。

异性朋友你们的交往是正大光明的,不应该见不得人似的,没必要有不好意思的心理负担。

比如你们要交谈时,即使别人故意躲出去,也不必去关门。

在集体场合\ ,在会议室,在茶社或舞场上,你们都应该大大方方地坐在一起。

越是别人注意你们时,你们越应该谈笑自如。

千万不要为躲避人言,故意装着素不相识,连个招呼也不敢打,也不要碰到熟人,马上就借口分开,这样反倒弄巧成拙,授人以柄,引起别人怀疑和议论。

\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的诗句应该能鼓舞你们并肩面对周围世俗的白眼。

\ 另外,正是由于彼此只是朋友关系,所以也不应该对你们各自的配偶和情侣保密。

如果你和情侣是真正相爱,那么你的异性朋友自然也该是对方的朋友,如果有机会,请异性朋友到家里来做客。

但千万别把你的情侣冷落在一旁,更不要借故支走对方。

最好让你的异性朋友也约上情侣一起来作客(当然如果对方也有的话)。

\ 当今社会,我们经常看见家庭宴会上,两对情侣欢聚一堂;公园野外郊游时,也总看见两个小家庭的成员,坐在一起野餐,孩子们一起嬉戏。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谁也不愿扮演心胸狭窄的妻子或丈夫的角色,请相信你们的异性朋友和情侣,是能够正确看待今天的男女友谊的。

重要的你要事前交代清楚朋友关系。

\ 你可能会摇头反对,说我把一切描绘得太理想化,“我们那位可没那种善解人意的心胸,整个一个不可理喻的醋坛子,知道了和我玩命没好日子过的,还是瞒着配偶交异性朋友可能好些。

”如果你真有这样的顾虑的话,我劝你还是慎重地结交异性朋友为好。

因为一方面你不具备人格自由了,在爱情和婚姻中,你不幸已经失去自我独立人格了;另一方面你们之间缺少必要的理解和沟通。

何必因为你们自己的原因而迁怒于异性朋友。

还是为了维护你们的家庭作一点点必要的调整‘牺牲’吧

\ 当然,你从来就没有和异性朋友打过交道,这辈子就准备除了我们“那口子”绝不看异性世界一眼,那就没讨论这些的必要了。

那恭喜你,并祝你永远简单快乐着

当今社会做到这么严谨、规范实在太不容易了。

最好把你“那口子”的眼睛也蒙上,保不起异性世界风光迷了他(她)的眼啊。

戴望舒的烦愁回文的形式有什么作用

烦忧  烦忧  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

  本诗共有两段,其实只有四个诗句,只不过在前后两段中,四个诗句排列顺序正好相反。

在这样一种颠倒的重复之中,既强化了诗歌的主旨,又形成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

这是这首诗第一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四句诗回环往复要表达怎样的主旨呢

作者并没有直接说明。

第一段的前两句是打比方,只是两个比喻句都省略了本体“烦忧”。

如果表达完整,前两句的意思大概是说:有的人认为烦忧像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而有的人认为烦忧像是相隔辽远的海的人们之间的相思。

这两句前句从时间上落笔,而后一句从空间上落笔,暗示了“愁”、“思”之深之广。

而这“愁”“思”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呢

后两句做了具体的回答:作者的“愁”与“思”是心中有“烦忧”,而“烦忧”的原因则是“不敢说出你的名字”,而“不敢说出你的名字”的原因,任凭生活经验,读者自然能明白“不敢说”是因为心中有爱:心中充满对你的爱恋,却没有勇气说出口——这才是“烦忧”的原因所在

  上段的抒情顺序是先描绘“愁”“思”之状,然后一层层地剖析清原因;而下段则先交代自己面对“你”的犹豫和胆怯,而接着点明这样的“不敢”使自己备觉“烦忧”,最后两句从时空的角度分别打比方,烘托自己“相思”和“清愁”像隔海相望般“辽远”,像身处肃杀的秋天一样“寂寞”。

意象的选取既典型,又暗合中国文化传统中以秋衬愁之广、以海喻思之远的经典审美,虽是现代诗,却充满古典诗的意境和韵致。

也正因此,前后两段虽然只是相同的诗句在排列顺序的不同,但在情感表达上却丝毫没有重复之嫌,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这是一首爱情诗,但“爱”字在全诗中却始终未直接出现,而只是用“不敢说出你的名字”的委婉表达,含蓄地暗示出来。

含蓄之美,是这首小诗的另一个突出特点了。

  戴望舒是写作爱情诗的高手,其抒情诗《雨巷》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诗坛不朽的地位。

跟《雨巷》相比,这首描写爱情的小诗,在内容和主题上虽无不同,但在艺术手法方面却表现出极具风韵的独到之处。

  名作赏析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人戴望舒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他创作的诗数量不多(不过百余首),却在诗坛中占有重要位置;他没有系统的诗论,但他的《论诗零札》和他友人杜衡整理的《望舒诗论》却备受重视,他在诗坛以现代派的面孔出现,可在他生命的终端却写出了《我用残损的手掌》这样浸透了血泪的现实篇章。

  在新诗史上,戴望舒自有他一席地位,不过地位并不是很高。

  “五四”前后,科学与民主的洪流震醒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

美好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的激烈矛盾,笼罩了他们敏感的心灵。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社会使命感笼罩了一个庞大的“烦忧”群。

戴望舒就是这样一位由现实世界转到诗的世界中最忠实的烦忧者之一。

他写了许多烦忧者的诗篇,这一杰出的诗篇《烦忧》为这一群体的心态与精神作了集中的观照与画像。

  这首诗出自戴望舒的诗集《望舒草》。

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诗坛的重要派别——“现代”派——的重要诗人,戴望舒的诗歌集中描写了现代人的生命感悟与情感体验的心灵轨迹。

在人生的旅程中,有阳光灿烂般的欣悦激动,也有阴雨绵绵似的苦恼烦忧,那么,此刻郁结在诗人心中的烦忧是什么叫呢

诗人没有直接表露。

  清秋是一个怀人的季节,大海寄寓着无尽的相思,读来已是使人伤怀,加上“寂寞”,加上“辽远”,便把诗人落寞无奈与欲罢不能的相思之情展示得更为深刻细致,一种“断肠人在天涯”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然而在这愁肠百结,落寞孤寂中,作者却突发奇想,身边有人来问你的烦恼,你的忧愁,这时你会如何回答

是和盘托出,把一腔愁绪全部告诉对方,还是讳莫如深,紧紧瞒住

自己虽有选择的自由,但面对关爱你的朋友的询问,你能装聋作哑吗

那么,这种欲言又止的心理又如何表达呢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这“不敢”二字实在是确切地表达了作者的矛盾心态,且把读者引向无穷的遐想之中。

上面四句,短短三十六个字,活画出了作者深刻的怀念,激烈的斗争,那种“欲说还休”的滋味,那种刻骨铭心的相思,既意味深长,又强烈迫切。

  下面四句,将上面四句作逆向排列,粗粗看似回文诗,细想又不是简单的重复,更不是花拳绣腿般的故弄玄虚,而是作者那种络绎不绝、日益汹涌的思念之情在放纵宣泄。

首句既像反复,又似顶真,联络照应密不透风。

尽管是激烈而又矛盾的“不敢说出”。

但想要心情倾吐的希望又是那么迫切,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有心人不妨在那里作一次感性的神游。

全诗以“清愁”作结,却正好表达了成熟的思想者以“却道天凉好个秋”式的常语来表达自己复杂心态的不同寻常。

  全诗八句两组,呈轴对称排列,形式整齐,音节和谐,这是作者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格律诗影响的结果,前四句的压韵为后四句的复唱设置了先机,故读来十分上口,给人留下齿颊生香的愉悦之感

古诗中杨柳有什么特殊含义

1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在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也是最优美动人、缠绵多情的一个意象。

仔细而深入地探究杨柳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增强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

古代诗词曲借杨柳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

”(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西厢记》)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小雅•采薇》)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

”认为“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

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其次,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

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

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

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

”这是折柳与赠别有密切联系的最早记载。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裴说《柳》)“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陆游《秋波媚》)“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无名氏《送别》) 再次,“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秦观《江城子》) 还有一点是,古曲中有《折杨柳》的送别曲子。

例如,汉乐府《横吹曲》中就有《折杨柳》曲。

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有“上马不提鞭,反折杨柳枝”的句子。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中的“杨柳”指的就是《折杨柳》曲。

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更妙:“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闻笛声而激起乡愁,触动离忧,何也

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杨柳》曲

▲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 杨柳生长于春,茂密于夏,枝叶葳蕤,生机蓬勃,所以古人常借咏柳来赞美春光歌咏大自然。

例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陶渊明《归园田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初春小雨》) “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晏殊《诉衷情》)“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 (晏殊《破阵子》)“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宋祁《玉楼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春光明媚,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最负盛名的当数唐朝诗人贺知章的那首《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不但表现了柳叶的精致之美,歌颂了春天的盎然生机,而且唤起了读者的联想,给人留下了极为广阔的想像空间,堪称咏柳的千古绝唱。

也有借杨柳表达惜春伤春之情的。

例如,“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

相思只在,丁香枝头,豆蔻梢头。

”再如,“参差烟柳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枯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 (柳永《少年游》)把伤春、惜别和相思之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借杨柳描写女子和爱情 从审美的角度讲,杨柳随风披拂,娇羞依人,千般姿态,万种风情,极具女性的阴柔美,因而古人常用杨柳来形容女子的身姿容颜。

“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长恨歌》),“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白居易《不能忘情吟》)以“柳眉”、“柳腰”状女人俏丽之姿、优雅之态,如在目前。

杨柳给人的审美愉悦还体现在对爱情的描写上。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多美的意境,多美的爱情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江上”并非“江岸”)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诗歌以杨柳起兴,寓情于景,描写了一幅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的绝妙图画。

也有借杨柳描写爱情悲剧,抒写感世伤怀之情的:“莫攀我,攀我太心偏。

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敦煌曲子词》)以杨柳自比,直抒胸臆,其身遭遗弃的痛苦和怨愤,求爱不得的无奈和悲哀,怎不令人潸然泪下,感慨系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兮,雨雪霏霏”。

杨柳妩媚婀娜,摇曳多姿。

它诞生于《诗经》这方沃土里,茁壮于陶渊明的草庐旁,繁荣于唐诗宋词的艺苑中,历来为诗人画家所钟爱,为文人墨客所青睐。

千百年来它寄托了多少相思离愁,又承载了几多羁旅情怀。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杨柳代表着春风,象征着春天,它是春的使者。

所谓“风回小院庭芜绿,杨柳春相续”你看,庭院绿意盎然,柳睁开了眼睛。

春天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绿色世界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美丽的黄鹂在嫩绿的柳枝间尽情的欢唱,春天又是一个多么富有生机的世界啊!“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风居然裁出了丝绦,可见春天是一个多么富有创造力的季节!诗人们就是这样把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融于对杨柳的描绘中。

“杨柳枝,芳菲节,可憎年年增离别”。

自汉代以来,人们送别亲朋好友,爱折柳枝相赠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至唐代“折柳”这一风俗便成为赠别或送别的代称。

“霸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罗隐《柳》)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抒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的送别情景,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离情别绪。

杨柳啊,你留给多少亲朋挚友惜别的痛苦辛酸!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代叔伦《堤上柳》)青青的垂柳啊,你垂下的万条柔丝,编织了多少离情,又缝进了多少别绪,你使夫妻们肝肠寸断,又使多少情侣们爱意缠绵,泪水涟涟。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雍裕之《江边柳》)诗中的女主人公没有折柳送别。

反而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难以割舍的依恋之情通过柳丝的这一意象表现得何等真切,又何等凄婉。

“绊惹春风别有情,时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唐彦谦《垂柳》)。

这首诗的开篇惟妙惟肖的写出了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然后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针砭时弊,讽刺矛头直指皇帝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于柔情中见犀利,含蓄中露锋芒,愤世嫉俗之情可谓淋漓尽致! “参差烟树霸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3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

独自凭兰桡。

”这是柳永的一曲《少年游》。

作者借霸桥暮色、衰杨古柳、夕阳残照等一系列物象寄情,将羁愁与伤感的双重惆怅进行了强烈的渲染,字字跳荡着浪迹异乡、沦落不遇的愤慨;句句蕴涵着对现实的不满和诅咒。

高度的概括了封建社会无数游宦漂泊的文人的凄苦忧愤的心境。

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折柳象征着离别,所以杨柳往往成为引发相思、触动离愁的媒介,寄托着相思怀人之情感。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该诗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的登上翠楼去欣赏春景,忽然间无情的杨柳闯入了她的眼帘,撩拨起她的相思,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激起她对丈夫的无比思恋。

孤独、寂寞、悔恨之情便油然而生。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柳永《雨霖铃》中有名的诗句,它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相思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而又凄凉的画面。

因为此时是他离开心爱的人儿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还依然鲜明的留在心上。

面对眼前的凄凉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的恋人越来越远,他怎么能不思念万分呢?这惹人的杨柳啊,就如同他那绵绵的相思深深地扎根于他痛苦的心畔。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中国人民如春风中的杨柳那么蓬勃,那么多姿,那么富有活力和生机,他们在社会主义春风的吹拂下,意气风发,欣欣向荣,婆娑舞弄。

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无比伟大的创造力,借春风中的杨柳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无比热爱和深深赞美之情。

出门顺风栽杨柳 清明前后,谷风习习,柳条依依,柳叶如眉,不禁想起温州鼓词艺人吟唱的“出门顺风栽杨柳,回家金杏满树红”的俚语。

温州人素有外出务工经商的习惯,每年清明前后,春和景明,便打点家生伙出门做生意,家人邻里预祝他顺风顺水在外地发达赚银,广进财源。

像杨柳那样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立业,叶茂枝盛,待到秋后回家时,门前屋后金杏满枝硕果,红红似火。

这虽是一句古老的吉祥讨彩的祝语,却应验当今数百万温州能人在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以至越洋过海在外国创业之身,像杨柳那样随土而安、异域生财。

数不尽的温州村、温州城正是温州人出门顺风栽杨柳的写照,更是温州人的骄傲。

杨柳,不仅是温州人的吉祥物,也是中华民族借以咏吟胸臆、寄托心志的具有诗情画意的素材,侧面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

杨柳的柳字与留字谐音,提到柳便在人们的心目中油然滋生挽留客人、亲人的意境。

早在汉代便有折柳送别暗寓殷勤挽留之情。

到隋唐两宋更盛。

隋代无名氏的《送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唐代长安东边的灞水上有座灞桥,是东去洛阳的必经之路,京城人送客至此,大盛折柳示留之风。

因而灞水两岸遍植杨柳。

南朝那位才尽的江郎曾有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句子,后人便改称灞桥为销魂桥。

唐代裴说《柳》诗:“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怨柳树无情,实怨离人无情。

被误归李白名下的《忆秦娥》词中“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灞陵就是指这座销魂桥。

离人在此桥折柳话别,难禁热泪。

现代常闻于歌坛的近人李叔同的《握别》:“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句,也是借晚风笛声中的柳丝来抒发“知交半零落”后好友又要分手的伤感

杨柳的柳字与留字谐音,提到柳便在人们的心目中油然滋生挽留客人、亲人的意境。

早在汉代便有折柳送别暗寓殷勤挽留之情。

到隋唐两宋更盛。

隋代无名氏的《送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唐代长安东边的灞水上有座灞桥,是东去洛阳的必经之路,京城人送客至此,大盛折柳示留之风。

因而灞水两岸遍植杨柳。

南朝那位才尽的江郎曾有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句子,后人便改称灞桥为销魂桥。

唐代裴说《柳》诗:“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怨柳树无情,实怨离人无情。

被误归李白名下的《忆秦娥》词中“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灞陵就是指这座销魂桥。

离人在此桥折柳话别,难禁热泪。

现代常闻于歌坛的近人李叔同的《握别》:“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句,也是借晚风笛声中的柳丝来抒发“知交半零落”后好友又要分手的伤感

关于青春理想、励志或友谊的美文。

300字左右 谢谢啊

守梦想,活出希望》    的,在一个角落里找到自日写的一本小诗集虔诚的翻阅着那曾经的美丽,诗句虽略显幼稚却不失真挚,虽拘谨也不乏浪漫。

品读着自己曾经的心灵小语,突然间有些不敢面对自己了。

    多少年来,不再有梦想,不再有希翼,不再向往不再追求,早就习惯了安于现状,甚至还可以对自己的颓废理直气壮

这还是我吗

我曾经的理想呢

我曾经的追求呢

那些年少时的狂妄,那些曾经的豪言壮语,都跑哪儿去了呢

我豁然明白,那个年少时的梦想早已被自己丢弃在某个角落里,就如同这本小小的诗集一样。

我甚至会编一些幼稚的谎言来欺骗自己,以便给自己的自甘颓废寻找借口

这十多年来,我输给了自己

    在少年时代,我就有一个当诗人的梦想,所以对汪国真是情有独钟,光他的诗我就抄了好几大本,每每读着那些优美的诗句,就会幻想有一天自己的文字也可以像他的那样,被人喜爱。

然而,当远离了学校,当繁重的农活疲惫了身心,我再也没有闲情逸致去品读那些喜爱的诗句了。

(名人名言)直到后来结了婚,有了孩子,也就顺理成章的做起了家庭主妇,过着循规蹈矩的平凡的日子。

那个绝美的梦,便在锅碗瓢勺的撞击声中破碎了,曾经的憧憬,曾经的豪情,也就被自己深深地埋葬了。

    这么多年都在碌碌无为中颓废,在熙熙攘攘中迷失,有时候也会想,如果当初我可以坚持,如果有人可以一直给我鼓励,或许我的人生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可如今的我终于明白,任何外在的干扰都不应该成为自己怨天尤人的理由,生活中的磨难更不应该成为我追逐梦想的绊脚石。

    从此,我一定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挑战自我的自甘平庸,把苦难当成动力。

我应该从现在奋起,把自己的心交给希望,而不是过去。

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也许这正是命运对我的考验,我为什么不可以把生活中的经历也看成是我人生的一种财富

(励志文章 )记得朋友曾对我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没错,如果没有曾经的经历,也不会有我今天的生活感悟,这样来看,我是不是也应该感谢这种磨难

庆幸这种经历呢

    人,总是会在矛盾中挣扎,在痛苦中抉择,有笑有泪,有取有舍,这就是人生,这就是命运。

不管事态怎么改变,其实主宰命运的一直是我们自己,不管是心有所向,还是迫不得已,那都是你自己的抉择,怨不得任何人。

这个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如果自己不想着超越,没人帮得了你。

    因此,我不管自己能不能成功,结果已不再重要,我更注重那一路走过的路程,我会在其中领略每一次进步的喜悦,体会每一个超越的欣慰,即便是其中不乏艰难与失望,能在坎坷中完善,在困难中成熟,苦也不失是一种快乐。

    人就是这样,无论什么时候,你的心里得有个念想儿,你得为自己的梦想去奔,即便是到头来真的只是个梦想,至少你美丽了整个追逐的过程。

所以我不会放弃我的梦,哪怕是再多的苦难,我一样渴望体会,乐意承受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