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长江的古代诗词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动。
——————《乌夜啼》·李煜·南唐
描写长江的诗句 加诗人诗名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高
描写长江的诗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李白《早发白帝城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杜甫《绝句二首》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杜牧《泊秦淮》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白居易《暮江吟》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 黄庭坚《寄黄几复》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写描写长江、节日的诗句
描写长江的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王维《汉江临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赤壁怀古》)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 然之广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古诗十九首之一(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五代·后唐)杨璞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唐)权德舆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正月十五夜》(唐) 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描写长江的古诗句是
一、长江的古诗句很现摘录一些,如下:日日不见君,长江水。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宋琬《江上阻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
——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张籍《春别曲》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序》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王勃《山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宋濂《阅江楼记》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
——吴潜《水调歌头·焦山》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储光羲《江南曲四首》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杜甫《梅雨》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
——董士锡《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
——李纲《六么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二、长江简介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
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比黄河(5464㎞)长8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
但尼罗河流域跨非洲9国,亚马逊河流域跨南美洲7国,长江则为中国所独有。
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
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20%。
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金沙江,长3464公里。
宜宾至宜昌河段习称川江,长1040公里。
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
湖口至出海口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和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三、关于长江的历史文化长江和黄河一起并称为“中华人民的母亲河”。
长江同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古文化的发祥地,她孕育产生了长江文明、石家河文化等文化体系。
长江,横贯中华大地,日夜奔腾不息,迄今大约有两亿多岁了。
它同黄河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古文化的发祥地。
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长江流域劳动生息,在云南元谋发现的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属于“猿人”阶段的人类化石,距今已有170万年左右的历史,是长江流域人类活动悠久历史的有力证明。
考古学家在长江上下游,还发现不少地方仍留下中华民族童年的遗迹。
如在长江上、中游地区,就有云南“丽江人”、四川“资阳人”、湖北“长阳人”的化石和石器。
这些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人类遗迹,距今亦有十几万年至一亿多年了。
70年代发现的江西清江美城和湖北黄陂盘龙城两处商代遗址,证实了这里至少在3000年以前已经发展了和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基本相同的文化。
在距今4000至6000年间,长江中游地区的原始人已经过着以稻作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的定居生活,创造出较高水平的原始社会文化。
在长江下游地区,同样有许多文化遗址。
诸如,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5000年前的崧泽文化,4000年前的良诸文化等。
南宋以后,长江流域更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长江,数千年来以自己甘美的乳汁孕育了无数杰出的英才,陶冶了许许多多各领风骚的文坛巨匠,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尽了风流。
春秋时期的庄周和屈原,他们都是荆楚文化的肥沃土壤培育出来的。
庄周的《庄子》和屈原的《离骚》合称“庄骚”,开创了南方文化浪漫主义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晋的陶渊明,唐代的李黄陂盘龙城遗址出土文物白,宋时的苏轼,等等,也都是长江造就出来的。
李白一生的足迹遍及长江上、中、下游,他一生写下了若干首歌咏长江景色的佳作,如:远渡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长江流域又是历代宗教昌盛的地区。
历代兴建的庙宇建筑和佛像雕塑,遍及大江上下,云南鸡足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则是道教圣地。
金璧辉煌的寺观,重檐飞阁的殿宇,高耸于巍峨秀丽的高山峻岭之上,古木林海之间。
下游地区的寺院也很多。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描述了六朝古都南京地区寺院之盛: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随着时光的流逝,历代兴建的寺庙,几经兴衰,至今仍保留一部分。
有的经过重修,焕然一新,苏州的寒山寺,杭州的灵隐寺,装金彩塑的大佛,依然展现它昔日的风姿。
唐代修凿的中国最大的石佛——四川乐山大佛,迄今依然,端坐在临江的凌云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