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的第一首诗
李白写的首诗写于710年 在匡山读书其间。
古 风(其一 李白 雅久不作, 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 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 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 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 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 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 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 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 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 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 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 绝笔于获麟。
宋朝程颢曾把《论语》的文章比做玉,《孟子》的文章比做水晶,认为前者温润,而后者明锐。
一般说来,李白的诗偏于明锐而有锋芒的一路,但这首诗却气息温润,节奏和缓,真正做到了“大雅”的风度。
开首二句“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是全诗的纲领,第一句统摄“王风委蔓草”到“绮丽不足珍”,第二句统摄“圣代复元古”到最后“绝笔于获麟”。
这样开门见山,分写两扇,完全是堂堂正正的笔仗。
这两句虽则只有十个字,可是感慨无穷。
这里的“大雅”并不是指诗经中的《大雅》,而是泛指雅正之声。
雅声久矣不起,这是正面的意思,是一层。
然则谁能兴起呢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落出“吾”字,表出诗人的抱负,这是第二层。
可是诗人这时候,已非少壮,而是如孔子自叹一样“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即使能施展抱负,也已来日无多了,这是第三层。
何况茫茫天壤,知我者谁
这一腔抱负,究竟向谁展示、呈献呢
这是第四层。
这四层转折,一层深一层,一唱三叹,感慨苍凉,而语气却又浑然闲雅,不露郁勃牢骚,确是五言古诗的正统风度。
首两句点明正意以后,第三句起,就抒写“大雅久不作”了。
春秋而后,以关雎麟趾王者之风为代表的诗三百篇已委弃于草莽之中,到了战国,蔓草更发展为遍地荆棘。
三家分晋,七雄争强,虎斗龙争直到狂秦。
四句一路顺叙下来,托出首句的“久”字,但如再顺叙下去,文气就未免平衍了,所以“正声何微茫”一句,用顿宕的问叹,转一口气。
“正声”即是“大雅”,“何微茫”即是“久不作”,一面回应上文,一面反跌下句的”哀怨起骚人”。
《诗经》本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说法,这里把屈原宋玉,归之于哀怨,言外之意,还是留正声于微茫一脉之中。
屈宋都是七雄中楚国的诗人,论时代在秦以前,这里逆插一句,作为补叙,文势不平。
于是再用顺叙谈到汉朝,“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说明扬雄、司马相如,继楚辞之后,在文风颓靡之中,激起中流,可是流弊所及,正如班固《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所说:“竞为侈靡闳衍之辞,没其风喻之义”,和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所说“扬马沿波而得奇”一样,荡而不返,开出无边的末流。
诗人写到这里,不能象帐册一般一笔一笔开列下去了。
于是概括性地总束一下,“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说明以后的变化虽多,但文章法度,总已沦丧。
尤其“自从建安来”,三曹七子之后,更是“绮丽不足珍”,这与《文心雕龙·明诗篇》所说:“晋世群才,稍入轻绮”,“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大意相近。
诗人反对绮丽侈靡,崇尚清真自然的文艺主张是显而易见的。
诗写到这里,自从春秋战国直到陈隋,去古不可谓不远,写足了“大雅久不作”句中的“久”字,于是掉转笔来,发挥“吾衰竟谁陈”了。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这六句铺叙唐代的文运,诗人故弄狡狯,其实半是假话。
唐代是近体律绝诗新兴的时代,何尝有所谓“复元古”
唐太宗以马上得天下,高宗、中、睿之间,历经武后、韦后之变,又何尝有所谓垂衣裳无为而治天下
王、杨、卢、骆、沈、宋的诗,虽各有胜处,但用“清真”两字,也只是李白个人的说法,而不足以代表初盛唐的风格。
文才处休明之世,乘时运而飞跃,有如鲤鱼踊跃于龙门,繁星罗布于秋天。
这里写唐代的进士科,比较真实,但唐代主要以诗赋取士,文胜于质,又何尝有所谓“文质相炳焕”
这些还是枝节的问题,如果唐朝统治者真能如李白这六句诗所写的那样,李白应该早就复兴“大雅”,重振“正声”,何至于“吾衰竟谁陈”呢
这六句与“吾衰竟谁陈”之间的矛盾,说明了诗人这六句是故布疑局,故意地正反相形的。
所以下文从“众星”中跃出“吾”来,用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话,申说自己已无创作之意,只有把“废兴万变”之中的那些作品,象孔子删诗一般,把它整理一下,去芜存菁罢了,这样庶几还可以“垂辉映千春”。
可是孔子毕竟不是仅仅删述而已,赞周易、删诗书、定礼乐之外,最后还是作了流传千载的《春秋》,直到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时才绝笔。
诗人的抱负,亦正是如此。
最后两句,从“吾衰竟谁陈”,“我志在删述”的较消沉的想法,又一跃而起,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的斩截之辞,来反振全诗,表示愿意尽有生之年,努力在文学上有所建树。
诗人以开创一代诗风为己任,自比孔子,正说明他对自己期许很高。
这一“立”字又遥遥与起句的“作”字呼应,气足神完,于是乎“大雅”又“作”了。
由于这首诗的主意在复振大雅之声,所以诗人在写作时,其胸襟风度,也一味的大雅君子之风,不能骏发飘逸,也不能郁勃牢骚,完全用中锋正笔。
因此,即使在“吾衰竟谁陈”的慨叹之中,对当代有所不满,而只能以“圣代复元古”等六句正面颂扬之辞,来微露矛盾之意,这并非诗人故作违心之论,而是写这首诗的立场使然。
千古以来,对此诗都是顺口随便读过,未尝抉出其矛盾之处的用心所在,未免辜负了诗人当时以此诗冠全集卷首的苦心了。
全诗一韵到底,音节安雅中和。
最后两句,由于立意的坚决,音调也不自觉地紧急起来,“立”、“绝”、“笔”三个入声字,凑巧排列在一起,无意中声意相配,构成了斩钉截铁的压轴。
历代文人描写关于孔子的诗句有哪些?
临路歌李白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关于孔子的诗句
孔子诗\\\/贵谷子华夏文化集大成,儒家思想创始人。
天纵至圣天木铎,东方传统是尊盛。
述而作教博学者,道德理念伦理长。
中庸大学与论语,流芳千古后世扬。
能够放在文章中的李白的诗词有哪些
和李白在一起(作文)该怎么写
李白的将进酒很多地方可以用到,可以说字字如珠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可以在描写父母含辛茹苦的时候使用。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在描写人生观时。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千古名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的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描写相思可谓是出神入化,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 相恋的痛苦。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分别写出孟子,李白,杜浦描写泰山的句子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 ——《孟子·尽心上》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李白 《游泰山 》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开 。
六龙过万壑 ,涧谷随萦回 。
马迹绕碧峰, 于今满青苔 。
飞流洒绝巘 ,水急松声哀 。
北眺崿嶂奇, 倾崖向东摧 。
洞门闭石扇, 地底兴云雷 。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银台 。
天门一长啸, 万里清风来 。
玉女四五人 ,飘摇下九垓 。
含笑引素手, 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 。
旷然小宇宙, 弃世何悠哉 。
其二 清晓骑白鹿, 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 方瞳好容颜 。
扪萝欲就语 ,却掩青云关 。
遗我鸟迹书, 飘然落岩间 。
其字乃上古 ,读之了不闲 。
感此三叹息 ,从师方未还 。
其三 平明登日观 ,举手开云关 。
精神四飞扬 ,如出天地间 。
黄河从西来, 窈窕入远山 。
凭崖览八极 ,目尽长空闲 。
偶然值青童 ,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 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 ,浩荡难追攀 。
其四 清斋三千日 ,裂素写道经 。
吟诵有所得, 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 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 ,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 ,白浪翻长鲸 。
安得不死药, 高飞向蓬瀛 。
其五 日观东北倾 ,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 天光遥空碧 。
千峰争攒聚 ,万壑绝凌历 。
缅彼鹤上仙, 去无云中迹 。
长松入云汉 ,远望不盈尺 。
山花异人间, 五月雪中白 。
终当遇安期 ,于此炼玉液 。
其六 朝饮王母池, 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 ,夜行青山间 。
山明月露白 ,夜静松风歇 。
仙人游碧峰 ,处处笙歌发 。
寂静娱清晖 ,玉真连翠微 。
想象鸾凤舞 ,飘摇龙虎衣 。
扪天摘匏瓜, 恍惚不忆归 。
举手弄清浅, 误攀织女机 。
明晨坐相失, 但见五云飞。
李白关于读书的诗句有哪些
行》金樽清酒斗十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怀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一垂钓碧溪上,忽得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司马将军歌》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
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手中电击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
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
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
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
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李白名篇三更灯火五灯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