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镜子的诗句
咏镜 年代:【唐】 作者:【骆宾王】 写月无芳桂,照日有花菱. 不持光谢水,翻将影学冰. 览镜 年代:【唐】 作者:【刘希夷】 青楼挂明镜,临照不胜悲.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 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叹息君恩尽,容颜不可思. 咏镜 年代:【唐】 作者:【张说】 宝镜如明月,出自秦宫样.隐起双蟠龙,衔珠俨相向. 常恐君不察,匣中委清量.积翳掩菱花,虚心蔽尘状. 倘蒙罗袖拂,光生玉台上.
与镜子有关的诗句
破镜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佳人失手镜初分,何日团圆再会君?今朝万里秋风起,山北山南一片云.咏镜 年代:【唐】 作者:【骆宾王】 写月无芳桂,照日有花菱.不持光谢水,翻将影学冰.览镜 年代:【唐】 作者:【刘希夷】 青楼挂明镜,临照不胜悲.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叹息君恩尽,容颜不可思.咏镜 年代:【唐】 作者:【张说】 宝镜如明月,出自秦宫样.隐起双蟠龙,衔珠俨相向.常恐君不察,匣中委清量.积翳掩菱花,虚心蔽尘状.倘蒙罗袖拂,光生玉台上.古镜 年代:【唐】 作者:【沈佺期】 莓苔翳清池,虾蟆蚀明月.埋落今如此,照心未尝歇.愿垂拂拭恩,为君鉴玄发.秦镜 年代:【唐】 作者:【仲子陵】 万古秦时镜,从来抱至精.依台月自吐,在匣水常清.烂烂金光发,澄澄物象生.云天皆洞鉴,表里尽虚明.但见人窥胆,全胜响应声.妍媸定可识,何处更逃情.昏镜词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旧镜 年代:【唐】 作者:【鲍溶】 婵娟本家镜,与妾归君子.每忆并照时,相逢明月里.春风忽分影,白日难依倚.珠粉不结花,玉珰宁辉耳.心期不可见,不保长如此.华发一欺人,青铜化为鬼.良人有归日,肯学妖桃李.瑶匣若浮云,冥冥藏玉水.侍儿不遣照,恐学孤鸾死.古镜歌 年代:【唐】 作者:【周匡物】 轩辕铸镜谁将去,曾被良工泻金取.明月中心桂不生,轻冰面上菱初吐.蛟龙久无雷雨声,鸾凤空踏莓苔舞.欲向高台对晓开,不知谁是孤光主.破镜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玉匣清光不复持,菱花散乱月轮亏.秦台一照山鸡后,便是孤鸾罢舞时.古镜 年代:【唐】 作者:【李群玉】 明月何处来,朦胧在人境.得非轩辕作,妙绝世莫并.瑶匣开旭日,白电走孤影.泓澄一尺天,彻底寒霜景.冰辉凛毛发,使我肝胆冷.忽惊行深幽,面落九秋井.云天入掌握,爽朗神魂净.不必负局仙,金沙发光炯.阴沉蓄灵怪,可与天地永.恐为悲龙吟,飞去在俄顷.方镜 年代:【唐】 作者:【贾岛】 背如刀截机头锦,面似升量涧底泉.铜雀台南秋日后,照来照去已三年.镜 年代:【唐】 作者:【罗邺】 昔岁相知别有情,几回磨拭始将行.如今老去愁无限,抱向闲窗却怕明.古镜词 年代:【唐】 作者:【贯休】 我有一面镜,新磨似秋月.上唯金膏香,下状骊龙窟.等闲不欲开,丑者多不悦.或问几千年,轩辕手中物.镜诗 年代:【南北朝】 作者:【庾信】 玉匣聊开镜.轻灰暂拭尘.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月生无有桂.花开不逐春.试挂淮南竹.堪能见四邻.览镜偈 年代:【宋】 作者:【宗泽】 览镜影还在,掩镜影还去.试问镜中人,却归什么处.磨镜 年代:【宋】 作者:【陈耆卿】 蠹蚀宁堪久,挂揩长恨迟.浮云手底尽,明月眼中移.鉴垢浑能治,心尘不解医.休云磨者贱,此百主人师.古圆镜 年代:【宋】 作者:【顾逢】 翠剥青铜面,年深入手轻.似教藏美恶,不欲大分明.细雨波心碎,浮云月底行.便令无点翳,谁解照前生.锦镜 年代:【宋】 作者:【楼钥】 两溪赴壑若奔虬,此地端能截众流.三版放开千丈雪,一匳清彻四山秋.几年空自存公案,今日重新指路头.珍重老师成胜事,清名当与此山留.赠远 年代:【唐】 作者:【陆龟蒙】 芙蓉匣中镜,欲照心还懒.本是细腰人,别来罗带缓.从君出门后,不奏云和管.妾思冷如簧,时时望君暖.心期梦中见,路永魂梦短.怨坐泣西风,秋窗月华满.镜离台 年代:【唐】 作者:【薛涛】 铸泻黄金镜始开,初生三五月徘徊.为遭无限尘蒙蔽,不得华堂上玉台.以镜赠别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人言似明月,我道胜明月.明月非不明,一年十二缺.岂如玉匣里,如水常澄澈.月破天暗时,圆明独不歇.我惭貌丑老,绕鬓斑斑雪.不如赠少年,回照青丝发.因君千里去,持此将为别.感镜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照镜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岂复更藏年,实年君不信.校书郎杨凝往年以古镜贶别今追赠以诗 年代:【唐】 作者:【李益】 明镜出匣时,明如云间月.一别青春鉴,回光照华发.美人昔自爱,鞶带手中结.愿以三五期,经天无玷缺.蟠龙随镜隐 年代:【唐】 作者:【赵嘏】 鸾镜无由照,蛾眉岂忍看.不知愁发换,空见隐龙蟠.那惬红颜改,偏伤白日残.今朝窥玉匣,双泪落阑干.石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蜀王将此镜,送死置空山.冥寞怜香骨,提携近玉颜.众妃无复叹,千骑亦虚还.独有伤心石,埋轮月宇间.
关于“镜子”的古诗词有哪些
形容湖面像镜子刘禹锡《望洞庭》中的诗句“潭面无风镜”《望洞庭》系刘禹锡作于长庆四年秋的一首七绝。
诗全文曰:“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全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中,第二句“潭面无风镜未磨”,描绘出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之美。
杜牧《长安秋望》中“楼倚霜树外”下一句
楼倚霜树外天无一毫。
杜牧诗安秋望》作品信息 称】《长安秋望》 【年代】 【作者】杜牧 【体裁】五言绝句 作品原文 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1] 注释译文 【注释】 ①秋望:在秋天远望。
②倚:靠着,倚立。
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
外:上。
③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
毫:非常细小的东西。
④气势:景象、气派。
【译文】 楼台高耸,屹立在一片秋树之上;天空明净,像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
秋色是这样高远寥廓,同峻拔入云的南山相比,气势难分高低。
[2] 作品格律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 南天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 (说明:○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此作的韵脚是:四豪;可“二萧三肴四豪”通押)[2] 作品鉴赏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
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
“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
“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意思。
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
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
“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象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
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
这种澄洁明净到近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步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寥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第三句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
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象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个别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泛的,是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的集合与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拟。
而此诗却别出心裁地用南山衬托秋色。
秋色是很难描写的,它存在于秋天的所有景物里,而且不同的作者对秋色有不同的观赏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萧瑟,有的取其明净澄洁,有的取其高远寥廓。
这首诗的作者偏于欣赏秋色之高远无极,这是从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明显看出的。
但秋之“高”却很难形容尽致(在这一点上,和写秋之“凄”、之“清”很不相同),特别是它那种高远无极的气势更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在这种情况下,以实托虚便成为有效的艺术手段。
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读者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能具体地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连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也若有所悟了。
这首诗的好处,还在于它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
它更接近于写意画。
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
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晚唐诗往往流于柔媚绮艳,缺乏清刚遒健的骨格。
这首五言短章却写得意境高远,气势健举,和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神合之处,尽管在雄浑壮丽、自然和谐方面还不免略逊一筹。
[1] 作者简介 杜牧 (803-853)晚唐杰出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诗以七言绝句著称,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3]
描写水面平静的诗句。
急
①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②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④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⑤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范仲淹《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