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海湖的古诗有哪些
开窗,一轮皎洁的明月悬在天空。
太阳一天的热烈过去了,也该去体会月光的美了。
淡淡的月光洒在窗前,洒在我身上,洒进了我的心灵……月,她是多么美丽,在凉爽的夜晚,在人们入睡时,是她伴随夜风,营造出一片安静而平安的夜。
她是那么无私,把月光毫无保留地洒向人间,照亮人间,晚上,惟有她是夜空忠实的伙伴,也只有她不知疲倦,充当一盏大而明亮的灯。
她是那么顽皮,用云做的纱巾不时地遮住脸颊。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白天中劳作累了,何不在此时与明月谈谈心呢
不论我有何苦需倾诉,不妨与月光说,她会把我心中的悲伤随风卷走。
往日,若我的心灵烦躁如火,必会无可奈何,今日,让月光走进了心灵,立刻感到焦躁的心情平静了许多。
正是月光让我想起平日里的母亲,月光与母亲一样温柔慈祥。
让月光走进心灵,让心灵得到净化。
感谢月光的柔美,它让我不再孤独,感谢月光的无私,它让我明白为他人服务是件多么快乐的事,也感谢皎洁月光,它为我眼前的风景画,添上美妙的一笔。
看着那轮月,让我想起美丽的神话,呵
嫦娥,玉兔,不就都住在上面吗
秋天的月更是令人敬佩,也正是秋月让我的心感悟最深。
秋风送爽的日子里,那正是中秋时节,手捧一只香甜可口的月饼,眼望遥在天际的满月,秋风吹起心头的温暖,更是别有一番乐趣。
无论满月或残月,都在一夜之后,黎明之前消失,不过你不必担心,那皎洁的月光早已印在我的心里……
歌颂解放军的诗歌
木兰歌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其作者是唐朝诗人韦元甫。
诗中讴歌了花木兰的气节情操和忠孝两全的事迹。
原文: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
欲闻所戚戚,感激强起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
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
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
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
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
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
木兰能承父母颜, 却卸巾帼理丝黄。
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
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
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
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译文: 木兰抱着织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
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老父隶属于兵籍,必须服兵役,但是他体力已经逐日衰减,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不能够替父服役)。
北地的风沙足以淹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
老父本来就有病了,身体虚弱,依赖什么来照顾自己呢
木兰决定替代父亲去服役,喂饱了马后著上戎装踏上行程。
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妆饰。
纵马赶赴军营,豪壮地提携着宝剑(注:干将是古剑,此处借用为宝剑。
)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
夜晚三更突袭了燕地部族的胡虏,抓住了于滇的酋长。
(注:此二句为互文)。
将军(应是木兰)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
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
木兰能够承接安慰父母,脱下戎装整理丝簧。
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女子的容貌。
亲戚们举着酒杯来祝贺木兰的父母,(木兰的父母)到如今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
门外都曾是木兰的旧部士兵,一起出生入死十几年。
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终不改变。
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
木兰的旧部士兵惊慌地不敢上前,他们徒自叹着气而已。
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题目: 1.解释加点的字。
朔:_____________ 殊:_____________ 2.请分别写出韦元甫《木兰诗》和课文《木兰诗》中概括木兰从出征到凯旋全过程的诗句。
韦元甫的《木兰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中的《木兰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首《木兰诗》对木兰的征战生活都写得十分简略,为什么? 4.请想像“门前旧军部”“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时的心理活动。
答案: 1.朔:北方。
殊:不同 2.韦元甫的《木兰诗》: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
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
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课文中《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因为这两首诗的重点不在写战争过程,所以略写。
4.想像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