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过海 诗句
这几首诗其是在讲述的成仙机缘和特点等等方面。
第一钟离权:听说这位先生是汉曾经是一个打了败仗的将军,有一天夜里误入东华帝君的府邸,从此就逍遥行走于尘世中。
这里是讲述是汉钟离的故事,汉钟离姓钟离,名权,字云房,一字寂道,号正阳子,又号和谷子,汉咸阳人。
因为原型为东汉大将,故又被称做汉钟离。
少工文学,尤喜草圣,身长八尺,官至大将军。
后因兵败入终南山,遇东华帝君授以至道。
乃隐于晋州羊角山。
道成,束双,衣槲叶。
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意为“天下第一闲散汉子”。
第二首,吕洞宾:经由黄粱一梦之后,获得顿悟,从此潇洒地背负一把剑四海云游,在人间留下很多美谈佳话,哪管野史上所记的那些风流韵事。
这里是讲述吕洞宾的故事,吕洞宾原名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
曾流落风尘,在长安酒肆中遇钟离权,“黄粱一梦”,于是感悟,求其超度。
经过钟离先生生死财色十试,心无所动,于是得受金液大丹与灵宝毕法。
八仙之中,吕洞宾名声最响。
因为他行踪不定,经常在人间济世度人,上到达官贵人,下到乞丐娼妓,都有受过他点化的。
所以关于他的野史也很多。
第三首,铁拐李:这位仙君姓李名玄,就算是拥有了无上的道法也没改变容貌,自己的腿没办法医治还到处卖药,当发现自己卖药的出发点被歪曲之后,只能感叹度化别人太难。
这里是讲述铁拐李的故事,铁拐李原名李玄,姓李名玄,遇太上老君而得道。
一日神游华山赴太上老君之约,嘱他的徒儿七日不返可化其身。
然而徒儿因母亲病而欲归家,六日即化之。
第七日李玄返魂无所归,乃附在一跛脚的乞丐的尸体而起,蓬头垢面,袒腹跛足,以水喷倚身的竹杖变为铁拐,故名李铁拐。
曾经点拨江湖游医,传授他“狗皮膏药”的制法,只不过是,由于一些江湖游医心术不正、昧着良心,专心去行骗,而败坏了“狗皮膏药”的原本意境,使人们一听“狗皮膏药”,就与江湖行骗等同起来。
第四首:张果老:相传张果老是一只老蝠精,用纸剪了一头白驴四处云游,有一天被武皇识破行踪后,从此就难以寻觅他的仙踪。
这里是讲述张果老的故事,张果老是唐代武后、玄宗时代的一个名气很大的道士,人们对他的尊称,也是他模样长得老,显得岁数大。
唐玄宗曾向一个自称天上、地下全知的道士叶静能问及张果老的来历时,叶回答说:“张果老是混沌初分时的蝙蝠精。
”张果老出入常乘一匹白驴,每倒骑之,日行万里,休息时,便把这驴像纸一样折叠起来,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喷之,便又成了真驴。
武则天曾派入去请他,不得已,他跟着使臣上了路。
当走到一名叫“妒女庙”的地方时,假装死去,直挺挺倒在路上,不一会儿,尸体也腐烂了。
使臣只好如实向武则天报告。
第五首,韩湘子:韩湘子本是韩愈的一个侄孙,在终南山悟道之后想来度化自己的叔叔,却怎么也办不到,若不是韩愈的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所提到的蓝关雪,仙名就会被埋没在历史中,不为人知。
这里是讲述韩湘子的故事,韩湘子是唐朝韩愈的侄孙子,生性放荡不拘,不好读书,只好饮酒。
吕洞宾化名为“官无上”,前来传道、点化韩湘,使韩湘子很快成仙。
后来,韩湘子几次点化韩愈,而韩愈始终不悟。
韩愈曾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第六首,曹国舅:告别身在皇室的亲人,辞去官位,修身养性进山访道,为了彰显天界人人平等,依旧穿着官服伴随众位仙家。
这里是讲述曹国舅的故事,曹国舅有一弟自恃为帝室的亲戚,逞强行恶,抢夺百姓的田地据为己有,而且不法的小人多出自其门。
国舅自始至终竭力规劝他,都不能使其改过自新,最后竟被其视为仇人。
后被包拯正法,曹国舅散尽家财,周济贫苦之人。
最后,他辞别家人和朋友,隐迹于山岩,修心炼性。
数年之后,他已达到心与道合、形随神化的境界。
第七首,蓝采和:像蓝采和一样遵循自然豪放不羁的人自古以来有很多,他经常手持大拍板,在闹市行乞,乘醉而歌,把得到的钱穿在绳子上,拖着走,就是掉了也不顾。
等到遇见仙友就脚踩碧波似的仙云飞升了。
这里是讲述蓝采和的故事,蓝采和,不知那里人。
经常穿着破烂的衣服,带着六吋的腰带,一只脚穿靴,一只脚赤足。
夏天时在长衫内穿厚厚的内衣,冬天时躺在雪地中,呼出的气彷如蒸气一般。
每次在大街,手持大拍版,长三尺余。
醉了就唱歌。
老的小的都看他唱歌,唱时好像是发狂,但又不是。
歌词随意而作,歌中充满了仙意,而且变幻莫测。
把得到的钱穿在绳子上,拖着走,就是掉了也不顾。
有时赠与穷人家,有时花在酒肆中。
周游天下,有人在孩童时见过他,至老后再见着他,蓝采和的容貌依旧。
后来有人见他在壕梁酒楼上饮酒,听见有笙萧的声音,忽然乘着鹤而飞上天空,抛下靴子,衣衫,腰带,拍版,慢慢而升。
第八首,何仙姑:还是一个十三岁女孩子的时候就遇见了仙人,仔细想想这里边都有宿命的因缘,等到去到瑶池谒见王母时,接受敕封,从此成了天地间逍遥的散仙。
这里是讲述何仙姑的故事,何仙姑原名何秀姑,生于武则天朝某年二月初七。
父亲开豆腐坊,她自幼做父亲的帮手。
十三四岁时到野外游玩,遇见了云游的铁拐李、吕洞宾和张果老,三位神仙给她吃了仙桃、仙枣和云母片,从此她再也不觉饥饿,并能预卜未来,知人祸福。
从此整天里出于山野乡村,给人采药治病。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这种句子还有什么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5、打破砂锅--------问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19、芝麻开花--------节节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21、瞎子点灯--------白费蜡 22、兔子尾巴--------长不了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车--------谁敢2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35、猫哭耗子--------假慈悲 36、饺子破皮--------露了馅37、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38、对牛弹琴--------白费劲39、八仙聚会--------神聊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41、板上订钉--------跑不了 42、背鼓上门--------讨打43、草把做灯--------粗心(芯) 44、竹笋出土--------节节高45、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49、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53、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5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55、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6、王八吃秤砣--------铁了心67、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0、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71、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73、瞎子戴眼镜--------装饰 74、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77、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8、和尚训道士--------管得宽79、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80、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81、铜钣上钉铆钉---一是一,二是二 82、里弄里扛竹竿--------直来直去83、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84、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85、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8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87、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88、放风筝断了线--------没指望了89、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90、谈心不点灯--说黑话91、顶风顶水划船--------硬撑 9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93、东洋人戴高帽--------假充大个 94、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95、鲁班门前耍斧--------有眼无珠 96、老太太吃汤圆--------囫囵吞97、出太阳下暴雨--------假情(晴) 98、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99、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100、唱歌不看曲本--------离谱101、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102、提着灯笼砍柴--明砍103、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 104、跳上舞台凑热闹--逢场作戏105、推小车上台阶--一步一个坎 106、大姑娘坐轿——头一回107、借了一角还十分--分文不差 108、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109、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 110、螃蟹过街——横行霸道111、上鞋不用锥子——针(真)行 112、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三下子113、聋子耳朵——摆设 114、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115、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 116、八级工拜师傅——精益求精117、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 118、木匠带枷——自作自受119、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 120、飞机上点灯——高明
我有一八仙过海笔筒是大清乾隆年间的,上有一诗:祥光瑞气彩云弛……泉仙相约赴瑶池。
我想问这是真品吗
现代工笔画法,题诗和底款都是电脑字,釉面贼亮,现代仿品。
八仙过海中各个神仙的简介
铁拐李先说铁拐铁拐李在民说中为八仙之有的书中称其,名洪水,铁拐李隋朝峡人,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则说他姓李,名玄;赵翼的《陔余丛考》中又说他姓刘。
有说他是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之间人,学道于终南山,一次元神出壳,没曾想肉身为虎所食,只得投身于一个跛乞丐。
《历代神仙通鉴》称,其原本一俊伟丈夫,善道术,会使导出元神法术,修练于砀山岩穴中,有次应师父老子之约,行“元神出壳”法术,赴千里之外华山,数日后回归,发现其肉身被其徒误焚,突见附近一饿殍,灵机一动说“即此可矣。
”即从饿殍脑门而入,神魂归壳后则成一蓬头卷须、黑脸巨眼,并且还跛了一只右脚的丑陋汉子。
看来他是一位民间口耳相传,诸事附会而成的道家仙人。
钟离权汉钟离八仙中名气仅次于铁拐李的是钟离权。
他在八仙中地位较高,特别是由于道教徒的吹捧,名声更大。
元时,金真道奉为“正阳祖师”。
有关其人物原型,约出现在五代、宋初之际。
《宣和年谱》、《夷坚志》、《宋史》等书都有他事迹的记载,只是后来讹为汉钟离,才附会为汉代人。
《历代神仙通鉴》、《续文献通考》等书称,钟离权,复姓钟离,字寂道,号云房子,又号正阳子。
东汉咸阳人,其父钟离章为东汉大将,其兄钟离简为中郎将,后也得道成仙。
而唐代确实有位叫钟离权的人,《全唐诗》录有他的三首绝句,并附有小传云:“咸阳人,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入崆峒山,自号云房先生,后仙去。
”他留世的诗题为《题长安酒肆避三绝句》,其中有“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等句,还颇有一些“仙味”,当是一位好道之人。
张果老张果老张果老是八仙中年迈的仙翁,名“张果”,因在八仙中年事最高,人们尊称其为“张果老”,历史上实有张果其人,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敕封仙人张果记》记载其为“邢州广宗人也”(今河北省广宗县张固寨村人),新、旧《唐书》有传,武则天时,隐居中条山,时人皆称其有长生秘术,他自称年龄有数百岁,武则天曾派使者前去召见,张果老佯死不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恒州刺史韦济将其奇闻上奏皇上,玄宗召之,张果又再次装死,气绝很久才苏醒,使者不敢进逼。
玄宗闻知,再次派徐峤去邀请。
张果只得进京。
据说唐玄宗对其传闻有疑,曾叫善算夭寿善恶的邢和璞给张算命,邢却懵然不知张的甲子,又有道师“夜光”善视鬼,玄宗令他看张果,他却问:“张果在哪
”居然对面而看不见。
从史传所记来看,张果不过是一位有些心虚的老朽江湖术士,要不何以数次装死以避征召呢
充其量不过会些幻术而已。
所以有关他的仙话,全都是道教凭借民间传闻,夸大其词,为了宣传需要而编造的。
《太平广记》还记张果老自称是尧帝时人,唐玄宗问术士“叶法善”张的来历,叶法善说:“臣不敢说,一说立死。
”后言道:“张果是混沌初分时一白蝙蝠精。
”言毕跌地而亡,后经玄宗求情,张果才救活他。
吕洞宾吕洞宾八仙中流传故事最多的当数吕洞宾,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为“纯阳祖师”,又称“吕祖”。
历来大多数研究者均认为,吕洞宾姓吕名岩,唐末人。
《金唐诗》、《词综》中都收有他的诗作。
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洪迈的《夷坚志》及《集仙传》等书对其均有记载。
有说他是京兆人(今陕西、西安一带),唐咸通中及第,曾当过两任县令。
有说他是九江人,原为唐宗室,姓李,因避武后之祸,易姓为吕。
他始名绍光,二十余年科场不第,遂罢举而纵游天下,后被钟离权点化成道。
他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浓的一个,潇洒、风趣,为民除暴安良,斩妖除怪,还好酒好色,世间流传有《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传说,他的传说既多且杂,但从中也可看出原是唐代一位慕道的士人,后被人们神化成仙。
至今在河南睢县仍然保留有明兵部尚书袁可立为祭祀吕洞宾而建的袁家山吕祖庙。
何仙姑何仙姑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有关其身世说法不一。
一说她是唐朝人。
宋初《太平广记》引《广异记》称有“何二娘”者,是位以织鞋为业的农妇,后因嫌家居太闷,游于罗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经常采集山果供众寺僧充斋。
一次,远在四百里外的循州山寺僧来罗浮山寺,称某日曾有仙女去彼山采摘杨梅果子,经查实那天正好是二娘采果的日子,再加之大家又不知二娘从何处采来这众多山果,便认为二娘即为循州山寺采果之仙女,从此二娘远近闻名,她也借此不再寄居山寺了。
《续通考》说何仙姑为唐武则天时广东增城县人,出生时头顶出现六道毫光,天生一副“仙科”,十三岁时在山中遇一道士,吃了道士一只仙桃,从此不饥不渴,身轻如飞,并可预见人生祸福。
后来她应召进京,途中离去。
一说她是宋朝人。
宋代的一些文人笔记多称她为北宋永州(零陵)人,有称她幼遇异人,得食仙桃成仙。
有称她放牧于郊野,遇异人送仙枣,食后而成仙,宋人笔记中还记载了何仙姑一些为人占卜休咎,预测祸福的事迹,一时士大夫及好奇者争先前往彼处占卜,可见她不过是一位精于占卜的民间女巫。
蓝采和八仙中有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道仙,名叫蓝采和。
南唐沈汾《续仙传》、宋初《太平广记》、陆游《南唐书》等书均载有他的事迹。
是唐末至五代时人。
其行为怪僻,贪杯喜唱,平时穿一身破蓝衫,一只脚穿只靴子,另一只则光着脚丫子。
更不近常情的是,夏天他穿棉衣,冬天却躺卧雪中而全身冒热气(《续仙传》)。
平时他手持三尺有余的大拍板,一边打着竹板,一边踏歌而行,沿街行乞,他唱的歌很多,大都是触景而生,不仅令世人觉得高深莫测, 而且颇具仙意。
其一云:“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
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蓝采和,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
朝骑鸾凤到碧波,暮见桑田生白波。
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
”他行为癫狂,有人施钱给他,他大都送给贫苦人,蓝采和居无定处,四海为家。
这个仙人的人物原型本是一江湖流浪汉,仅由于他的行为癫狂,又好周济穷人,因此深得人们喜爱而被神化成仙。
韩湘子普遍的说法,韩湘子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侄子(一说是侄孙),《唐书·宰相世系表》、《酉阳杂俎》、《太平广记》、《仙传拾遗》等书都有关于他的介绍。
一称是韩愈侄孙,历史上韩愈确有一个叫韩湘的侄孙曾官大理丞。
韩愈曾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他成仙的传说,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
书中称韩愈有一年少远房子侄,为人轻狂不羁,不喜读书,韩愈曾责怪他,他却能在七日之内使牡丹花按其叔的要求改变颜色,并且每朵上边还有“云横秦岭家何在……”的诗句,韩愈惊奇万分。
还有说韩湘子是韩愈外甥,其事迹和《酉阳杂俎》所言大同小异,韩湘子其人物原型为韩愈的族侄,五代时即被仙化。
曹国舅排名八仙之末的曹国舅,出现的时间最晚,流传的仙话也较少。
其身世,说法大同小异,都和宋仁宗的曹皇后有关。
《宋史》有传,曹佾,字公伯,曹彬之孙,曹皇后的弟弟。
他性情和易,通晓音律,喜爱作诗,封济阳郡王,身历数朝而一帆风顺,年七十二而寿终。
《神仙通鉴》云:曹国舅天性纯善,不喜富贵,却慕恋于仙道,其弟则骄纵不法,恃势妄为,曹国舅对其恶行深以为耻,遂入山修炼,遇钟离权、吕洞宾而收他为徒,很快曹国舅修成仙道。
《东游记》中所述曹国舅与上略同。
八仙过海人物简介
八仙中国民间流传的八位仙人。
道教援引改造之,成一组上仙,即铁拐李、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
八仙的传说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种说法。
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汉淮南王刘安著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药,后世传其为仙,淮南八仙之说可能附会此事而起。
五代时道士作画幅为蜀中八仙,所画人物有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今之所谓八仙,大约形成于元代,但人物不尽相同。
至明代吴元泰作,铁拐李等八仙过海的故事日渐流传,八仙人物也在流传中稳定下来。
八仙人物出处不一,时代不同。
最初见于史籍且确有其人的,是初盛唐时道术之士张果。
五代宋初,关于吕洞宾的仙话传说,流传甚盛,与道教内丹修炼法的传播相煽助,两宋之际即盛传“钟吕金丹道”。
金元时全真道教兴起,为回应民间信仰及传说以宣扬其教法,将钟离权、吕洞宾等推为北五祖,民间传说、杂剧戏谈等便与道教神仙相互演衍,八仙故事流传益广,内容益繁富。
吕洞宾是八仙形成的核心人物,道教称之为吕祖,各地道观,尤其全真道观祭祀不辍。
八仙是中国道教及中国神话中的八位神仙,分别代表男女老幼、贫贱富贵,由于八仙均为凡人得道,所以个性与百姓较为接近,晚近为道教中相当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八仙宫,迎神赛会也都少不了八仙。
他们手持的法器或宝物,也称为“八宝”。
八仙的由来 “八仙”一词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拥有不同的含意,直到明朝吴元泰的(一般称为),才正式定型为汉钟离(或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
道教的八仙缘起于唐宋时期,当时民间已有“八仙图”,在元朝马致远的、范子安的和谷子敬的等杂剧中,都有八仙的踪迹,但成员经常变动。
马致远的中,并没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
在岳伯川中,有张四郎却没有何仙姑。
明中的八仙,则以风僧寿、玄虚子取代张果老、何仙姑。
刘海(或作刘海蟾)虽然现在不在八仙当中,但在许多地区仍位于八仙之列。
明用刘海顶替了张果老,在江西某些地区的“跳八仙”中,也有以刘海代替汉钟离的,而台湾亦有用刘海替代蓝采和。
日本也有类似的神明组合,称为“七福神”,但其中多为印度教/佛教神明。
由于中日两地文化影响,加上七福神搭宝船的形象与八仙过海类似,也有学者认为七福神是由中国八仙而来。
铁拐李 先说铁拐李,铁拐李在民间传说中为八仙之首,有的书中称其姓李,名洪水,隋朝峡人,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则说他姓李,名玄;赵翼的《陔余丛考》中又说他姓刘。
有说他是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之间人,学道于终南山,一次元神出壳,没曾想尸体为虎所食,只得投身于一个跛乞丐。
《历代神仙通鉴》称,其原本一俊伟丈夫,善道术,会使导出元神法术,修练于砀山岩穴中,有次应师父老子之约,行“元神出壳”法术,赴千里之外华山,数日后回归,发现其尸体被其徒误焚,突见附近一饿殍,灵机一动说“即此可矣。
”即从饿殍脑门而入,神魂归壳后则成一蓬头卷须、黑脸巨眼,并且还跛了一只右脚的丑陋汉子。
看来他是一位民间口耳相传,诸事附会而成的道家仙人。
钟离权 八仙中名气仅次于铁拐李的是钟离权。
他在八仙中地位较高,特别是由于道教徒的吹捧,名声更大。
元时,金真道奉为“正阳祖师”。
有关其人物原型,约出现在五代、宋初之际。
《宣和年谱》、《夷坚志》、《宋史》等书都有他事迹的记载,只是后来讹为汉钟离,才附会为汉代人。
《历代神仙通鉴》、《续文献通考》等书称,钟离权,复姓钟离,字寂道,号云房子,又号正阳子。
东汉咸阳人,其父钟离章为东汉大将,其兄钟离简为中郎将,后也得道成仙。
而唐代确实有位叫钟离权的人,《全唐诗》录有他的三首绝句,并附有小传云:“咸阳人,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入崆峒山,自号云房先生,后仙去。
”他留世的诗题为《题长安酒肆避三绝句》,其中有“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等句,还颇有一些“仙味”,当是一位好道之人。
张果老 张果老是八仙中年迈的仙翁,名“张果”,因在八仙中年事最高,人们尊称其为“张果老”,历史上实有张果其人,新、旧《唐书》有传,武则天时,隐居中条山,时人皆称其有长生秘术,他自称年龄有数百岁,武则天曾派使者前去召见,张果老佯死不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恒州刺史韦济将其奇闻上奏皇上,玄宗召之,张果又再次装死,气绝很久才苏醒,使者不敢进逼。
玄宗闻知,再次派徐峤去邀请。
张果只得进京。
据说唐玄宗对其传闻有疑,曾叫善算夭寿善恶的邢和璞给张算命,邢却懵然不知张的甲子,又有道师“夜光”善视鬼,玄宗令他看张果,他却问:“张果在哪
”居然对面而看不见。
从史传所记来看,张果不过是一位有些心虚的老朽江湖术士,要不何以数次装死以避征召呢
充其量不过会些幻术而已。
所以有关他的仙话,全都是道教凭借民间传闻,夸大其词,为了宣传需要而编造的。
《太平广记》还记张果老自称是尧帝时人,唐玄宗问术士“叶法善”张的来历,叶法善说:“臣不敢说,一说立死。
”后言道:“张果是混沌初分时一白蝙蝠精。
”言毕跌地而亡,后经玄宗求情,张果才救活他。
吕洞宾 八仙中流传故事最多的当数吕洞宾,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为“纯阳祖师”,又称“吕祖”。
历来大多数研究者均认为,吕洞宾姓吕名岩,唐末人。
《金唐诗》、《词综》中都收有他的诗作。
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洪迈的《夷坚志》及《集仙传》等书对其均有记载。
有说他是京兆人(今陕西、西安一带),唐咸通中及第,曾当过两任县令。
有说他是九江人,原为唐宗室,姓李,因避武后之祸,易姓为吕。
他始名绍光,二十余年科场不第,遂罢举而纵游天下,后被钟离权点化成道。
他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浓的一个,潇洒、风趣,为民除暴安良,斩妖除怪,还好酒好色,世间流传有《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传说,他的传说既多且杂,但从中也可看出原是唐代一位慕道的士人,后被人们神化成仙。
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中惟一的女性,有关其身世说法不一。
一说她是唐朝人。
宋初《太平广记》引《广异记》称有“何二娘”者,是位以织鞋为业的农妇,后因嫌家居太闷,游于罗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经常采集山果供众寺僧充斋。
一次,远在四百里外的循州山寺僧来罗浮山寺,称某日曾有仙女去彼山采摘杨梅果子,经查实那天正好是二娘采果的日子,再加之大家又不知二娘从何处采来这众多山果,便认为二娘即为循州山寺采果之仙女,从此二娘远近闻名,她也借此不再寄居山寺了。
《续通考》说何仙姑为唐武则天时广东增城县人,出身时头顶出现六道毫光,天生一副“仙科”,十三岁时在山中遇一道士,吃了道士一只仙桃,从此不饥不渴,身轻如飞,并可预见人生祸福。
后来她应召进京,途中离去。
一说她是宋朝人。
宋代的一些文人笔记多称她为北宋永州(零陵)人,有称她幼遇异人,得食仙桃成仙。
有称她放牧于郊野,遇异人送仙枣,食后而成仙,宋人笔记中还记载了何仙姑一些为人占卜休咎,预测祸福的事迹,一时士大夫及好奇者争先前往彼处占卜,可见她不过是一位精于占卜的民间女巫。
蓝采和 八仙中有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道仙,名叫蓝采和。
南唐沈汾《续仙传》、宋初《太平广记》、陆游《南唐书》等书均载有他的事迹。
是唐末至五代时人。
其行为怪僻,贪杯喜唱,平时穿一身破蓝衫,一只脚穿只靴子,另一只则光着脚丫子。
更不近常情的是,夏天他穿棉衣,冬天却躺卧雪中而全身冒热气(《续仙传》)。
平时他手持三尺有余的大拍板,一边打着竹板,一边踏歌而行,沿街行乞,他唱的歌很多,大都是触景而生,不仅令世人觉得高深莫测,而且颇具仙意。
其一云:“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
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
朝骑鸾凤到碧波,暮见桑田生白波。
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
”他行为癫狂,有人施钱给他,他大都送给贫苦人,蓝采和居无定处,四海为家。
这个仙人的人物原型本是一江湖流浪汉,仅由于他的行为癫狂,又好周济穷人,因此深得人们喜爱而被神化成仙。
韩湘子 普遍的说法,韩湘子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侄子(有说侄孙),《唐书·宰相世系表》、《酉阳杂俎》、《太平广记》、《仙传拾遗》等书都有关于他的介绍。
一称是韩愈侄孙,历史上韩愈确有一个叫韩湘的侄孙曾官大理丞。
韩愈曾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他成仙的传说,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
书中称韩愈有一年少远房子侄,为人轻狂不羁,不喜读书,韩愈曾责怪他,他却能在七日之内使壮丹花按其叔的要求改变颜色,并且每朵上边还有“云横秦岭家何在……”的诗句,韩愈惊奇万分。
还有说韩湘子是韩愈外甥,其事迹和《酉阳杂俎》所言大同小异,韩湘子其人物原型为韩愈的族侄,五代时即被仙化。
曹国舅 排名八仙之末的曹国舅,出现的时间最晚,流传的仙话也较少。
其身世,说法大同小异,都和宋仁宗的曹皇后有关。
《宋史》有传,曹佾,字公伯,曹彬之孙,曹皇后的弟弟。
他性情和易,通晓音律,喜爱作诗,封济阳郡王,身历数朝而一帆风顺,年七十二而寿终。
《神仙通鉴》云:曹国舅天性纯善,不喜富贵,却慕恋于仙道,其弟则骄纵不法,恃势妄为,曹国舅对其恶行深以为耻,遂入山修炼,遇钟离权、吕洞宾而收他为徒,很快曹国舅修成仙道。
《东游记》中所述曹国舅与上略同。
形象 八仙与道教许多神仙不同,均来自人间,而且都有多采多姿的凡间故事,之后才得道,与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同,所以深受民众喜爱,其中有将军、皇亲国戚、叫花子、道士等等,并非生而为仙,而且都有些缺点,例如汉钟离袒胸露乳、吕洞宾个性轻挑、李铁拐酗酒成性等等。
八仙也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
也因此,一般道教寺院都有供奉八仙的地方,或是独立设置八仙宫,而神明庙会也有八仙出现。
八仙也常出现在年画、刺绣、瓷器、花灯及戏剧之中,相传八仙也会定期赴西王母蟠桃大会祝寿,所以“八仙祝寿”也成为民间艺术常见的的祝寿题材。
民间戏曲酬神时,也经常上演《醉八仙》或《八仙祝寿》等所谓“办仙戏”。
暗八仙 八仙每人都有一至二样宝物或法器,一般称为“暗八仙”或八宝,常出现于刺绣、民间艺术之中,均代表吉祥之意,而且随场景不同而变换。
其中较为通俗的暗八仙为: 芭蕉扇(汉钟离) 葫 芦(铁拐李) 花 篮(蓝采和) 荷 花(何仙姑) 剑(吕洞宾) 笛 子(韩湘子) 鱼鼓(张果老) 玉板(曹国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