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痛苦”的诗句有哪些
十二、 贺新郎四首1.高逸图何处寻黄鹤
只留下长空万里,白云飞过。
昔日良宵成佳节,疑是阴差阳错,谁曾想千金一诺
此情悠悠竟为何
只好向天涯问过客:镜中花,水中月。
千古赤壁遗英烈,风雨中大江南北,龙腾虎跃。
群山尽染英雄色,天上寒星闪烁,五千年不甘寂寞。
醉卧长亭长叹息,看人间花开花又落:秋风起,声瑟瑟。
2.渔 父 图春风吹碧树,红尘中奈何难断,离愁别绪。
纵无寸功报苍天,壮心依然如故,不祈求天赐神助。
世人皆逐东流水,唯豪杰独行天涯路:看飞舟,又南渡。
一叶浮萍归何处
叹往事不堪回首,伤心一幕。
千古江山今犹在,万丈豪情难诉,风雨中春秋几度。
重上九霄会有时,何须问苍天万千句
驾飞鸿,冲霄去。
3.秋山问道图大雁又南飞,极目天涯无尽处,落日难追。
无边野火烧荒草,一路乱石成堆,埋不尽,落尘残灰。
只有滚滚长江水,后浪依旧把前浪推:淘尽了,是与非。
自称无坚不可摧,为这话受尽多少
雨打风吹。
桌上雄风九万里,笔下战鼓重擂,虎将何曾失虎威
为了万家能团圆,自己却有家不能归。
对何人,诉伤悲
4.式 微提起这一生,不知道走过多少
春夏秋冬。
年少时候心太盛,也曾一呼百应。
至而今说与谁听
一人无力再高歌,更何况人情冷如冰:听不见,我歌声。
一梦醒来万事空,对明镜愁恨不减,白发徒增。
只好躲到峨眉山,做个世外高僧,任世间冷冷清清。
好汉都有当年勇,不要再谈什么曾经:消失在,寒风中。
表达内心很痛苦的诗句
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司马西江月》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千秋岁》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文廷式《蝶恋花》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
-况周颐《减字浣溪沙》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顾敻《诉衷情》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白居易《浪淘沙》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豆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冯小青《怨》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陈叔达《自君之出矣》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卢仝《有所思》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描写人物痛苦的句子
他脸色苍白,嘴角抽搐,蜷缩在墙角,身体抖得厉害,眼前一片模糊,手紧紧的抓住胸前服,强忍着痛苦。
他眉头紧皱,头疼的像要炸开一样。
烟已经燃到手指了他竟然没又发现。
他就枯坐着,头深深的扎下去。
许久发出一声深深的叹息.. .形如空气 把他鄙视得体无完肤,把他讨厌得身首异处,把他虚化得如同浮云
求描写离婚时痛苦的诗句
曾经诺许我一世,奈何就断恩爱情,不堪忆起恋时诺,从此萧郎是路人。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艺术手法
《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爱情名篇,影响巨大深远。
全诗八句四联。
首联写离别时的难堪情境,“东风无力”“百花凋零”,触景伤情,加重了离别的怅恨;颔联则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设想恋人思念他的情形;尾联则借助神话,表达自己无尽的思念。
这首诗是描写爱情相思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尤以颔联蜚声文坛。
颔联以“春蚕”“蜡烛”一对最富有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丝”与“思”谐音,作者移情于物,表现情思的缠绵沉痛,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堪称千古绝唱。
这种忠贞的感情,无疑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不管是对爱情,对友情,对工作,对事业都是最需要的,因此,颔联也是全诗主旨的拔高点。
全诗构思巧妙,想象细致入微,比喻精制得当,语言生动精辟,意境优美,不愧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
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
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
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
“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
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
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
《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
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
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
“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
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
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
“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
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
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
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
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
“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
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
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
“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
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
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
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
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
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
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
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
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李商隐的《无题》原文及赏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