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多少楼台烟雨中”是出自哪一首诗词的?全文是什么?
江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风. 南朝四百八十, 多少楼台烟.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注释] 山郭:修建在山麓的城池. 酒旗:酒店门口的幌子. 南朝:东晋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四百八十寺:形容佛寺很多.南朝佛教非常盛行. 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烟雨:如烟般的蒙蒙细雨. [参考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提示] 这首绝句写春日即目所见的江南景色.诗中没有细致刻画景物,而是从大处着眼,抓住花鸟、酒旗、寺庙几个江南最常见的景物,淡淡几笔点拨,就描绘出了江南的春天,烟雨的江南.梁朝丘迟《与陈伯之书》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是描写江南春景最脍炙人口的名句,杜牧将它的意思融化在诗里,让人在读诗时联想到丘迟信中的话,可以生发无穷的遐想,无形中拓展了诗歌的景色,后两句笔锋一转,写起雨中的江南景色来.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白茫茫一片,被细雨笼罩的景物变得飘飘渺渺,朦朦胧胧,这是江南独有的美景.南朝留下的寺庙最多,被烟雨包围着,越发显得幽深和神秘,使人产生不尽的历史联想.
多少楼台烟雨中是谁的诗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朝诗人 杜牧
烟雨楼台 古诗词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作者: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无题》深闺几度梦魂游,满目凝霜叹晚秋。
烟雨楼台空对月,哀弦欲断涕泪流。
描写风景的古文
登泰山记 ----姚鼐 原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 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 滕王阁序 ——王 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彩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谵帷暂驻。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童子何知
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虹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
北海虽赊,夫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锺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鸣呼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兰亭已矣,梓泽邱墟。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廉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读一声)”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
南朝什么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送杜少府之任蜀洲,整首古诗是怎么写的
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唐代杜牧《江南春 》中的诗句,原诗如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诗如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小学生古诗竞赛题和答案
一、 读诗句,猜猜谜。
(4分)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猜一建筑材料(石灰)2、“一朵芙蓉顶上栽,彩衣不用剪刀裁。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唱千门万户开。
” 猜一动物(公鸡)二、请与古人对诗句。
(20分)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2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
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7、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8、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1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三、填空(66分)1.在《登鹳鹤楼》、《江上渔者》、《望庐山瀑布》、《塞下曲》这五首诗中,描写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的诗句是(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诗句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的诗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形容“箭法高超”的诗句是(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 我们平时常说“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请问,这句名言出自于英国的哪位作家
(C )A雨果 B拜论 C雪莱 D普斯金3、 李白的诗风是(C)A、沉郁、雄浑 B、豪迈、奔放 C、通俗、易懂 D、狂傲,不训4、 我国第一个女诗人是(C)A李清照B朱淑真C蔡文姬5、 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选自曾被称为唐绝句“压卷之作”的诗中:(2)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在;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6.“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A)A.琵琶 B.古筝 C.扬琴7.《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请问,“箜篌”是什么乐器:(A)A.拨弦乐器 B.击弦乐器8.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A)A.《木兰辞》 B.《长恨歌》 C.《琵琶行》9.沧浪亭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集自哪两人的诗句
(A)A.苏舜钦、欧阳修 B.苏舜钦、苏 轼C.苏 轼、欧阳修10.反映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D)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D.“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11.李白诗云:“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这里咏叹的古都是:(C)A.西安 B.洛阳 C.南京 D.杭州1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2)伤悲(3)忧伤13.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 (3)似曾相识燕归来14.《七步诗》的作者是(1)。
(1)曹植 (2)曹丕 (3)曹操1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
(1)阴山 (2)边关 (3)燕山16.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3)。
(1)花重绵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17.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
(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1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
(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19.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1)”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 (3)汗清20.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
(1)因为 (2)坐下 (3)座位21.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
(1)多少楼台烟波中 (2)多少楼台风雨中 (3)多少楼台烟雨中2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
(1)王维 (2)王之涣 (3)王勃23.《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
(1)张养浩 (2)马致远 (3)元好问2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1)。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王昌龄《出塞》 (3)杜牧《江南春》25.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3)。
(1)春色 (2)梨花 (3)雪景2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3)的《无题》。
(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27.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2)。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28.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1)的词句。
(1)岳飞 (2)辛弃疾 (3)陆游29.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2)。
(1)红色 (2)花 (3)树叶30. “海上生明月,(3)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 (2)天下 (3)天涯31.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1)的《别董大》。
(1)高适 (2)岑参 (3)王昌龄32.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2)。
(1)李延年 (2)李龟年 (3)崔九33. “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3)的诗句。
(1)李煜、柳永 (2)柳永、李清照 (3)李煜、李商隐四.古诗应用题(18分)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4.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手中线,游子身上衣”)5.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6.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7.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 霜叶红于二月花)。
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
”爷爷高兴地笑了。
8、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9、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