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描写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古诗
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园。
疏影横斜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王安石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秋瑾的《梅》《梅》一度相逢一度思最多情处最情痴孤山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兰:张衡《怨篇》猗猗秋兰,植彼中阿。
有馥其芳,有黄其葩。
虽曰幽深,厥美弥嘉。
之子云远,我劳如何。
繁钦《咏蕙诗》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
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
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
三光照八极,独不蒙馀晖。
葩叶永凋瘁,凝露不暇晞。
百卉皆含荣,已独失时姿。
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哀。
傅玄《秋兰篇》秋兰映玉池,池水清且芳。
芙蓉随风发,中有双鸳鸯。
双鱼自踊跃,两鸟时回翔。
君其历九秋,与妾同衣裳。
徐丰之俯挥素波,仰掇芳兰。
尚想嘉宾,希风永叹。
袁峤之人亦有言,意得则欢。
嘉宾既臻,想与游盘。
微章选咏,馥为若兰。
苟齐一致,遐想揭竿。
竹: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作于元丰二年(1020)湖州於潜僧绿筠轩宋·苏轼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欠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苏轼诗选注》菊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描写梅兰竹菊四君子的诗句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说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缜 《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 黄巢《咏菊》) 众芳摇落独轩妍,占尽风光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林逋《山园小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白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 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束翠沉沉。
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葺夷陵幽居 李涉) 修修梢出类,辞卑不肯丛。
有节天容直,无心道与空。
(竹 宋祁 ) 窗前翠竹三竿,萧洒风吹满院寒。
常在眼前君莫厌,化成龙去见应难。
(书舍竹 蔡确 )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
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菊花 晋·王淑之) 物性从来各一家, 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白择风霜国, 不是春光外菊花。
(宋??杨万里)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九歌 礼魂 屈原) 兰草自然香, 生于大道旁。
要镰八九月, 俱在束薪中。
(古乐府 汉无名氏)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秋风辞 刘彻 )
描写梅兰竹菊的诗句
王安石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唐 李白 《古 风》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唐·杜牧《题新竹》 数茎幽玉色,晚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得八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唐·黄巢《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中国人为什么把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呢
关于菊花的诗句
梅兰竹菊被人称为“四君子”。
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
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的四种品格,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饮酒·其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孟浩然《过故人庄》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槛菊愁烟兰泣露。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⑶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郑谷《菊》)⑸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⑹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⑺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刘克庄《菊》)⑻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郑思肖《寒菊》)⑼ 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陈佩《瘦菊为小婢作》)⑽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朱淑真《黄花》)〔菊韵〕--李师广--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秋声〕--风子-- 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
只缘霜重方成杰,梁苑东篱共古今。
〔菊城吟〕--王如亭-- 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
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宋·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董必武《赏菊》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
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陈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