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第一场雪自编诗句
花开天际无根叶,遇风遗落万户家。
人寐初醒似二月,梨花盛开满园亭
峻青的第一场雪
峻青的《第一场雪》的原文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第一场雪。
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
开始还伴着一阵儿小雨,不久就只见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地面上一会儿就白了。
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就万籁俱寂,只听得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树木的枯枝被雪压断了,偶尔咯吱一声响。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
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
推开门一看,嗬
好大的雪啊
山川、河流 、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籁籁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大街上的积雪足有一尺多深,人踩上去,脚底下⒃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
这个话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并不是一句迷信的成语。
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融化了的水渗⒅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⒆庄稼⒇生长的需要。
我相信这一场十分及时的大雪,一定会促进明年春季作物,尤其是小麦的丰收。
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做是“麦子的棉被”。
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明春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峻青《第一场雪》写作特点文章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
先写下雪前天气骤然变化,再写下雪中的情景,然后写下雪后的壮美景色,最后写作者的联想。
写作特点主要有以下2点:(1)描写细致,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2)在写雪景和人们活动后适当地展开了联想,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
作者抓住了下雪时雪下得很大的特点从看到的和听到的两个方面写出了雪大的特点。
“鹅毛般的”“一会儿就白了”这是看到的,“簌簌”“不断”“咯吱”枯枝断了,这是听到的,这些词语都说明雪下得又急又密,。
这段中作者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具体生动地写出了雪大。
作者主要抓住了雪后“美”的特点写的。
雪后的景象是全文的重点。
分雪后壮丽景色和人们活动二层意思讲的。
第一层中先概括地写雪后壮丽的景色。
然后具体地描写了柳树、松树、柏树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第二层通过描写人正踩在雪上发出的声音,孩子们堆雪人、掷雪球、发出的欢乐叫喊声,表达了大雪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这一段的描写,从整体到部分,由景物到人物,从静态到动态,运用了比喻和象声词,叠词等,有声有色,有诗情,有画意,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作者又从三个方面说明“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1. 冬雪能冻死害虫。
2. 雪水能供应庄稼生长需要的水分。
3. 厚雪能保护庄稼过冬。
这一部分是作者的联想,通过联想议论,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这场雪的喜爱之情。
峻青的《第一场雪》这是人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来自于著名作家峻青的作品《秋色赋》,原题为〈瑞雪〉写于1960——1962年,正是我们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当时棉粮歉收,人们多么希望能有个好收成啊。
当作者在胶东半岛看到入冬以来第一场大雪时,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理无比喜悦,写下这篇散文。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雪景——由雪景引起的联想。
写雪景又分三个层次:雪前——雪中——雪后,写雪前,分别从清早、中午、黄昏写出大雪峰降临之前的气候变化;写雪中,从白天写到夜晚,描写出大雪纷飞的景象;雪后的景象,是全文的重点内容。
作者由面到点,由景到人,细腻地描述了大雪出晴的美丽景色。
全文在写法上做到了抓住特征,有条有理,粗细有致,情景交融,写出了一幅明丽生动的山村雪景图。
第二部分,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第一场雪》这篇课文中用了大量的时间名词:“前天”、“昨天”、“前些天”、“中午”、“黄昏”、“下午”……很明显的,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这篇课文很精细地描写了雪前、雪中和雪后,这也足以表达作者对雪的赞美以及对人明的祝福。
“冬天麦盖三称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也正是这句话,第一年饿死了几千人,还有些兴存的人由于多年吃树皮、白石头……肠胃收缩,第二年有了一点猪油、大米……很多人肠胃不适应,然后撑死了几千人。
言归正传,《第一场雪》描绘出了非常洁白、纯洁的雪,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充分的表现了对人民的关注。
因此,我也来说几句。
雪前雪中和雪后,表现人民的关注。
天空中彤云密布,鹅毛般雪从天降。
山村夜里格外静,雪花簌簌往下落。
大雪整整下一夜,万里江山变晶莹。
柳树挂着银条儿,玉屑雪末随处扬。
孩子雪地亦欢趣,叫声欲把雪震落。
这场大雪很及时,明年必有好收成。
关于雪的唯美句子
1.只有雪才是那么的美,那么的纯洁。
2.雪下得那么深,下的那么认真
3.一场雪下不尽冬天的冷漠。
4.那年,我们一起看雪的时候,你对我说过爱。
5.雪下得那么深...下得那么认真...倒印出我克在雪中的伤痕 6.因为你,我懂得了成长,可你,依旧是我的伤。
7.一场雪下不尽冬天的冷漠朝如青丝暮成雪 8.雪,温暖了整个冬天。
9.今天,我用雪化心刻下你的名字。
今世,我的心已刻满你的名字。
10.肮脏的心灵,被洁白的雪覆盖住了 11.忽然下的一场雪,飘得那么纯洁,将我埋葬在你的世界,冰封了我爱的期限,却让痛,成为永远。
12.雪掩盖了世界的荒芜,却掩饰不住自己的苍白冰冷。
13.踩在覆盖白雪的草地上,“喳,喳。
”的声音像是谁疼痛的哀叫。
14.我探出头,看见窗外那纯洁的雪花飘落,又是一场轮回的结束,一切又回到远点,开始…… 15.纯洁的雪,终究是白了我的整个世界。
16.我想在世界末日来临之前能跟心爱的人一起看场雪。
17.雪那么大、是不是上天白了头。
18.你说下第一场雪的时候会陪我、如今你在哪里
你的身边又是谁
19.想你的时候、就像雪一样落在身上、从未离开过 20.雪伴随忧愁散落一地,雪化了,那心中的羁绊呢 21.一场雪飘的那么纯洁将我埋葬在你的世界陷入你善变的谎言我的爱已被搁浅。
22.下雪了,多想和你一起雪中漫步,一个不小心就白了头 23.雪中看心,心灰意冷。
一切都是白色的,一切只为你。
慢慢看雪,等待, 24.长街吻过千堆雪,你却未看我一眼 25.“真正的爱情不在于你知道他(她)有多好才要在一起;而是明知道他(她)有太多的不好还是不愿离开。
” 26.再冰凉的雪也是会融化的,我相信你也会融化的。
27.下雪了,那个你你那边是否也在下着雪,你在雪中是否收到了我对你的思念
28.知道雪为什么是白色的吗
因为它忘记了原来的颜色。
29.真正的绝望跟痛苦、悲伤没有什么关系。
它让人心平气和,让你意识到你不能依靠别人,任何人,得到快乐。
它让你谦卑,因为所有别人能带给你的,都成了惊喜。
它让你只能返回自己的内心。
30.绝望不是气馁,它只是“命运的归命运,自己的归自己”这样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31.一场雪,有多少心里想着希望有人可以陪她看雪。
32.不知不觉又迎来了一场雪,与去年一样都是那么的美,只是耳边少了你的耳语。
身边少了你的身影。
。
33.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
34.走过枫叶林,飘落的枫叶似雪般纷飞,而我终是以一人结束。
。
。
。
35.雪停了,心凉了,结束了。
36.劲风如刀雪似剑,夜漫长路人稀现。
口吐白练眸坠雪,离乡心牵家中寒。
37.下雪了真的下雪了呵呵好冷的天好美的雪好痛的心 38.风伤秋落孤寂雪起还是我。
39.每个人,都有命运赋予自己要走的路。
这条路有时候宽阔,有时候狭窄。
不过,只要平心静气,满怀希望地走下去,必然有一条路为你敞开。
40.你尝过雪的味道么,凉凉的,一下子就能透到心里。
41.雪下了你不在,回忆都变空白,爱被覆盖以后,幸福还要多久,才找到有人收留 42.纯洁的雪,洗濯了肮脏的世界,邂逅的只是安静的大地。
。
。
43.雪舞思念起
44.以前常想:都说“七年之痒”,那第六年呢
现在我知道,第六年的时候,我们在猜测第七年时会不会“痒”。
45.夜空雪花飘,落地人心颤。
你既已无情,我又和来悔。
情殇已了然,此地雪依旧。
46.飘落的雪,带着思念的伤 47.世界上没有不融化的雪,也没有永远不变的爱情~人心都是会变的 48.十一月末的雪,惨白的一败涂地。
49.“金钱是个颇有神力的照妖镜,小人、伪君子在它面前皆原形毕露;爱情是个手法高超的化妆师,爱人、年轻人受它影响都容光焕发。
” 50.一场雪落不尽冬天的冷漠。
雪很美,但很凉,凉到心底。
。
51.如果有一个属于我命中注定的人的话,真希望那个人就是你。
因为再也没有人比我更喜欢你了,只希望你能看穿这一点。
52.雪落了,草黄了,树枯了,你走了 53.原来我认为,雪是最纯的。
然而那都是表面,雪化了,终究是一摊污水。
就像人。
54.大风从北吹向雪的边界我是卧在你背上永恒的苍凉。
55.那年冬天的雪,渗透了谁的心、 56.我们可不可以像那场雪,一起飘,一起落,一起走到最后。
57.寒冷侵蚀着每个人的肌肤,城市许久没有雪的踪迹,就像一个人的眼泪,凝结在心上成了伤口,我们仍然会 58.断桥是否下过雪,我望着湖面、 59.渐渐发现,不需妄自菲薄,不要汲汲戚戚,不倾倒,不卑微,不依赖,不嫉妒,只需这样,就会遇到命定的那个人,即使没有遇到,也对得起自己,至少我在认真地生活。
60.雪很美,当它落下来的那一刻,就注定要化成水。
61.忽然下的一场雪飘的那么纯洁,在一瞬间曾经所有的梦都幻灭,冰封了爱的期限却让痛成为永远。
《第一场雪》的作者的简要资料是什么
第一场雪 峻青,原名孙俊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生于1922年。
山东省海阳县西楼子村人。
幼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十三岁即做童工。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地方抗日民主政府从事教育和群众工作。
1941年写了第一篇作品。
1944年后。
任胶东区党委机关报《大众报》记者,新华社前线分社随军记者,敌后武工队小队长。
1948年春,随军南下,作中原新华记者。
后调《中原日报》、中南人民广播电台工作。
1952年,调中南文艺界联合会从事专业创作。
后调上海,任作协上海分会代理党组书记。
1957年任作协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
1960年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集《黎明的河边》、《海燕》、《最后的报告》、《胶东纪事》、《怒涛》;长篇小说《海啸》;散文集《秋色赋》、《欧行书简》。
此外,还有与人合写的论文集《谈谈短篇小说的写作》。
《第一场雪》是峻青1962年在胶东半岛农村写的一篇散文。
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粮棉歉收,人们都企盼丰收年的到来。
文章通过写胶东半岛入冬以来下的第一场雪及关于雪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
《第一场雪》是作家峻青1962年在胶东半岛农村写的一篇散文。
由于苏联是第一个成为共和国的一个国家,我们也要成为共和国时,苏联来帮忙,给我们指导发展之路,并且借给了我们很多的钱。
但是1961年,苏联推出了为我们倘开的致富之门骤然关了起来,并且要求中国尽快退还苏联借走的钱。
于是就说:“就算勒紧裤腰带,吃草根,也要把苏联借来的钱还回来
”于是就闹了这三年的自然灾害,数人因为饥饿导致死亡。
在1962年的冬天,下了一场雪,使作者联想到了“瑞雪兆丰年”这个谚语,心情无比喜悦,于是在兴奋之下,写出了《第一场雪》。
峻青是现代作家,山东海阳县人。
本文写于1962年。
1960- 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自然灾害时期,三年间,粮棉欠收,人们多么盼望能有一个好收成啊
1962年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看到了这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里无比喜悦,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散文《第一场雪》。
《第一场雪》是作家峻青1962年在胶东半岛农村写的一篇散文。
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粮棉歉收,人们都企盼丰收年的到来。
文章通过写胶东半岛入冬以来下的第一场雪及关于雪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
《第一场雪》是作家峻青1962年在胶东半岛农村写的一篇散文。
由于苏联是第一个成为共和国的一个国家,我们也要成为共和国时,苏联来帮忙,给我们指导发展之路,并且借给了我们很多的钱。
但是1961年,苏联推出了为我们倘开的致富之门骤然关了起来,并且要求中国尽快退还苏联借走的钱。
于是就说:“就算勒紧裤腰带,吃草根,也要把苏联借来的钱还回来
”于是就闹了这三年的自然灾害,数人因为饥饿导致死亡。
在1962年的冬天,下了一场雪,使作者联想到了“瑞雪兆丰年”这个谚语,心情无比喜悦,于是在兴奋之下,写出了《第一场雪》。
雪永远代表美丽.因为雪很美,很纯洁,为庄稼带来了收成.因为作者想让人类幸福,给他们祝福. 雪 雪的作用 雪花是一种美丽的结晶体,它在飘落过程中成团攀联在一起,就形成雪片。
单个雪花的大小通常在0.05——4.6毫米之间。
雪花很轻,单个重量只有0.2——0.5克。
无论雪花怎样轻小,怎样奇妙万千,它的结晶体都是有规律的六角形,所以古人有“草木之花多五出,度雪花六出”的说法。
雪花多么美丽而轻盈呀
我越来越喜欢雪花了,如果能够再次目睹大地白雪皑皑,绿树披银装,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趣事。
“瑞雪兆丰年”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农谚。
在北方,一层厚厚而疏松的积雪,像给小麦盖了一床御寒的棉被。
雪中所寒的氮素,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
雪水温度低,能冻死地表层越冬的害虫,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
所以又有一句农谚“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 雪的作用很广,但雪对人类有很大的好处。
首先是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因雪的导热本领很差,土壤表面盖上一层雪被,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外传,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所以,受雪保护的庄稼可安全越冬。
积雪还能为农作物储蓄水分。
此外,雪还能增强土壤肥力。
据测定,每1升雪水里,约含氮化物7.5克。
雪水渗入土壤,就等于施了一次氮肥。
用雪水喂养家畜家禽、灌溉庄稼都可收到明显的效益。
雪对人有利也有害处,在三四月份的仲春季节,如突然因寒潮侵袭而下了大雪。
就会造成冻寒。
所以农谚说:“腊雪是宝,春雪不好。
” 雪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医药养生保健报》 冬季,大雪纷飞,苍茫无际。
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之时,往往忽视了雪的作用。
雪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
《本草纲目》早有记载,雪水能解毒,治瘟疫。
民间有用雪水治疗火烫伤、冻伤的单方。
经常用雪水洗澡,不仅能增强皮肤与身体的抵抗力,减小疾病,而且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如果长期饮用洁净的雪水,可益寿延年。
这是那些深山老林中长寿老人长寿的”秘诀”之一。
雪为什么有如此奇特的功能呢
因为雪水中所含的重水比普通水中重水的数量要少1/4。
重水能严重地抑制生物的生命过程。
有人作过试验,鱼类在含重水30-50%的水中很快就会死亡。
雨雪形成最基本的条件是大气中要有“凝结核”存在,而大气中的尘埃、煤粒、矿物质等固体杂质则是最理想的凝结核。
如果空气中水汽、温度等气象要素达到一定条件时,水汽就会在这些凝结核周围凝结成雪花。
所以,雪花能大量清洗空气中的污染物质。
故每当一次大雪过后空气就显得格外清新。
据测定,一般新雪的密度每立方厘米为0.05-0.10克。
所以,地面积雪对音波的反射率极低,能吸收大量音波,能为减少噪音作出贡献。
雪的保温作用 积雪,好象一张奇妙的地毯,铺盖在大地上,使地面温度不致因冬季的严寒而降得太低。
积雪的这种保温作用,是和它本身的特性分不开的。
我们都知道,冬天穿棉袄很暖和,穿棉袄为什么暖和呢
这是因为棉花的孔隙度很高,棉花孔隙里充填着许多空气,空气的导热性能很差,这层空气阻止了人体的热量向外扩散。
覆盖在地球胸膛上的积雪很象棉花,雪花之间的孔隙度很高,就是钻进积雪孔隙里的这层空气,保护了地面温度不会降得很低。
当然,积雪的保温功能是随着它的密度而随时在变化着的。
这很象穿着新棉袄特别暖和,旧棉袄就不太暖和的情况一样。
新雪的密度低,贮藏在里面的空气就多,保温作用就显得特别强。
老雪呢,象旧棉袄似的,密度高,贮藏在里面的空气少,保温作用就弱了。
为什么物体里贮藏的空气越多,保温效果越强呢
这是因为空气是不良导体的缘故。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物体,它本身都能通过热量,这种能够通过热量的性能,称做物体的导热性。
在自然界常见的几种物质中,空气的导热性最差。
所以物体里容纳的空气越多,它的导热性就越差。
由于积雪里所能容纳的空气量变化幅度较大,因此,积雪的导热系数变化幅度也较大。
一般刚下的新雪孔隙大,保温效应最好,到春天融雪后期,积雪为水所浸渍,这时它的导热系数就更接近于水了,积雪的保温作用便趋于消失。
雪蚀作用 冰缘气候条件下积雪场频繁的消融和冻胀所产生的一种侵蚀作用。
产生雪蚀作用的地区分布在没有冰盖的极地和亚极地以及雪线以下、树线以上的高山带。
那里年均气温为0℃左右,属于永久冻土带。
雪场边缘的交替冻融,一方面通过冰劈作用使地表物质破碎;一方面雪融水将粉碎的细粒物质带走,故雪蚀作用包括剥蚀和搬运两种作用。
随着雪场底部加深,周边扩大,山坡上逐渐形成周边坡度小的宽浅盆状凹地,即雪融凹地。
其形态、成因和空间分布均不同于冰斗,但两者又有联系。
当气候进一步变冷、雪线下降时,雪蚀凹地可发育成冰斗;反之,气候转暖、冰川消退时,冰斗可退化为雪融凹地。
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下的雪蚀作用方式和速度各不相同。
在纬度较低、降水量大、年冻融日数多的地方,雪蚀作用速率较快,雪蚀凹地深、面积大。
如中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雪蚀凹地十分普遍。
反之,在纬度高、降水量少、夏温低的地方,雪蚀作用就弱。
地面坡度的影响是:坡陡>40°,雪场不易存在;平地上雪蚀作用极慢;30°左右的坡地上,雪蚀作用最为活跃。
冬季,大雪纷飞,苍茫无际。
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之时,往往忽视了雪的作用。
雪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
《本草纲目》早有记载,雪水能解毒,治瘟疫。
民间有用雪水治疗火烫伤、冻伤的单方。
经常用雪水洗澡,不仅能增强皮肤与身体的抵抗力,减小疾病,而且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如果长期饮用洁净的雪水,可益寿延年。
这是那些深山老林中长寿老人长寿的”秘诀”之一。
雪为什么有如此奇特的功能呢
因为雪水中所含的重水比普通水中重水的数量要少1/4。
重水能严重地抑制生物的生命过程。
有人作过试验,鱼类在含重水30-50%的水中很快就会死亡。
雨雪形成最基本的条件是大气中要有“凝结核”存在,而大气中的尘埃、煤粒、矿物质等固体杂质则是最理想的凝结核。
如果空气中水汽、温度等气象要素达到一定条件时,水汽就会在这些凝结核周围凝结成雪花。
所以,雪花能大量清洗空气中的污染物质。
故每当一次大雪过后空气就显得格外清新。
据测定,一般新雪的密度每立方厘米为0.05-0.10克。
所以,地面积雪对音波的反射率极低,能吸收大量音波,能为减少噪音作出贡献。
冬 雪 冬姑娘穿着银白色的礼服,带着冬天的礼物来了。
一瞬间,大片大片的雪花像千万只银色的蝴蝶翩翩起舞,飞向人间。
雪花,越来越密,像棉絮,像芦花,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
不一会儿,光秃秃的树枝上、袒露着胸膛的大地上、房屋顶上都织上了厚厚的洁白的羽绒衣。
杨柳的枝条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苍松翠柏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一阵风吹来,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雪末儿随风飘扬。
路旁的树木缀满了银花,建筑物像琼楼玉宇似的闪着耀眼的银辉。
天和地完全融合在一起。
啊,好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我们仿佛生活在童话世界中似的,给人无限遐想…… 多少年来,多少著名的诗句都赞美过她:“燕上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何等气魄
雪花又给劳动者带来多少喜悦和憧憬。
她还是丰收的“预言家”——瑞雪兆丰年。
雪,你是冬天的使者,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冬天因为你而生动,而美丽。
我和同学们整个冬天都在盼雪,但是天总是暖暖的,不见你的影子。
终于冷空气来了。
一天早晨,在寒风中看见你轻盈地从天空飘落,像雨丝般落下来,一阵风吹来,你像撒向天空的细盐,漫天飞舞。
大家看到你的身影都惊喜得发出了:“下雪了
下雪了
”同学们都把头探向窗外,高兴得不得了。
下课了,我们都来到走廊上赏雪,你看见孩子们的笑脸更高兴了,雪下得更大了,一朵朵、一簇簇、一团团的雪纷纷扬扬飘落下来,飘到地上、树上、屋檐上,也飘到大家的脸上、手上。
鹅毛大雪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雪密密地飘着,像织出了一面白网,远处的景物笼罩在一片白色之中,眼前的东西都沾上了你的光彩。
下午,雪已经将大地镀上了一层白银,像穿上了厚厚的冬装,但你好像还是满足不了大家的心愿似的,不停地下。
一会儿,这里的雪花徐徐飘下,像轻悠悠的鹅毛;一会儿,那里的雪猛烈地撞击着,像小舞人在跳舞,多么轻快的身影,多么飘逸的舞蹈,多么活泼的姿态。
我心中暗暗赞叹:哦,好神奇的雪花,我喜欢你
我想用手温暖它,这时雪变成了水,啊,雪感动得落泪了。
我深深地吸一口气,啊,雪的清凉和甜蜜进入到我的心底。
这是你纯洁的心灵,这是你多情的奉献,这是我们真挚的友谊。
第二天,你累了,静静地休息了,人们打开窗户,只见树上、马路上、房顶上都覆盖了厚厚的一层雪,满山遍野都是。
大地一片洁白,像盖了厚厚的一床棉被,银装素裹,空气分外清新。
雪地上一会儿就沸腾起来,小伙伴们都快乐地在雪地里玩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啊,雪,你是美丽的仙子,你是洁白的天使,你是我童年快乐的伙伴。
—《第一场雪》读书报告 这是人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来自于著名作家峻青的作品《秋色赋》,原题为〈瑞雪〉写于1960——1962年,正是我们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当时棉粮歉收,人们多么希望能有个好收成啊。
当作者在胶东半岛看到入冬以来第一场大雪时,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理无比喜悦, 写下这篇散文。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雪景——由雪景引起的联想。
写雪景又分三个层次:雪前——雪中——雪后,写雪前,分别从清早、中午、黄昏写出大雪峰降临之前的气候变化;写雪中,从白天写到夜晚,描写出大雪纷飞的景象;雪后的景象,是全文的重点内容。
作者由面到点,由景到人,细腻地描述了大雪出晴的美丽景色。
全文在写法上做到了抓住特征,有条有理,粗细有致,情景交融,写出了一幅明丽生动的山村雪景图。
第二部分,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第一场雪》这篇课文中用了大量的时间名词:“前天”、“昨天”、“前些天”、“中午”、“黄昏”、“下午”……很明显的,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这篇课文很精细地描写了雪前、雪中和雪后,这也足以表达作者对雪的赞美以及对人明的祝福。
“冬天麦盖三称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也正是这句话,第一年饿死了几千人,还有些兴存的人由于多年吃树皮、白石头……肠胃收缩,第二年有了一点猪油、大米……很多人肠胃不适应,然后撑死了几千人。
言归正传,《第一场雪》描绘出了非常洁白、纯洁的雪,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充分的表现了对人民的关注。
因此,我也来说几句。
雪前雪中和雪后,表现人民的关注。
天空中彤云密布,鹅毛般雪从天降。
山村夜里格外静,雪花簌簌往下落。
大雪整整下一夜,万里江山变晶莹。
柳树挂着银条儿,玉屑雪末随处扬。
孩子雪地亦欢趣,叫声欲把雪震落。
这场大雪很及时,明年必有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