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诗句 > 查关于月饼的诗句

查关于月饼的诗句

时间:2018-10-21 15:57

2011的中秋,需要一篇600—700字的作文,题目为《今夜,月更圆》。

要体现在“更”上,谢了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主要有:  1、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

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

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

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2、赏月  赏月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俗。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

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3、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

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5、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代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6、玩兔儿爷  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

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

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

现在寻常市面上已见不到兔儿爷的踪影,只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

年轻人对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来就津津乐道。

  7、走月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

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泛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

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

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

  8、偷葱偷菜  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

台湾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习俗。

  9、吃鸭、螺和芋头  我国西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

南京的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

如果你什么都没找到,拎一只北京烤鸭回家吃,估计味道也不赖。

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

后经查,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可见此说法言之有理。

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

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10、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

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

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

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以过节那些事为题目的作文怎么写

中秋那些事中秋中个隆重的节日,对我来说它还着开心和快乐,以及那圆圆的月想起去年的事情,我到现在还忘不了呢。

现在就来给你们讲讲吧。

因为是中秋节,所以大家都要团圆。

很多亲戚都来到了爷爷奶奶家,我也不例外。

但见桌上玲琅满目,有各种精美的食品。

我和堂妹酒若熙眼馋极了,虽然已经晚上七点,这距离开饭还要等好久呢。

我和酒若熙看着桌子上的月饼,真是度秒如年啊。

我的肚子开始和理智作战,最终肚子光荣地获得了胜利,我都想给它带上勋章了。

我两个眼睛直直地盯着月饼,心中暗想:“看我的。

”于是拉着堂妹,两个小馋猫的“偷饼计划”就开始了。

大人们都忙着接待来的贵宾们,但也有人,也就是爸爸看守着桌子上的饭菜,以防出现意外。

于是,我和酒若熙到了一旁低估了一番。

我低声说道:“酒若熙,一会儿咱们声东击西,你去吸引我老爸的注意力,我来拿月饼。

”“好啊。

”小机灵鬼堂妹笑着说。

只见她胸有成竹,一步一步走了过去,来到老爸面前,突然大喊一声:“看天上,有流星啊

”在所有人都看天的时候,我以飞快的速度拿起一块月饼瞬间闪人,简直比孙悟空翻跟头还要快。

而小机灵鬼妹妹更为夸张,跳起来一手一个,跟着我逃跑。

等大人们反应过来,低头四望的时候,哪里还有我那个小机灵鬼妹妹啊。

我和堂妹躲进了院子配套的小屋中,拉开灯开始尝“偷”来的月饼。

果然,偷来的就是好吃,我低头一看,顿时高兴极了:“居然是我最喜欢的草莓馅

”旁边的酒若熙则是唉声叹气:“居然全是我最讨厌的鸭蛋馅

”两人出奇的一致,老妹听了我的话,立刻说道:“老哥,不如咱们换换吧。

”“我才不换。

”我一脸幸灾乐祸地说道。

“呀呀呀呀

”小机灵鬼酒若熙突然使出绝招——挠痒大法。

我一下没防范,差点没被挠死,赶紧逃命。

于是乎,两个身影在院子里玩起了捉迷藏。

没多久,我一个不注意,被小机灵鬼用了个猴子偷桃拿走了月饼。

再看酒若熙,滋溜一下窜上了核桃树。

我刚想追上去,却发现核桃树最多承载一个酒若熙,不能承载我了。

没办法,我只好在下面软磨硬泡,一会儿“威胁”,一会儿“哀求”。

好像狐狸骗乌鸦一样。

最后,小机灵鬼顺手扔下来一个东西。

我连看都没看,抓住就咬。

“好苦啊

”我大喊一声。

一看,竟然是一个还没剥皮青色的核桃。

“我晕。

”我大喊一声,栽倒在田地中,心想:“我的人生难道就如此悲惨

”这时候,上方传来了小机灵鬼堂妹开心的笑声,更多的像是嘲讽。

酒若熙还说道:“老哥,三个月饼我都吃完了,送你一个核桃你怎么不吃啊。

”好不容易开饭了,还以为可以吃月饼,哪知遭到了爸爸的处罚:“你们两个居然敢偷月饼,罚你们不准吃月饼

”我真是欲哭无泪,于是化悲痛为饭量,大吃中秋饭。

吃完了中秋饭,就该去赏月了。

“天上的月亮真像一个草莓馅的月饼啊。

”我睁大眼睛看着,心中想。

不过这样仰着头真的好累。

这时候,堂妹拿来了一盆清水,里面还有月亮的照应,好看极了。

于是堂妹坐在一边开始赏盆中的月亮,真是聪明啊,不知道嫦娥和玉兔会不会被堂妹发现。

而且,堂妹还大显身手,开始唱关于月亮的儿歌,把大家都逗笑了。

我呢,也开始背含有月亮的诗句。

最简单的,当然是李白的《静夜思》了。

有一些大人们也开始互相说着关于月亮的事情,大家其乐融融,真是开心极了。

后来,我还上网查了查关于月亮的事情,了解了不少关于月亮的知识,感到这个中秋节充实极了。

这就是我的中秋那些事,希望以后还能过这样快乐的中秋节。

o(∩_∩)o 希望能帮助到你,o(∩_∩)o ★★★★★请及时给予好评或采纳,万分感谢

(*^__^*)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找了4篇,将就将就吧.一:吃月饼要看着月亮,这样眼睛会变得更明亮今天是中秋节,爸爸上网给我查了一些关于中秋节的资料,我看到资料上说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中秋节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所以,中秋也称“团圆节”。

爷爷给我讲了中秋吃月饼的来历,在元朝的时候,朱元璋和他的部下已经做好起义的准备了,但朝廷的官兵查的很严,传递消息很困难。

军师刘伯温想出了一个办法,命令属下把“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月饼里,派人把月饼送到每个家里。

很快,徐达就攻下了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朱元璋很高兴,将月饼赏给大家。

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下来。

中秋节的晚上,奶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吃完饭后,我们把月饼和柚子搬到阳台上,这时月亮已经升到天空了,奶奶告诉我,吃月饼要看着月亮,这样眼睛会变得更明亮,我们在阳台上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

这个中秋节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这真是个有意义的中秋节。

二: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

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

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

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

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

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

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

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

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

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

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

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

圆圆的月光之下, 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

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

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

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

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

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

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

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

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

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

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

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

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

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

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

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

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三:中秋节的晚上,月光柔和,凉风习习,我们全家聚在一起,正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月饼。

突然,爸爸兴致勃勃地说:“我们来猜谜吧

”我和妈妈都同意了。

这是抢答谜语,大家轮流出题,另外两个人抢答。

答对一题加十分,答错一题扣十分,从一百分开始计数。

第一个是爸爸出题:“一间小黑房,不能开门窗,窗儿开一开,万物能进房。

打一日用品。

”大家思考起来,我也手托着下巴思考起来。

忽然,我看到了桌子上的照相机,就没往下想,说:“是不是照相机

”爸爸连连点头,说:“给你加十分。

”我高兴地吹起了口哨。

轮到我出题了,我故意放慢速度:“一个老头九十九,天天早上喝冷酒。

打一日用品。

”大家有沉入思索。

妈妈说:“是不是杯子

”我摇摇头。

大家又想了起来。

爸爸突然发疯似地喊道:“水瓢

水瓢

”我连忙点点头,说:“给爸爸加十分,妈妈减十分。

”爸爸得意地望了望我们,哼起了小曲儿。

妈妈则无奈地摇摇头。

好不容易轮到妈妈出题了,只见她先想了一会儿,说:“我出一个超难度的谜语,一物生来两面坡,坡顶好像马蜂窝,对着蜂窝吹口气,陪你唱起动听歌。

打一乐器。

”“是排箫吗

”我问。

“是小号吧

”爸爸说道。

妈妈对我们摇摇头,因此我们非常生气,因为好不容易夺来的十分被抢走了,我和爸爸都气得咬牙切齿直跺脚。

我想起了电子琴上写的一些乐器:大号、圆号、唢呐、单簧管、口琴……对了,口琴

我连忙说:“口琴

”妈妈说:“对

给你加十分。

” “现在我宣布:获得第一名的是谢文君同学,第二名是我本人,第三名是妈妈

”爸爸像个主持人似地说。

这个中秋节过得真愉快

四:中秋,对我来说,也只不过就是吃个月饼,没有多大的乐趣。

这几年都是在学校过的,老师也会发个月饼以表示节日到了,大家聚在一起热闹热闹。

嘿,今年的中秋可不同了,节日在星期五,我可以回家过中秋了。

想着一家人围着桌子坐着,桌上放着一盘月饼,然后大快朵颐,心里便美美的,只是——表哥和表姐居然凑热闹说要来我家,看来我可得早做准备了。

表哥表姐学问好,每次在一起,就会合起来“对付”我。

表哥自诩李白,只不过人称“诗窃”,他专门改别人的诗,然后就“名正言顺”地成了自己的了。

表姐也不差,应付应付表哥还是绰绰有余的。

最可惨的还是我,他们的长处恰恰是我的短处,正好这又是中秋,诗兴大发的日子啊

一放学,我就往家赶,还没进家门就傻眼了:表哥表姐早已到我家了。

我几乎什么也没准备

唉,不管了,豁出去了,只能随机应变了,准备应战

我很快跑上了楼,把身上的大包小包甩个满地,然后“哗哗”地一阵乱翻书,几乎把家里所有有关“月”的诗句都抄了下来,还读了好几遍——到时候把这些纸条拿出来可不好意思啊

吃过晚饭,月亮出来了,又大又圆,好一个明亮的大银盘

我们在院子里摆好桌子,放上茶水、月饼、果盘,兄妹几个围着桌子,喝茶,嗑瓜子,天南地北地畅聊。

没一会儿,表哥终于熬不住了,说:“大妹,小妹,我们来玩个游戏吧

简单点,就看谁说的诗句多,前提是诗中必须带‘月’字,怎么样

”表姐自然不甘示弱,当场叫好。

我也长长嘘了一口气,这个还算简单,毕竟在学校里还读过几首古诗词的,应该还能应付。

作为东家,他们要我带个头,从我开始。

我连忙随口说了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表姐接口:“明月当空照。

”表哥装出一副书生模样,摇头晃脑道:“玉梯横绝月中钩。

”就这样,我们依次“接龙”带“月”的诗句:“蓬莱宫中日月长”,“行宫见月伤心色”,“泗水文章昭日月”,“两表于今悬日月”…… 表哥越说越来劲,还没轮到他说,就接了下去:“明月几时圆

”“十六

”突然响起一个稚嫩的声音,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弟弟。

表姐忍不住偷偷笑了起来,表哥咧着嘴说:“过来,也算你一个,小子

” 这一声“十六”打断了我们诗句接龙的气氛,表姐说:“算了,各人作一首诗就是了,别在这儿充当诗人了

明天就要回学校了,今天可是特地回来,我们兄妹几个好久不见了,正好趁这个节日聚一聚。

”对啊,听表姐这么一说,还真是

到底有多长时间没有相聚了,我还真记不清了。

言归正传,表姐提议作诗,这下完了,我哪会作什么诗啊,作出来还不笑掉人家大牙

表哥似乎看出我的心思,就笑着说:“你们啊,也就别在这大好月光下丢人现眼了,听我作一首就好了。

”说罢,站起来面朝明月,吟诵道:“明月几时圆,把茶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夜是何节……”还未等表哥念下去,弟弟就嘲笑道:“平时都要偷李白的诗,今天改行偷苏东坡的词啦

”弟弟说完撒腿就跑,表哥紧追了出去,我和表姐笑成了一团。

唉,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有聚必有散。

待表哥表姐走了之后,我收拾“残局”时才发现月饼一个也没动过,我笑着拿起一个,咬了一口,只见里面有一张纸条,写着一句诗:“更入清风明月。

”原来这些月饼都是他们自己动手做的,肯定花了他们不少心思和心血…… 这个特别又新鲜的中秋“圆月诗会”,让我难忘。

初中周记:乐在中秋 500字

吃月饼要看着月亮,这样眼睛会变得更明亮 今天是中秋节,爸爸上网给我查了一些关于中秋节的资料,我看到资料上说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中秋节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所以,中秋也称“团圆节”。

爷爷给我讲了中秋吃月饼的来历,在元朝的时候,朱元璋和他的部下已经做好起义的准备了,但朝廷的官兵查的很严,传递消息很困难。

军师刘伯温想出了一个办法,命令属下把“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月饼里,派人把月饼送到每个家里。

很快,徐达就攻下了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朱元璋很高兴,将月饼赏给大家。

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下来。

中秋节的晚上,奶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吃完饭后,我们把月饼和柚子搬到阳台上,这时月亮已经升到天空了,奶奶告诉我,吃月饼要看着月亮,这样眼睛会变得更明亮,我们在阳台上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

这个中秋节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这真是个有意义的中秋节。

二: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

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

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

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

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

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

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

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

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

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

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

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

圆圆的月光之下, 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

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

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

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

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

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

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

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

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

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

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

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

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

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

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

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

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三:中秋节的晚上,月光柔和,凉风习习,我们全家聚在一起,正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月饼。

突然,爸爸兴致勃勃地说:“我们来猜谜吧

”我和妈妈都同意了。

这是抢答谜语,大家轮流出题,另外两个人抢答。

答对一题加十分,答错一题扣十分,从一百分开始计数。

第一个是爸爸出题:“一间小黑房,不能开门窗,窗儿开一开,万物能进房。

打一日用品。

”大家思考起来,我也手托着下巴思考起来。

忽然,我看到了桌子上的照相机,就没往下想,说:“是不是照相机

”爸爸连连点头,说:“给你加十分。

”我高兴地吹起了口哨。

轮到我出题了,我故意放慢速度:“一个老头九十九,天天早上喝冷酒。

打一日用品。

”大家有沉入思索。

妈妈说:“是不是杯子

”我摇摇头。

大家又想了起来。

爸爸突然发疯似地喊道:“水瓢

水瓢

”我连忙点点头,说:“给爸爸加十分,妈妈减十分。

”爸爸得意地望了望我们,哼起了小曲儿。

妈妈则无奈地摇摇头。

好不容易轮到妈妈出题了,只见她先想了一会儿,说:“我出一个超难度的谜语,一物生来两面坡,坡顶好像马蜂窝,对着蜂窝吹口气,陪你唱起动听歌。

打一乐器。

”“是排箫吗

”我问。

“是小号吧

”爸爸说道。

妈妈对我们摇摇头,因此我们非常生气,因为好不容易夺来的十分被抢走了,我和爸爸都气得咬牙切齿直跺脚。

我想起了电子琴上写的一些乐器:大号、圆号、唢呐、单簧管、口琴……对了,口琴

我连忙说:“口琴

”妈妈说:“对

给你加十分。

” “现在我宣布:获得第一名的是谢文君同学,第二名是我本人,第三名是妈妈

”爸爸像个主持人似地说。

这个中秋节过得真愉快

四:中秋,对我来说,也只不过就是吃个月饼,没有多大的乐趣。

这几年都是在学校过的,老师也会发个月饼以表示节日到了,大家聚在一起热闹热闹。

嘿,今年的中秋可不同了,节日在星期五,我可以回家过中秋了。

想着一家人围着桌子坐着,桌上放着一盘月饼,然后大快朵颐,心里便美美的,只是——表哥和表姐居然凑热闹说要来我家,看来我可得早做准备了。

表哥表姐学问好,每次在一起,就会合起来“对付”我。

表哥自诩李白,只不过人称“诗窃”,他专门改别人的诗,然后就“名正言顺”地成了自己的了。

表姐也不差,应付应付表哥还是绰绰有余的。

最可惨的还是我,他们的长处恰恰是我的短处,正好这又是中秋,诗兴大发的日子啊

一放学,我就往家赶,还没进家门就傻眼了:表哥表姐早已到我家了。

我几乎什么也没准备

唉,不管了,豁出去了,只能随机应变了,准备应战

我很快跑上了楼,把身上的大包小包甩个满地,然后“哗哗”地一阵乱翻书,几乎把家里所有有关“月”的诗句都抄了下来,还读了好几遍——到时候把这些纸条拿出来可不好意思啊

吃过晚饭,月亮出来了,又大又圆,好一个明亮的大银盘

我们在院子里摆好桌子,放上茶水、月饼、果盘,兄妹几个围着桌子,喝茶,嗑瓜子,天南地北地畅聊。

没一会儿,表哥终于熬不住了,说:“大妹,小妹,我们来玩个游戏吧

简单点,就看谁说的诗句多,前提是诗中必须带‘月’字,怎么样

”表姐自然不甘示弱,当场叫好。

我也长长嘘了一口气,这个还算简单,毕竟在学校里还读过几首古诗词的,应该还能应付。

作为东家,他们要我带个头,从我开始。

我连忙随口说了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表姐接口:“明月当空照。

”表哥装出一副书生模样,摇头晃脑道:“玉梯横绝月中钩。

”就这样,我们依次“接龙”带“月”的诗句:“蓬莱宫中日月长”,“行宫见月伤心色”,“泗水文章昭日月”,“两表于今悬日月”…… 表哥越说越来劲,还没轮到他说,就接了下去:“明月几时圆

”“十六

”突然响起一个稚嫩的声音,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弟弟。

表姐忍不住偷偷笑了起来,表哥咧着嘴说:“过来,也算你一个,小子

” 这一声“十六”打断了我们诗句接龙的气氛,表姐说:“算了,各人作一首诗就是了,别在这儿充当诗人了

明天就要回学校了,今天可是特地回来,我们兄妹几个好久不见了,正好趁这个节日聚一聚。

”对啊,听表姐这么一说,还真是

到底有多长时间没有相聚了,我还真记不清了。

言归正传,表姐提议作诗,这下完了,我哪会作什么诗啊,作出来还不笑掉人家大牙

表哥似乎看出我的心思,就笑着说:“你们啊,也就别在这大好月光下丢人现眼了,听我作一首就好了。

”说罢,站起来面朝明月,吟诵道:“明月几时圆,把茶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夜是何节……”还未等表哥念下去,弟弟就嘲笑道:“平时都要偷李白的诗,今天改行偷苏东坡的词啦

”弟弟说完撒腿就跑,表哥紧追了出去,我和表姐笑成了一团。

唉,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有聚必有散。

待表哥表姐走了之后,我收拾“残局”时才发现月饼一个也没动过,我笑着拿起一个,咬了一口,只见里面有一张纸条,写着一句诗:“更入清风明月。

”原来这些月饼都是他们自己动手做的,肯定花了他们不少心思和心血…… 这个特别又新鲜的中秋“圆月诗会”,让我难忘。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0-9-21 20:29 中秋节作文:中秋之夜中秋之夜是个美好、祥和的夜晚。

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品尝月饼和瓜果,享受天伦之乐。

“每逢佳节备思亲”,谁都希望在中秋佳节能够得以全家团聚,这是人之常情,但又总不能家家如愿。

我爸爸是位电视新闻工作者,因为忙于工作,就有好几个中秋节都不能和我们一起度过。

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晚上,我和妈妈回奶奶家过节。

吃完团圆饭,我就和弟弟一起上天台赏月。

月亮害羞地盖着层层面纱,过了很久,才轻轻地掀起它的面纱,渐渐地露出它的那张能发光的脸蛋。

我仔细地抬头望月,心里对遥远的月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弟弟看着这一轮高空中的明月,侧过脸俏皮地问:“姐姐,这是白银盘吗

”我听了这句话觉得好气又好笑,他一定是想起了我教他的古诗《古郎月行》,故意在卖弄呢。

于是,我们冲着月亮大声朗诵起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我俩边聊边津津有味地吃月饼,有五仁的、莲蓉的、叉烧的……我最喜欢的还是双黄的,咬一口,甜甜的,味道好极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夜已深了,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回家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