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哀悼的诗句
《杂言同豆卢郎中郭南七里桥哀悼姚仓曹》年代: 唐 作者: 刘商桥边足离别,终日为悲辛。
登桥因叹逝,却羡别离人。
桥下东流水,芳树樱桃蕊。
流水与潮回,花落明年开。
可怜三语掾,长作九泉灰。
宿昔欢游在何处,花前饮足求仙去。
《悼逝》年代: 宋 作者: 张耒结发为夫妇,少年共饥寒。
我迂趋世拙,十载困微官。
男儿不终穷,会展凌风翰。
相期脱崎岖,一笑纾艰难。
秋风摧芳蕙,既去不可还。
滴我眼中血,悲哉摧肺肝。
儿稚立我前,求母夜不眠。
我虽欲告之,哽咽不能言。
积金虽至斗,纡朱走华轩。
失我同心人,抚事皆悲酸。
积日而成时,积时更成年。
山海会崩竭,音容永茫然。
《悼八婶孺人》年代: 宋 作者: 郑刚中当年枣栗奉高堂,憔悴俄惊哭杞梁。
目见两孤成乳酪,坐闻一节胜冰霜。
仙游已作朝霞会,尘世空将旧屦藏。
莫问生来寿何许,曾孙儿女亦成行。
《悼达兼善平章》年代: 元 作者: 王冕出师未捷身先死,忠义如公更不多。
岂直文章惊宇宙
尚余威武振山河。
中原正想刘安世,南海空思马伏波。
老我未能操史笔,怀思时复动哀歌。
《悼济阳夫人》年代: 宋 作者: 陈傅良久接江山境,曾论子姓文。
於焉观内则,可以继前闻。
榛栗严宾豆,苹蘩洁祀芬。
有人言不朽,片石合摩云。
《悼东皋友山和尚》年代: 宋 作者: 释云岫握空拳建东皋寺,一饭饱多云水僧。
身死百年曾未减,数珠牙齿放光明。
《悼东阳许诚之父》年代: 宋 作者: 卷刚中昔同令子业胶痒,知有德行厥后昌。
开廓襟怀虽善富,坚持气节亦刚阳。
掩棺往事成千古,刻石高文冠一乡。
梅岘速培松柏茂,便看褒它贲幽光。
《悼毕进士》年代: 宋 作者: 孙应时磨励灯前志,澜翻笔底春。
果题新进士,归悦太夫人。
更值千金产,悬需五鼎珍。
茫茫竟何往,一念忍忘亲。
《悼倪尚书》年代: 宋 作者: 卫泾历事三朝久,清居一世尊。
心惟在王室,手不炙权门。
横浦流风好,香山逸兴存。
经纶未渠展,此意向谁论。
《悼吕居仁舍人》年代: 宋 作者: 张九成精识高标不世才,泉台一掩怅难回。
词源断是诗书力,句法端从践履来。
西掖北门聊尔耳,春风秋月亦悠哉。
问君身后遗何物,只有窗间水一杯。
表达哀悼的诗句
最著名的两首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
原诗是这样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头,半缘修道半缘君。
” 1.无题 灯下漫挥笔,时时寻妙句。
花笺汁墨浓,换得销愁否
2.答人 祖母辞尘去,未曾见泪痕。
岂知平静面,难掩涌潮心
3.无题 昨日迎灵去,沙沙雪不休。
满山相思水,能到九泉无
4.奉孝日思除夕有感 一岁除夕一家圆,今年未有往年欢。
谁将后世新春乐,化作相思到九泉
5.夜登楼 文场败归兼祖丧,家楼夜上满栏霜。
昔时星月今何处,莫遣孤身独倚墙。
6.征途 雪满征途泪满裳,才离祖母又离乡。
道旁燕雀纷纷去,应怨行人愁语长。
7.无题 祖母辞尘不复悲,时值寒季雪纷飞。
可怜思绪如泉涌,流到笔头难得诗
8.晨作 前日已知生意浅,皆因文试得归迟。
苍天一改无情样,泪作雪花不住飞。
9.觉后忆前生有感 尘事茫茫路愈艰,梅花暗落雪痕残。
十年磨剑冰锋浅,一夜寻诗笔墨寒。
耳侧犹闻慈母语,梦中难觅少时欢。
沉吟未减前宵恨,却得霜风吹泪干。
悼亡蜀川同胞山石惊变恸蜀川,腥风血雨降西南。
天地不知民生苦,亿万生灵似弹丸。
悲星陨落多如雨,家破遗孤尽离散。
谁言江河无情思
且看流波哭死山。
飞鸟难渡终折翼,麒麟似走苦悬还。
池鱼欲跃龙门垮,如鬼赤穰塞深潭。
宇内手足顿首泣,泪流千古湿衣衫。
十里素练安逝者,凶雷一怒浊眼翻。
天地不仁谁瞑目
敢问上苍讨殓棺。
红尘千道九百脏,为何清者亦相埋
托体山阿虽逍遥,涕泪更惹世道叹。
明月又落短松冈,多少两隔无言宽。
轮回知否真佛唱,惟愿生灵就此安。
灰发浮屠再回首,守看阴魂渡黄船。
表示哀悼的词语
1、亲人已仙游,儿孙福。
游魂里,如何度思量。
2、诺大的世界向往荒芜空间,去最的地方,做最美的梦。
然后,消逝在某个角落。
3、革命先烈们,你们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们的死重于泰山,你们与青山同在,你们与大地永存。
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块丰碑。
4、一年一年的清明,一年一年的牵挂,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分一秒的记忆。
不会忘记,也不会离去,为了身边的,离去的,好好努力,好好珍惜。
5、我不得不承认生命之脆弱禁不起我们再三的考验,生或死,也许早已命中注定。
逝者如斯,生者为此沉寂。
沉默,是对死者最大的敬意。
6、是否还记得那些曾喜欢过的人,那一段段记忆的碎片,欢笑哀伤。
7、清明雨纷纷,淅沥不停,那是天在哭,那是每一个人思念眼泪,走近烈士纪念碑,我们仰望---看到的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一片景象,月夜下,仿佛看到峥嵘岁月中的一个英雄身影… 8、清明里总有一些花开,这些意象世界里清醇而多愁的花儿,一睁开眼睛和关闭视野都要流泪;也许这雨正是我无尽的伤悲的一场宣泄,宣泄后,一切都好。
9、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澹,彷佛不断稀释的茶。
10、没有你们的英勇献身,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是你们用铮铮铁骨,托起明天的太阳
是你们用不屈不挠的大无畏,铸就祖国的辉煌
你们的英名永垂不朽,你们的精神万古长青
向你们致敬
向你们学习
11、经历过生死离别的人,更懂得爱和珍惜。
所以,我们活着的人,都要好好善待和把握与人相处的日子,让生命不再留下遗憾
12、父亲,您走了,留下的是满屋泛黄的古书籍那研的磨还散发着淡淡的磨香那厚厚的放大镜静静的放在书桌之上
满目的忧伤呀
13、此刻,作为朋友,我们只有怀念,深深地记住并感谢你陪着我们一起走过从前,有你在的时候,阴雨天也时常阳光灿烂,你的笑容单纯与对朋友的赤诚,将是我们一生中永远的财富;而失去你,是我们一生永远无法弥补的痛。
14、又到清明时节,你在何处寄托哀思
15、我们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南山寺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
16、天上月圆,人间月半,你我的相逢是种缘。
缘起缘灭,梦中变幻,我的世界有你而精彩。
曾经的回忆,美好的记忆,保存在脑海。
愿你在天堂一样快乐
17、是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中国繁荣的今天,是他们的鲜血染红了遍地的桃花。
我们怎能忘记这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
我们怎能忘记那一张张曾经鲜活的面容
让我们静静的追思,深深地缅怀,把最深情的思念和最崇高的敬意,寄托在这鲜花中,让它陪伴在先烈的左右。
18、生命,其实很脆弱,如陶瓷般易碎。
逝去的终究已成过去,不必沉寂在过去。
无需感慨生命之无常,无常才是真。
好好活着,才是最好。
19、如果世界上有永垂不朽,那么我相信那是一种精神--不悔。
我们的先烈们就有这样的不悔,不悔为革命的付出。
所以,他们理应受到敬仰
20、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化哀思为坚持,继承遗志,踏着他的足迹继续前行,告慰他在天之灵。
悼念同学的诗句:悼念同学吉玉,他突然间离开,表示深深的哀悼
昔日同窗友,英年病入肓。
我忆生前事,两眼泪结霜。
为什么祭奠去世的人要用菊花
黄菊花是寄思思。
白菊花是表示哀悼的意思。
菊花的哀义来自国外 很少有人意识到,用菊花扫墓如同用玫瑰表达爱情一样,其实主要是“西俗东渐”的结果;而更少会有人知道,菊花是从中国遍及世界的。
欧洲的词典上出现“菊花”一词,大约是17世纪末荷兰人在经商时将其从我国引入之后,18世纪菊花传入法国,而后19世纪中期又被引入拉丁美洲……以致遍及全球。
在欧洲,菊花栽种得最多之处是墓地,因为欧洲的传统文化认为菊花是墓地之花,如果做客或送人的话,此花是万万不可携带的。
在拉丁美洲,菊花也有“妖花”之称。
可见其在西方的地位。
下面是一些关于菊花的知识拓展给楼主分享额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菊花渊源 菊花在中国的花木文化中的地位颇重。
早在东周,即有“九月荣菊”的记载,而屈原是以菊自比第一人,他在离骚中挥墨,形容自己“夕餐秋菊之落英”,且“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东风”。
而真正菊文化的创始人是晋代陶渊明,这位“菊友”与菊花朝夕相伴以至于住处也“秋菊盈园”,他得菊境之深,古往今来无人能及。
唐代的孟浩然描绘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乡村赏菊之境;其同时代黄巢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是成为今人的谈资。
到了宋代则是“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的重阳盛景。
明代诗人李梦阳“只今秋色里,忍为菊花来”和清乾隆帝的“枫叶梧青落,霜花堆白菊”都可见明清时菊风益盛。
在《红楼梦》中的众首菊诗,更是牵肠之笔。
在这些菊花的篇章中,并没有丝毫与哀悼有关的笔墨。
五七坟怎么上
山丧葬民俗——五七坟七坟”,也叫三十五天坟,是整个丧葬活动中为亡去的新人所做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隆重的一次悼念活动,传统规定的时间在逝世后第35天举行,但是,近年来考虑到简化程序,一般在逝世后的几天内选择一个吉日举行。
参加“追悼会”的人员包括亡者“五服”以内的所有亲戚,只要是辈数比他小的晚辈和年龄比他小的兄弟姊妹都要为他挂孝举行仪式。
而亡者生前的所有亲戚朋友熟人一般都会用各种方式表示哀悼,有的发来吊唁电报、信息,有的赠送花圈,有的书写挽联,多数亲近的朋友会送来烧纸、香、蜡烛和铂纸等贡品,“五七坟”仪式中最隆重的还是为逝者送扎糊礼品——用各类彩纸制作的家具诸如箱柜、摇钱树、金银山、元宝箱等,近年来时兴小汽车、冰箱、小洋楼、高级音箱等,凡是当今世间最流行的婚礼必备,也如数为亡灵们备齐,制作手艺也越来越精致、逼真。
最神秘的是送品中的动物:纸人(金童玉女或警察)、一对公鸡和奔马,这三样是必须的。
纸人保平安,鸡乃吉祥,奔马是走的快,这三样动物在祭奠、火烧前必须要“开光”,就是用一只公鸡鸡冠上的鲜血当场取出抹在这些动物的嘴唇等处,意思是具有灵性了,可以升天走了。
那庞大的送行队伍里有各种家具、生活用品,还有花圈,当举行完仪式后,点燃除花圈外的一切贡品,大火汹汹,哭声震天,其场面好不感人……上完“五七坟”,才算是真正把亡灵一切安排好了,家人们才可以恢复为“正常人”,之前,作为丧葬人家的家人是“罪人”,身上带着晦气,除了自己的本家三服以内的亲属外,一般不要去别人家串门的。
五七坟上完,一切就恢复到正常状态。
不过,必须要到所有表示过哀悼和送礼的人家亲自登门去致谢,亲自送上谢帖。
谢帖的格式很有讲究,写着答谢者(亡者的后代)的名字,下面的谢拜方式根据与亡者的嫡系或庶出关系远近,用词也不一样。
亲子用“泣血稽丧”表示,意思是哭泣到流血的地步,披麻戴孝上门跪谢。
侄子们用“泣泪叩首”表示,意思是用泪洗面,登门叩头谢拜。
亲孙子用“掩泪稽首”表示,意思是站着掩泪拜谢。
叔孙子用“ 作揖 ”表示,意思是站着作揖拜谢。
原则上,所有的谢帖都要送到,否则就是对别人的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