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诗句 > 描写七里山塘的诗句

描写七里山塘的诗句

时间:2016-07-21 22:03

白居易 描写山塘街的诗句我是新来的,有没

古城苏州是著名的水乡,城内水港,街衢纵横,晚唐杜荀鹤有诗云:“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其原因:一是山塘街是一条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二是它的格局具有最能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是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他坐了轿子到虎丘去,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衙后,立即找来有关官吏商量,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它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7里,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这条河在阊门与运河相接.在河塘旁筑堤,即山塘街.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的修建,大大便利了灌溉和交通,这一带成了热闹繁华的市井.苏州百姓非常感激白居易,他离任后,百姓即把山塘街称之为白公堤,还修建了白公祠,以作纪念.山塘街一头连接苏州的繁华商业区阊门,一头连着花农聚集的虎丘镇和名胜虎丘山,所以,自唐代以来它一直是商品的集散之地,南北商人的聚集之处.清乾隆年间,著名画家徐扬创作的《盛世滋生图》长卷(也称《姑苏繁华图卷》),画了当时苏州的一村、一镇、一城、一街,其中一街画的就是山塘街,展现出“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的繁华市井景象.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也把阊门、山塘一带称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求下联~上联:七里山塘行至半塘三里半'…识答就利

这是一副古联—— 原联: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九溪蛮洞,经过中间五溪中 典故:姑苏城外有一条山塘街,全长约七里,在这条街的中段处有一个小集镇,就叫“半塘”,半塘与山塘街的两头,相距都是三里半,于是就有了上联:“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苏东坡不久前路过此地,所以王安石出此句考他,苏学士苦思冥想,怎么对不也出下联。

还是后人假托乩语,把它对了出来: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上联:一车二客三人行,走四五六年旧路,到七里山塘,剩八九十米。

求下联

金丝木船火凤凰,看水土中间景致,出西边源头,入东南北海。

山塘街的作文

从小看着山塘,然后,我长大了。

  白居易在苏州当刺史,留下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的句子,还留下了七里山塘。

  在我记忆里。

  山塘街没有出挑的颜色,没有浓艳的味道。

  有的,只是粉墙青砖黛瓦;有的,只是安静闲适定笃。

山塘街,枕着山塘河,从渡僧桥通往虎丘塔下;街两旁,一直都只有生活着的人们,生活着。

  过年那会儿,大家都兴致昂扬地出来放炮仗。

节节高一飞冲天,分成两截落到邻家的屋面和窗棂上,一千响闪着火花四散跳窜,大人总会拉住好奇的孩子怕火星溅到身上烧了新做的棉袄,小炮仗在燃烧尽殆后落在石板路面的缝隙里,青色夹杂着喜庆的红色,分外耀眼。

  梅雨里是格外安静的,只能听到雨水顺着梁檐流下来拍打青石板的声音,待到数日过去,瓦片彻底湿了,由灰色转为灰黑色,梁檐的污物被冲刷个干净,就有人家拿着铅桶在屋檐底下积雨水,叮叮咚咚的,那水,干净到可以喝,还有,便是穿着雨衣穿梭过街头打着车铃下班归来的人,全身湿漉漉的,却一脸回家的幸福。

  伏天里大家都会搬个竹躺椅藤靠背出来,临街而坐,摇个蒲扇泡杯绿茶聊段山海经,或者哪家把裹在网兜里浸在河里的西瓜捞上来,切了小片放在面盆里,一晚上的乘风凉。

  秋冬的山塘渐渐寂寥起来,只剩下身上刻着“山塘”的两排路灯独自守候,昏暗而低沉。

家里头的灯会早早亮起,隙开的门缝里,飘出饭菜的香。

打更的老人从街头走向街的另一头,提醒着大家注意防火防盗。

夜尚未深,家家户户的灯,却已暗下了。

  后来后来。

  生活的味道,在街这头,已然淡去。

煤球店没了,布店也搬迁了,粮店也难觅踪影了。

  山塘街开始改造,很多东西,仿佛在一瞬间,就灰飞烟灭了。

  改造之后,山塘变了很多。

也许,那就是所谓的古老中蕴含的活力。

  采芝斋,黄天源,绿杨馄饨店;五芳斋,松鹤楼,张小泉剪刀。

  还有七君子碑,会馆,民俗表演。

  我们几个,曾在茶楼上,透过镂花木窗,望着山塘河的那头,看穿梭其间的花船和游人,听耳边软糯的苏州评弹。

河对岸,有更现代的东西,意大利冰淇淋,还是酒吧。

  我喜欢站在新民桥上向南望,看半圆的拱连着水中的倒影,圆满的意思。

  今天绕过阊门。

夜里的城楼很美,在灯光的映衬下。

在吊桥看山塘,夜色动人,是秦淮远不能及,更何况,秦淮已无后庭花,山塘却有绕梁之评弹。

在新民桥再看山塘,怕是语言会毁了这份意境,还是,亲眼一见的好。

山塘街作文

对于山塘街,已是早有耳闻,昨天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终于来到这条位于市中心的古街。

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

迈入山塘街口的一刹那,还是被古风古韵的街巷所倾倒。

始建于唐代的山塘街,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街道呈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建筑精致典雅、疏朗有致,街面店肆林立,会馆集聚,再现了山塘街的盛世繁华。

有民歌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

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

”这便是对山塘街的生动写照。

苏州是个水乡,河道多,桥多,而山塘街是最具苏州街巷特征的典型。

它中间是山塘河,山塘街则紧傍河的北侧,通过一座座石桥与另一侧的街道连接。

山塘街上店铺、住家鳞次栉比,这里的房屋多为前门沿街,后门临河,有的还建成特殊的过街楼,真是朱栏层楼,柳絮笙歌。

游走在山塘街上,仿佛置身于往昔的商贾之中,街边的文化馆、工艺品店、老字号小吃店,琳琅满目,无论是怎样的游人到此地,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而我就是对吃情有独钟了。

边走边看,也就一路吃来,百年老店里的桂花赤豆糖粥,酥脆的春卷,秘制的油炸彩色臭豆腐引得众人排队抢购,偏甜的蘸汁还是有苏城的特色。

山塘街口的一家生煎店铺也吸引了我的注意,黄色的襟旗招牌似乎是古时的客栈,店堂不大,却也别致。

点了生煎,金灿灿的美食,哪里抵得住它的诱惑。

感觉和无锡的差不多。

垂涎好久的海棠糕、软糯适中的桂花糖,都在这里找到了身影,看来山塘街也是条美食街哇

缓步迂回到街口,当还沉浸在山塘的古朴之中时,抬头就望见不远处的高楼,与这古街相映成趣。

仿佛历史和现代在此交错,也别有一番风味。

山塘老街全长360米。

虽仅有七里山塘的十分之一,却是山塘的精华所在,被称之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

老街重现了当年山塘的繁盛,店肆林立、会馆齐聚。

既有苏州老字号采芝斋、五芳斋、乾生元等小吃店;也有吴韵茶庄、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紫檀木雕、石雕、刺绣等特色商铺。

横跨在山塘河的通贵桥桥孔与水中的倒影,浑然一圆,曾让建筑大师贝聿铭为此击节叫好。

乘一叶画舫,听一曲丝竹,真可谓“一声柔橹一销魂”。

通贵桥下塘是苏州的时尚之都,一系列风格各异的茶馆、酒吧、西餐厅等,一到晚间便热闹非凡。

古老的山塘吟唱着一首和历史应和、与时代合拍的让人酒酣摇曳的歌谣

七里山塘,锦绣绵长,流水萦伴,水碧天苍。

小亭烟水亭堪做画,老桥普济桥高可望。

水泛泛其见古意,阮琴鸣兮露酣畅。

游人乐思留连望返,吟风痴而易居此乡。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