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女子风流的诗词
倾城叹,弱水三千万红尘乱,烽火狼烟年掌春秋,镜里云雾梦水自闲,随波逐流行风破月,浪折红颜伤天涯路,一别经年久离恨天,晓梦迷蝶矣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只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诗经》里《卫风·硕人》,形容美女的诗句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诗·召南》出现:“何彼浓矣,华若桃李。
”还有曹植<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襛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
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从《诗·召南》中出现:“何彼浓矣,华若桃李。
”这种以桃李花形容美女的诗句后,后代一直保持这样一种传统,如三国著名诗人曹植《杂诗之四》有所谓“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古代形容美女的经典诗句,谢!
1,北方有佳人,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
2,.云想衣裳花想春风拂槛露华浓。
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3,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4,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5.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6,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7,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邻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8,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
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7,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9,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10,梨花一枝春带雨11,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13,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14,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15,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
水湄兰杜芳,采之将寄谁。
瓠犀发皓齿,双蛾颦翠眉。
红脸如开莲,素肤若凝脂。
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
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16,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17,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18,脸若银盘,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韦庄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螓首蛾眉,巧笑倩兮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温泉水滑洗凝脂双眸剪秋水,十指拨春葱渐消酒色朱颜浅,欲语离情翠黛低其形也,,婉若游龙,荣雎秋菊。
华茂春松兮若轻云之蔽日;飘飘兮若流风之日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近而察之,灼若芙渠出鸿波。
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
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花开花落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硕人》中描写庄姜的美貌: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
。
。
。
。
。
服饰装扮,印象最深的是《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梳妆那段,“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着流纨素,耳垂明月当。
指若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红楼梦》:“两弯似蹙非蹙I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红楼梦》:“两弯似蹙非蹙I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
《登徒子好色赋》增之一分则太高,减之一分则太矮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作品相关 收集描写美女的句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朱则太红,着粉则太白。
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杨柳细腰赛笔管,说话燕语莺声。
粉香处弱态伶仃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嘴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所谓美女,应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满搦宫腰纤细。
年纪方当笄岁。
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
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
举措多娇媚。
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英英妙舞腰肢软。
章台柳、昭阳燕。
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
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
乍入霓裳促遍。
逞盈盈、渐催檀板。
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
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断肠。
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最是那回眸一笑,万般风情绕眉梢。
香腮染赤,耳坠明珠直摇曳。
云鬓浸墨,头插凤钗要飞翔。
春葱玉指如兰花,三寸金莲似元宝。
云袖轻摆招蝶舞,纤腰慢拧飘丝绦。
爱彼之貌 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 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出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洛神赋)树林阴翳,雾气氤氲,甜腥的气息凝然不动,那花儿就在那儿。
我从来没有见过。
花朵奇大,洁白泛青,四片花瓣两两相对,如欲合拢的手掌,更像一个青花的大碗。
云归岫,花无语,烟络横林,山沉远照,一弯新月正渐渐清晰。
远远的,我看见他走来。
伶仃独步,蓝衫飞舞,盈盈望断。
漫野的山花忽然在风中舞成巨大的旋风。
我转身跑回茅舍,不顾祖母的疑惑,轻轻的,我攀上那株老梅。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每一朵梅花都如飞舞在月色下的白蝶,红蕊点点,如我心底骤然的狂喜和凄怆。
他终于站在梅树下了,月光下我看见他微微扬起的清癯的脸,满眼的惊喜与欢愉。
我笑了,笑声清澈而明艳……我终于要走进我的故事了,牵着他的手,走进那个必定来临的结局。
山路迤逦,渐行渐远,我听见尘世黄昏的钟鼓,万家灯火正向我展开俗世的欢乐和悲伤。
我蓦然回首,却看见我梦中所有的花儿——那大片魏紫的牡丹高贵而忧郁,那一畦朱红的芍药热烈而优雅,那一片鹅黄的玫瑰娇弱而明艳,那一株洁白的百合纯净而飘逸,那一树粉艳的樱花烂漫而凄丽……它们在我回首的瞬间纷纷堕下,落红铺满我来时的山路,路的尽头,我居住千年的茅屋已化为巨大青冢,覆满萋萋荒草,那株老梅斜倚半空,遒劲凌厉,所有的梅花一齐飞上深蓝的晴空。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隔牌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描写雪的诗句,那一幅幅诗情画意是充满生机的画面,莫愁三九少飞花,一夜龙鳞舞万家。
山野茸茸铺厚被,树凇脉脉裹轻纱。
顽童逐巷忙攻垒,好友围炉细品茶。
玉魄冰肌何处去,喜看庭草吐新芽。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象服是宜。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发如云,不屑髢也。
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扬且之晳也。
胡然而天也
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徽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美人一何丽,颜若芙蓉花。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天生丽质,国色天香,如花似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秦罗敷: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朱则太红,着粉则太白。
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杨柳细腰赛笔管,说话燕语莺声。
粉香处弱态伶仃最是那回眸一笑,万般风情绕眉梢。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
红楼梦薛宝琴的十个诗谜谜底是什么
貌似么有确切答案吧1隐指法船(就是烧献给亡灵的纸船),一说只走马灯上的草船战舰。
2喇叭 3耍戏的猴子 4就是北方供祭亡灵的打狗棒 5柳树 6桃木扇 7琵琶 8香皂 9骰子 提要: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的直接谜底是:1,缫丝煮茧釜(锅);2,唢呐,又名海笛;3,蚕茧;4,蚕蛹;5,隋堤柳,(唐 白居易《隋堤柳》诗意);6;桃木梳篦;7,木工墨斗;8,香胰子(香皂);9,针线;10,柳蝉,(清 蒋廷锡《柳蝉图》画意)。
《红楼梦》第五十回李纨、宝玉等七人的连续八个谜语,曾猜为曹寅在一七○七年石涛和尚圆寂时,隐写的一篇特殊形式的‘祭文’或《墓志铭》。
而第五十一回,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谜,从其谜底来看,正像宝琴自称:‘我今拣了十个地方的古迹,做了十首怀古的诗。
诗虽粗鄙,却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
虽然暂时还看不出它与《红楼梦》的成书过程有什么直接关系。
根据宝琴的提示:‘暗隐俗物’、‘却怀往事’,可体味到曹寅在他的诗谜中所流露出的一些心迹,这是曹芹溪不可能有的。
(22)赤壁怀古 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谜底:缫丝煮茧釜(锅) 谜面虽借用三国赤壁之战典,但与三国无关。
而与曹寅的织造业务有关。
白居易乐府诗《红线毯》,有‘红线毯,择茧缫丝清水煮’句,这清水煮茧是缫丝的重要工序。
在铁锅出现之前,只能使用陶釜煮茧。
真正赤壁下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谜面中将锅邦比喻成赤壁,埋于灶台,煮茧的清水自然‘不流’。
‘一炬悲风’正是釜底燃薪,‘无限英灵在内游’句中的‘英灵’指蚕蛹,有人统计,织造一条领带约需要111个蚕茧的丝量,一件女绸上衣则需630个茧。
可见煮茧的数量称得上‘无限’;若是煮米饭的锅,虽然米粒的数量也称得上‘无限’,米也具有生命的含义,蚕蛹可称生灵,但不见称米为生灵者。
猜此谜为‘锅’,只是欠准确,而是指民间缫丝煮茧的专业用锅。
作者之所以做此谜,还是与白居易的《红线毯》诗有关。
诗中有‘年年十月来宣州,宣州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百夫同担进宫中。
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州太守知不知
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红线毯,为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所产的一种丝织地毯,曾为上贡精品。
作者谴责了宣州太守为讨好皇家,不惜织工的辛勤劳动而任意浪费人力物力,对百姓的生活表示同情。
这位宣州太守与江宁织造曹寅,同样为宫廷进贡丝织品,在曹寅看来主要责任和应该被指责的,显然不是宣州太守,而是宫廷对诸如此类奢侈品的浪费、贪婪,而有微辞。
如《红楼梦》小说中赵嬷嬷所说‘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贾母的聚敛,宝玉的糟蹋,省亲的浪费,乃至晴雯撕扇作千金一笑。
曹寅深知绫罗绸缎来之不易及民之疾苦。
而白居易只是将责任归咎于宣州太守,等于也骂了曹寅。
曹寅自身对此恐怕难以认同。
谜面中的‘徒留名姓载空舟’(老子有言:以空舟度人世之河,是为智者)似有反驳、不满白居易的意思(并非全盘否定):《红丝毯》中,将罪责全归罪于织造官员太守,是不公平、不全面的,此诗及其作者徒留其鼎鼎鼎诗名,非为智者之虑。
曹寅对白居易《红线毯》的看法相左,而同意白居易在《隋堤柳》中的观点和反思(见其五,广陵怀古)。
曹寅在此借物论诗,借诗舒怀。
(23)交趾怀古 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谜底:唢呐 又名海笛 东汉名将马援,在交趾(今广西、越南一带)铸铜柱二,以振纪纲。
谜面却是铜铸金镛,镛者,大钟。
指唢呐的钟形喇叭口为铜制。
其声虽可传至海外,其本身却源自戎羌。
唢呐的演奏部分,象一只铁黑色的短笛,有八孔。
若喇叭口传出鼓吹东汉马援的声音,那么铁笛不可能演奏的是西汉名将张子房(张良)。
铁笛、金镛实为唢呐一体。
唢呐另名海笛,谜面第二、四两句中已经明白给出‘海、笛’二字。
至于诗谜中的马援,作者是否对马援的晚年,受到不公正待遇,表示同情,不得而知。
(24)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谜底:蚕茧 虽然蚕蛹身外的茧衣是蚕丝构成, 当这丝织成绸缎之后,又何曾伴(穿)汝(蛹)身
一只蚕茧的丝大约900—1000米,牵连(缫丝)‘大抵难休绝’,丝被抽(缫)尽时,赤身裸体的蚕蛹,便不得已‘被诏出凡尘’,惹得他人耻笑。
正像小说第二十二回,宝玉所看《南华经》上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语。
原书有批注云:山木,漆树也,精脉自出,岂人所使之
故云‘自寇’;源泉味甘,然后人争取之,自寻于涸也。
蚕蛹之所以有此遭遇,其丝使然,如同山木、甘泉,莫怨他人。
疑为作者某种情绪的暗中发泄:清史档案中,从康熙给曹寅、李煦的密旨以及后者的奏折内容看出,曹寅的晚期已经受到来自宫廷派系(主要是后来做了雍正皇帝的这一派)的诬告和攻击。
凭曹寅的出身、经历、学识及在江宁的成就和威望,此时有这种情绪,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曹寅在此借物咏叹
(25)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谜底:家蚕蛹 借用《史记 淮阴候列传》韩信典故编制谜面。
‘壮士’即‘壮时’的谐音。
是指这种蚕蛾科昆虫幼虫(蚕),在作茧化蛹之前的最肥壮的时期,也是鸡犬之类的美食,养蚕人须加倍提防。
‘三齐位定’是借用韩信做了三齐王的典,说他(它)的地位相对稳(固)定。
指的是幼虫—蚕,三眠(也有四眠、五眠者)之后,即在蚕簇(专供蚕作茧的地方)上,找到一个固定位置,吐丝作茧自缚,比喻成‘盖棺’。
虽然幼虫的一生,需要人们不停的喂养,奉劝世人不要小看它,这喂养之恩,在它被‘煮茧’死亡之后,贡献其一生所积蓄下的真丝,乃至身驱,来报答喂养人——死也知报。
此诗谜的谜面,虽然涉及到韩信的故事,终究不是描写韩信的诗(否则太贬低作者的诗作水平,宝琴有言在先:诗虽粗鄙,却怀往事);而主要服从于谜底——死也知报者——蛹,蚕只是它的童年,‘壮时’。
蚕若死亡,无物可报。
故此,谜底是蛹;而不是蚕。
(26)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谜底:隋堤柳(白居易《隋堤柳》诗意) 此诗的前两句是白居易乐府诗《隋堤柳》的缩写。
即‘大业年中炀天子, 种柳成行夹流水’、‘柳色如烟絮如雪’。
那么,隋堤风景近如何
‘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 三株两株汴河老枝病叶愁杀人’、‘二百年来(指隋至唐)汴河路, 沙草和烟朝复暮’,这就是隋堤近来风景。
谜面的第三句‘只缘占得风流号’,寓意双关。
古代诗歌中如‘杨柳岸晓风残月’,风与柳的诗句极多:‘登临独无语,风柳自摇春’、‘柳摇风处色’、‘柳弱风牵’、‘含风柳色移’……‘风柳’与‘风流’不仅谐音,且谐意。
风吹柳梢、婀娜多姿,多被形容风流女人的腰身。
小说中的晴雯,王夫人看来是水蛇腰;在宝玉眼里却是柳腰,其实水蛇和柳梢两者是神似的。
谜面第三句‘惹得纷纷口舌多’,这‘口舌’并非全指人们对柳腰、柳眉诸多议论,而主要是指几百年来,文人墨客们对‘隋堤杨柳’(隋帝炀柳)的议论(口舌),此首唐诗也正只是白居易的‘口舌’之一。
白诗中的‘南幸江都恣佚游, 应将此柳系龙舟’、‘海内财力此时竭, 舟中歌笑何日休? ’、‘龙舟未过彭城阁,义旗已入长安宫’、‘萧墙祸生人事变,晏驾不得归秦中’、‘后王何以鉴前王, 请看隋堤亡国树’
分明是对隋天子杨广‘南巡’的赤裸揭发和反思。
如果把杨广南下与康熙南巡等同,这对康熙是不公正的。
后者虽有他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必需;但皇帝南巡的银两耗费,如《红楼梦》中,赵嬷嬷说:‘咱们贾府…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花的淌海水似的……江南甄家接驾四次……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
‘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因此,作者对‘海内财力此时竭’的担心,不无道理
‘后王何以鉴前王, 请看隋堤亡国树’才是曹寅与白居易的共识,曹寅是否对康熙的多次南巡有微辞或想法
十几年后,不幸被曹寅言中的,正是曹家被抄也因南巡亏空;忧国不成,反受家祸。
从小说中的对话来看,康熙的频频南巡,为国家和曹家均造成经济上的亏损,尤其是后者,逐渐演变为政治上的危机,这对曹寅的压力是很大的,此时,白居易的‘隋堤亡国树’引起了‘曹寅反思’。
本来,此条谜语猜到这里,也可罢了。
但是,此诗谜明显地存在着另一个大疑点:即,题目是‘广陵怀古’。
广陵,扬州古称。
但谜面诗句却写的是‘隋堤柳’,‘隋堤’特指河南祥符(开封,汴梁)境内隋运河(通济渠,唐时称广济渠,宋称汴河)的汴河段堤坝。
即在今天的河南商丘、夏邑、永城一线,距扬州数百里之遥。
为什么用‘广陵怀古’而不直用‘隋堤怀古’
《红楼梦》第五十回末,宝琴明确交待‘拣了十个地方的古迹’,难道隋堤杨柳成了扬州地方的古迹
是作者一时疏忽
还是故意
我认为这是曹寅有意制造的烟雾,用河南段运河偷换扬州运河,其目的不只是要隐写前朝大明皇帝们重演‘亡国树’的悲剧:而在意于‘却怀’扬州就义的史可法,其人是曹寅尊崇的敌方显官名将。
史可法,万历三十年(1602)生于河南祥符,即今河南开封(用隋堤隐写);顺治二年(1645)被清兵多尔衮部杀害于扬州,尸身失落,由亲属葬衣冠于扬州梅花岭(用广陵隐写),清军屠城十日,杀扬州百姓数十万,按今天的说法,多尔衮犯的是‘灭绝人类罪’,史可法英勇抗敌,终因寡不敌众,为了城内百姓免受屠戮,自刎未成,投降后仍被杀害,仅就维护平民百姓生命为首任这一点来评说,史可法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他的精神和行为,是更高境界的‘军魂’,不是两军胜败所能相提并论的。
康熙(以及后来的乾隆)作为敌对双方的胜者,对此也是佩服的。
能(至少默认)在扬州建祠祭祀史公,便是例证;康熙、乾隆有此胸怀,这对大清国的一统大业不无积极作用。
相信曹寅也有此看法。
否则他决不可能将河南汴河隋堤,错拉到千里之外的扬州去怀古
曹寅借柳联想‘隋堤柳’、‘亡国树’;反思‘南巡’、史可法等国家大事。
。
(27)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谜底:(妇女梳妆用)桃木梳篦 ‘衰草闲花’指的是妇女卸妆后零散的头发和摘下的头花;‘浅池’喻梳妆时用的水盆;‘桃枝桃叶总分离’——桃木;一排梳齿即‘梁栋多如许’;‘小照’即镜子;‘壁上题’即‘篦上提’谐音,妇女对镜梳拢头发的动作。
桃叶渡位于江宁(南京)十里秦淮与古青溪河汇流处附近。
六朝东晋时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献之,常在此渡口迎送他的爱妾桃叶,并作《桃叶歌》。
此渡口也因此风流人事,得名‘桃叶渡’。
清顺治年间,因好事者来桃叶渡‘旅游’的风流人太多,而修了一座桥。
康熙时,已是有桥无渡的了,后人只能来此回味千年前的风流往事。
诗谜中的‘六朝’、‘桃叶’实指此典。
是否曹寅缅怀自己旧时的‘桃叶’,曹寅自知。
(28)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 樗栎应惭万古羞。
谜底:木工墨斗 此谜在乾隆时代已被猜出。
‘青冢’一词,出自对杜甫诗的一条注解: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故名青冢。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曹寅奉旨在扬州天宁寺开设扬州诗局,刊刻《全唐诗》。
以往的文章已经谈过,曹寅的《金陵十二钗》,也创作于这一时期。
因此十首诗谜中,多处借用《全唐诗》中的典故和诗意。
(29)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谜底:香胰子(香皂) 此谜大约在《脂评石头记》刚问世即被猜中。
作者可能怀却洪升《长生殿》往事及《全唐诗》中有关杨玉环的诗作。
( 30)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身最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谜底:针线 用《西厢记》典故作迷谜面。
《红楼梦》中借用过《西厢记》。
‘骨贱身轻’指针和线;‘强撮成’即强将两个部分,如织物, 缝合在一起;‘时吊起’——上下穿针引线;最后一句便是被缝合 的两部分被线牵动,向一起靠拢。
(31)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谜底:柳蝉(蒋廷锡《柳蝉图》画意) 用《牡丹亭传奇》典故作谜。
《红楼梦》中借用过。
‘梅花观’即戏曲中的梅花道院。
‘不在梅边在柳边’取自于戏曲中杜丽娘在自画像上题诗的最后一句,谜中借指:蝉喜柳而不喜梅,不在梅树多在柳树上;蝉靠吸食树汁儿为生,而柳树汁最丰。
古诗、画中,柳和蝉总是相映成趣的。
近代的齐白石画蝉,也多放在柳梢上。
‘个中谁拾画婵娟’,在《牡丹亭》里,公子柳梦梅拾到杜丽娘自画的婵娟图,‘画婵娟’隐‘画蝉’二字,‘画’字在此作名词解。
点明这是‘柳与蝉’的一幅画作。
首先应探访康熙朝的著名画家,与曹寅同时代的有画僧石涛等,擅长山水画;而擅长花鸟鱼虫的,莫过于宫廷画家蒋廷锡。
此人生于康熙八年(1669),江苏常熟人。
字南沙、酉君、杨孙,号西谷,又号青桐居士。
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入翰林,官至大学士,工诗善书画,曹寅不能不知。
正是此公有画名曰《柳蝉图》,绢本设色(‘画婵娟’可猜成‘画蝉于绢’),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为自左向右延伸之柳树,绘有双蝉,其中一蝉,身体前倾,尾部上翘,作嘶鸣状,应为雄蝉。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句,实指两蝉相聚时,无需第三者春香(杜丽娘的丫鬟)的存在,诸如在画面上添加一只螳螂之类。
此画有作者自题诗,云:‘变化工夫亦苦心,短长声在绿杨林。
秋风古岸斜阳里,惟有寒蝉抱叶吟’。
诗中的‘秋风’即谜面中的‘西风’,‘一别西风又一年’句,说的是:虽然‘寒蝉’暂时还在‘斜阳里’‘抱叶吟’,随着秋风(西风)渐凉,蝉将别(死)去。
这一别,此情此景只待来年了。
此谜若为无名氏所作的散谜,谜底仅猜为‘蝉’,也是可以的。
若为曹寅所作,这谜底才是‘柳蝉’或《柳蝉图》画意。
10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