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座右铭 > 物理现象座右铭

物理现象座右铭

时间:2014-07-28 08:54

一些关于物理方面的名言

物理名言1,所有的科学不是物理学,就是集邮。

  ——卢瑟福2,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普朗克3,我以前同现在一样,相信物理定律越带普遍性,就越是简单。

--M.普朗克4,数学语言奇迹般地适合于表述物理定律,它真是一件出人意外的美妙礼物。

--E.P.Weigene5,物理学的整个目的就是找出带小数点的数

否则你就什么也没有做。

--R.P.费曼6,丁肇中卷入了一个大漩涡——现代物理学,其中心部分是试验高能物理学。

越接近漩涡中心,他越感到吸引力越大,她离不开它也不想离开它了,她准备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整个生命投进这个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中去。

《科学大师人生系列——丁肇中》周金品科学出版社7,在全部的物理学家中,狄拉克有最纯粹的灵魂——玻尔《伟大的物理学家》【美】威廉·H。

克劳普尔当代世界出版社8,物理学家有理由为自己的信念辩解,因为这些信念是建筑在事实这一坚固的岩石上的。

——卢瑟福《原子风云》松鹰中国青年出版社9,物理是我的生活方式——李政道《诺言——诺贝尔得主的经典语录》李臻余诗平文滙(hui)出版社10,科学提高了生命的道德价值,因为它促进了对真理的爱以及敬重。

——马克斯·普朗克《

谁能告诉我, 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意思……

——《教育领导学》个人课堂作业(十分钟陈述) 一、溯源——《荀子 宥坐》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①。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

”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②。

”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③。

”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④!”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⑤。

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⑥!”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⑦

”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⑧;功被天下,守之以让⑨;勇力抚世,守之以怯⑩;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译文〕:孔子带领弟子到鲁桓公祠瞻仰时,见到倾斜的器皿。

孔子向守庙人问道:“这是什么器皿

”守庙者答道:“这是专放在座右的器具。

”孔子说道:“我听说这种座右的器皿,空着时就倾斜,盛水适中就端正,盛满了水便整个倒翻过来。

”孔子回头对学生们说:“往里灌水!”学生们舀水灌了进去。

果然水适中时便端正地立起,全盛满时,它便整个倒翻过来;水流尽时,它又像开始那样倾斜着。

孔子看了,叹息说道:「唉

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

」子路疑惑,进一步向夫子问道:「要保持满而不覆的状态,有什么办法吗

」孔子借题发挥,告诫他的学生说:「只有做到智高不显锋芒,居功而不自傲,勇武而保持以小心,富有而不夸显,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能保持长久而不致衰败。

这是所说的谦抑再加谦抑的方法啊

」相类似的问题有当代也有人问过答过(黄炎培-,窑洞对)。

〔注释〕①鲁桓公:春秋时鲁国国君,名允,鲁惠公之子,鲁隐公之弟。

在位十八年,卒谥桓。

欹(qī)器:一种盛水的器皿,不太容易放平。

②盖:句首语气助词。

宥:通“右”。

宥坐之器:放在座位右边的器皿,用来警戒自己。

其作用和“座右铭”相似。

③指注入的水达到欹器中间的部位。

覆:翻倒过来。

④顾:回过头来。

⑤挹(yì):舀。

⑥喟(kuì)然:叹气的样子。

吁:叹词。

恶(wù):疑问代词。

相当于“怎么”,“哪里”。

⑦子路:见《子路受教》注释。

敢:表敬副词。

持满:保持富有地位。

⑧知:通“智”。

守之以愚:保持愚拙的样子。

⑨被:通“披”,覆盖。

⑩抚世:盖世。

四海:整个天下。

“此所谓”句,意思是:这就是尽力抑制自己,以保持永远富足和长远不衰。

挹:通“抑”。

损:减少。

这则故事,在《韩诗外传》《淮南子 道应训》《说苑 敬慎》《孔子家语 三恕》等中都有记载,内容大同小异。

为什么古人对这则故事这么重视呢

二、哲理与启示 哲理与启示之一:“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的品质对人的发展尤为重要。

谦虚谨慎是一种为人处世的美德,这种美德不论对自己、对他人、对事业都有好处。

一个人如果自满自足,就不会再接受新的知识和事物,更不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自然也就不会再进步再提高了。

不仅如此,自满自足就必然骄傲,目空一切,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这样,与别人相处,就难以融洽和谐,或往往因小事缺乏宽容而发生矛盾。

这样,不仅不利于工作,而且还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和事业,最终走向失败。

自古以来,先贤圣哲,莫不这样认为。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 王阳明 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

—— 谭嗣同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 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 孟德斯鸠 谨慎比大胆要有力量得多。

—— 雨果 贵之而不骄者,义也(六韬,六守) 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

—— 斯宾塞 满盈者,不损何为

慎之

慎之

—— 朱舜水 昂着头出征,夹着尾巴回家,是庸驽而又好战的人的常态。

—— 冯雪峰 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谋的人多半是结局很不幸的。

—— 培根 切忌浮夸铺张。

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 列夫?托尔斯泰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 莎士比亚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老舍 国民的感情中最难克服的要数骄傲了,随你如何把它改头换面,与之斗争,使之败阵,扑而灭之,羞而辱之,它还会探出头来,显示自己。

—— 富兰克林 历史上无数的成功与失败事实,也证明了“满招损,谦受益”。

如果秦始皇能将欹器置于座右常怀忧惧之心,以其横扫六合、一匡天下的雄才伟略,秦朝至于那么短命吗

唐玄宗能将欹器置于座右常怀忧惧之心,还会有“安史之乱”吗

如果……有太多的“如果”了,但是历史是从来不能用“如果”来加以改写的。

关羽就是因为自高自大,轻视了自己的对手,以至败走麦城的。

谦卦:《易经》中有六十四卦,独一「谦卦」六爻皆吉。

谦虚谨慎,韬光养晦,厚积薄发,谦抑上更加谦抑,才是真正保持满而不覆的道理啊

《谦》卦,艮上坤下,《周易集解》:“郑曰:‘艮为山,坤为地。

山体高,今在地下,其于人道,高能下,下谦之象。

’”再看爻辞,提出“谦谦君子”的概念,告诫人不光要谦虚,还要有声望、勤劳,发而谦虚这样的谦虚才大有作为。

《彖传》也用天道、人道、地道来讲,说明地位愈高愈要卑下的道理。

晚清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谦道用得最好,为清代文治武功第一人。

曾氏深明这个道理并循循善诱自己的家人;谦光逼人,是他克敌制胜的法宝。

故百余年来各路英雄豪杰和市井百姓均把他引为人格楷模,也由衷地感叹:“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

” 哲理与启示之二:蕴含“中庸”思想 如果将“中则正”作为核心内容,寓意事应适中、适可而止、过犹不及、不偏不欹,“不满则不覆,不空亦不攲”。

《中庸章句》称:《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

完全一致,异曲同工。

追根求源,不难得知,攲器乃《中庸》之根,《荀子?宥坐篇》本是儒家《中庸之道》的渊源。

简言之,就是让弟子们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

这也是儒家中庸之道的缘起。

欹器适中时便端正,这个道理,也适用于生活方方面面。

如与领导或下属人相处,过于疏远或是亲近过头,皆难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

凡事皆需有度,过犹不及,确实如此。

哲理与启示之三:蕴含阴阳变化之理——周期律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盛则衰;水满则溢,月圆则缺;乾卦:上九,亢龙有悔。

福兮祸所伏。

当福来临时,祸患可能也隐藏在其中了。

拥有名利地位人皆欢喜,殊不知,身居高位、名声显赫,此亦是福。

因为任何事物若过分突显、暴露或张扬,便易招来妒忌、诽谤、陷害等不祥之事,祸患也常起于此。

历代总有“满则覆”的警句和名言。

同样“虚则攲”亦可告诫世人,空空如也,难以“自正其身”

附:相关知识——欹器的研究 1.历史文物角度 欹器的出现大约始自西周初期,《物原》说:“周公作欹器”。

古代鲁国视为国宝的“欹器”,到汉代已经失传了。

魏、晋之际,杜预曾于公元260年时把它重制出来,又失传了。

晋代曾最早推算出圆周率为3.1416的刘徽又进一步作了《鲁史欹器图》并加以说明。

可惜以后欹器的仿制品和图样又都失传。

到南北朝及隋唐时又有人把它重制成功。

其中,北朝的西魏文帝也把改制后的欹器放在前殿,用来提醒自己。

可是,这些后来接着又都失传。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对欹器,系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八月由造办处呈做。

不久之前,在西安半坡村等处距今5600年至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一种口小、腹大的尖底陶罐。

罐腹两侧有两个可以系以绳索的“耳环”,这尖底陶罐在力学上有极其巧妙的设计,是重心可在支轴或支点上下变化而稳度也随之变化的装置。

当空罐的两耳系于井绳上未汲水时,它的重心略高于两耳环联线所形成的支轴,于是罐口就向下倾斜,符合“虚则欹”的要求。

2.力学角度 巧妙地利用了重心位置与稳度相关的力学知识。

高云峰(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欹器的原理及设计,《力学与实践》1999年第21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10月举办“解开国宝之谜,复现古人欹器”力学设计制作竞赛。

中学物理课演示重心,“欹器”——录像片。

这种翻斗式的容器有很广泛的用途,例如矿山的矿车,某些厕所里一种定时冲洗的翻斗,以及气象观测雨量计内的计量容器等等,都是根据这种构思设计的。

3. 教育角度:以物寓理,寓教于物 我们从故事中看到了一个“以物寓理,寓教于物”的成功的现场教学案例。

这则故事主要是通过“欹器”所表现的特性,“虚则欹,中而正,满而覆”这一关于重心与稳度的物理现象,从物理中抽象出哲理。

孔子利用它“现身说法”、现场教学,对学生进行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教育。

以物寓事、寓事于物、警世育人的哲理蕴含在相关的事物中,名言其物,实寓于理,再现于人,这种寓教于物的教育方法形象、直观、生动,针对性强、很具说服力。

所以有从古到今,从帝王将相到普通百姓,不少人把欹器作为宥器,成为工作与生活中的座右铭,随时警示自己从吸取教训,完善人格。

(04\\\/05\\\/2010)

学习成绩不是很好,该取个什么座右铭

座右铭其实是激励学习法中的一种。

提高学习成绩靠座右铭是远远不够的,关于提高学习成绩,给你一些我的思路和经验参考。

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跟着老师走,上课听讲,下来之后总结、归纳、理解记忆、做题实战运用。

学习要有自己的计划,计划要根据自己的学科情况、薄弱科目,合理规划时间,查缺补漏、复习提升。

学习另一个重点就是效率,只有高效的学习才能事倍功半。

我通过练习“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来激发大脑潜能,提高学习和复习效率。

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我们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音现象,越过由发声到理解意义的过程,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式,实现阅读提速、整体感知、理解记忆、注意力集中的飞跃。

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我们的阅读速度提高5-10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

目前,我们学校很多班级开展的假期速读速记训练班,用的就是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系统。

更多关于学习的内容可以到百度贴吧《高效学习法》吧交流讨论,里面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内容。

中国最好的好词好句

关于心好词好句描写的好词:悲喜交集 悲愤填膺 交集 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 情禁 心潮澎湃 激昂慷慨慷慨激昂 感激涕零 感恩戴德 谢天谢地 没齿不忘 感同身受 垂头丧气 灰心丧气心灰意冷 心灰意懒 万念俱灰 自暴自弃 黯然销魂 大失所望 心如刀割 切肤之痛哀毁骨立 悲天悯人 怒不可遏 怒形于色 怒火中烧 忍无可忍 欢天喜地 欢欣鼓舞喜从天降 大喜过望 兴高采烈 兴致勃勃 乐不可支 心花怒放 手舞足蹈 拍手称快皆大欢喜 愁眉不展 愁眉苦脸 愁眉紧缩 忧心忡忡 忧心如焚 心急如火 郁郁寡欢坐立不安 局促不安 忐忑不安 方寸大乱 心烦意乱 六神无主 七上八下 神魂颠倒心乱如麻 若有所失 惘然若失 长吁短叹 度日如年 如坐针毡 火烧火燎 抓耳挠腮心平气和 平心静气 暴跳如雷 心有余悸 惊魂未定 心安理得 心如刀割 心如死灰心驰神往 心旷神怡 心乱如麻 心胆俱裂 心神不定 心神恍惚 心悦诚服 心惊肉跳心花怒放 心慌意乱 心烦意乱 心惊胆战 心猿意马 心潮澎湃 乐不可支 乐以忘忧百感交集 感慨万端 欢天喜地 欢欣鼓舞 悲痛欲绝 忧心如焚 忧心忡忡 闷闷不乐欣喜若狂 怏怏不乐 胆战心惊 柔肠寸断 悔恨交加 惊喜交集 喜不自胜 喜出望外愤愤不平 悲喜交集 提心吊胆 悲不自胜 悲愤填膺 痛不欲生 痛心疾首 痛快淋漓义愤填膺 胸有成竹 得意洋洋 目瞪口呆 垂头丧气 七上八下 心急如焚 心惊肉跳眉开眼笑 心花怒放 哀思如潮 百念皆灰 百感交集 自鸣得意 自惭形秽 自愧不如惴惴不安 战战兢兢 怨气冲天 欲得而甘心 郁郁不乐 忧心如捣 忧心如焚 忧心忡忡怏怏不乐 心灰意懒 心花怒放。

心胆俱裂。

心不在焉。

喜逐颜开。

喜不自胜。

描写心情的好句:1、他听出这声音的发源地就是南邻,身上一下像通了电,小眼睛立刻闪起了亮光儿。

2、我一听见那细细脆脆的声儿,就像吃了蟠桃,喝了烧酒,嚼了花椒,那美劲,嗨

3、尚南像服了一帖清凉剂,满腔的燥热和烦闷都消逝了。

4、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5、我穿过思念齐眉的年代,手指苍白。

多情而悲伤的句子,是时光腰身的流年,像水一样蔓过四季。

你仍像是没有归航的船

6、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浪花,我的心情也像浪花一样欢腾。

7、湖上泛着一片青烟似的薄雾,远望微山,只隐约辨出灰色的山影。

8、英语测验得了100分,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像小鸟一样飞进了家门。

9、阳光照在波光细细的湖面上,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又像被揉皱了的绿缎。

10、我不知不觉进入梦境,梦见自己长出了五色翅膀,在蓝天里飞呀飞,真是快乐无比。

竞选物理课代表的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竞选的是物理课代表。

物理是什么的来说,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

它研究声、光、电、热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物理是在品位生活乐趣中血爪一定的科学原理。

学习物理,要去思考,去探究,去从平凡的生活现象去揭开物理学神秘的面纱。

这一切的一切,看起来都是生活中的琐事,但在这平凡的背后,却有深奥的科学,要解开这些科学,要的是勤于思考,多动手实验,总而言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牛顿曾谦虚地说,“我取得如此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在此负责地说,“若物理想要提高,请站在我的肩膀上,我会帮助大家的。

如何在物理试验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观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观察是人们认识自然现象,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

学习物理就要从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入手。

因此,观察力是物理学习必备的能力,巴甫洛夫写在实验室墙壁上的座右铭就是:“观察,观察,再观察。

”  观察力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的能力。

观察力强的学生能快速找出规律,抓住问题的实质,从而获得新知识。

而且通过观察感知到的实验现象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所以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物理实验教学中首需培养和提高的能力。

  一、学生在观察中出现的问题  初中生由于这一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在观察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  1.观察对象不明确  大多数学生只好奇现象的发生,他们观察的目标不明确。

如在进行“模拟打桩”活动时,学生集中注意力要对准桩打,却忽略了要注意观察比较重物的质量、下落的高度和桩被打下的深度。

  2.易受情绪支配  他们往往会被感兴趣的事物,鲜艳的色彩,奇怪的形体,响亮的声音吸引,忘记了本来的任务。

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烧瓶的形状、火焰的颜色、加热过程中发出的声音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使他们忽略了观察水泡的变化,温度计的读数。

  3.缺乏主体辨别分析的能力  他们一般满足于或停留于大致笼统的观察,不善于观察物体的局部和细节,特别是被刺激作用较强部分掩盖的较弱部分容易被忽略。

如在演示滚摆实验时,学生容易注意到滚摆旋转并上下运动,却容易忽视滚摆每次上升的高度和旋转速度的变化。

  4.表述观察到的现象时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学生往往凭自己主观想象,想当然地表述对象,不善于进行联系、比较,失之于片面。

如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外力大小的关系时,他们只表述出弹簧所受外力越大,弹簧越长,却忽略了伸长量与长度的区别和弹簧的弹性形变是有限度的。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上述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观察效果。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  明确目的,把握方向是提高观察效果的首要条件。

我们在实验之前要引导学生自己确定实验的目的,为什么要观察

观察什么

要找出什么规律

这样学生自己抓住了观察的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力就会得到提高。

如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可以通过问题“如何比较动能的大小

”和“如何控制变量

”引导学生自行确定观察方向。

又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可引导学生从测量原理“R=U\\\/I”确定观察的目的。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引导学生明确目的,把握方向后,教师还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用合适的方法多观察周围事物,去发现、去思考,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

  (1)比较观察法  由于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现象之间总是既有联系又有不同。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物理现象分析比较,在相同事物和现象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在不同事物和现象中,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

如:观察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比较两表的构造、最小刻度及实验操作的异同点;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和“磁生电”时,比较先有电流后有导体运动还是先有导体运动后有电流。

  (2)控制变量观察法  当一个物理现象有几个因素共同支配时,为了弄清各个因素的作用,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固定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一个因素,去观察物理现象与这个因素的关系,然后再改变另一个因素,去观察分析物理现象与它的关系,依次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即控制变量法。

例如,书本中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等都是利用这种方法总结出来的。

这种方法是初中物理探究方法的重中之重,它对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顺序观察法  即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要按顺序观察。

有些实验需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完成。

如简单的,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也得按顺序观察:①先观察估计被测物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③观察温度计的玻璃泡是否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且不碰容器底和壁;④观察测温液体是否已经稳定;⑤稳定后才能观察并记录数据。

  (4)转换观察法  当某种事物无法直接观察到时,通过观察它作用后所产生的效果间接得知。

如: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物块被推出的距离来确定的;电流做功的多少是通过观察小灯泡的亮暗确定的;电热的大小是通过观察煤油升高温度的大小确定的。

  当然,观察的方法不仅仅就这四种,如在研究伽利略的“斜面小车实验”时,可以指导学生用理想化推断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1)指导学生制订观察计划  在物理实验中,学生在开始观察时,往往会感到不着边际,无从下手。

而我们又需要从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中获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等方面的感性认识。

因此,要指导学生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确定好观察对象,拟订出常规观察项目和特殊观察项目,明确观察要点。

没有周密的观察计划就没有科学的观察顺序,造成顾此失彼,观察不够全面;而且纷繁多变的物理现象有时会稍纵即逝,如同过眼烟云,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素养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就可制订如下观察计划:  ①观察并记录温度:  ②观察气泡和声音: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察态度  实事求是是科学观察的基础,又是观察的重要品质和方法。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毫不含糊地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地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每一个数据,做到严格地把实验事实和自己对事实的解释区别开来。

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基础好的学生经过预习后,往往会根据“F1L1=F2L2”来凑数据。

这时教师要看着学生重新实验,并提醒学生测量长度时还要记录估计值。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仅是提高物理实验质量的要求,也是增强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3)培养学生眼脑并用的观察习惯  眼脑并用,即把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

一方面,任何一个实验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与概念、原理、规律的本质因素无关的现象,这些现象在实验中起着干扰的作用。

另一方面,观察是一种理性知识参与下的知觉,因此主观因素对观察也起着干扰的作用。

观察中的“观”就是看,“察”就是研究,只有边看边研究才能把握实验现象中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联系,而且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发现新的问题,促进进一步的观察和对观察材料的思维加工,辨别本质现象和非本质现象,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观察结果。

如:在演示“惯性”的打棋子实验中,学生往往会把注意力转加在下面飞出的棋子上,而忽略了上面的棋子。

在演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肥皂泡实验中,当老师捅破一边的肥皂泡后,细线被推向另一侧,而有很多学生会认为细线被推向了另一侧,从而理解成分子间存在斥力。

这就要求学生观察时要边观察边思考。

  (4)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培养学生优良的观察力,仅靠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不够的,课本的各种实验只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初步的指导,要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生产中进行观察。

教师可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分析,总结出原因或规律。

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就会发现物理知识具有广泛的应用,会发现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能派上用场,那时学生会感到一种满足,一种享受,而这种享受和满足能够激励学生更积极地去追求更深奥的物理秘密。

如,在讲解声音时,可让学生去观察为什么蜜蜂飞过我们可听见响声,而蝴蝶飞过时我们却听不到声音呢

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分析原因。

这样指导学生在自己周围的空间去观察、去思考,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的主动性,而且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导学者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教给方法,培养能力,而观察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应通过兴趣的培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观察活动中去,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只有观察,观察,再观察,才能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识。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