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座右铭 > 座右铭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座右铭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时间:2013-09-02 04:45

寻高手写个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演讲稿

天道酬勤这个的意思:上天会按照每付出的勤奋,给予的酬劳。

多耕耘,多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将来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收获。

正所谓: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唯有努力了才有可能抓住机遇,由于世事难料,故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不努力肯定不会成功。

  “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上善若水”的意思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宁静致远: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实现更远的目标。

或: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

  持之以恒_成语解释  【拼音】:chí zhī yǐ héng  【释义】:持:坚持;恒:恒心。

长久坚持下去。

  【出处】:清·曾国藩《家训喻纪泽》:“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

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

”  【例句】:学习要锲而不舍,~,就能取得好成绩。

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都是哪个学校的校训啊?还有没有其他学校的?

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浙江大学:求是创新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人民大学:实事求是  吉林大学: 求实创新,励志图强  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四川大学: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中南大学:经世致用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天津大学:实事求是  同济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东南大学:止于至善  重庆大学:耐劳苦,尚简朴,勤学业,爱国家!  东北大学:自强不息,知行合一  兰州大学:勤奋 求实 创新  湖南大学:实事求是,敢为人先  西北大学:公诚勤朴  西南大学:含弘光大,继往开来  郑州大学:明时务,达治体,文而不弱,武而不暴,蹈厉奋进,竭忠尽智,扶危邦,振贫民  苏州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长安大学:弘毅明德,笃学创新  河海大学: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  上海大学:自强不息,求实创新  云南大学: 立一等品格 求一等学识 成一等事业  东华大学:崇德博学,砺志尚实  暨南大学:忠信笃敬  南昌大学:格物致新,厚德泽人  内蒙古大学:求真务实  河南大学:明德新民,至于至善  江苏大学:博学、求是、明德  山西大学:登崇俊良 求真至善  上海交大: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西安交大: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北京交大:知行  西南交大: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华中科技大学:明德厚学,求是创新  中国科技大学: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  北京科技大学:学风严谨,崇尚实践  电子科技大学:求实求真,大气大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厚德 求真 励学 笃行  哈尔滨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西北工大:公诚勇毅  北京工业大学:不息为体,日新为道  合肥工大:厚德、笃学、崇实、尚新  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工至善,大学至真  大连理工:团结 进取 求实 创新  北京理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华南理工: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华东理工:勤奋求实,励志明德  南京理工:团结献身求是创新  武汉理工:厚德博学,追求卓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周万物,道济天下  中国农大:博大精深  华中农大:团结勤俭求是奋进  南京农大:诚朴勤仁  华南农大:修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诚朴勇毅  中国矿业大学:开拓创新,严谨治学  中国地质大学: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中国石油大学:惟真惟实  北京师大: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华东师大:求实创造为人师表  华中师大:求实创新,立德树人  东北师大:勤奋创新,为人师表  南京师大:正德厚生,笃学敏行  首都师大:为学为师,求实求新  四川师大:重德,博学,务实,尚美  陕西师大:厚德、积学、励志、敦行  华南师大: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  湖南师大:仁爱精勤  西南师大:学高身正,行笃思远  山东师大:弘德明志,博学笃行  辽宁师大:厚德博学,为人师表  上海师大:厚德 博学 求是 笃行  福建师大:知明行笃,立诚致广  西北师大:知术欲圆,行旨须直  安徽师大:厚德重教博学笃行  云南师大:刚毅坚卓  河南师大:厚德博学,止于至善  河北师大:怀天下,求真知  江西师大:静思笃行,持中秉正  曲阜师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广西师大:尊师重道,敬业乐群  哈尔滨师大:敦品励学,弘毅致远  沈阳师大:博学厚德,尚美健行  烟台师院(鲁东大学):厚德、博学、日新、笃行  四川师大:重德博学务实尚美  内蒙古师大:献身、求实、团结、奋进  西华师大:勤奋、求实、敬业、创新  重庆师大:厚德、笃学、砺志、创新  浙江师大:砺学砺行,维实维新  贵州师大:慎思笃行,博学致新  徐州师大:崇德厚学,励志敦行  山西师大:团结、创造、求实、奋进  杭州师院:忠诚、勤奋、求是、创新  湖州师院:明体达用  漳州师院: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首都医科大学:扶伤济世,敬德修业  原北京医科大学: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严谨 博精 创新 奉献  北京体育大学:爱国拼搏求实创新  北京林业大学: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  北京化工大学:宏德博学,化育天工  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  中国民航学院:笃学精博、严谨创新  北京舞蹈学院:文舞相融 德艺双馨  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实事求是 朝气蓬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训:博文明理 厚德济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诚信、博学、求索、笃行

上善若水出自哪里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上善若水”意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上善:至善,最完美;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

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了; 若水:古水名,即今雅砻江,其与金沙江合流后的一段,古时亦称若水。

上善若水 著名书法家邢飞题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1]   出 处: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小说:《炽天使传说》,人无常在,心无常宽,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

  传 媒:北京西三环中央电视塔下的标志建筑物上,有著名书法家、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总后政治部丁嘉耕大校书写的“上善若水”,被誉为“首都文化风景”。

编辑本段出处  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上善若水书画作品图册(19张)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

”孔丘曰:“水有何德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

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

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

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

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

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

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

”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周易》中也有兑卦与此义相同

[1]编辑本段解读  学会“上善若水”的处事哲学   “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

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

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

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

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

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

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

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

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

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

这样的德行, 乃至仁至善……   水中的人生哲学 车尔尼雪夫曾经写过这么一段话:“水,由于它的灿烂透明,它的淡青色的光辉而令人迷恋,水把周围的一切如画的反映出来,把这一切委曲的摇曳着,我们看到的水是第一流的写生家。

”的确,“水”在温柔而诗意的告诉你面对挫折面对不如意的心境,告诉你处世的大智慧。

明镜止水,波澜不兴的心境正如光滑透彻的镜子,可以映照世间的真相。

在透明的水面前,才知道什么是纯粹,什么是污浊,在清澈的心灵面前,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反观自身的缺点时,不用被动的反抗、挣扎,荡起涟漪的水,是缺乏洞察力的,会让自己迷失,会让自己痛苦,会让自己彷徨,不如主动的如水般去包容,去净化。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肥皂水”的哲学》故事告诉我们要像水一样,换个方式看待问题,也许换来的是“柳暗花明”。

故事讲到;约翰·卡尔文·柯立芝于1923年成为美国总统,他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人虽长得很好,但工作中却常因粗心而出错。

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漂亮的小姐。

”这句话出自柯立芝口中,简直让女秘书受宠若惊。

柯立芝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同样能把公文处理得像你一样漂亮的。

”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处理公文时很少出错了。

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后,便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的

”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说:“这很简单,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

他要先给人涂些肥皂水,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觉痛。

”   故事讲完了,我们从故事中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做人的道理;那就是;“良药未必非要苦口,忠言未必非要逆耳”。

的确,可以给良药包上糖衣,可以给忠言加上装饰。

批评也需要讲求艺术。

诚然我们知道这样的一个事实,犯了错误的人大多不会主动承认错误并自觉改正。

这时候如果对方用过分的犀利言辞,那么再宽容的人恐怕也会变容失色,内心反感。

毫无顾忌,不讲方法的讽刺批评,会让人心生怨恨,更不用说接受建议改正错误了。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杰丝.雷尔说:称赞对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

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敏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却吝于把赞许的阳光给予别人。

的确,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挫折、阻拦、伤害……如果你想以硬碰硬,那么,你就必须成为最硬的那个,否则,总有一天你会被对方粉碎。

所以,何不学水呢

学她的轻柔,以柔克刚。

这样,不管前方有什么,你都能较顺利地朝自己的方向前进。

  水是博大精深的,它对我们的启迪还有许许多多,如“滴水穿石”,启迪我们对事业的追求要锲而不舍;“千条江河奔大海,一江春水向东流”,启迪我们一旦认准一个目标,就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定执著的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启迪我们要有恢宏的气度,博大的胸怀……水对我们的启迪是如此丰厚广博,难怪先哲要发出“上善如水”的赞叹

“上善如水”堪为我们的座右铭。

[1]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好的德行就象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争功德,能够在众人都厌恶的环境中安居乐业,所以它就接近于道的境界。

安守着无人来争、与人无争的善地;心境如深渊一般清明宁静;行为因内心的祥和而对众生充满慈爱;言语因清静无为、不求名利而自然信义卓著;政治上也会因为无私无欲,不刻意追求有为之功而能因循自然地治理;在去除一切私心杂欲,求名取利好大喜功之心后,才能真正把所有的心力专注于办事,从而无所不通;行事也会看清真正应该发动的时机,而且善于把握时机。

正由于他不刻意地去争权夺利、争功钓名,所以他既没有来自内心的忧虑、忧郁,也没有来自外界的忧患、忧难。

  “上善若水。

”最上乘的“善”就象水一样啊

前面我们说过,“善”是一个时空性的范畴。

它是“道”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一种应用——“德”的具体评价。

“德”是从“道”这个宇宙大规则中演化出来的。

  在“道”层次上,没有“善”或“不善”的区别,但在“德”的层次上,不仅有“善”与“不善”的性质分别,而且还有“上善”、“中善”、“小善”的量化分别。

  世间万物都有一个“德”,常见的如“天有天德,地有地德,春木德兴,夏火德兴,秋金德兴,冬水德兴。

四季之交土德兴。

”,再比如君主有“圣德”,“君子”有“仁德”,练武人讲“武德”,学艺人讲“艺德”,普通人讲“私德”。

  那么什么是衡量这些“德”究竟是“善”还是“不善”,究竟是“上善”、“中善”还是“小善”呢

唯一的标准就是看它与“道”的符合程度。

符合就是“善”,符合得越多,就是“上善”。

水“德”为什么是“上善”

就因为它“几于道”——非常接近“道”。

  这个非常接近“道”的“水德”,究竟有些什么具体“功德”呢

就是因为它“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争功德,能够在众人都厌恶的环境中安居乐业,也就是说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白求恩式的共产主义高风亮节啊

  水是我们最熟悉的东西了,我们身体里四分之三都是水。

有关水的具体的例子是多到不可胜数的,老子就重点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讲。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这是老子对“水德”进一步展开了,而且把它与“人德”相比较了。

  “居善地”。

水的特性是向下,这个特性是针对我们这个世界(地球)而言的。

因此,水一般都是一刻不停地、毫不犹豫的奔向那些低洼之处——世俗的人们最厌恶的地方,这是“水往低处流”,但人是要“人往高处走”的。

如果在人际交往中,大家都要往“高处”走,那就势必要“争”,轻则拳脚相加,头破血流,重则你死我活。

如果有人能注意放低身段,自居卑下,保持谦和的心态,那么就是“不争”,“不争”就是“上善”的行为之一。

而“上善”是最符合“道”的,所以最终是占大便宜的。

所谓“吃亏是福,得便宜处失便宜”、“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回过头来再看水,尽管它不停地奔向低洼的地方,但是没有哪一刻停止过自身的升华(蒸发),最后它又以一种崭新的、更为纯净的形态遨游于蓝天,那就是白云——没有任何人可以居高临下地俯视它。

正所谓“一下一下又一下,一下下到深渊里。

自有老天不我欺,青云直上居九天。

”   “心善渊”。

水的本质的清明宁静的,从来不受任何外来物的影响,它的物理化学性质极为稳定:无色、无味、透明。

它在急速运行时可以混杂夹带着泥沙砾石,但一停下来,就慢慢澄清了,回到了它本来的面目。

它可以包容很多的无机盐和矿物质,但当它升华(蒸发)的时候,它又回到了本身的纯净。

  我们做人,能象那样始终不被环境所迷惑吗

始终保持住清明宁静的本心吗

能不改变天然的本性和善良的初衷吗

  “与善仁”。

水对任何物体都是很“仁爱”的,瓦砾和宝玉都可以跟着它一起去旅行,它绝对不会厚此薄彼。

参天的大树和卑微的小草它都愿意去滋润,既不趋炎附势,也不故作清高。

  “言善信”。

水的声音是天地间最美妙的声音,也是最变化莫测的声音,但是每种声音都符合它的身份。

它可以是春雨式的“润物细无声”,可以是小溪的“潺潺”,可以是河流的“哗哗”,可以是大海的呼啸,听其声可知其形,这就是是“信”。

内外一致,表里如一,既不虚张声势,也不矫情伪饰。

  “政善治”。

水完全根据“道”的原则和具体地理环境来决定它要走的路,无论东西南北,无论直行蜿蜒,它都依据地势而为,绝对没有什么主观上想要去的地方。

它只有一个大方向,奔向低洼,不考虑气派和面子的问题,宽可以数十里,窄可以几米,可以在地上走,也可以在地下走,甚至不考虑最终是奔向大海还是奔向沙漠,绝不会自动自发地去趋吉避凶。

水执行的是真正的“无为之治”。

  “事善能”。

水的功能是最多的。

它可以滋润,可以溶解,可以清洗、可以冲刷。

可以是一滴救命的“甘露”,也可以“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它不会去计较是不是主角,有多少收益,吸引多少眼球,人气指数有多高,能不能评个院士博导教授之类的,它只是默默地勤奋地敬业地工作。

但是,哪里可以完全离开水呢

可以说这世间的绝大多数工作如果没有水的参与,根本是不可能办成的。

  “动善时。

”水又是最善于等待时机来发动的。

春天万物复苏、萌生,需要一定的水,它就来了;夏天万物生长壮大,需要大量的水,夏季的雨水也四季最多的;秋天万物气息收敛,生机转入种子,相应降水就开始少;冬天万物闭藏,生机封固于内,就基本上不怎么降水,即使降水也不流动(雪),留待来春地气回暖、万物复苏时再用。

  “夫唯不争,故无尤。

”   因为“不争”,所以“无尤”。

“不争”就是“为无为”,依据“道”来“为无为”需要“争”吗

“争”,现代社会所最提倡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究竟有多少合理性

“争”说到头,又是“争”的什么呢

  要理解什么叫“无为而无不为”,什么叫“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看看水吧。

只有象水这样去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爱情、对待事业、对待家庭、对待师长、对待同事、对待朋友、对待家人、对待人生的所要面对的一切,才能既没有来自内心的忧虑和忧郁,也没有来自外界的忧患和忧难,这才是我们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2]编辑本段作者  老子(前600年 ——前470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一说涡阳)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室吏(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1973年12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过两份手抄本帛书《老子》(《道德经》)。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