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学习孝顺尊师的名人名言
● 要想有福气,必须孝顺,一个懂得孝道的人在阳间一定会有福。
● 如果做儿女的不孝顺父母, 就脱离不了苦难的业海, 不能登陆幸福的彼岸。
● 孝顺,孝而不顺,就是对爸爸妈妈好是“孝”;跟爸爸妈妈顶撞就是“不顺”,所以孝顺,孝和顺是分开的。
● 如果一个人在家做不到孝顺父母甚至伤害父母,那么无论他在外面做多少善事功德都难堵住着这个不孝父母的漏洞,因为积福没有折福快。
● 对自己身体的伤害就是对父母亲的不孝顺,因为父母亲给你这个身体,你不好好地保护好就是对父母亲的不孝顺。
● 你的骨头是爸爸给的,你的肉是妈妈给的。
如果你们损害自己的身体爸爸妈妈会很难过,比你们自己还要难过。
● 你躺在床上生病的时候,最难过的不是你而是你的爸爸妈妈。
所以说孝顺的同时,也要保护好你们自己的身体。
● 孝感天地,能够为父母长辈祈福就是孝顺。
● 母亲多伟大,把我们养育了一辈子,我们没有对她付出什么,希望大家现在对母亲孝顺,孝字非常重要。
中国人讲的是孝顺,实际上孝能感恩天地。
我希望你们好好地照顾和孝顺自己的父母亲。
● 请问大家,我们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好好地洗过脸和洗过脚没有
而我们的父母亲从小就帮我们洗脸洗脚。
● 慈悲的心是什么
年迈的老妈妈坐在轮椅上,有些人推着自己母亲在轮椅的时候觉得别人在看他,觉得很难为情,好像推着自己的妈妈丢了自己的面子,你想想看,你孝顺地推着自己的妈妈都怕别人笑话你,你这个人哪有慈悲心啊,所以勇气是在慈悲心中生出来的。
● 老人家不贪什么,孩子经常孝顺孝顺,不要去惹老人家生气,你给她说几句好话买点东西,看到孩子很孝顺,爸爸妈妈就满足了。
● 如果你们自己不孝顺,那你们的孩子就不会孝顺,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白话佛法
孝亲尊师
孝亲尊师“孝亲”和“尊师”各分三个层次,“孝亲”分“孝养”、“孝顺”、“孝敬”三个层次,“尊师”分“尊敬”、“遵从”、“尊承”三个层次,以下分别略说一下。
先说“孝亲”,孝为人伦之本,本立而道生,孝是所有一切智慧、财富、幸福的根基,所谓厚德载物也。
最基本的孝亲从向父母尽孝开始,推而广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第一、 孝养。
孝养父母分两个层次:1、养父母之身。
一个孝子最起码的,要让自己的父母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生活基本面上没有太多的忧虑,尽自己可能地满足父母的需求。
如果自己没有能力满足父母的需要,也要在父母跟前尽心侍奉,这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
如果身在外地条件不许可,那也要常存此心。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应该意在近前侍奉上。
但是,夫子又说,“游必有方”,这个方应该不是指方向、方位这些,如果父母知道你去的方向,知道你在某某监狱里被看守,那也不是个孝子,这里的“方”,应该是方正之学,即圣贤之道,也就是说,离父母远游只有一个原因可以免责,那就是恭行圣贤之道。
2、养父母之志。
在这一点上有两层次:首先,不让父母因我而忧虑。
再者,不让父母因我而羞愧。
《弟子规》云:“身有伤,遗亲忧,德有伤,遗亲羞。
”一个孝子不能让自己的身体一直处在疾病或不安当中,而让父母为自己而忧虑。
《论语·泰伯》中说: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
启予手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据《孝经》记载,孔子曾对曾参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就是说,一个孝子,应当极其爱护父母给予自己的身体,包括头发和皮肤都不能有所损伤,这就是孝的开始。
曾子在临死前要他的学生们看看自己的手脚,以表白自己的身体完整无损,是一生遵守孝道的。
大家想一想,连身体都不愿意伤害,更何况德行呢
一个人如果对内不能和睦兄弟,对外不能与人和乐相处,时时让父母为你担忧,这就是不孝。
与人不和尚且不可,更何况做一些与德行有损的见不得人的事情让父母感到脸上不光彩乃至于羞愧呢
想想,我们现在养父母之身做得不好,养父母之志则做的更差。
特别是现在,有些女孩子婚前多次堕胎,直到结婚时才发现伤身太甚乃至不能生育了,一方面葬送了自己一辈子的幸福,另一方面后半生与各种妇科疾病紧密相伴,更重要的,这是既“遗亲忧”又“遗亲羞”,实在是大不孝啊
第二、 孝顺。
不孝之子一般都称作“逆子”,就是一直顶撞父母或违逆父母的意愿行事。
之所以说违逆父母即为不孝,也并不意味着父母说的做的都是对的,也不是所做的一切都按照父母说的去做即便错了也照着执行,直到最后让父母发现自己错了再后悔,这样为了保全自己而让父母承担过错后果也不是孝子。
《弟子规》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孝顺之子不当面顶撞父母,绝对不做让父母憋闷委屈的事,更不故意给父母找气受,深深知道世上没有一个父母会故意伤害自己的孩子,没一个父母愿意明明白白地眼睁睁把自己的孩子往火坑里推,父母说的对一定要听,觉得不对,应该好好考虑一下父母的立场,想想是不是我们的想法太幼稚,如果不是,的确是父母的问题,先不顶撞,顺承下来,然后再用《弟子规》所说的办法使改变主意。
如果自以为很了不起,以为父母的思想守旧,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他一定会因为不孝顺父母犯下更大的错误。
要知道,父母往往为我们想得比我们自己还周到还长远,而我们自己往往只看到现在眼前,却忘了未来。
所以“孝道”当中,“顺”字尤其重要。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中庸》)孝顺父母的人,首先要做顺从父母心意的事情,夫妻和顺,兄弟和睦,这是父母愿意看到的,这样做了,这就是顺父母的心意,一个人能这样的孝顺父母,他做什么事情都会顺的。
第三、 孝敬。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孝中如果没有敬意,那就是丧失了人伦根本的所谓“养活”。
这用孔夫子的说法,就是把父母与犬马等同起来将养的大不敬行为,不孝之至。
天下父母是最无私的,每一位父母都有一颗无私的爱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爱。
另一方面说,只有敬爱自己父母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赞赏,才会博得别人的尊敬。
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人,实在没有谁真愿意与他打交道。
这样的人与人相处没有道义交往,只有唯利是图。
所以,这样的人做点生意干点工作非常劳累,他总是感觉自己为挣一分钱付出了太多的努力,他还以为这个世界本来如此,一辈子体会不到幸福的滋味。
其实这都是在不敬父母时往自己心中种下的傲慢无礼的种子长出来的恶果。
有人乃至于说,自己的父母身上有好多低级嗜好,有丧人伦的恶行,是许多人嘲讽的对象,不值得自己敬重。
他感觉自己和一些人一样对自己父母的无礼是应该的。
有这种想法的人应先参照以上“孝顺”条目去做一做,然后再好好地做自我反省,父母的善恶行为都是用以教化我们自己的,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随顺了自己的恶习偏见,乃至于不敬父母造下恶因,自己无论如何努力,只要这种心念不改,都会被社会和自己的子女抛弃,那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如自己的父母。
设身处地想想,自己如果再回去到父母的年代,那比父母不知又要差多少。
真正的孝子,根本不会看到父母的缺点,只会认真反省自己的缺点,之所以能够看到父母的缺点,那首先是自己的大不敬,认真反省,以古舜王为榜样,更加努力地修身,才能感化所有身边的人。
舜王的父母在外人看来是最恶的父母,但是舜王没有看到,他恭行孝道,从最后的结果来看,父母正是成就舜王高尚人格的人。
再说“尊师”,尊师是人生成长的第一步,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最基本的尊师从尊敬为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开始,推而广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第一, 尊敬。
我们是否可以从一个老师那里学到知识,能学到多少,与这位老师的学问修养没有直接关系,而与我们对那个老师的恭敬程度直接相关。
遇到一位学问和个人修养非常好的老师是我们的福气,可是我们不是打心眼里挚诚尊敬这位老师,那我们从老师这里能学到的东西非常有限。
一分恭敬学到一分,二分恭敬就能学到两分,一点也不会多学到。
古人奉事师长,哪怕在我们看来是一位学问不高的老师,门下也能出有识之士,那个学问不是老师教的,而是从恭敬老师的过程中感应到的。
周星弛的搞笑片子里有一段,他师父发现他没有钱了,就不想再看到他,叫他从很高的台阶往下滚,告诉他那是无敌风火轮,没想到他真的练成了。
他为什么会练成,因为他对师父打心眼里恭敬,真诚地想从师父那里学到东西,所以他就得到了。
从这一点上来看,那个片子并不夸张,因为从古到今,那些被骗成功的例子不在少数,都是因为百倍的恭敬得到的百倍的学业利益。
第二, 遵从。
尊敬老师不是每次见面都鞠躬,也不是时时追随老师左右不离不弃,也不是到处宣扬老师的好处,更不是逢年过节花钱请老师摄一顿。
假如你说尊敬哪位老师,而把他说的话当做耳旁风,甚至于背其道而为之,你是尊敬老师吗
所以,尊敬老师关键是依教奉行,在实践中落实老师的教导。
最尊敬老师的学生,哪怕长期不在老师身边,看不到老师时还在依照老师的教诲行事,在实践当中获得真实的受益
第三, 尊承。
真正尊师之道,不但要挚诚恭敬、依教奉行,还要做好承前启后的传承工作,不能让老师之道从自己这里断绝。
传承有三种方式:一、身教。
自己“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一个依照师道而有所成就的好样子。
在这里所说的有所成就,包括在生活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各个方面,无论在哪方面成就至少一项值得为人称道为人效法的好样子,乃至身边有人有意无意跟着你的样子学习,对人产生好的影响,这就是第一种传承师道的方法,也是身教之法,所谓不言之教、以身示教、潜移默化、师恩不忘。
二、言教。
自己执持老师衣钵,像老师一样去收授门徒教化学生,称扬赞叹老师之名,号召大家一起学习,并与大众一起身体力行,人人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最终将老师的教诲传至天下,让更多的人因之获益。
三、德教。
自己不但身体力行,无时无刻不深受老师教诲的滋养,而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依老师之道为人谋福利,让更多的人因之获益,人人深切感念并深受影响,乃至改变自己以往的过错,开始在生活中效法试行,从而移风易俗、师道张显,使民风淳厚福被万世。
有关孝亲尊师的道理,古人论述甚多甚繁,历朝以来事证甚多,不断证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实为做人伦常之根本,毕竟博文篇幅所限,我简略说说以为提醒。
不光提醒大家,更是提醒我自己,所以心中常怀惭愧,唯力行而已
我要写一个读书报告,除了孝顺、尊师、重友、善学、守德、读书之外,还有什么值得我写的
(4个)
我个人认为这样排:品德、诚信、孝顺、尊师
关于孝顺的四字成语
爱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 骨肉至亲 骨肉相连 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晖 冬温夏清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费 顾复之恩 藉草枕块 敬恭桑材 敬贤 劳而不怨 南山之寿 寝苫枕块 升堂拜母 寿比南山 寿山福海 菽水承欢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显亲杨名 孝子贤孙 仰事俯畜 养生送死 义不背亲 白云亲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并茂 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