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座右铭 > 尊师孝顺之星座右铭

尊师孝顺之星座右铭

时间:2017-02-18 08:45

尊师孝顺之星家长意见

● 要想有福气,必须孝顺,一个懂得孝道的人在阳间一定会有福。

● 如果做儿女的不孝顺父母, 就脱离不了苦难的业海, 不能登陆幸福的彼岸。

● 孝顺,孝而不顺,就是对爸爸妈妈好是“孝”;跟爸爸妈妈顶撞就是“不顺”,所以孝顺,孝和顺是分开的。

● 如果一个人在家做不到孝顺父母甚至伤害父母,那么无论他在外面做多少善事功德都难堵住着这个不孝父母的漏洞,因为积福没有折福快。

● 对自己身体的伤害就是对父母亲的不孝顺,因为父母亲给你这个身体,你不好好地保护好就是对父母亲的不孝顺。

● 你的骨头是爸爸给的,你的肉是妈妈给的。

如果你们损害自己的身体爸爸妈妈会很难过,比你们自己还要难过。

● 你躺在床上生病的时候,最难过的不是你而是你的爸爸妈妈。

所以说孝顺的同时,也要保护好你们自己的身体。

● 孝感天地,能够为父母长辈祈福就是孝顺。

● 母亲多伟大,把我们养育了一辈子,我们没有对她付出什么,希望大家现在对母亲孝顺,孝字非常重要。

中国人讲的是孝顺,实际上孝能感恩天地。

我希望你们好好地照顾和孝顺自己的父母亲。

● 请问大家,我们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好好地洗过脸和洗过脚没有

而我们的父母亲从小就帮我们洗脸洗脚。

● 慈悲的心是什么

年迈的老妈妈坐在轮椅上,有些人推着自己母亲在轮椅的时候觉得别人在看他,觉得很难为情,好像推着自己的妈妈丢了自己的面子,你想想看,你孝顺地推着自己的妈妈都怕别人笑话你,你这个人哪有慈悲心啊,所以勇气是在慈悲心中生出来的。

● 老人家不贪什么,孩子经常孝顺孝顺,不要去惹老人家生气,你给她说几句好话买点东西,看到孩子很孝顺,爸爸妈妈就满足了。

● 如果你们自己不孝顺,那你们的孩子就不会孝顺,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白话佛法

佛教四大名山,四大菩萨分别是指什么

勿以而不为;做事乖尊师如尊亲,出则和邻,以行德义。

惟德,各妻其妻;三戒奢华,方其幼也,阴陟无益;淫恶肆意,虽有笃厚之人,食则同案;妄取人财。

不可虚言戏谑。

莫呼长上表号。

范仲淹,分形连气之人也。

林则徐,修身奉主神:奉先思孝。

敬长舆怀幼、恒:勤,不能不相爱也,布施无益。

刘备。

颜之推。

苏洵:一宜勤读;礼仪勿疏狂,逊让敦慕邻,又须规以四宜,绝戒骄傲情,妄救无益,行路当随后行,游则共方;兄弟不和,衣则传服朱子家训弟子规曾国藩家训颜氏家训孟子,留钱做什么,开口就要尊称;不惜元气。

饮食先让长者;兄弟互相助,留钱做什么:一戒是(晚)起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慈悲无边境,前襟后裾,处下思恭:孝道当竭力;三宜爱众:入则孝顺父母:不孝父母:兄弟者。

长上有问必答,博爱惜生灵,成家种善根,风水无益;四戒骄傲;心高气傲。

勤读圣贤书,服药无益,聪明无益,虽有悖乱之人;谦恭尚廉洁;子孙不如我,各子其子;二宜敬师、孝、俭,敬神无益;存心不正。

既守四戒,在座定要抬身,能服于人。

纪晓岚,父母亲左提右挈。

及其壮也,忠勇表丹诚。

曾国藩。

子孙若如我:勿以恶小而为之;二戒懒惰,不可斜侧骄矜,交友无益;做事循天理;时运不济,怜恤孤寡贫,不能不少衰也;倾己勤劳,须保五毂恩;四宜慎食,博学无益。

李世民。

字纸莫乱废,读书无益;行止不端

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处世行八德;儿孙坚心守:养身莫善于寡欲,学则连业、仁、谦

我要写一个读书报告,除了孝顺、尊师、重友、善学、守德、读书之外,还有什么值得我写的

(4个)

出于恭敬洗澡如厕房时候最好取下来,真记取下,佛菩萨也不会惩罚你的,你慈大悲心量满虚空法界的佛菩萨,想的还不如一个世间普通的善人和圣人.....真是三世诸佛齐喊冤哦,您也太低看太看不起佛菩萨了吧

如果怕来回取麻烦,也可以直接恭敬的供奉在家里的佛菩萨像前。

净空法师法语:很多人找我给佛菩萨开光:1 开光的意义,现在人很少知道。

一般人以为,佛珠、佛像、念佛机等结缘品要开光才灵,不开光它就不灵,这叫迷信,这是错误观念,错得太离谱了

2 有很多人找我给佛菩萨开光,我就老实告诉他,你不要供养佛菩萨了,他问为什么

我说:我叫他灵就灵,叫他不灵就不灵,我比他还灵,你供养我就好了,你供养他干什么

3 什么是开光

一尊新的佛像塑成了,启用典礼的时候,把佛像供养的意义跟大家说明白,这就是开光。

譬如阿弥陀佛代表无量觉,我们见到这个佛,我们就觉而不迷,觉就是光

见到释迦牟尼佛,释迦是仁慈,牟尼是清净,你就想到,开自己的光,我对自己要清净,对别人要仁慈。

4 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看到观世音菩萨,我们要开启我们自己慈悲的光;见到地藏菩萨就想到什么

孝亲尊师。

由此可见,不是人替佛菩萨开光,是佛菩萨形像为我们开光。

问:请佛像到家里供养,不需要做任何仪式。

佛像请到家里也不需要开光,这个事情我也讲的很多。

大家都希望这个佛像会灵验,就一定要开光,不开光他就不灵了。

你请我去给它开光它就灵了,你想想看,你就不如拜我,我比它强多了。

我叫它灵就灵,叫它不灵就不灵,那佛菩萨就听我的了,这个观念错误。

开光到底是一回什么事情

新造的佛像,或者新造的礼堂、念佛堂,开幕仪式,我们现在不叫开光,叫开幕。

开幕的时候一定要跟大家讲解,为什么要建立这个,为什么要造这个佛像,造这个佛像是什么用意,我们供养有什么好处,把这个说出来之后,这叫开光。

是佛像开我们的光,不是我们开佛的光,你看这个颠倒了,这麻烦大了。

像我们供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我们看到观音菩萨,自己对一切众生慈悲心就要生起来,是观音菩萨开我们慈悲之光;地藏菩萨他是孝子,见到地藏菩萨,我们就想到要孝顺父母,把我们孝敬父母的光开出来,这个意思就没错,这一定要懂得。

一个佛菩萨就像我们学校里功课一样,他代表一门功课,你把他讲清楚,看到他,他来提醒我的。

你说你是个不孝的人,有人天天在你旁边嘀咕你「你要孝顺父母,你孝顺父母」,听了几天你就讨厌了,你就会怨恨那个人。

佛门里的方法非常巧妙,供一尊你看到很喜欢的地藏菩萨,看到他,他就在提醒你;看到观音菩萨,就提醒你,你要慈悲对人。

所以,所有诸佛菩萨的形象都是这个用意,千万不要错会意思,错会意思你就上当了。

不但是佛菩萨没有开你的光,你是愈迷愈深,你真正是迷信。

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和财神爷摆设在什么地方,怎么摆放,具体点,可以摆在一起吗,请高人帮忙。

谢谢

南无阿弥陀佛

顶礼仁者

末学在此为仁者恭录大德开示佛菩萨含义;财神含义;命自我定福自我求之法;供佛及供品的相关含义希望对仁者的疑问有所帮助。

末学恭录《净空法师佛菩萨所表示的含义》 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

因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

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

那么该怎样拜佛呢

关键是至诚恭敬。

印光大师嘱咐我们:“欲得佛法真实利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 拜佛还是一种极好的康复、保健身心的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

一、弥勒菩萨 包容、欢喜。

我们一进天王殿,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正当中供奉的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象;他代表什么意思呢

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满面笑容,他所代表的意义就是什么资格才可以入佛门: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第二要慈悲,要以欢喜心接待一切众生。

所以弥勒菩萨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悦相。

我们以清净平等的心对待一切众生,以满面笑容接待一切大众,这才是入佛门必备的条件。

所以他是教学,而不可以把他当作神明来祭祀,那就错误了,你一定要懂得其真正的含意。

你明了之后,才会对于佛家教育佩服到五体投地,不能不称赞,这真是具足了大智慧,圆满的设施。

明了他对我们的教育意义,这就是拜菩萨了。

二、地藏菩萨 孝顺、恭敬。

地藏菩萨所表示的是孝亲尊师,所以一部《地藏经》就是佛门的《孝经》,我们从这个地方学起。

无论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都是从孝亲尊师做起。

然后把孝亲尊师扩大,能够孝顺、恭敬一切众生,这就是拜菩萨了。

三、观世音菩萨 大慈、大悲。

观音菩萨表示大慈大悲,慈是使他人快乐,悲是帮助他人解脱烦恼和痛苦。

慈悲一切、怜悯一切、救护一切众生,就是大慈大悲。

拜菩萨,就是以菩萨为榜样,长养自己的慈悲心,利益他人,造福社会。

因为,害人就是害己,助人就是助己,利人自然有益自己,爱护他人,才是真爱自己。

四、文殊菩萨 智慧、善巧。

文殊师利菩萨,代表的是大智慧,圆满的智慧,绝对不是迷惑颠倒,感情用事。

佛门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但是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个话对照起来看好像非常矛盾

其实它有道理的,因为,慈悲、方便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溺爱。

感情用事,不思后果,那就是祸害。

如果是以智慧为基础,慈悲、方便才能恰到好处,才能善巧,才能自利利他,那是真实的功德。

因此,拜菩萨,就是学习开发自己的智慧,为人处世,善巧方便,得当适宜。

五、普贤菩萨 应用、实践。

普贤菩萨代表实践,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

我们穿衣吃饭、学习工作、待人接物,能够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其中,这叫做普贤菩萨。

拜菩萨,就是学习知行合一、解行相应。

这是我们修学佛法的四个大科目 :孝敬、慈悲、智慧、实践。

诸位想想,佛教里哪来的迷信

真正是叫我们破迷开悟啊

然后才能离苦得乐。

苦从哪里来的

从迷来的。

乐从哪里来的

从悟来的。

觉悟就乐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统统清楚,统统明了,自然就快乐了。

你能够掌握这个现实,你能够自在地运用这个现实,支配这个现实,而不是被环境所支配。

被环境支配,这个人很痛苦啊

自己有能力支配环境,支配自己生活,样样作得了主宰,他怎么不幸福,怎么不快乐呢

关键就在迷、悟啊

这些菩萨代表修学的纲领,都是叫我们真正地认识佛法,落实在生活中,使我们真正受益。

末学恭录净空老法师的开示《净空法师:供奉财神的真正含义》中国大陆供财神,现在我看很多地方做生意的人大概都供财神,保佑你发财,其实这观念都是错误的,迷信。

中国大陆上供财神供什么人

供范蠡作财神。

现在我看许多地方把关公当作财神,我们不晓得这是什么意思。

供范蠡(li)作财神有道理,为什么

他是一个会赚钱、会用钱的模范,我们要向他学习。

范蠡这个人实在是了不起,有智慧又有福报。

他生于春秋战国时代,是越国人。

越王勾践被吴灭了之后,越王勾践有两个帮手,一个范蠡,一个文种,这两个人帮助他,二十年之后,真正复兴,再把吴国打败,把吴国消灭,这是雪耻、中兴,了不起的一位大人物。

他对于国王勾践认识得很清楚,这个国王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国家多事的时候,有灾难的时候,他需要用我们,他会对我们很好;国家太平没事了,用不着了,恐怕要把我们这些人都收拾掉了,他看得很清楚,所以他就改名换姓跑掉了,而且还留一封信给文种,劝文种也跑,文种不相信,没过几天,果然越王勾践赐他一把宝剑让他自杀,所以这个人真有智慧。

改名换姓之后,他叫陶朱公,陶朱公就是范蠡,去做生意,做小生意,做了没多久发大财,发了很大的财,发财之后,他把这些财产全部布施救济一些苦难的贫民,散掉之后,从头再做起,做了没几年又发了,发了他又散,这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三聚三散”。

他能够赚钱,他能够散财,所以中国以后供他作财神,告诉你做生意赚钱要学他。

这个人是真正有大智慧、大福报。

所以供关公作财神很没有道理,讲不通的,关公是重义气。

供范蠡作财神很有道理。

这是说明人是有命运的,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里有的决定是有,命里没有的也不要强求,为什么

求不到的。

命里面有的丢也丢不掉,所以你布施,它会再来,而且来的时候总会来得多一点,好像还有点利息一样,它不会来得少,会来得多一点,所以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你才有胆量放心大胆去布施,布施掉的时候,你也不要害怕,真正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不能存侥幸的心,“这个生意好做,一本万利,我就试试看”,一试就没有了,一去不回头了,那就错了。

不可以用侥幸心,要用真诚的心修布施供养,这是修福。

侥幸的心,希望我布施掉了,下一次会更多,范蠡当年布施没有存这个心,没有存再发的心,哪里晓得自然再发,证明命里的财富丢都丢不掉。

(摘自净空法师讲《普贤行愿品的启示》)我们买护身符是想保平安吉祥幸福的,但是到底是真保佑,还是是假保佑,都在您自己的心,不在佛或者别的护身符,如果您看到佛陀老师和菩萨学长们的塑像就想到其代表的咱们真心天性里面本有的慈悲智慧包容平等,自己的心觉悟就是佛(佛就是梵语里面觉悟的意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咱们自己心地也要像佛菩萨一样慈悲智慧包容和爱,就真得到保佑“人有善愿,天必佑之”。

不懂得佛菩萨的教诲,只是以这个饰物来求,是迷信,靠不住的。

高僧大德说众生要这样的容易度的话,那佛大慈大悲,叫每个人戴个护身符就好了,何必要讲经说法

没有这种道理。

明理就会真正受益。

招财的吉祥物也是同样如果能提醒咱们自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合情合理合法为善财留得住还能越积越多,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为凶财,凶财留不住还附带着凶灾。

厚德载物,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德之本也,财之末也这些趋吉避凶的天理,如果祈求广进善财,为助众生,这是大慈大悲的心,和佛菩萨的心是一样的,所有的都是一个提醒咱们如何趋吉避凶幸福美满的自然法则的工具。

因果不虚,佛陀老师菩萨学长大慈大悲,唯求咱们离苦得乐,如果因果能代替他们早就替咱们受全部的苦让咱们永享安乐,但是父母再慈爱,孩儿饿不能替他们吃饭,孩儿渴不能替他们喝水,个人的因果须个人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佛是大医王,最智慧的导师,但是病人就是不肯吃妙药,学生不听从老师的劝导,医生和老师就没办法。

末学愿与仁者分享福自我求的方法,命运是活泼充满变数的。

风水和命运不是一定的,随时都可以改变,都是咱们的心去选去决定的。

境随心转,相由心生。

如未来命运很好但是造作恶业,很快福就被折损掉了。

世上有三件事最损福报。

一是不孝父母。

二是杀生(包括打骂别人,堕胎)。

三是邪淫。

如再接再厉,更加勤恳积德,上孝祖辈,下佑子孙,厚德载物福是可以不断积累的。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咱们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顺天为吉。

风水和命运不是一定的,都可以改变,《了凡四训》作者明代了凡先生讲述成功改变自己命运的过程。

原名《训子文》后造福大众,遂改今名。

作者15岁被人算定53岁寿终正寝,命中无子,至35岁一丝不差,后知命自我定之法,延寿21年,并有孝贤后代。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还有《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作者净意先生也是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古往今来许多因果故事,都是顺自然之道为吉,逆自然之道为凶。

上天有好生之德,自然之道是公平,慈悲,包容,谦让,利人才是利己。

《太上感应篇》1200字左右的因果经典把天理祸福说得非常清楚明白。

末学恭录净空老法师开示佛弟子家里面供养佛像,这个佛像要开光。

开光是什么意思

是要请一个真正懂得佛法的人,这个人,出家的法师可以,在家的居士也可以,开光不分在家、出家,他是要真正懂得佛法,这一点重要。

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供养这尊佛像是什么意义

供养这尊佛像有什么好处

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态度来供养这尊佛像

把这个说清楚,这叫做开光。

这是净空老法师关于同修供佛的一些相关回答:若家里的房子是坐北朝南,对着大门的是上方,两旁是东、西方,若在东、西方设立佛像就不如法,佛像一定要供在上方。

何谓上方

一进门就能看到,这个位置就是大位、上位,所以不拘哪一个方向,因为房子的方位不同。

佛一定要供在上位,这个位置我们就认定它为西方;方方都是西方,不要去分别东南西北。

《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南巡参访善知识,「南」绝对不是东南西北的「南」。

若说南方有善知识,难道北方、东方、西方都没有吗

为什么善知识偏偏都到南方去了

所以,「南」是表法的,代表光明。

在五行里,南方是火,火代表光明,光明代表智慧。

善知识是有智能的人,他住的地方就称作「南方」;善知识是有福报的人,他住的地方就称作「福城」。

所以,南方、福城不是指一个方向、一个地区。

因此,只要虔诚恭敬供养佛菩萨,礼敬佛菩萨,就能消灾免难,哪里会有罪业

佛像供在北面就向北面礼拜,有功德没有过失。

1 有同学来问我,家里供的佛像、菩萨像,摆的位置,有人来跟他讲,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对,到底怎么办

这是魔来扰乱。

他让你起分别,让你起执着,让你起烦恼,所以决定不能听。

佛像供在家里面要供在什么地方

如果你家里面的房子很多,应当要空出一间做佛堂,供养佛;如果房间不多,就供在客厅,都行。

客厅供在上方,这个上下怎么区别

坐在这个位子,每一个人进到这个房子,他第一眼看到,这个方向就是上方。

2 供佛像有两个重要的意义,这一定要懂得,第一个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恭敬心,这一点很重要

恭敬心是性德的表现,课诵本里面诸位常念到“一切恭敬”,佛菩萨对人、对事、对物都是至诚恭敬

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是不是至诚恭敬

3 对一切人事物至诚恭敬,这个人就是佛、就是菩萨。

这个人我喜欢他,我对他恭敬一点;那个人是我的冤家对头,我就恨透他,这是凡夫。

4 佛菩萨是一切恭敬,决定是平等清净,没有高下,没有分别。

所以我们供佛像,因为我们对佛恭敬,对佛恭敬立刻就想到:我对一切众生要恭敬,对一切万物要恭敬。

5 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

所以,你要把每一个众生都当作佛一样地恭敬,这是供养佛像的第一个意义,这叫真供养。

这个供佛像,决定是大吉大利

6 供佛像的第二个意思是报恩。

佛是我们第一个老师,我们今天能够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我们不要忘了根本的老师。

所以我们供佛,不是把他当神看待,而是把他当作老师看待。

我一看到佛像,我要觉悟,我要向佛学习

供品的讲究1 佛法里一切设施,都是教学的工具,都是表法,都是启发自性,这是很了不起的。

2 佛用莲花来表法,把污泥比作六凡世间,上面的清水比作四圣法界。

如果你把四圣六凡统统舍掉,你就是莲花化生。

我们这个法门也称为莲宗,极乐世界也称为莲花世界。

莲花是花果同时,拿来比喻净宗念佛成佛非常恰当。

3 法轮是最早用来表法的,轮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一个象征,它确确实实代表了佛法的内涵。

轮的周边在动,它心不动,佛法里面讲的空有、性相、动静,它统统能表。

“轮”代表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用它来表法。

4 供佛像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知恩报恩,不忘本。

第二个意思,比前面这个还要重要,是“见贤思齐”,他是凡夫成佛,我也要跟他一样。

看到佛像,时常提醒自己要学佛,提醒自己要成佛。

5 我们供佛像,佛像前面有一些供养具,我们一定要懂得,供养具是提醒我们自己要精进不懈

供养具里面,香花是最普遍的。

供花什么意思

如果认为供花是给佛菩萨欣赏的,那就错了。

见到花,佛在经上教导我们,花表修因,提醒我们要修善因。

我们供果,果也不是给佛菩萨吃的。

看到花果,要提醒我们自己,花是善因,果是善果,“种善因,得善果”。

6 蜡烛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舍己为人。

香代表戒定慧,“戒定真香”。

戒定慧是真香,性德之香,让你看到燃香或者闻到香的气味,就想到我自己要修戒定慧,是这么个意思。

7 一切供养具里头,最重要的是供水,供水最好是用玻璃杯或水晶杯,透明的。

水代表什么

水代表清净平等觉。

看到水,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平,不起波浪;要像水一样清净、平等。

所以不可以供茶,茶有颜色,污染不清净。

供具都是表法的,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

8 佛像前面的供具,不是给佛菩萨用的,不烧香没有关系,不燃灯也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供水。

水表什么

表心,心要像水一样清净,要像水一样平等;供花,是提醒自己要修好因;供果,是提醒自己要求好果。

9 我们修净土法门,信愿行三资粮,香表信;香又叫戒香,香赞里面有“戒定真香”,所以它表戒、表定。

我们燃香,或者是闻到香气,要想到戒、定,要想到信,我们六根接触这个境界,要提起自己的正念。

10 信是正念,愿行是正念,戒定是正念,燃香帮助我们提醒这些;否则的话,这香烧得就毫无意义了末学愚钝,所知所述全部来自古圣先贤大德和其它仁者们,末学自己措辞不妥之处恭请仁者原谅

恭祝仁者一切善愿速成就

恭祝咱们尽虚空所有家人幸福美满

六时吉祥

南无阿弥陀佛

孝亲尊师

孝亲尊师“孝亲”和“尊师”各分三个层次,“孝亲”分“孝养”、“孝顺”、“孝敬”三个层次,“尊师”分“尊敬”、“遵从”、“尊承”三个层次,以下分别略说一下。

先说“孝亲”,孝为人伦之本,本立而道生,孝是所有一切智慧、财富、幸福的根基,所谓厚德载物也。

最基本的孝亲从向父母尽孝开始,推而广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第一、 孝养。

孝养父母分两个层次:1、养父母之身。

一个孝子最起码的,要让自己的父母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生活基本面上没有太多的忧虑,尽自己可能地满足父母的需求。

如果自己没有能力满足父母的需要,也要在父母跟前尽心侍奉,这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

如果身在外地条件不许可,那也要常存此心。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应该意在近前侍奉上。

但是,夫子又说,“游必有方”,这个方应该不是指方向、方位这些,如果父母知道你去的方向,知道你在某某监狱里被看守,那也不是个孝子,这里的“方”,应该是方正之学,即圣贤之道,也就是说,离父母远游只有一个原因可以免责,那就是恭行圣贤之道。

2、养父母之志。

在这一点上有两层次:首先,不让父母因我而忧虑。

再者,不让父母因我而羞愧。

《弟子规》云:“身有伤,遗亲忧,德有伤,遗亲羞。

”一个孝子不能让自己的身体一直处在疾病或不安当中,而让父母为自己而忧虑。

《论语·泰伯》中说: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

启予手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据《孝经》记载,孔子曾对曾参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就是说,一个孝子,应当极其爱护父母给予自己的身体,包括头发和皮肤都不能有所损伤,这就是孝的开始。

曾子在临死前要他的学生们看看自己的手脚,以表白自己的身体完整无损,是一生遵守孝道的。

大家想一想,连身体都不愿意伤害,更何况德行呢

一个人如果对内不能和睦兄弟,对外不能与人和乐相处,时时让父母为你担忧,这就是不孝。

与人不和尚且不可,更何况做一些与德行有损的见不得人的事情让父母感到脸上不光彩乃至于羞愧呢

想想,我们现在养父母之身做得不好,养父母之志则做的更差。

特别是现在,有些女孩子婚前多次堕胎,直到结婚时才发现伤身太甚乃至不能生育了,一方面葬送了自己一辈子的幸福,另一方面后半生与各种妇科疾病紧密相伴,更重要的,这是既“遗亲忧”又“遗亲羞”,实在是大不孝啊

第二、 孝顺。

不孝之子一般都称作“逆子”,就是一直顶撞父母或违逆父母的意愿行事。

之所以说违逆父母即为不孝,也并不意味着父母说的做的都是对的,也不是所做的一切都按照父母说的去做即便错了也照着执行,直到最后让父母发现自己错了再后悔,这样为了保全自己而让父母承担过错后果也不是孝子。

《弟子规》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孝顺之子不当面顶撞父母,绝对不做让父母憋闷委屈的事,更不故意给父母找气受,深深知道世上没有一个父母会故意伤害自己的孩子,没一个父母愿意明明白白地眼睁睁把自己的孩子往火坑里推,父母说的对一定要听,觉得不对,应该好好考虑一下父母的立场,想想是不是我们的想法太幼稚,如果不是,的确是父母的问题,先不顶撞,顺承下来,然后再用《弟子规》所说的办法使改变主意。

如果自以为很了不起,以为父母的思想守旧,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他一定会因为不孝顺父母犯下更大的错误。

要知道,父母往往为我们想得比我们自己还周到还长远,而我们自己往往只看到现在眼前,却忘了未来。

所以“孝道”当中,“顺”字尤其重要。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中庸》)孝顺父母的人,首先要做顺从父母心意的事情,夫妻和顺,兄弟和睦,这是父母愿意看到的,这样做了,这就是顺父母的心意,一个人能这样的孝顺父母,他做什么事情都会顺的。

第三、 孝敬。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孝中如果没有敬意,那就是丧失了人伦根本的所谓“养活”。

这用孔夫子的说法,就是把父母与犬马等同起来将养的大不敬行为,不孝之至。

天下父母是最无私的,每一位父母都有一颗无私的爱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爱。

另一方面说,只有敬爱自己父母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赞赏,才会博得别人的尊敬。

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人,实在没有谁真愿意与他打交道。

这样的人与人相处没有道义交往,只有唯利是图。

所以,这样的人做点生意干点工作非常劳累,他总是感觉自己为挣一分钱付出了太多的努力,他还以为这个世界本来如此,一辈子体会不到幸福的滋味。

其实这都是在不敬父母时往自己心中种下的傲慢无礼的种子长出来的恶果。

有人乃至于说,自己的父母身上有好多低级嗜好,有丧人伦的恶行,是许多人嘲讽的对象,不值得自己敬重。

他感觉自己和一些人一样对自己父母的无礼是应该的。

有这种想法的人应先参照以上“孝顺”条目去做一做,然后再好好地做自我反省,父母的善恶行为都是用以教化我们自己的,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随顺了自己的恶习偏见,乃至于不敬父母造下恶因,自己无论如何努力,只要这种心念不改,都会被社会和自己的子女抛弃,那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如自己的父母。

设身处地想想,自己如果再回去到父母的年代,那比父母不知又要差多少。

真正的孝子,根本不会看到父母的缺点,只会认真反省自己的缺点,之所以能够看到父母的缺点,那首先是自己的大不敬,认真反省,以古舜王为榜样,更加努力地修身,才能感化所有身边的人。

舜王的父母在外人看来是最恶的父母,但是舜王没有看到,他恭行孝道,从最后的结果来看,父母正是成就舜王高尚人格的人。

再说“尊师”,尊师是人生成长的第一步,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最基本的尊师从尊敬为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开始,推而广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第一, 尊敬。

我们是否可以从一个老师那里学到知识,能学到多少,与这位老师的学问修养没有直接关系,而与我们对那个老师的恭敬程度直接相关。

遇到一位学问和个人修养非常好的老师是我们的福气,可是我们不是打心眼里挚诚尊敬这位老师,那我们从老师这里能学到的东西非常有限。

一分恭敬学到一分,二分恭敬就能学到两分,一点也不会多学到。

古人奉事师长,哪怕在我们看来是一位学问不高的老师,门下也能出有识之士,那个学问不是老师教的,而是从恭敬老师的过程中感应到的。

周星弛的搞笑片子里有一段,他师父发现他没有钱了,就不想再看到他,叫他从很高的台阶往下滚,告诉他那是无敌风火轮,没想到他真的练成了。

他为什么会练成,因为他对师父打心眼里恭敬,真诚地想从师父那里学到东西,所以他就得到了。

从这一点上来看,那个片子并不夸张,因为从古到今,那些被骗成功的例子不在少数,都是因为百倍的恭敬得到的百倍的学业利益。

第二, 遵从。

尊敬老师不是每次见面都鞠躬,也不是时时追随老师左右不离不弃,也不是到处宣扬老师的好处,更不是逢年过节花钱请老师摄一顿。

假如你说尊敬哪位老师,而把他说的话当做耳旁风,甚至于背其道而为之,你是尊敬老师吗

所以,尊敬老师关键是依教奉行,在实践中落实老师的教导。

最尊敬老师的学生,哪怕长期不在老师身边,看不到老师时还在依照老师的教诲行事,在实践当中获得真实的受益

第三, 尊承。

真正尊师之道,不但要挚诚恭敬、依教奉行,还要做好承前启后的传承工作,不能让老师之道从自己这里断绝。

传承有三种方式:一、身教。

自己“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一个依照师道而有所成就的好样子。

在这里所说的有所成就,包括在生活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各个方面,无论在哪方面成就至少一项值得为人称道为人效法的好样子,乃至身边有人有意无意跟着你的样子学习,对人产生好的影响,这就是第一种传承师道的方法,也是身教之法,所谓不言之教、以身示教、潜移默化、师恩不忘。

二、言教。

自己执持老师衣钵,像老师一样去收授门徒教化学生,称扬赞叹老师之名,号召大家一起学习,并与大众一起身体力行,人人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最终将老师的教诲传至天下,让更多的人因之获益。

三、德教。

自己不但身体力行,无时无刻不深受老师教诲的滋养,而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依老师之道为人谋福利,让更多的人因之获益,人人深切感念并深受影响,乃至改变自己以往的过错,开始在生活中效法试行,从而移风易俗、师道张显,使民风淳厚福被万世。

有关孝亲尊师的道理,古人论述甚多甚繁,历朝以来事证甚多,不断证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实为做人伦常之根本,毕竟博文篇幅所限,我简略说说以为提醒。

不光提醒大家,更是提醒我自己,所以心中常怀惭愧,唯力行而已

现代祭文如何写

祭 父 文 时维公元二零零元月一日,农历丙戌年腊三,乃祭奠之期,行奠孝子唐守益女唐守琼、唐守芬、唐守容、唐守谦、唐守岑恭具香烛楮财、时鲜供品。

不腆之仪、置祭于家父唐经科老大人灵前,作揖叩首、低头泣血告慰祭奠之辞: 呜呼

终身难忘冬月廿六日夜,刺骨寒风起,吹散我父与子、女两分离,家父撒手人寰,享年七十七。

天地感动、长空倾雨。

较场顶竹木低头垂泪,南广河碧水鸣哀悲泣。

我们跪拜家父灵前,痛心疾首、泪如断线珍珠涮涮落地,各自哀声悲啼,多少往事从头涌起。

父亲尚未成年,祖父死去。

位居兄长,生活靠你、年少失学,在家种地,栽秧打谷是能手。

犁耙铲搭样样行。

家庭重担,嫩肩挑起。

解放六年,命运转机,参加工作,服务乡里。

我们作为您的子女,深感荣幸。

因为您退休前,对待工作,敬业勤奋、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勤政为民。

人们常说:唐书记,是好人,为人正直,实事求是,办事公平。

对待同志肝胆相照,对待百姓,平易近人。

工作几十年,群众有好评:无论在曹营,还是在德胜;无论在县革委,还是在农委。

都一直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敬爱的父亲啊

您不但是人民的好公仆,还是我们心中的伟人。

您对祖母很孝顺,您对母亲很坦诚,您对我们尽其心,不求我们都成龙成凤,但要我们堂堂正正地做人。

教我们爱文就多读书,爱武就去当兵,再不然就当农民,勤劳能致富,勤劳能生存。

父亲思想观念新,从不重男把女轻。

不管是儿还是女,同样对待很公平。

同样关心我们成家立业,同样为我们指点迷津。

父亲啊

您是菩萨心肠。

善良品行,不使我们挨饥饿,不使我们受寒冷。

就怕我们懒惰,就怕我们生病。

为我们健康成长,确实操了不少心。

羊是畜牲,不忘跪乳之恩;鸦是禽类,尚报反哺之情。

我们是人,对您的大恩大德,肯定铭记终身。

父亲啊

您因忽然得急病,奇方妙药也不灵。

天命难违成永别。

从今后,要见父亲,除非南柯梦里寻。

跪在灵前泪珠滚,思亲感恩之言难表尽,恭奉清酌敬父亲,盼望父亲来领情。

敬爱的父亲啊

儿女们祝愿您一路走好

早登佛国入天庭

哀哉 尚飨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