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兴衰和对现在的影响
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及其原因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
人类社会数千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是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认真地加以总结和汲取,对于世纪之交正视现实、展望十来,无不具有重要的意义。
还曾记得,世界历史上的奥斯曼帝国曾是雄踞欧、亚。
非的庞大帝国,历时六、七个世纪,对人类历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是,因其经济技术落后,社会发展阶段的停滞以及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堕落,终于在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的反抗中垮台了。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西欧国家经过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而迅速发展起来;经济和技术实力锐增;落后就要挨打,奥斯曼帝国最后不但丧失了原先对西欧国家的力量优势,而且逐步成为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侵略、奴役和掠夺的对象。
一、奥斯是国家的兴起 奥斯曼国家是古代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现今土耳其境内)建立的国家。
古代土耳其人在我国历史上又称突厥人,自汉代始世世代代居于我国北方,遂与我中原地区汉民族往来日趋密切。
隋开皇三年(583年)东西突厥分立,古代土耳其人划归西突厥的一支,他们以“畜牧为事,随逐水草”。
在经过数个世纪中亚民族大迁徙之后,迄至13世纪末停留在小亚细亚的这支突厥人首领奥斯曼一世(1290——1326)宣布独立,自称“苏丹”(即君主),故名奥斯曼国家。
奥斯曼土耳其人信奉伊斯兰教。
13-15世纪的东罗马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均已走下坡路,小亚细亚及巴尔于半岛的大部分基督教地区逐渐为突厥人和其他穆斯林所取代。
奥斯曼土耳其人建国后实行军事采邑制度,他们打着反基督教徒的旗号。
进行所谓伊斯兰“圣战”,发动一系列战争,夺取土地和战利品。
在穆罕默德二世(1451——1481)统治时,奥斯曼土耳其人开始进攻当时欧洲政治文化中心——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于1453年攻陷,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奥斯曼土耳其人继续不断扩张,俟苏里曼一世时(1520——1566)达到鼎盛,其疆域东起中东波斯湾,西到匈牙利,北抵高加索,南达北非沿地中海一带,辖红海、黑海、爱琴海及东部地中海,形成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军事封建帝国,总人口达 1400万。
二、奥斯曼帝国统治的黄金时代 奥斯曼土耳其人汲取先进地区的文化,一跃成为中央集权的强大封建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工商业曾达到一定的繁荣程度。
中央政权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有计划地统一开辟边境自由贸易区,大力扶持和促进对外贸易和过境贸易。
东方的丝绸、香料、瓷器经由这里输往西欧,而西欧的毛织品等也借道转输中亚等地,帝国则从转口贸易中获利非浅。
对外贸易的活跃促进了国内城市经济生活的繁荣和生产专门化的发展。
帝国境内伊斯坦布尔、萨洛尼卡、大马士革、巴格达、开罗和其他古老城市的熟练工匠制造出各种手工业品,纺织、武器制造、造船等行业较为发达。
为维护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在城市里国家严格控制生产、消费、流通等领域,盐、肥皂、蜡的贸易由国家垄断,生话必需品由官方确定价格,利润一般严格控制在10%一20%之间。
信贷利息一般也不超过 20%。
商人和手工业者都有严密的行会组织。
奥斯曼帝国的财政税收也直接地置于中央政权的严格监督和控制之下,穆罕默德二世(1421——1451)颁布的税收法律明文规定:“没有财政总监的命令,国库不能多收支一分钱。
” 当时帝国的繁荣也恰好在国库的盈余上反映出来,例如 1526——1550年期间,苏里曼大帝的岁入总额达600万达卡银币,而岁出总额则为45O万达卡银币。
16世纪也是奥斯曼帝国的文化灿烂时期。
奥斯曼帝国的文化主要接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从而成为穆斯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井未排除东罗马拜占庭文化的烙印。
比如,6世纪在君士坦丁堡兴建的索非亚大教堂可谓拜占庭文化的杰出代表,宽敞宽大,气魄雄伟,中间巨大的圆顶稳定地搁在四个拱形门上;而当15世纪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奥斯曼土耳其人并未摧毁这座被誉为“东方与西方、过去与未来结合” 的索非亚教堂,而是将其完整地保存下来,只在教堂外的四角树起四根尖顶圆柱,便很自然地改造成具有外部结构匀称和线条优美特点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了。
随着帝国的势力逐渐延伸至巴尔干半岛,亚洲文化开始大规模向西入居欧洲本士。
奥斯曼帝国保持一支强大的军事武装力量。
1390年建立第一支舰队,以后舰队规模不断扩大。
及至苏里曼大帝统治时期,适逢奥斯曼帝国海上活动的黄金时代。
苏里曼在位46年,亲自参加了13次征战。
1538年帝国舰队和西班牙等国联合舰队在今希腊西部普雷佛扎附近海面发生海战,共有150艘兵船的奥斯曼舰队战胜了两倍于己的联合舰队,大大巩固了奥斯曼帝国在东地中海的战略地位。
三、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及其原因 奥斯曼帝国的征服和统治给帝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阻碍了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庞大的军费开支造成国库枯竭和税收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负担越来越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终于使帝国元气大伤,日趋衰落。
其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l 、帝国的经济技术停滞不前,缺乏当时西欧国家变革社会、提高生产力的动力。
在经济技术领域,无论农业和工商业,17、18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均未发生根本变化。
17世纪末一位英国人访问伊斯坦布尔后对那里的萧条和衰落作了十分生动的描写:“在君士坦丁堡,假如哪位远道而来的异乡人需要合身的衣服,需要纸、笔、墨水、餐具、鞋、帽子,总之,需要那些在世界各城市都可以找到的物品,那么,他将会发现,除了一些质量极为低劣、叫人都弄不清可派什么用场的物品外,几乎啥都没有。
摆出来待售的少数商品,要么是英国的、不适宜其他任何市场的出口货,要么更糟,是德意志和荷兰仿效英国造的仿制品 …… 只能把它看作世界上最低劣、最贫困的都城。
同时代的西欧正先后经历了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洗礼,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和杜会生产力的提高已将奥斯曼封建军事帝国远远抛在后头。
门世纪3O年代以后,英国在近东市场上已占有优势,奥斯曼帝国作为英国的一个庞大的原料、商品市场,在西方资本的原始积累中只好任人盘剥。
由于外商的进入,大量欧洲银币涌入奥斯曼帝国,导致本国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奥斯曼社会内部极不安定。
有人评论道:“事实上呈现在奥斯曼帝国的解体过程面前的正是西方化的胜利。
” 2、 封建专制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的解放,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奥斯曼帝国中央专制政权随着历史发展,越来越产生负面效应。
奥斯曼帝国维持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治模式,保留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框架,实行伊斯兰教政教合一、反对革新和开放的思想禁铜,这些都为帝国的衰落埋下祸根。
奥斯曼帝国的经济是一种受中央专制政权管制的经济,政府严格监督和控制市场,举凡度量衡、价格和利润、进出口、原料生产以及行会组织等都在中央政府的严格监视和管理约束之下。
所有生产和消费指标均由政府确定,国家实际上成为制造商和消费者的仲裁者。
这样一来,更扼制了广大农民、工匠和商人的积极性和行会组织的自主权。
而当时英、法等西欧国家则在未遭受以往一向控制欧、亚、非之间大部分贸易的奥斯曼帝国等穆斯林国家反对的情况下,积极参与世界贸易,从而促进本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发展。
欧洲自意大利文艺复兴起,实行政教分离,打破基督教神权统治的一统天下,人文主义的实现极大地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知识创新;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国家开阔了视野,通过参与世界性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16—17世纪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争夺殖民地和进行商业竞争,欧洲资产阶级进一步摈弃了中世纪宗教道德战争观,采取近代欧洲世界主义模式;17世纪欧洲的科学革命和18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又极大地加速了社会发展进程,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和技术优势 所有这一切,皆为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所望尘莫及。
3、 帝国的历任统治者和政府高级官员都很腐败,他们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攫取经济利益。
比如,塞利姆二世(1566——1574)便是一个懒惰、愚钝、放荡、嗜酒如命的君主,其臣民都讥称他为“酒鬼塞利姆”;易卜拉欣一世于1649年当政时,他的一位朝臣曾这样描写道:“苏丹落入后宫的亲信和同伴、保儒、哑巴、宦官及女人们的手中,他们一道把所有的事情都弄得一团糟。
” 苏丹阿赫默德三世在位时期(1703一1730),封建贵族生活之腐化日甚一日,居住在首都伊斯坦布尔的达官显贵穷奢极欲,把搜刮来西方的优越感,安以为自己是不可战胜的。
当时,无论是奥斯曼帝国政府官员,还是社会上的贤人哲士,甚至穆斯林学者,均对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成就置若罔闻,他们对帕拉切尔苏斯在医学方面,维萨里和哈维在解剖学方面,哥白尼。
开普勒和伽里略在天文学方面所做出的划时代的贡献几乎一无所知。
这种情况还反映在教育方面。
奥斯曼帝国的教育只停留在向学生教授一系列宗教仪式和教规,要求他们熟记《古兰经》信条。
其结果只能与正在进行科技革命的西欧国家拉大距离。
奥斯曼帝国从16世纪末开始国势日衰,17、18世纪帝国日见瓦解。
到19世纪,原属帝国版图的欧洲国家,如希腊、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与门的内哥罗、保加利亚纷纷独立、自治,有的地区则为俄、奥、英所占有。
1914年,土耳其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战败而濒临灭亡的边缘。
1918年10月,奥斯曼帝国与协约国签订城下之盟《摩德洛斯停战协定》;1920年8月协约国又把《色佛尔和约》强加给土耳其,对奥斯曼帝国力口以分割,除首都外上耳其仅保留小亚细亚中部一块不大的领土。
条约保留了外国享有的领事裁判权,土耳其的财政完全置于协约国监督之下。
土耳其人民在凯末尔(1881——1938)的领导下,发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并取得胜利,于1923年10月29 日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从而结束了苟延残喘的奥斯曼帝国统治。
横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 -------------------------------------------------------------------------------- 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攻陷贝尔格莱德,攻陷布达,围攻维也纳,夺取了地中海 的东岸和红海要道。
奥斯曼帝国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囊括以前的阿拉伯和拜占廷两个 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称雄一时。
奥斯曼帝国在中古后期和近代的历史发 展中曾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个国家是中古后期兴起的。
它的建立者是游牧于里海东南部呼罗 珊一带的一支突厥人。
13世纪时,蒙古人开始向西扩张,迫使他们迁移。
最初他们依附于 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在和拜占廷相邻的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
1242 年,罗姆苏丹国在蒙古人的打击下瓦解。
于是这支突厥人获得了充分发展的机会,从此开始 发展壮大。
部落酋长埃尔托格鲁尔死后,他的儿子奥斯曼(1282—1326年)继位。
1300年,奥斯曼开始自称苏丹,宣布他的部落为独立的伊斯兰国家,即爱米尔国。
13 01年,奥斯曼侵占了富庶的卑斯尼亚平原。
当时奥斯曼的主要敌人是拜占廷帝国。
拜占廷 帝国在小亚的土地是他扩张的主要对象。
1326年,奥斯曼夺取拜占廷在小亚的重镇布鲁 萨,控制了马尔马拉海峡,并把首都迁到布鲁萨,这一新的国家称为奥斯曼帝国,在国内居 于统治地位的土耳其人被称作奥斯曼土耳其人。
这时奥斯曼帝国已经靠近了欧洲,定都布鲁 萨使得这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指向欧洲。
奥斯曼帝国真正大举扩张是在奥斯曼的儿子乌尔汗(1326—1359年)统治时 期。
乌尔汗为了进一步扩张,建立了正规的常备军。
他的常备军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得到采 邑的封建主提供的军队,另一种是新建立的军队,这种军队的规模初期并不大,但是装备精 良,训练严格,是奥斯曼帝国的主要战斗力量。
这种军队的特殊之处是要终生服役,不得建 立家庭,待遇优厚,享有特权。
在奥斯曼帝国,几乎仍然采用中亚的战斗体制,男孩自小就 要接受军事训练,社会以战争掠夺为荣,战士打起仗来英勇顽强。
新军建立初期只有1万 人,到16世纪中期发展到4万人,17世纪初发展到9万人。
当时,奥斯曼帝国有着良好 的扩张条件,拜占廷已经衰落,罗姆苏丹国也已经分裂。
奥斯曼帝国首先占据了原来罗姆苏 丹国的大片地区,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大规模地向欧洲扩张。
1331年,奥斯曼军队打败 拜占廷帝国军队,攻占了尼西亚城。
1337年攻占了克米底亚,距离君士坦丁堡很近,实 际上已经占领了拜占廷在小亚的全部领土。
1354年,乌尔汗率军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占 领了加里波利半岛,并把这里作为进攻巴尔干半岛的桥头堡。
乌尔汗的儿子穆拉德一世(1359—1389年)在位时,奥斯曼帝国占领了整个色 雷斯东部。
1362年,奥斯曼帝国攻陷亚得里亚堡,切断了君士坦丁堡与巴尔干半岛其他 地区的联系,并把首都迁到这里。
1389年,欧洲联军与奥斯曼军队在科索沃发生了激 战,尽管由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波斯尼亚,瓦拉几亚,阿尔巴尼亚和匈牙利人组成的联军 作战英勇,在战斗中甚至击毙了苏丹穆拉德一世,但由于奥斯曼军队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联 军终于被打败,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保加利亚先后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后来又被兼 并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
这一胜利震动了欧洲各国的统治者。
欧洲各国为了拯救拜占廷帝 国,派出了援军。
1396年,在多瑙河畔的尼科堡战役中,奥斯曼军队一举打败了匈牙 利、法兰西、德意志等国的联军,将近一万名十字军被俘,除了用巨款赎回300名贵族骑 士外,其余的几乎全部被杀。
从此,欧洲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奥斯曼帝国扩张。
于是,巴尔 干半岛逐渐落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拜占廷帝国危在旦夕。
但就在此时,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强大起来,并开始向小亚扩张。
1402年,在安卡拉 附近的一次大战中,帖木儿军大败奥斯曼军,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1389—1402 年)被俘。
这一事件暂时挽救了拜占廷,使之又勉强存在了一段时间。
因为在这场战役以 后,奥斯曼帝国的地方割据势力抬头,巴耶塞特苏丹的四个儿子之间开始了争夺王位的战 争,新征服地区的人民也趁机掀起反抗运动,奥斯曼帝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不得不推迟 了向欧洲的扩张。
苏拉德二世时(1421—1451年)时,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战争停止下来,又继续 向欧洲扩张。
1430年,苏拉德二世率军占领帖撒罗尼加,拜占廷实际上已处于包围之 中。
到穆罕默德二世(1451—1481年)统治时期,开始了对君士坦丁堡的直接进 攻。
1453年,他率领20万大军和300艘战舰从陆上和水上同时进攻君士坦丁堡。
君 士坦丁堡虽然有许多险要和堡垒,军民也进行了拚死的抵抗,但力量对比悬殊,守军只有不 足一万人。
最后,城中的热那亚人作了土耳其人的内应。
奥斯曼帝国以保留热那亚人在君士 坦丁堡城内加拉太区的商业殖民地特权为条件,利用涂油板将70多艘土耳其战船运过加拉 太后面的陆地,然后用这些船只搭浮桥,从侧面攻城。
君士坦丁堡被打开一个缺口。
在顽强 地坚持了53天之后,君士坦丁堡终于在1453年5月29日被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三 世阵亡,千年的帝国灭亡了。
土耳其人攻陷该城之后,大肆劫掠3天,许多居民被杀或被掠 为奴隶。
奥斯曼帝国迁都于此,并把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即伊斯兰教的城市,著 名的圣索菲亚教堂也被改为清真寺。
拜占廷帝国的灭亡,使东欧失去了屏障。
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在巴尔干,征服了摩利 亚和雅典公国,在爱琴海上,攻占了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占有的岛屿。
1459年又征服了 塞尔维亚全境,1463到1465年间征服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1479年占领了 阿尔巴尼亚。
此外,在中间地区,奥斯曼帝国迫使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承认其宗主权。
土 耳其人还把热那亚人在黑海岸边的殖民地及重要商业城市卡法夺了过去,克里米亚汗也被迫 臣服于奥斯曼帝国。
此后,奥斯曼帝国暂时把侵略矛头指向东方。
在苏丹塞里姆一世(1512—1520 年)统治时期,开始了与伊朗的长期战争。
但是对伊朗的战争并不顺利。
土耳其人主要是为 了夺取伊朗占据的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和南高加索。
只是在1514年打败过伊朗,并夺取 了查尔兰高地。
此后进展不大。
受阻的奥斯曼帝国又把矛头指向了南部。
1516年,在阿 勒颇打败埃及苏丹的军队,1517年,奥斯曼军队没有受到抵抗就进入了叙利亚、巴勒斯 坦和埃及。
埃及国家灭亡。
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土耳其人夺取了地中海的东岸和红海要 道,占领了麦加和麦地那。
苏里曼一世(1520—1560年)时期,帝国达到了鼎盛。
苏里曼是个非常有作为 的苏丹。
他把全部精力放在进攻欧洲上,继位不久就开始向欧洲全面进攻。
1521年,他 派兵攻占当时属于匈牙利的贝尔格莱德。
1526年,在摩哈赤战役中击溃了匈牙利国王的 军队,攻陷布达。
以后数次进攻奥地利,甚至打到了维也纳。
但在欧洲碰到了德意志神圣罗 马帝国的全力抵抗,进攻的势头被遏止。
此后,苏里曼开始大举进攻阿拉伯半岛地区和北非。
他首先派兵占领巴格达,完全占据 两河流域,吞并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又在很短的时间里占领了非洲的大片土地,攻占了 的黎波里和阿尔及利亚。
他的后代在1574年攻占了突尼斯。
到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 国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囊括了以前存在过的阿拉伯和拜占廷两个帝国的大部分地 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称雄一时。
1571年,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在勒班多战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打败,失 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
从此
奥斯曼帝国开始走下坡路。
奥斯曼土耳其是什么制度的国家
历史上横跨非的大帝国总共有11个照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一、波斯帝万王之王大流世建立了波斯帝国的最大版图。
二、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大帝消灭了波斯帝国,继承和扩大了波斯帝国的版图,可惜他英年早逝,马其顿帝国一分为三(欧亚非)。
三、罗马帝国,奥古斯都大帝吞并埃及后,基本确定了以后两百年罗马帝国的版图,地中海成为了罗马的内湖。
四、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分裂后,西罗马帝国被蛮族灭亡,东罗马帝国在查士丁尼大帝的带领下维持着罗马帝国最后的血脉和荣耀。
五、阿拉伯帝国,在圣战的旗帜下,穆斯林把安拉的训令带到了欧亚非三大洲。
六、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苏里曼苏丹灭亡了拜占庭帝国,把黑海变成了土耳其的内湖。
七、葡萄牙殖民帝国,以达伽马为代表的航海家们为葡萄牙在非洲亚洲美洲都建立了殖民地。
八、西班牙殖民帝国,以麦哲伦为代表的航海家们为西班牙在非洲亚洲美洲都建立了殖民地。
九、荷兰殖民帝国,海上马车夫们在非洲亚洲美洲都建立了殖民地。
十、法兰西殖民帝国,同样在非洲亚洲和美洲都建立了殖民地。
十一、大英帝国,日不落帝国的米字旗在全世界都会升起
奥斯曼帝国是怎么兴起与灭亡的
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攻陷贝尔格莱德,攻陷布达,围攻维也纳,夺取了地中海的东岸和红海要道。
奥斯曼帝国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囊括以前的阿拉伯和拜占廷两个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称雄一时。
奥斯曼帝国在中古后期和近代的历史发展中曾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个国家是中古后期兴起的。
它的建立者是游牧于里海东南部呼罗珊一带的一支突厥人。
13世纪时,蒙古人开始向西扩张,迫使他们迁移。
最初他们依附于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在和拜占廷相邻的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
1242年,罗姆苏丹国在蒙古人的打击下瓦解。
于是这支突厥人获得了充分发展的机会,从此开始发展壮大。
部落酋长埃尔托格鲁尔死后,他的儿子奥斯曼(1282—1326年)继位。
1300年,奥斯曼开始自称苏丹,宣布他的部落为独立的伊斯兰国家,即爱米尔国。
1301年,奥斯曼侵占了富庶的卑斯尼亚平原。
当时奥斯曼的主要敌人是拜占廷帝国。
拜占廷帝国在小亚的土地是他扩张的主要对象。
1326年,奥斯曼夺取拜占廷在小亚的重镇布鲁萨,控制了马尔马拉海峡,并把首都迁到布鲁萨,这一新的国家称为奥斯曼帝国,在国内居于统治地位的土耳其人被称作奥斯曼土耳其人。
这时奥斯曼帝国已经靠近了欧洲,定都布鲁萨使得这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指向欧洲。
奥斯曼帝国真正大举扩张是在奥斯曼的儿子乌尔汗(1326—1359年)统治时期。
乌尔汗为了进一步扩张,建立了正规的常备军。
他的常备军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得到采邑的封建主提供的军队,另一种是新建立的军队,这种军队的规模初期并不大,但是装备精良,训练严格,是奥斯曼帝国的主要战斗力量。
这种军队的特殊之处是要终生服役,不得建立家庭,待遇优厚,享有特权。
在奥斯曼帝国,几乎仍然采用中亚的战斗体制,男孩自小就要接受军事训练,社会以战争掠夺为荣,战士打起仗来英勇顽强。
新军建立初期只有1万人,到16世纪中期发展到4万人,17世纪初发展到9万人。
当时,奥斯曼帝国有着良好的扩张条件,拜占廷已经衰落,罗姆苏丹国也已经分裂。
奥斯曼帝国首先占据了原来罗姆苏丹国的大片地区,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大规模地向欧洲扩张。
1331年,奥斯曼军队打败拜占廷帝国军队,攻占了尼西亚城。
1337年攻占了克米底亚,距离君士坦丁堡很近,实际上已经占领了拜占廷在小亚的全部领土。
1354年,乌尔汗率军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占领了加里波利半岛,并把这里作为进攻巴尔干半岛的桥头堡。
乌尔汗的儿子穆拉德一世(1359—1389年)在位时,奥斯曼帝国占领了整个色雷斯东部。
1362年,奥斯曼帝国攻陷亚得里亚堡,切断了君士坦丁堡与巴尔干半岛其他地区的联系,并把首都迁到这里。
1389年,欧洲联军与奥斯曼军队在科索沃发生了激战,尽管由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波斯尼亚,瓦拉几亚,阿尔巴尼亚和匈牙利人组成的联军作战英勇,在战斗中甚至击毙了苏丹穆拉德一世,但由于奥斯曼军队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联军终于被打败,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保加利亚先后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后来又被兼并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
这一胜利震动了欧洲各国的统治者。
欧洲各国为了拯救拜占廷帝国,派出了援军。
1396年,在多瑙河畔的尼科堡战役中,奥斯曼军队一举打败了匈牙利、法兰西、德意志等国的联军,将近一万名十字军被俘,除了用巨款赎回300名贵族骑士外,其余的几乎全部被杀。
从此,欧洲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奥斯曼帝国扩张。
于是,巴尔干半岛逐渐落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拜占廷帝国危在旦夕。
但就在此时,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强大起来,并开始向小亚扩张。
1402年,在安卡拉附近的一次大战中,帖木儿军大败奥斯曼军,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1389—1402年)被俘。
这一事件暂时挽救了拜占廷,使之又勉强存在了一段时间。
因为在这场战役以后,奥斯曼帝国的地方割据势力抬头,巴耶塞特苏丹的四个儿子之间开始了争夺王位的战 争,新征服地区的人民也趁机掀起反抗运动,奥斯曼帝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不得不推迟了向欧洲的扩张。
苏拉德二世时(1421—1451年)时,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战争停止下来,又继续向欧洲扩张。
1430年,苏拉德二世率军占领帖撒罗尼加,拜占廷实际上已处于包围之中。
到穆罕默德二世(1451—1481年)统治时期,开始了对君士坦丁堡的直接进攻。
1453年,他率领20万大军和300艘战舰从陆上和水上同时进攻君士坦丁堡。
君 士坦丁堡虽然有许多险要和堡垒,军民也进行了拚死的抵抗,但力量对比悬殊,守军只有不足一万人。
最后,城中的热那亚人作了土耳其人的内应。
奥斯曼帝国以保留热那亚人在君士坦丁堡城内加拉太区的商业殖民地特权为条件,利用涂油板将70多艘土耳其战船运过加拉太后面的陆地,然后用这些船只搭浮桥,从侧面攻城。
君士坦丁堡被打开一个缺口。
在顽强地坚持了53天之后,君士坦丁堡终于在1453年5月29日被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三世阵亡,千年的帝国灭亡了。
土耳其人攻陷该城之后,大肆劫掠3天,许多居民被杀或被掠为奴隶。
奥斯曼帝国迁都于此,并把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即伊斯兰教的城市,著名的圣索菲亚教堂也被改为清真寺。
拜占廷帝国的灭亡,使东欧失去了屏障。
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在巴尔干,征服了摩利亚和雅典公国,在爱琴海上,攻占了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占有的岛屿。
1459年又征服了塞尔维亚全境,1463到1465年间征服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1479年占领了阿尔巴尼亚。
此外,在中间地区,奥斯曼帝国迫使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承认其宗主权。
土耳其人还把热那亚人在黑海岸边的殖民地及重要商业城市卡法夺了过去,克里米亚汗也被迫臣服于奥斯曼帝国。
此后,奥斯曼帝国暂时把侵略矛头指向东方。
在苏丹塞里姆一世(1512—1520年)统治时期,开始了与伊朗的长期战争。
但是对伊朗的战争并不顺利。
土耳其人主要是为了夺取伊朗占据的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和南高加索。
只是在1514年打败过伊朗,并夺取了查尔兰高地。
此后进展不大。
受阻的奥斯曼帝国又把矛头指向了南部。
1516年,在阿勒颇打败埃及苏丹的军队,1517年,奥斯曼军队没有受到抵抗就进入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
埃及国家灭亡。
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土耳其人夺取了地中海的东岸和红海要道,占领了麦加和麦地那。
苏里曼一世(1520—1560年)时期,帝国达到了鼎盛。
苏里曼是个非常有作为的苏丹。
他把全部精力放在进攻欧洲上,继位不久就开始向欧洲全面进攻。
1521年,他派兵攻占当时属于匈牙利的贝尔格莱德。
1526年,在摩哈赤战役中击溃了匈牙利国王的军队,攻陷布达。
以后数次进攻奥地利,甚至打到了维也纳。
但在欧洲碰到了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全力抵抗,进攻的势头被遏止。
此后,苏里曼开始大举进攻阿拉伯半岛地区和北非。
他首先派兵占领巴格达,完全占据两河流域,吞并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又在很短的时间里占领了非洲的大片土地,攻占了的黎波里和阿尔及利亚。
他的后代在1574年攻占了突尼斯。
到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囊括了以前存在过的阿拉伯和拜占廷两个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称雄一时。
1571年,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在勒班多战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打败,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
从此,奥斯曼帝国开始走下坡路。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历史上横跨三大洲的国家 [一]波斯帝国 万王之王大流士一世建立了波斯帝国的最大版图。
又称阿契美尼德帝国。
不过他跨国欧洲也是短暂的。
[二]马其顿帝国 亚历山大大帝消灭了波斯帝国,继承和扩大了波斯帝国的版图,可惜他英年早逝,马其顿帝国一分为三(欧亚非)。
马其顿帝国的时光不比波斯帝国长,而历史就更短。
如果马其顿王国算是横跨三大洲的话,那么横跨的可多了。
[三]罗马帝国 奥古斯都大帝吞并埃及后,基本确定了以后两百年罗马帝国的版图,地中海成为了罗马的内湖。
[四]拜占庭帝国 罗马帝国分裂后,西罗马帝国被蛮族灭亡,东罗马帝国在查士丁尼大帝的带领下维持着罗马帝国最后的血脉和荣耀。
领土最大时包括埃及、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巴尔干。
还试图收复过部分西罗马的失地。
[五]阿拉伯帝国 在圣战的旗帜下,穆斯林把安拉的训令带到了欧亚非三大洲。
[六]土耳其奥斯曼帝国 苏里曼苏丹灭亡了拜占庭帝国,把黑海变成了土耳其的内湖。
[七]法兰西殖民帝国 同样在非洲亚洲和美洲都建立了殖民地。
包括它的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
[八]葡萄牙殖民帝国 以达伽马为代表的航海家们为葡萄牙在非洲亚洲美洲都建立了殖民地。
[九]西班牙殖民帝国 以麦哲伦为代表的航海家们为西班牙在非洲亚洲美洲都建立了殖民地。
包括北美的墨西哥、佛罗里达 [十]荷兰殖民帝国 海上马车夫们在非洲亚洲美洲都建立了殖民地。
主要有印尼、纽约(新阿姆斯特丹)澳大利亚(新荷兰)。
[十一]大英帝国 日不落帝国的米字旗在全世界都会升起。
这个一点疑问也没有。
[十二]蒙古帝国 在一段时间里蒙古贵族统治了大部分亚洲、一半的欧洲和埃及一部分(短暂的)。
如果说短暂的拥有并不算的话那么马其顿、波斯也不算。
马其顿、波斯算了,蒙古就算。
[十三]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真的横跨三大洲吗
当然是真的
只是因为他太大,大家不情愿承认而已。
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前,阿拉斯加(北美洲)是属于俄罗斯帝国的。
俄罗斯帝国当时是横跨丫、欧、北美三大洲。
[十四]美国 美国也曾横跨三大洲吗
当然
道理和俄罗斯一样,是我们自己不情愿承认而已。
在19世纪末的时候,美国就占领了夏威夷(大洋洲)、关岛(亚洲)、菲律宾、巴拿马(南北美洲)和波多黎各。
就已经何止横跨三大洲了。
[十五]德国 在巴黎和会之前,德国拥有新伊里安(大洋洲)、喀麦隆、肯尼亚(应该是坦桑尼亚),何止横跨三大洲。
[十六]丹麦-挪威王国 丹麦-挪威共同统治的殖民地帝国。
丹麦自13世纪开始殖民,在与挪威的结盟后拥有挪威、法罗群岛、奥克尼、设得兰、冰岛以及格陵兰(北美洲)、加尔各答(印度)、赛伦坡、尼科巴还有非洲加纳一带的贸易站。
目前仅剩格陵兰和法罗群岛。
不好确定的国家: [一]苏联 苏联曾经强占了也门的索科特拉岛。
该岛自1511年就和亚洲没关系了。
1967年才随也门独立,理论上属于非洲比较正确。
没有找到确实的证据。
是我不好确定而已,也许有人看到过相关材料可以告知。
今天仍横跨三大洲的国家: [一]法国 虽然不再是殖民帝国,法国仍然拥有:留尼汪(非洲)、凯尔盖朗(未定)、波利尼西亚(大洋洲)、圣皮埃尔(北美洲)、维尔京、圭亚那(南美洲)等地区,仍然横跨几大洲。
[二]英国 日不落帝国垮掉了,但是在各大洲英国仍然保持着不同大小的属地,英国照样日不落。
[三]美国 失去了菲律宾和巴拿马,但是美国却得到了其他更多的岛屿,不用挨个数,只要有夏威夷和关岛,美国就算是横跨三大洲的国家。
今天仍横跨两大洲的国家:(低于三大洲) 因为今天横跨两大洲的国家还是比较多,为了不重复,先说今天: [一]俄罗斯 不用多说 [二]土耳其 包括97%亚洲的小亚细亚和3%欧洲的巴尔干一小部分,地理上土耳其属于亚洲,但却是个传统的欧洲国家。
[三]巴拿马 以本国的巴拿马运河为界,分为南北美洲两部分。
[四]哈萨克 这个国家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不知道联合国的地位怎样。
他横跨乌拉尔河,所以横跨欧亚。
[五]西班牙 不再是殖民帝国,虽然自己家的直布罗陀都保不住,但还是占据西撒哈拉、加那利还有地中海南岸的几个城市。
[六]葡萄牙 不再是殖民帝国,命运还不如西班牙,只是还拥有非洲的一个亚速尔。
(个人认为 这个不算 亚述尔应该算是欧洲的岛) [七]阿塞拜疆 横在高加索山两边的国家,所以横跨欧亚。
[八]亚美尼亚 横在高加索山两边的国家,所以横跨欧亚。
(应该这能算是亚洲国家了 高加索以北都被毛子占了) [九]格鲁吉亚 横在高加索山两边的国家,所以横跨欧亚。
(应该这能算是亚洲国家了 高加索以北都被毛子占了) [十]哥伦比亚 大部分在南美洲,包括在北美的一些岛屿。
[十一]印尼 大部分在亚洲,大洋洲那部分也不小。
[十二]丹麦 算上美洲的格陵兰,地方很大,但从来没人跟他抢。
前几年似乎那里闹独立了 现在处于绝对自制状态 [十三]挪威 算上非洲58平方公里的布韦岛,地方不错,是保护区。
[十四]埃及 大部分在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奈半岛面积7万平方公里,不小吧
。
[十五]荷兰 荷兰今天的殖民地就只剩下荷属安德列斯和阿鲁巴,不知道属于南美还是北美。
不好确定的国家: [一]意大利 不再是殖民帝国,曾经的帝国不见了,只是在非洲海岸边上多占了几个岛而已,估计意大利人自己都忘了。
潘泰莱里亚岛处于突尼斯海峡的这一边,属于非洲的面比较大。
[二]也门 因为一个索科特拉岛。
[三]智利 复活节岛属于波利尼西亚,应该属于大洋洲,但是还是没有直接的说法。
[四]希腊 爱琴海中大部分岛屿都属于希腊,如果希土两国的国界线就是洲界线,那也太弯转了点,不过还没看到有人这么说过,同意和不同意的都没有。
曾经横跨两大洲的国家:(低于三大洲) [一]意大利 不是罗马,因为今天的意大利是否横跨欧亚有争议,就格外提到过日的意大利,当然是绝对的了。
[二]比利时 比利时只占领过一个殖民地:刚果,虽然只有一个,却是非洲最大的。
(还有卢旺达和布隆迪) [三]迦太基 北非古国,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迦太基开始向非洲内陆扩展,与此同时向西地中海进发,占领了西班牙南部海岸及其附近岛屿、撒丁岛、科西嘉岛及西西里岛西部。
在布匿战争中曾一度攻至阿尔卑斯山。
不过最后被罗马灭国。
[四]哥伦比亚 巴拿马曾经是哥伦比亚的一个省。
[五]亚述帝国 萨尔贡二世统治时期打败了以色列、埃及,加上原有的两河流域,横跨亚非。
[六]维京帝国维京人是一定有国王的,但是这个帝国应该是不存在的,不过维京人确实是在哥伦布之前到达了北美,丹麦控制格陵兰就是那时开始的。
丹麦-挪威王国的前身,或者是英法对他们的称谓也不一定。
[七]拉丁帝国 1204年,罗马教皇号召西欧封建主发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后,按西欧形式建立的封建国家。
疆域包括小亚细亚西北部巴尔干半岛及其附近岛屿。
1261年7月25日,迈克尔八世(1259~1282在位)收复君士坦丁堡,恢复了拜占庭帝国。
[八]可萨帝国 匈奴帝国。
可萨人是一支信奉腾格里、由可汗或达干统治的突厥民族。
是西匈奴的一支。
具体领土不知道,但是在最后的时候拥有顿河下游、伏尔加河下游和高加索地区,那他在盛世时横跨欧亚是毫无疑问的。
他们是拜占庭帝国最忠实的老同盟者。
最后被拜占庭人出卖,拜占庭的灭亡是咎由自取。
[九]匈奴帝国 匈奴帝国。
曾经是亚洲大陆上最强大幅员最辽阔的大帝国,并且一度成为了半个欧洲的统治者。
[十一]钦察汗国 蒙古贵族术赤之子拔都所建。
横跨欧亚。
统治俄罗斯达两个世纪之久。
又称金帐汗国。
[十二]伊利汗国 蒙古贵族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
横跨欧亚。
统治阿拉伯达两个世纪之久。
因为攻击埃及时还没独立,不算横跨三洲。
[十三]诺盖汗国 分裂自金帐汗国。
横跨欧亚。
维持半个世纪统治。
[十四]白帐汗国 分裂自金帐汗国。
横跨欧亚。
[十五]帖木儿帝国 蒙古贵族帖木儿所建。
横跨欧亚。
统治中亚两个世纪之久。
[十六]帕提亚帝国 又叫做安息。
领土大概和伊利汗国差不多。
[十七]塞琉西王朝 又称叙利亚王国。
希腊化国家中版图最大者。
是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大帝的部将塞琉古一世创建。
领土在亚洲,对欧洲短暂的攻略。
[十八]阿提拉帝国 匈奴帝国。
公元5世纪20年代,横跨欧亚的大帝国。
往死了欺负罗马帝国。
[十九]大哥伦比亚 以前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和巴拿马是一国。
为了与今哥伦比亚共和国相区别,称之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就像苏联和俄罗斯。
[二十]阿克苏姆王国 埃塞俄比亚古国。
公元1世纪前后建立。
首都在阿克苏姆城。
最盛时版图包括红海两岸的大片地区。
相传,10世纪时阿克苏姆为犹太女王埃塞特所灭。
[二一]外高加索联盟 发的时候忘了,这个国家存在的时间太短,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自沙俄分裂出来的。
包括今天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后来加入苏联。
估计最多也就存在了2年。
[二二]希腊 这个是绝对的,自希波战争之后。
我没有说是特洛伊战争之后啊
那个现在还争议着呢! [二三]中国 是指元朝的时候,教科书里的元朝一定没有横跨欧亚了。
不过钦察汗国、伊利汗国始终是臣服于元朝的。
伊利的意思就是从属的意思。
[二四]苏联 [十五]二战当中的德国 很风光,不用说。
好景不长。
[二六]二战当中的日本 狠狠的鄙视这个帝国。
不好确定的国家: [一]喀山汗国 分裂自金帐汗国。
是否横跨欧亚不清楚。
但他和西伯利亚汗国国至少有一个横跨欧亚。
[二]西伯利亚汗国国 分裂自金帐汗国。
是否横跨欧亚不清楚。
但他和喀山汗国至少有一个横跨欧亚。
[三]犹太 假如10世纪时阿克苏姆为犹太女王埃塞特所灭的传言是真的。
只是假如,我看够呛
但是犹太人很早就开始远洋航行,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