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静坐知已,闲谈莫论人。
”这句然听起来未免迂腐,可是,仔细想却有很多值得我们遵行方。
“静坐常思已过”是一种反省的功夫。
我们假如常能坐下来的时候,想到自己在做事或待人方面有疏忽有亏欠的地方,自然就减少了对别人报怨嫉恨和报复的心情,也同时由于明白了自己的过失而得到一些警惕,以后将不致于再犯同样的过错。
这是前人劝我们“静坐常思已过”的真正意思。
至于“闲谈莫论人非”则更是我们做人处世的一条金科玉律。
把谈论别人是非的精神用来“常思已过”,既可减少得罪人的机会,又可随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可以说一举两得。
有人说“假如我们都知道别人在我们后面怎么谈论我们的话,恐怕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了。
”这并不是一句否定人与人之间友情的事,相反的,它可以告诉我们,对背后的闲话尽可不必认真打听和计较。
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人能做到,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拼命地抬高自已而拼命贬低别人的人,很多人讲精味,从不讲一句有损自已的言语,却对有损于别人的言语滔滔不绝,一种原本很纯洁的友谊也许都会变味,以至有时为了名誉不敢与人多交往。
我不喜欢那种无端猜忌搬弄是非造谣诽谤的长舌妇和长舌男,然而现在生活中这种人多着呢?唉,有时觉得自已好像与这些人格格不入,但你活在人群中就得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你不可能只活在一个人喜欢的世界里,只要自已不与他们一般见识,更何况这种人只是嘴坏无聊之人,说不定心还是不太坏。
不知为什么我与这些人交谈后,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心里负担,我怕我说错话会被他们嘲笑,我怕我说出的话会被他们猜忌会被他们歪出变味。
真得经过某些人的嘴真得会变味,以至于我有时不想与人说话,不希望外界来扰乱我的心,我的这种性格真得只适合一种单纯快乐宁静安祥的环境,远离尘嚣,我有时反而觉得充实快乐.我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我在渴望单纯快乐时又希望自已成熟睿智;我内心是真正喜欢宁静,但又不希望自已与世隔绝远离人群;我喜欢幻想,但我又不希望自已沉迷其中,我非常讨厌尘世中的虚伪虚假;我什么都想学,但我懒惰总是不能赋予实际行动,理想总与现实相突着。
我为人原则就是: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与人相处时,我尽量谦逊不讲人非,远离不必要的是是非非。
我觉得古人说得好:君子之交淡如水,酒肉朋友也未必是真心朋友。
我在生活中我与人相处喜欢保持一点距离,这可能与我的性格有关.如果愿意与我交朋友,我自然不亦乐乎,不愿意与我交朋友我也会淡然处之。
什么是座右铭
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后泛指人们、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
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
也有叫《座右铭》的歌曲。
铭文样式之一。
铭原指镂刻在器物上的文字,以记功颂德传扬于后世。
《文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
”座右铭由来于此。
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
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座右铭是恪守这一原则的较常见的形式。
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座右铭是铭的一种。
铭,(就其名词的属性而言)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解释: (1)在器物、碑碣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 (2)警惕自己的文字。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第一层含义的铭,如唐代大文豪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宋代文学大师苏轼的《三槐堂铭》以及王安石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军墓志铭》……等等,都属于此类范畴,这些精典的铭文,不仅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为中国古代的散文增添了魅力,更以其朴实的语言、深沉的情感,感动无数后人。
而第二层含义的铭,既:“警惕自己的文字”的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座右铭”,其体裁或文或联,其文字有长有短,大都是起着励志修身、鞭策警省的作用。
据《南史》记载,南朝时宋的名将吴阶,“善读史,有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
积久,墙牅皆格言也。
”这可能是见诸于正史的有关座右铭的较早出处。
然而,作为铭的一钟,最早的座右铭并非文字,而是一种物品,既“物铭”:相传,在春秋时,齐人为死去的齐桓公修了一座庙。
里面摆放一个装酒的器皿,叫欹器。
一次,孔子与学生拜庙时,对学生说:“欹器空着的时候就倾斜,把酒或水倒进去,到一半的时候,就直立起来;欹器装满,还会倾斜。
所以,过去齐桓公总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右边,用来警示自己不可骄傲自满。
”——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最早的座右铭,就是这种叫 “欹器”的酒器。
历史的长河流到了今天,“座右铭”由最初的欹器、之后的金属镂刻……到今天的文字,其间演变的诸多“式样”颇多耐人寻味、其蕴涵的警示意义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座右铭》 汉 崔媛 原文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
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
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翻译 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
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
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
审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
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
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
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
老子曾经告诫过:柔弱是有生命力的表现,而刚强和死亡接近。
庸鄙的人有刚强之志,时间久远,他的祸更重。
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
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注释:东汉书法家崔瑗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
几年后,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
崔瑗自知因一时鲁莽起大祸,吃足苦头,就作铭(文体的一种)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
座右铭形式 右铭一般包括三种形式: ①自题; ②笔录经典言论或名人格言; ③请人题。
座右铭多置于人们能常见的地方,以时刻提醒自己。
较常见的或贴在屋里显眼的墙上或写在笔记本扉页上,有的则贴在桌上。
相关传说 这种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或其他地方的格言为什么叫座右铭呢
有两种不同的传说。
一种传说是这样的:宋朝时有个叫吴介的人很喜欢史书。
史书中记载的可以吸取经验教训的事,他都抄下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称之为“座右铭”。
铭就是刻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业或警惕自己的文字。
时间长了,他家连墙上、窗上都贴满了警句、格言。
以后就慢慢地传开了。
“座右铭”的内容也不仅仅是可以借鉴的往事,形式也不仅仅是限于放在座位的右边了。
另一种说法是有关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
据古书记载,欹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往一边斜,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
这种歌器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翻跟头的启迪。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生前非常喜欢这种歌器,座位右边总是放着一个欹器,用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
齐桓公死后,国人为他建造庙堂时也没忘记将此器皿放人庙堂之中供人祭祖。
有一次,孔子带着学生到庙里来朝拜,见到这种器皿,觉得很奇怪,于是就向庙里管香火的人打听。
管香火的人告诉他,这是欹(qī)器。
孔子于是想起了有关齐桓公的故事。
他指着欹器对学生们说:“欹器空着的时候就倾斜,把酒或水倒进去,到一半的时候就直立起来,欹器装满了就又会倾斜。
所以过去齐桓公总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自己决不可以骄傲自满。
自满就会像欹器里装满了水,必然要倾斜倒覆。
”说完,他就让学生取来水倒进欹器。
果然一切正如孔子所说的一样。
孔子又对学生说:“读书也是一样,谦受益,满招损。
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回到家里,孔子也请人做了个欹器放在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自己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满足。
南北朝时,著名科学家祖冲之也曾为齐武帝的儿子萧子良做过一个欹器,非常成功。
可能是后来这种歌器失传了,也可能是后人感到用文字更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欹器被刻在金属上的文字所代替,放在自己座位旁。
书房里的铭文也并不都是金属戒训文字,还包括许多格言,警句。
还有一种说法:东汉崔瑗杀了仇人,只身逃亡。
后来,朝廷赦免,才回到家乡。
知道自己犯了错,就作“铭”,放在座位的右边,用以自戒。
后来,人们就叫做“座右铭”。
作文我的偶像rain
上次的考试成绩揭晓了,天哪
我竟没想到会是如此,这么多天的努力难道毫无结果吗
我为它每天紧张地复习,而面对我的又是什么呢
我回家后该如何面对我的父母呢
全班第12名
这虽然并不是很差,但这远远低于父母对我的要求。
我手里拿着试卷,望着自己的成绩,眼前模糊了。
妈妈对我要求很严格,她经常对我说“学无止境”,并且时常鼓励我。
她希望我能完成她未圆的大学梦,为她,也为祖国争光。
然而,今天我却用这样的成绩去面对她,她一定会失望透顶的,一定会对我彻底地失去信心,怎么办
谁来告诉我,到底该怎么办
也许我不该局限于矛盾和沮丧的心情之中,我或许可以换种方式,静下来、慢慢地想一想:问题出在哪儿
于是,我拿起试卷,开始研究错的原因,这才发现,有些题原来很简单,只是自己粗心大意,多么不应该呀
还有一些题是由于对知识没有灵活的运用,只是死板教条的做,根本不对。
原来试卷是由于这么多的小错误积累而成的,今后一定要改正。
想着想着,心中不觉有了信心…… 忽然又想起父母,我该怎样面对他们呢
我再次陷入了苦恼之中。
以前每次考试,成绩好父母则喜笑颜开,不好就“刮目相看”,甚至不惜对他们的女儿动用暴力。
怎么办
谁来帮助我
我知道没有任何人能够帮我,我是我自己的错,应该由我自己来承担。
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家里,爸爸正在院子里收拾玉米,我望着他那疲劳的身影,心里更加难过,我拿着成绩单走到爸爸身边,用颤抖的声音告诉了他关于考试的一切。
奇怪的是,爸爸竟没有责骂我,反而语重心长地说:“爸爸理解你的心情,你现在一定害怕极了,我不会责骂你的,因为你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下次注意就行了,马还失蹄的时候呢
” 我顿时泪下如雨,我在心里暗暗地告诫自己:下次,我一定我用自己的成绩来说明
处女座男.什么性格.
一、因追求完美而过份挑剔。
二、具有知性美。
知性美原来是用来形容女性有文化、有内涵、有智慧、有思想的。
但这里用来形容处女男是因为处女男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这也与处女男的两个特点有关:旺盛的求知欲;.超强的洞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无法忍受不正当的事。
四、做事有一套详细的计划。
五、处女男大多性格内向,表面显得安静且沉默,不会主动与陌生人交往,也不会在公共场合发表言论,所以不熟悉处女男的人冷傲、难以接近。
但与处女男相熟后就会发现处女男绝非表面上所表现的冷漠,相反的处女男是十分乐于助人的,而且相当幽默。
六、天生的不信任感使处女座在生活中很难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和处女男在一起时就能感到处女男总是忽冷忽热、情绪多变,让人感到难以取悦。
七、让人感觉极度冷漠甚至冷酷。
八、行事不够强硬,有时会显得懦弱,对外力冲突多采取逃避的方式。
九、对钱的关注高,是个小气鬼,这应该是大多数人对处女男的印象吧
十、不会轻易爱上别人,也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爱。
十一、不要跟处女男玩距离产生美。
十二、纯真的处女男被很多人误认为单纯好骗。
十三、处女男缺乏领导气质。
十四、很少为自己辩解。
十五、爱唠叨。
好吧,有点多了~ 总之,处女男 是好人哦~不过,个人不会找处女男~嘿嘿 因为本人乃处女座~
谈谈你对青春的认识和看法
1.青春是我们人生交响曲的序曲,踏入青春,我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我学会了许许多多人生哲理。
在青春路程中,许多名言名句伴我成长,时时警醒自己。
十一岁时,我看到“青春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
——李大钊”。
他说得没错。
在一生中遇的“困难”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把心放进去解决,那么困难就不存在了。
同样,只要努力,障碍也并不存在。
于是,这句话成了自己的座右铭。
十二岁时,我听到“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所谓天才,是某方面具有良好天赋的人。
有天赋并不代表着什么,因为即使是天才也不可能不努力而获非常好的成绩。
也就是说,只要勤奋、努力,那么成才的门是向他敞开的。
于是这句话也成了座右铭。
十三岁时,我知道了:“人世间,比青春再可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最容易流逝。
”对,青春是朝气蓬勃的花季之时,也是太阳最灿烂之时,青春是时间,失去了再也不会来。
然而青春最容易消逝,我要学会珍惜青春。
十四岁时我发觉:“青春是一个普通的名称。
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充满着艰苦和磨炼。
”在青春道路上,有苦有乐,有酸有甜,我们应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
我们既要享受生活的幸福美好,也要经受青春岁月中的艰苦磨炼,这样才算青春无悔。
于是这句话当仁不让地我的座右铭中的一份子。
到现在,我找到了“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没有学问的。
”是的天下知识之多,真的是几辈子也学不完,我只是一个初中生,知识之浅,何
为什么有的人心态乐观,有的人心态不乐观
乐观是一种心态 平日里,我整天嘻嘻哈哈的傻乐着,日子过的很是开心。
也许朋友们会问:难道说你就没有一点点烦心的事
我回答:非也,只是心态好而已。
的确,我感觉乐观是一种心态。
一个人从小到大,无疑会经历无数大大小小的事情,、快乐与悲伤、理想与现实等等,一切都会表现在心情上,值得开心的时候,开心是自然的,而不顺心的时候,想要开心起来可能会难了许多。
人要想开心的时候多一些,关键还是心态,如何面对每天所发生的一切。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在生活当中,事业不顺心、爱情变异、人际关系紧张等矛盾,难免要找我们的麻烦。
在这些变故面前,能否做到临变不乱,遇乱不惊,泰然处之呢
乐观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人的幸福与否,性情的作用不下于命运。
而乐观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涵养,一种对人生的透视和彻悟。
16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说:“伟大的人生艺术,就是尽量有快乐的思想。
”而英国哲学家说:“精神上空缺没有一种是不可依靠相应的学问来弥补的”。
这就告诉我们:第一、因为有对人生的乐观态度而激发出卓越的生活智慧;第二、卓越的生活智慧会坚定人们乐观的人生态度。
如要让乐观伴随我们走过一生,需注意这样几点: 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的心境。
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不必太注意,太苛求,更不可怨天尤人。
因为世界上让所有人都注意的事情太少了。
不攀比,不嫉妒。
只要我们尽了力,发了光,问心无愧,虽然所处的境况还大有改进的余地,也有信心加以改进,但也怡然自得。
要学会幽默和自嘲。
当人遇到一些困难或不幸,是捶胸顿足,呼天喊地,,一蹶不振,还是运用幽默或自嘲,驱走痛苦。
而保持达观洒脱的乐观的精神境界呢
一次,作家的家里失窃,但字画之类的贵重物品安然无恙,他笑那贼“并非行家”。
当人问他有没有重大损失,他说:“在家里我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我没有丢,就谈不上什么重大的损失了。
”身处逆境,运用幽默、嬉笑、怒骂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勇气和良知,实乃豁达潇洒。
但是,这种高境界的幽默精神,又恰恰是能够身心松弛地面对困难者才有可能产生的。
要注意处理好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保持乐观的客观条件之一。
处理好人际关系需注意的环节很多。
最重要的应克服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苛求别人先接受自己,要先接受别人。
“屈己从人”,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他的合理性。
智者在处世中,总是尽量寻找与别人的共同点,求同存异,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与其在各个不同的层次上去保持适当的关系。
尤其在人际关系上发生一些麻烦时,应多谅解,少挑剔。
因为,挑剔首先伤害的是自己。
唐代名相魏征有一句话:“大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
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满。
”这应成为我们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座右铭。
不必过分注意别人的评价和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
哲学家指出:“人生中几乎有一半的麻烦与困扰是缘于担心别人会怎么说的焦虑上。
”其实这是徒劳的。
“我就是我”,我的形象只能靠自己的言行来树立,我也只能走经过深思熟虑而选择的路,并尽量走好。
至于人们怎样议论,尽管“人言可畏,”也不管它。
再说,人们的看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成功的事实将会使人们改变看法,即使一时“马失前蹄”也不要期望别人的怜悯,而应积蓄力量,重新策划,再一次发起“冲锋”。
不为功利所累。
古人云:“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
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子道篇)人是功利的。
首先,这是人的生理本能所使然,又为后天的。
社会的种种“烙印”与熏陶有关。
世事熙攘,不受功利的诱惑谈何容易。
真悟其虚,更何其难
凡稍有经历者便会明白,能放下世俗之心,以朴素安然的真情对待自身和身外,恐怕不是只有向往之心就行的,没有谁一生下来就看破红尘。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认识、选择、否定自己,在成熟中创造自己的过程。
人只有真诚地生活过了,经历过了,真的追求过,破灭过;真的爱过、恨过;才能有大智慧,才能真的看破何为虚枉,而不一味追赶时髦,受功利实用的目的左右,才能够步伐稳健地走向自己,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拓展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