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为什么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从小,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的誓言。
1911年年周恩来在沈阳东范学校上学。
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
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
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
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
”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就是为了光宗耀祖。
”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
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
”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
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
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回答的多好啊
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
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周恩来说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下一句是什么 还是有另外一个说法阿
1. 历史事迹: 周恩来一直静静的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
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将定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
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
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啊
为中华之崛起
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2.一些网上模仿的: 为中华崛起而读小说 为中华之崛起而上网
周恩来座右铭
朋友,如果有人问起,“你为什么要读书
”恐怕你会有很多答案,也可能你一时间不好回答,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同志少年时代对自己学习的最终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随同伯父来到东北的沈阳,在当时的“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读书。
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的魏校长为了测验学生的学习目的在一次讲“立命”的修身课上,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
有的同学回答:“为明理而读书
” 也有的回答:“为做官而读书
” 一些家境贫困的学生则回答:“为挣钱,为吃饭,为不受欺侮而读书……” 还有一个鞋店老板的儿子说:“为家父而读书
”引的全班同学一阵笑声。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脸色沉了下来,他走到新来的周恩来座位旁边,问道:“周恩来,现在你来回答,为什么要读书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庄重地回答。
由于周恩来是南方人,魏校长一时间没能听懂他的回答,于是周恩来又沉着、大声地重复了一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这异乎寻常的回答,使魏校长为之一振,也使得整个教室鸦雀无声。
校长万万没有想到这年幼的周恩来,竟有如此远大的抱负。
老校长高兴得连连点头称赞:“好哇
为中华之崛起
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 正是因为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远大的理想,周恩来成为了中国第一任总理,更成为了倍受世界人民景仰的一位时代伟人。
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誓言,百年以来,一直在中华学子之间流传,成为他们共同的一句座右铭。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想过自己为什么而读书吗
想过自己要把知识用在哪里吗
如果没有,当你看了这个故事之后,请你也想一想。
周恩来的座右铭
周1910年,12岁的周恩来随同伯父东北的沈阳,时的“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读书。
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的魏校长为了测验学生的学习目的在一次讲“立命”的修身课上,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
有的同学回答:“为明理而读书
”也有的回答:“为做官而读书
”一些家境贫困的学生则回答:“为挣钱,为吃饭,为不受欺侮而读书……”还有一个鞋店老板的儿子说:“为家父而读书
”引的全班同学一阵笑声。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脸色沉了下来,他走到新来的周恩来座位旁边,问道:“周恩来,现在你来回答,为什么要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庄重地回答。
由于周恩来是南方人,魏校长一时间没能听懂他的回答,于是周恩来又沉着、大声地重复了一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异乎寻常的回答,使魏校长为之一振,也使得整个教室鸦雀无声。
校长万万没有想到这年幼的周恩来,竟有如此远大的抱负。
老校长高兴得连连点头称赞:“好哇
为中华之崛起
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正是因为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远大的理想,周恩来成为了中国第一任总理,更成为了倍受世界人民景仰的一位时代伟人。
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誓言,百年以来,一直在中华学子之间流传,成为他们共同的一句座右铭。
周恩来曾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名人名言 1.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2.中国人几乎占世界人口的1\\\/4 。
这样大的国家,如果在文化上不能对世界有所贡献,经济上不能有较快的发展,那我们就对不住世界人民,也对不住我们的祖宗。
3.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4.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5.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好像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相辅而行。
6.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这样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
7.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8.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
9.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
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
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
10.今天的现实是不够美满的,但是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
11.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12.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遮掩错误就是躲避真理! 13.一帆风顺是不能磨练人的。
14.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15.我们国家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
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
16.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上喜欢听真话,反对说假话。
17.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是老实人才能经得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18.青年人没有不栽几个跟头的,没有不碰几个钉子的。
碰了钉子以后,不要气馁。
19.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
20.我们的下一代,总是要把自己摆在劳苦大众一起,要能够吃得起苦。
因为我们的革命精神,就是从吃苦中得来的。
21.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
22.入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本质。
23.有错误要逢人便讲,既可以取得同志的监督和帮助,又可以给同志们以借鉴。
24.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25.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人物简介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周恩来毕业于南开大学,早年留学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地,回国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曾参与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争,并指挥长征,西安事变中,他代表中共中央与中国国民党签订合约,共同对日作战。
自1949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49年至1958年间兼任外交部部长。
1952年7月12日,周恩来针对美国空军F-86喷气式战斗机8架,侵袭中国东北部安东领空,杀死杀伤和平居民49人之事发表声明,严重抗议美国飞机侵略中国领空挑衅行为。
1974年6月1日,病情日益加重的周恩来作了第一次大手术,从此住在305医院,直至1976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