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忠诚干净作为党员干部的座右铭,坚持忠字当头,廉字托底
只有忠于党,诚于法,实心实意,不搞特权,干干净净做人,诚诚恳恳做事,才能坚持忠字当头,廉字托底。
青年干部怎样密切联系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直接影响到民心的向背,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因此,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农村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作为基层政府的一名青年公务员,应该怎样做到密切联系群众,搞好基层的各项工作呢
一、强化责任,提升联系群众的意识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实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前提条件,也是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
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
党离不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离不开党。
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要求是,时时处处关心群众,坚定不移依靠群众,倾听群众呼声、满足群众需求、尊重群众创造精神、带领群众前进。
每个党员都要牢牢记住,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这“三个不能”,应该成为每个党员、每个年轻干部的座右铭。
作为乡镇政府的年轻公务员,要真正认识到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
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言者,直接与群众打交道,乡镇各项工作能否依法行政、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支农政策能否公平公正的落实到受益群众,群众的来信来访和合理诉求能否得到公平及时的处理,干部的宗旨意识如何,党风政风是否令老百姓信服满意,这些都关乎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血肉联系,都代表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新的历史时期,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年轻干部,必须要学会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认真搞好本职工作,坚持学习,真正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求真务实,坚持走群众路线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良好机会下,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认识到只有走群众路线,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搞好工作,才能得到更好的磨练与成长。
一是对年轻干部加强密切联系群众的教育。
通过教育使年轻干部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亿万人民的事业,只有依靠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的事业才会蓬勃发展,才会大有希望,否则一事无成。
人民群众的这种伟大的力量,主要靠党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调动,同时还要靠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对群众的积极组织和宣传。
因此,要教育党员特别是年轻干部经常到群众中去,到社会生活的实际中去,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宣传和解释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群众随时对话和沟通思想,取得群众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要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遇事要和群众商量,共同解决。
党员要成为群众信任和爱戴的知心朋友。
二是明确责任,把密切联系群众落到实处。
作为年轻干部,应该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所以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敢于虚心向群众学习,要明白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要善于倾听群众的心声,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要乐于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将群众的困难当作大事、要事、实事来解决。
无论在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起到一个先锋模范的作用,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真正地去关心和理解人民群众。
三是解放思想,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作为青年干部,要敢于担大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学习实践活动与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迫切愿望联系起来,把存在着得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找出来,在充分结合实际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解放思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思考,多考察,让“人民群众得实惠”落到实处。
三、加强实践,以工作成就回报群众 以密切联系群众为核心,兢兢业业地搞好工作,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一主题,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为人民办事的能力。
我认为作为基层政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是关注民生,着力构建干群密切和谐的新关系。
密切联系群众是最大的基点,科学发展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
广大党员干部处在农村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与农民群众联系最紧密、工作最直接,必须坚持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关注民生。
问政于民要问得深,问需于民要问得真,问计于民要问得实。
大力倡导乡风文明,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农村政策,构建密切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二是发挥优势,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
通过发展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泄滩乡充分发挥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培育夏橙产业,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泄滩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子。
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全乡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调特调优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低山夏橙、半山板栗、高山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持续不懈地努力,逐步实现泄滩社会经济更好发展,真正培育一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
三是转变观念,不断提高基层干部抓落实干到位的新水平。
乡镇干部长年奋战在基层一线,在实践中锤炼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战、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要用这种崇高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把密切联系群众的着力点放在求真务实上,认真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扑下身子,用心干事。
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把密切联系群众当作加快发展、推动工作的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
密切联系群众,要着力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的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意识,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真正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
青年干部如何正确对待成长进步
青年人把个人理想寄托在追求成长进步上,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应当予以鼓励和支持。
但现实往往告诉我们,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将面临理想与现实脱钩的境遇。
如果刻意去追逐理想,肯定会被现实所伤害。
此时,我们应当如何面对暂时的人生挫折,保持健康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呢
笔者认为要“去三气”、“养三气”,才有可能赢得人生,走向成功。
\ 去“怒”气。
青年人对待自己理想的一时落空,万万不可迁怒于组织、领导、“对手”或工作,气大伤身不说,这本身就是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
纵观历代伟大人物,无一不是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坎坷磨难而成就其志向与伟业的。
成功之路千万条,关键是要选准自己的路。
正确做法应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为自己制定一个中长期奋斗目标,将精神转移到学习上,投入到工作中来,以此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 去“怨”气。
现实中只看自己“长处”和“优点”,全然不看有人比自己更加优秀,稍遇不顺或失意就怨天尤人、悲观失望、萎靡不振,这种心态更是要不得。
我们应当多从自身找原因,多找找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主席与当年向自己求官不得而牢骚满腹的“诗友”柳亚子先生的诗词唱和成为共产党人团结党外民主人士的一段佳话。
当我们怀有“怨气”时不妨以此为戒,学会“放下”,学会“忘掉”,使自己迅速走出“阴影”,及早拥抱“阳光”,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始终保持轻松、健康、积极的心态,才能跋涉得更远。
\ 去“泄”气。
勇者把成长道路上的坎坷和挫折当作奋进的动力和“催化剂”,弱者则可能从此一蹶不振,沉沦颓废,真正的强者绝然不会在意眼下的一点得失,他们会愈挫愈勇,意志弥坚。
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言: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此语当作为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
\ 养“朝”气。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向前看,迎接我们的是“阳光”,向后看,看到的将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成就一番事业,心态很重要。
试想一个满脸暮气之人不只个人难有作为,更不会带出一个好的团队。
因此,培养一种蓬勃朝气,既是卓越人生的良好开始,也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
\ 养“锐”气。
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要不断地开阔自己的心胸,增长自己的智慧,扩大自己的视野,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夺人锐气。
《菜根谭》有云:“开先者谢独早,伏久者飞必高。
”要想“突出”,必先学会“潜伏”;要想“爆发”,必先学会“忍耐”;要想“脱颖而出”,必先“养精蓄锐”。
成功的人生拼的不仅是能力,还有体力、耐力、心力、目力和潜力,因此,当条件还不成熟时,一定要学会磨炼自己的钝器,待到锋利无比之时,想不放光也难。
\ 养“底”气。
这个“底气”包括承受能力、吸收能力、认识能力、预见能力、分析能力、执行能力、协调能力、开拓能力等等,诸如此类,都是走向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素质。
青年人往往拥有很高的学历、丰富的知识,但缺乏实践的检验、实战的摔打和痛苦的淬炼;只是具备了“生产要素”,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力”。
所以,见到别人尤其是同龄人先你一步成功,千万不要乱了自己的方寸和阵脚,要沉得住气,待养足你的坚实“底气”,终有一天,你的梦想定会变成现实的。
五个秦都 作建设为一名党员干部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党员干部在中国担当着人民的榜样,要做好事,为人民服务。
特别是党员干部要树立起正为人民服务的榜样。
这样社会才能和谐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