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座右铭 > 座右铭等说法的由来

座右铭等说法的由来

时间:2019-09-13 20:40

座右铭的由来?

关于“座右铭”一词的来历,有两种不同的传说。

  一种传说是这样的:宋朝时有个叫吴介的人很喜欢史书。

史书中记载的可以吸取经验教训的事,他都抄下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称之为“座右铭”。

铭就是刻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业或警惕自己的文字。

时间长了,他家连墙上、窗上都贴满了警句、格言。

以后就慢慢地传开了。

“座右铭”的内容也不仅仅是可以借鉴的往事,形式也不仅仅是限于放在座位的右边了。

  另一种说法是有关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

  据古书记载,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死了,齐国人为了纪念他,就给他造了一个庙堂。

庙堂里摆设了好多祭器,其中有一种很特别的装酒的器皿。

它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把液体装进一半就直立起来。

这种酒具叫“欹(qī)器”。

  有一天,孔子带着学生到庙里来朝拜,看到了欹器。

孔子于是对学生们说:“欹器空着的时候就倾斜,把酒或水倒进去,到一半的时候就直立起来,欹器装满了就又会倾斜。

所以过去齐桓公总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自己决不可以骄傲自满。

自满就好比欹器里装满了水,必然要倾斜倒覆。

”说完,他就让学生取来水倒进欹器。

果然一切正如孔子所说的一样。

孔子又对学生说:“读书也是一样,谦受益,满招损。

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回到家里,孔子也请人做了个欹器放在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自己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满足。

以后,欹器被刻在金属上的文字所代替,放在自己座位旁。

后来人们挂在书房里的铭文也并不都是金属戒训文字,还包括许多格言,警句;大多数人也不再用金属,而是使用书法条幅来代替了。

  “座右铭”这个词一直用到今天,词义也扩大为“信条、准则、追求”等。

如:“这种事我是不会过分计较的,‘淡泊名利’是我的座右铭”。

座右铭的由来

我找到的有两种说法,这些也不好考证,所以也不必放在心上,毕竟年代久远。

东汉书法家崔瑗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几年后,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崔瑗自知因一时鲁莽起大祸,吃足苦头,就作铭(文体的一种)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座右铭是恪守这一原则的较常见的形式.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座右铭一般包括三种形式:一是自题;一是笔录经典言论或名人格言;一是请人题.座右铭多置于人们能常见的地方,以时刻提醒自己.较常见的或贴在屋里显眼的墙上或写在笔记本扉页上,有的则贴在桌上.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 著名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造者的座右铭是:老老实实,简单明白. 我国著名数学家的座右铭是:今天能做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去做. 很少有人知道,座右铭最初并非是置于座右的铭文,而是一种称为歌器的酒具,并且和春秋五霸之一的有关。

歌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往一边斜,装了大半罐则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

这种歌器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翻跟头的启迪。

春秋五霸之一的生前非常喜欢这种歌器,座位右边总是放着一个歌器,用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

死后,国人为他建造庙堂时也没忘记将此器皿放人庙堂之中供人祭祖。

有一次,率弟子朝拜齐桓公庙堂,见到这种器皿,不知是何物,便间庙中看管香火的人,方知是歌器。

知道歌器的来历,便给弟子讲述当年齐桓公置歌器于座右警戒自己的故事,并教育弟子,读书学习也是这样,骄傲自满必然会招来损失。

回去之后,也请人做了一个,放在座右警戒自己。

南北朝时,著名科学家也曾为的儿子做过一个歌器,非常成功。

可能是后来这种歌器失传了,也可能是后人感到用文字更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改用铭文代替歌器放在座右了。

这使成了名符其实的警戒鞭策自己的座右铭了。

座右铭的相关说法

座右铭(motto) 铭文样式之一。

铭原指镂刻在器物上的文字,以记功颂德传扬于后世。

《文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

”座右铭由来于此。

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

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座右铭是恪守这一原则的较常见的形式。

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座右铭是铭的一种。

铭,(就其名词的属性而言),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解释: (1)在器物、碑碣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 (2)警惕自己的文字。

第一层含义的铭,如唐代大文豪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宋代文学大师苏轼的《三槐堂铭》以及王安石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军墓志铭》……等等,都属于此类范畴,这些精典的铭文,不仅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为中国古代的散文增添了魅力,更以其朴实的语言、深沉的情感,感动无数后人。

而第二层含义的铭,既:“警惕自己的文字”的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座右铭”,其体裁或文或联,其文字有长有短,大都是起着励志修身、鞭策警省的作用。

据《南史》记载,南朝时宋的名将吴阶,“善读史,有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

积久,墙牅皆格言也。

”这可能是见诸于正史的有关座右铭的较早出处。

然而,作为铭的一钟,最早的座右铭并非文字,而是一种物品,既“物铭”:相传,在春秋时,齐人为死去的齐桓公修了一座庙。

里面摆放一个装酒的器皿,叫欹器。

一次,孔子与学生拜庙时,对学生说:“欹器空着的时候就倾斜,把酒或水倒进去,到一半的时候,就直立起来;欹器装满,还会倾斜。

所以,过去齐桓公总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右边,用来警示自己不可骄傲自满。

”——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最早的座右铭,就是这种叫 “欹器”的酒器。

历史的长河流到了今天,“座右铭”由最初的欹器、之后的金属镂刻……到今天的文字,其间演变的诸多“式样”颇多耐人寻味、其蕴涵的警示意义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注释:东汉书法家崔瑗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

几年后,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

崔瑗自知因一时鲁莽起大祸,吃足苦头,就作铭(文体的一种)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

座右铭是什么意思

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

历史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

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几乎都有自己的人生格言——座右铭。

座右铭为何是这三个字

座 右 铭 王家喻 座右铭是放置座位右边的手写短文,大多是语言精炼、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有自题、别人题和笔录经典等几种。

最早的座右铭,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座右铭一词,始见于《昭明文选》中崔瑗的《座右铭》一文。

说的是东汉人崔瑗,因兄弟被人害死,他刀杀仇人后逃离,多年后幸逢大赦才得回故乡,人已老矣。

他自悔鲁莽,吃足苦头,误了一生,便写下一段短文,置之座右引以为戒,命名为“座右铭”。

《宋史·吴王介传》记载:“王介善读史,凡往事之可师者,均录置座右”。

这些就是座右铭的来历。

现在,人们多把座右铭写在书籍和笔记本的扉页上,或制成条幅挂在墙上。

也有些年青人把师长、同学在毕业册上的留言保存下来作为座右铭。

座右铭字虽不多,但蕴藏着深邃的哲理,能给人以启迪和激励,它是修身的宝典,言行的规范,做事的准则,遵循的方针,约束的律条,攀登的动力,前进的灯塔,奋斗的方向,人生的目标,成功的要诀,铭心刻骨、终生受惠。

纵观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人士,都曾有过自己的座右铭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