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禅“北大的校园,清华的汉,”下一句是什么
北大的校园清华的汉,北外的美女北林的饭。
帮到你的,请设置为推荐答案。
北大的校园清华的汉什么意思
北大的牌子是最响亮的,清华的男生(也就说嫁人就要清华毕业,汉指——老公、对象)其实还有下一句,北外的美女民院的饭。
北外美女多啦,这个好解释,民院的饭是指民大食堂很好吃,毕竟多少数民族嘛,食堂很有特色,而且价格都很实惠
清华北大学校人数是多少
总体来清华大学:在学学人数36305其中本科生14608人,硕士生14445人,博士生7252人,每年的招数为:本科招生三千余人,硕士生五千余人,博士生一千余人。
(参考2009年数据,招收本科生3319人,共招收硕士生5025人,博士生1347人。
)北京大学:在校学生总人数为三万余人,其中本科生近万人,2010年,北大计划录取本科生2650人,实际录取约2780人。
此外,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每年面向外校招收经济学双学位以及辅修的学生1000人左右。
北大清华校园风景
清华园先是采用了苏式建筑风格,而后更是打破传统的理念,建设了一系列形态新颖的现代化建筑。
并且最终清华大学形成了他西洋味十足的建筑规划形式。
北京大学,在后期的发展之中却是一直在遵守着因循原有自然形态,充分尊重古园林的山形地貌、河湖水系,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布局手法,建筑与园林相依成景的布局手法。
所有建筑物虽然功能要求不尽相同,但一律采用中国传统三合院形式成组设计,中高边低,主次分明,重复总体的品字形建筑格局。
建筑造型比例严谨,尺度合宜,工艺精致,色彩绚丽和谐。
建筑外观采用中国传统艺术特点,而整体结构则完全是钢筋混凝土,并配以现代化的照明、取暖和管道设施。
燕京大学校园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中传统形式与现代功能相结合的精品,具有较高的环境艺术价值。
可以说中国风浓郁。
清华和北大校园面积哪个大
先后考入北大清华又两次退学今年高考再成南充理科榜眼被网友指为“职业考生”——— 2003年,他以606分的成绩从岳池一中考上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04年7月因7门必修课不及格遭遇退学;返回南充后他在白塔中学外国语学校(亦名南充十一中)复读,2005年再度以703分、南充市理科状元的身份被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专业录取;然而一年之后,他再度因为学分不够自动选择退学,在南充十中实际复读仅两个多月之后,今年的高考当中,他又以677分的成绩名列南充市理科第2名。
这一次,他的目标还是北大。
他就是张非,现名张空谷,还有一个多月是他24岁生日。
让张非成为新闻人物的,并不只是他“进出北大清华如入无人之境”的神奇:2007年6月中旬,也就是高考结束后一周左右,一封名为《四川南充惊现职业高考考生,清华北大反复退学牟取奖学金》的帖子开始在网上广为传播,直斥他此举动机不纯。
随后,川内一家报纸率先报道了此事,并引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跟进,还有评论将其称为“考霸”。
至此,张非彻底陷入舆论旋涡的中心。
凭什么他就能考北大、清华如探囊取物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天才少年屡屡从名牌大学退学
假若他再被录取还会出现退学的反复吗
这一事件背后所折射出的又是什么
面对种种非议,一向木讷的张非传出清晰的“空谷回音”:我不是职业高考考生
■考上北大、清华轻而易举 被指“职业考生”谋取重奖 2007年6月25日上午。
南充十中校门口。
高考成绩当天刚刚公布,获悉自己分数的复读班考生们正围着班主任张正川老师热烈地交谈。
一个短发高个的男生从远处缓缓走来,身上穿着一件蓝色的T恤,袖口还印有“清华珠海校友会”的字样。
有人指着他小声地说:“看,新闻人物来了
” 张正川兴奋地冲他喊道:“张空谷,你晓不晓得你今年考了好多分啊
”男生摇了摇头。
“才677分
比南充市的理科状元只少了2分
你娃考得不好哦
”张老师语气中略微有些遗憾。
张空谷,也就是曾经的张非却显得满不在乎,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要是考得太好,别人更要攻击我了
” 此话并非空穴来风。
2007年6月中旬,也就是高考结束后一周左右,一封名为《四川南充惊现职业高考考生,清华北大反复退学牟取奖学金》的帖子开始在网上广为传播。
帖子里列举了张非2003年考上北大、获得岳池一中3000元奖学金;2005年从南充十一中复读考上清华,获得学校10万元奖励;2007年从清华退学以南充十中学生的身份参加高考,并且精确地估算出他今年的考分应该在680分左右,极有可能再度问鼎北大清华,“又将轻松获取南充十中的一笔重奖”。
帖子首度提出了“职业考生”的概念,并直斥张非的“堕落”是一心只为赚钱。
很快,川内一家都市媒体报道了此事,并引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跟进,舆论一时哗然。
然而在种种非议声中,一个不争的事实基础是:这孩子的确太牛了
每次都能考特别高的分数。
所有曾经教过张非的老师都赞叹他“太聪明了”,张非现在的班主任老师张正川更是将“天才”、“奇才”的评价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