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的画家有几个人
所谓的国家级画家就是在中国有广泛影响力的画家群体,画作也很有名气的人,中国具体有国家级画家多少人无法统计,根据时代顺序举例如下: 任伯年 任伯年[2],1840年生,1896年卒,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在“四任”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
他的杰出艺术成就受到世人瞩目。
英国杂志认为:任伯年的艺术造诣与西方梵高相若,在19世纪中为最具有创造性的宗师。
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
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
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
著有、。
齐白石 齐白石,1864年元旦(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四岁。
黄宾虹 黄宾虹(1865-1955)现代杰出画家。
名质,字朴存、朴岑、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
安徽歙县人,出生于浙江金华。
潘天寿 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
潘天寿原名天授,字太颐,号寿者。
晚年号雷婆头峰寿者。
潘天寿年青时自感“无干事之才,只有书画尚能胜任”,因而在诗、书、画、篆刻等方面深入探研。
张大千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大风堂画派创始人之一。
他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李苦禅 李苦禅(1899~1983)原名英杰,后改名英,号励公,生于山东省高唐县。
我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人民的美术教育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李可染 李可染[2](1907~1991)江苏徐州人。
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
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
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
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座右铭,开一代山水画宗师。
1979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1978年起当选为第五届、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傅抱石 傅抱石,我国著名画家,“新山水画”代表画家。
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
1904年10月5日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
少年家贫,11岁在瓷器店学徒,自学书法、篆刻和绘画。
1925年著〈国画源流概述〉,1926年毕业于省立第一师范艺术科,并留校任教。
1929年著〈中国绘画变迁史纲〉,1933年在徐悲鸿帮助下赴日本留学。
1934年在东京举办个人画展。
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
抗日战争期间定居重庆,继续在中央大学任教。
1946年迁南京。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
徐悲鸿 徐悲鸿[2](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寿康,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国画家、 徐悲鸿代表作 美术教育家,擅长画马。
他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
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1917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不久回国,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
1919年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鲁石 鲁石先生是一位以花鸟画著称的画家。
原名杜广廉,又作杜冰,斋号观月楼,1937年生,1966年毕业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受教于潘天寿,吴弗之,诸乐三,陆抑非诸先贤,并曾受到李苦禅,吴作人,赖少奇,王个移等大师的指点,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
鲁石先生的画风豪放雄浑,气势磅礴,画面绚烂强烈,苍苍郁郁,无论是大画或者小画,整幅画面墨气萦绕生机勃勃,个人面貌十分强烈。
多年的艺术浸染加上自身的刻苦自励,使他兼具北方画派的粗犷豪爽和南方画派的细腻精致。
李苦禅先生说:‘鲁石的画墨气好,有扎实的基本功,正统国画也’。
赖少奇先生也赞叹道:‘鲁石的画很有大家风范’。
吴作人先生说:“看鲁石作画是一种享受、其神、其韵、其境确非一般。
” 近些年,鲁石的作品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国内外数十家博物馆、美术馆均收藏其作品。
范曾 范曾,江苏南通人,1938年生于书香之家,自幼即学习历史、文学和绘画,1959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
刘大为 刘大为,男,汉族,山东诸城人,1945年生,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研究生班。
臧伯良 臧伯良,别名臧连良。
(误传名藏伯良、藏连良) 1960年生于北京,少年拜著名画家张丽为师,研习素描、速写、油画。
1973年10月参加获二等奖,1976年12月参加,作品素描获一等奖。
19岁后先后得到李可染、何海霞、黄胄、吴冠中、董寿平、梁树年、白雪石等老一辈艺术大师的亲授。
1978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高级研究班学习,后改攻重彩水墨画。
1986年北京画院研究班毕业。
原某画报社美术摄影部主任,职业画家,中国国际美术交流协会理事,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会员。
1984年与著名画家胡爽庵合作,1984年创作,张大千先生大陆弟子著名画家田世光教授、梁树年教授、刘力上教授、著名画家胡爽庵题词。
古元 古元1919年8月5日出生于广东中山县那洲乡(现属珠海市)。
1932年 考入广东省立第一中学(广雅中学)。
1939年 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第三期学习。
1941年 在“鲁艺”担任美术工场木刻组长,兼任部队艺校美术教员。
1942年 参加延安整风运动和“延安文艺座谈会”,参加“全国木刻展”,引起各界和国际舆论注目。
1944年 “鲁艺”美术工场改为研究室,任研究生、创作组长,被选为“甲等文教模范”。
黄胄 黄胄,字映斋。
因其父四十多岁方得此子,取乳名“老傻”,以求平安。
“黄胄”是初中时自己起的笔名,以后一直沿用此名。
曾用名梁叶子、苗迪。
文革中作品曾题名梁蓬、梁泉。
周思聪 周思聪(1939~1996),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
天津市宁河县人。
1955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1958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得到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刘凌仓、李苦禅等诸位名师指点, 周思聪代表作 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周思聪受过严格的艺术训练,擅长水墨人物画,兼及花卉,偶作山水。
自80年代起,她又致力于自身画风的变革与探索,在作品中引入西方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对笔墨加以提炼和强化,使之更为精练,并富有意趣。
代表作品中国画获1979年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一等奖。
1985年创作《正午》获第6届全国美展铜质奖。
宋涤 宋涤笔名建公, 1945年出生于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自幼在北京读书。
1968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著名画家,开创了一代中国画的写实主义新风。
1960年投师李苦禅、许麟庐先生,学习写意花鸟。
1963年考入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工笔花鸟、人物。
黎雄才(1910-2001.12)男,汉族,广东肇庆人。
我国当代杰出的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
自幼酷爱绘画,后从师高剑父,入“春睡画院”学习,数年后得高剑父资助留学日本,历时四载见闻益广,艺事大进。
1924年,他就读于肇庆中学。
1926年拜高剑父为师,翌年入高剑父的春睡画院学习,并一度在广州烈风美术学校兼习素描。
1932年,得到高剑父资助,赴日本留学,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日本画;1935年毕业归国,任教于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
1943年,受聘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副教授。
1948年任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任华南文艺学院、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兼中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
三十年代初作品《潇湘夜雨》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金奖,《寒江夜泊》、《珠江帆影》入选芝加哥“当前进步博览会”和德国柏林举办的“中国美术展览会”。
其中〈珠江帆影〉为德国博物馆收藏。
叶浅予 叶浅予(1907.3.31 -1995),浙江桐庐人,从事画教学和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 叶浅予奠基人。
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美院教授。
擅人物、花鸟、插图、速写等。
曾为矛盾小说《子夜》、老舍剧本《茶馆》等书插图,出版个人画集多种。
创作长篇漫画《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组画《天堂记》等,著有《画馀记画》和《十年恶梦录》 。
1936年出版《旅行速写》《浅予速写集》。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叶老就由漫画转向中国画。
综观叶老一生,在中国画人物画创作上致力最勤,为衰落的人物画贴近现实生活反映时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启功 启功,1912年7月26日生, 字元白,也作元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
蒋兆和 蒋兆和(1904—1986)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中国现代画坛独领风骚的艺术巨匠。
刘海粟 刘海粟(1896-1994年) 。
祖籍安徽省凤阳,生于江苏省常州。
自幼酷爱书画,1912年11月与乌始光、张聿光在上海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任校长,并取苏轼“渺沧海一粟”词意,改名“海粟”。
首创男女同校,采用人体模特儿和旅行写生,被责骂为“艺术叛徒”,但得蔡元培等学者支持。
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1919年到日本考察美术教育,回国后创办天马会。
朱屺瞻 朱屺瞻先生(1892-1996)清光绪十八年五月初二生于江苏太仓浏河新镇,名增钧,号起哉、二瞻老民。
赵望云 (1906-1977)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
河北省束鹿(今河北省辛集市)人。
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首任主席、陕西省人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等职。
赵望云除了对现代山水、人物画方面取得成就之外,对于家畜动物的描绘也有新的创造。
特别是他画的毛驴、造型准确。
笔简墨润、形象生动、活泼可爱,所以解放前人们送给他一个雅号--“赵望驴”。
当今画驴名家黄胄,就是在他的影响下而有所发展的。
” 黄君璧 (1898—1991),广州南海人;原名允瑄,晚号君翁,本名韫之,以号行,广州南海县西樵人; 吴作人 吴作人(1908—1997),安徽省泾县人, 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教务长,1955年任副院长,1958年出任院长,1979年任名誉院长。
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
1979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1985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1984年法国政府文化部授予他“艺术与文学最高勋章”,1985年荣获比利时王国王冠级荣誉勋章。
吴作人为“中国水墨画”的开拓了新的风貌,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我国当代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杰出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
钱松岩 ( 1899.9~1985.9),当代画家。
江苏宜兴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名誉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是当代中国山水画主要代表人之一。
宋文治 宋文治(1919—1999)师从张石园学习“四王”,拜吴湖帆为师,并向陆俨少、朱屺瞻请益打下深厚的传统功底;1957年在江苏国画院从事专业山水画创作,博取众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60岁后以“泼彩”和其他新技法启发,作品气息清新,妙趣横生;曾经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美协副主席,江苏文联委员,南京大学教授等职;代表作品有《江南春潮》、《山川巨变》、《梅园长春》、《江南春潮》等;出版有《宋文治作品选集》、《宋文治画集》等。
黄永玉 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城沱江镇。
土家族人。
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
土家族人,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
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
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
十六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
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朱宣咸 朱宣咸(1927年——2002年),中国画画家、木刻版画家、漫画家与美术活动家。
20世纪40年代初起从事中国画,中国新兴木刻版画与时政漫画,由浙江到上海直接参与鲁迅发起的新兴木刻版画运动,1946年加入中华全国木刻协会;1948年在近代史上著名的“《观察》事件”中被捕;1949年与刘开渠、杨可扬、张乐平、(郑)野夫、庞薰琹等代表上海美术界在上海《大公报》发表了迎接解放的“美术工作者宣言”,该宣言的发表也意味着国统区美术和上海近代美术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同时,进入中华全国美术协会、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中华全国漫画协会“联合办事处”,参与了上海解放初期美术事业的筹备建设工作;此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底随军到重庆。
1951年起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今中国美术家协会前身)重庆执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重庆市美术家协会成立时被选举为首任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是成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的筹备人,成立重庆国画院的发起人、顾问,成立重庆美专校的创始人、校长。
作为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美术事业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对于建立、推动和促进20世纪中期与后期重庆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与走向全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被政府授予“献给共和国创立者”勋章。
于非闇 于非闇,原名于照,字非厂,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山东蓬莱人,母系为爱新觉罗氏。
1889年3月22日生于北京,1959年7月3日卒于同地。
早年随王润暄学画,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学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私立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
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任职于故宫古物陈列所,临摹、研究了大量古代绘画,打下了较深的传统根基。
1949年后任中央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谢稚柳 谢稚柳(1910-1997)江苏常州武进人,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生,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
擅长书法、缓画及古书画鉴定。
少曾任中央大学教授,历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
著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等,编有《唐五代宋元名迹》等。
在书画鉴定上与徐邦达,启功二先生齐名。
张善孖 张泽(1882-1940),字善孖(一作善子,又作善之)号虎痴,四川内江人。
曾任上海美专教授。
与八弟张爰(大千)同寓上海,领袖风雅,又二难之目。
善画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尤精画虎。
画有十二金钗图,写虎各种形态,各摘西厢记词句题之。
如“临去秋波那一转”、“怎么回不过脸来”、终日价情思睡昏昏“等,以寓美人猛虎之意。
抗日战争后,游美,举行画展募捐,返国卒于重庆,年五十九。
亚明 亚明(1924~2002年),安徽合肥人。
原姓叶,名家炳,号敬植,后改名亚明。
历任无锡市美协主席,江苏省美术工作室主任,华东美协理事,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主席,中国美协常务理事,香港《文汇报》中国画版主编,南京大学艺术研究中心教授。
出版有《访苏画辑》、《亚明作品选集》、《亚明画集》、《三湘四水集》、《亚明近作选集》、《当代名家中国画-亚明》等。
王雪涛 王雪涛,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
1903年12月31日出生,1982年11月24日逝世,河北成安人。
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 。
自幼喜绘画,1918 年入保定直隶高等师范附设手工图画科, 毕业后到小学执教。
董寿平 董寿平(1904--1997) ,原名揆,字谐柏,后改名寿平。
男,汉族,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人,祖辈皆为当地丹青高手,家中 藏书甚富。
张仃(1917—2010),号它山,辽宁黑山人;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曾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壁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黄宾虹研究会会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院长,曾任《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顾问。
霍春阳 霍春阳,1946年出生于河北,196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
现为天津美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
朱新建 朱新建,1953年生于南京。
198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并留校任教。
现为中国美协会员。
1987年为上海美术电影厂、中央电视台设计动画片《老鼠嫁女》、《金元国历险记》、《皮皮鲁和鲁西西》的人物造型。
作品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参加重要展览。
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
出版有《笔墨随心》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版;《水墨小品》、《戏曲人物》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版等多种画集。
王泰戈 王泰戈,字天翼,啸林斋主人,善画虎、狮、豹、熊、熊猫等,素有虎王之称。
他不求功名,只是把所有收入全部投入到写生创作上,他经常出现在世界各地野生保护区及动物园,这也是他人生最大的追求。
一幅好作品需要投入全部精力去创作,整个创作过程的心里满足感只有艺术家本人能体会到,虽然很苦很累很危险,但他一直在按自己的方式去面对他精彩的艺术人生。
于志学 于志学,冰雪山水画创始人,现任黑龙江省美协名誉主席、黑龙江省画院荣誉院长、、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术创作院创作研究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6 年荣获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颁发的“文艺终生成就奖”。
现已多次出版了《于志学画集》。
王镛 王镛,别署凸斋、鼎楼主人等。
一九四八年三月生于北京,山西太原人。
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梁树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专业,一九八一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中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发表,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并出版专集数种。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副理事长。
吴冠中 吴冠中,1919年生,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中国画家,中国绘画大师,杰出中国国画家,油画家,中国流艺术家,美术教育家。
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1950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袁运甫 袁运甫,1933年5月生,江苏南通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
1949年就读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改名中国美术学院)。
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即任教,合并清华大学成立美术学院后继续任教,并担任新开拓的公共艺术学科博士生导师。
陈玉先 陈玉先,男,1944年生于安徽省。
中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家、美术家。
擅水墨舞蹈人物画。
其作品灵动飘逸、至柔至美,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浪漫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五彩缤纷 2007年作
我国著名画家有哪些
1. 齐白石 :(1863-1957),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原名,纯芝,字渭青、号白石、濒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
湖南湘潭人。
十二岁学粗木工,后做雕花木匠,兼习画。
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为乡里人画衣冠像。
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职业。
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不群的风貌。
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
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
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美术家协会主席。
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 徐悲鸿 :((1895--1953)江苏宜兴计亭人。
父亲是个贫苦的画家。
悲鸿幼年随父学画,二十岁即在上海 卖画。
1918年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后考入法国国立巴黎美术学校,其间又曾到柏林、比利时。
1927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并兼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1929年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其间创作了大幅油画《田横五百壮士》、《奚我后》,国画《九方皋》。
抗日战争开始后赴南洋、印度等地举办画展,将全部卖画收入损献给祖国救灾抗战。
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
1953年因患脑溢血病逝。
这位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为我国美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著有《徐悲鸿彩墨画集》等。
3. 张大千 :(1901-1984)名爱,又名秀,季 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署人张大千”。
四川内江人,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 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法和绘画。
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揲诚就。
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 齐名,二十多岁,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等待别了师父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青年时期就能画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涛、八大山人画风的作品,几可乱真,所以有“南方石涛”之称。
他早年画的《石涛画册》,竟被著名鉴赏家、画家陈半丁作为石涛“真迹”珍藏起来,以夸耀于画友面前,被张大千识破指出,后来传为佳话,足以证明千在二十几岁在摹拟古人传统绘画的功力和成就,已经是惊人了。
张大千于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
1948年适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
1984年病逝台湾,享年八十四岁。
4. 刘海栗 :杰出的美术家、教育家、美术史家、画家。
江苏省武进县人。
1912年11月在上海乍浦路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任校长,招收了徐悲鸿、王济远等高材生,并冲破封建势力,首创男女同校,增加用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
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第一次举行个人画展,收到蔡元培、郭沫若的称赞。
1919年他到日本考察绘画及美术教育,其油画作品备受日本画坛重视和推崇,被称为“东方艺坛的狮”。
1929年刘海粟赴欧洲考察美术,遍访法兰西、意大利、瑞士等国名胜,三年间创下近百幅美术作品,受到巴黎美术界好评。
曾与毕加索、马蒂斯、焚钝根等画家交游论艺。
巴黎大学教授路易、拉洛拉著文称誉他是“中国文艺复兴大师”。
解放后曾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1981年被聘为意大利国家艺术院名誉院士,并被授予金质奖章。
5. 潘天寿 :(1898-1971)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
浙江宁海县人。
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培养美术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解放后,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等职。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等,都有很高的造诣。
尤善画鹰、八哥、松树、梅竹、蔬果、山石、野花等题材,他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故落笔大胆泼辣,又能细心收拾,作品的构图,清新苍秀,笔墨色彩纵横交错,气势磅礴,趣韵横生,具有鲜明的独特风格。
他还长于表现山花、野草,笔墨挺秀多姿,艳丽生动。
画面的虚实、疏密、主宾、黑白以及强烈,又和谐协调,加之色彩的清新浓郁,画面的灵气引人入胜。
他的著作有《中国绘画史》、《雷婆头峰团瓢 画谈随笔》,以及其绘画作品《潘天寿画集》等。
6. 傅抱石 :(1904-1964)江西新喻人,早年留学日本,攻东方美术史学。
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
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对解放后的山水画,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其人物画,线条劲健,深得传神之妙。
解放前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教授。
解放后,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
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研究》、《中国山水人物技法》、《中国绘画理论》、《石涛山人年谱》、《罗马尼亚写生集》、《捷克斯洛伐克写生集》、《东北写生集》、《浙江写生集》等。
又精篆刻,并有《印谱》行世。
其代表作有《兰亭图》、《丽人行》、《九歌图—湘夫人》、《江南春》、《待细把江山图画》等。
一九六五年病逝南京,卒年六十二岁。
7. 黄宾虹 :(1865-1955)现代杰出画家。
名质,字朴存、朴岑、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
祖籍安徽歙县,出生於浙江金华。
幼喜绘画,课余之暇,兼习篆刻。
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 ,陈崇光等学花鸟。
后居上海三十年,前二十年,主要在报社、书局任职,从事新闻与美术编辑工作;后转做教育工作,先后任上海各艺术学校的教授。
又曾在北京、杭州等地美术学院任教。
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
他的技法,行力於李流芳,程邃,以及 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宋、元各家。
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耳恭听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
七十岁后,后画作品,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
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
他的书法“钟鼎”的功力较深。
其著作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古画微》、《画学编》、《金石书画编》、《画法要旨》等,与邓实合辑《美术丛书》并有辑本《黄宾虹画语录》。
8. 李可染 :李可染先生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
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 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
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
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
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
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
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
它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 了重要贡献,既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9. 李苦禅 :(1898-1983)名英,字苦禅。
山东高唐人。
1925年就学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
不久为艺术大师齐白石知遇,欣纳门下,开始学习中国画。
毕业后曾先后在北京师范学校、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任教。
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等。
一生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六十余载,对花鸟大写意画具有特色,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前辈技法,笔墨雄阔,气势磅礴,自成风貌。
传世作品有,《盛荷》、《群鹰图》、《兰竹》、《芙蓉》、《秋节风味》等。
1978后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李苦禅画辑》影印本;198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李苦禅画集》影印本。
10. 黄胄 :原名梁树年。
1925年3月生,河北省蠡县人,早年参加革命,任西北军区战士读物出版社编辑。
黄胄从师赵望云,一直生活在西北,成为专业画家,担任西北师院美术系讲师,后到总政任创作员,现为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1997年春去世。
他创作的《洪荒风雪》获第六届青年联欢会金质奖章,出版有《黄胄作品集》、《百驴图》、《黄胄新作选》等。
黄胄是富于独创精神的画家。
在中国画走向现代的进程中,黄胄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他不是经由文人画家的道路,也不是从学院训练的途径,而是以生活为依托,从创作实践中闯出一条宽广的道路,给同时代学习中国画的青年人以巨大的影响和鼓舞。
黄胄是人物画的大手笔,极善于画大画、画人物众多、场面热闹的大场面。
他前后创作的那些辉煌巨作构成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歌颂劳动、歌颂力量、歌颂奋发进取的精神,显示出豪放、壮美的审美基调,既出自画家积极、乐观的天性,也是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的反映。
中国近代的著名画家有哪些
吴昌硕:近代画家。
浙江安吉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原名俊,字昌硕,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
身长金石书画,无一不精,作品气魄雄浑,苍劲铁骨,为中国画坛一代巨匠。
齐白石(1864~1957):现代书画家、篆刻家。
名璜,字濒生,号白石,湖南湘潭人。
早年为木匠,27岁拜当地文人为师,学诗书画印。
57岁后定居北京,卖画治印。
60岁后,“衰年变法”重视创造,融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技法于一炉。
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
张大千(1899~1983):现代画家。
原名权,改名爰,字季爱,号大千,斋名大风堂。
生于四川内江,祖籍广东番禺。
1917年留学日本,在京都学染织。
1919年回国后从曾熙、李瑞清学书画。
1941年赴敦煌石窟临摹壁画。
徐悲鸿(1895~1953),现代画家,江苏宜兴人。
曾留学法国。
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
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
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代表作:《九方皋》、《愚公移山》。
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
黄宾虹(1865~1955),浙江金华人。
名质,字朴存,擅长山水、花卉并注重写生,但成名相对较晚。
50岁以后,他的画风逐渐趋于写实。
80岁以后,才真正形成了人们所熟悉的“黑、密、厚、重”的画风。
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画,所画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这一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李可染(1907~1989年),室名师牛堂,江苏徐州人。
自幼习画,先入上海美专师范科,杭州西湖国立艺专研究生班,师事法国名画家克罗多学习油画,深受潘天寿、林风眠影响,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学画。
擅山水、重写生,并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傅抱石(1904~1965),现代山水画大家,人民大会堂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便是他与关山月合作的杰作。
原名瑞麟,号抱石斋主人,江西南昌人。
傅抱石在山水画上成就巨大。
他还擅绘水和雨,独创“抱石皴”法。
他的人物画也自成一格。
关山月(1912~2000),生于广东省阳江县。
关山月的山水画立意高远,境界恢宏;他的梅花,枝干如铁,繁花似火,雄浑厚重,清丽秀逸。
其代表作有《俏不争春》、《绿色长城》、《天山牧歌》、《碧浪涌南天》、《祁连牧居》及与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等。
林风眠(1900~1991),原名凤鸣,广东梅县人。
林风眠早年创作以油画人物为主,兼画水墨山水、花鸟。
其绘画广泛吸收古典艺术、印象主义、野兽主义艺术的营养,并加以消化,同时又研究中国传统美术和民间艺术。
代表作有《摸索》、《人道》、《人间》、《生之欲》、《人类的历史》等。
刘海粟(1896~1994),原名槃,字季芳,号海翁。
祖籍安徽凤阳,1896年3月生于江苏常州。
对中国画、油画、书法、诗词和艺术理论都有精深造诣。
国画创作博取传统精英而不泥古,注重写生,擅山水、花鸟、走兽,喜作泼墨泼彩法。
画风豪放奇肆,苍莽劲拔,醇厚朴茂,多彩多姿,卓然自成一家。
李苦禅(1899~1983),原名李英、李英杰,字励公,山东省高唐县人。
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
他的作品继承了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前辈的技法,并融中西技法于一炉,渗透古法又能独辟蹊径,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发展出了自己独到的特色。
他经常以松、竹、梅、兰、菊、石、荷花、八哥、鸬鹚以及雄鹰等等作为题材作画。
代表作有《盛荷》、《群鹰图》、《兰竹》、《芙蓉》等。
黄胄(1925~1997),原姓梁,名淦堂,字映齐,河北省蠡景人。
主张以速写起家,在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两次大量临摹古代精品。
以大批新意境、新技艺,展示出笔墨流畅、气度澎湃的佳作,给中国画坛开一代新典范。
代表作:《洪荒风雪》、《载歌行》、《丰乐图》、《欢腾的草原》、《牧马图》。
帮忙做个关于苏步青故事的小品(急)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
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
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
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
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
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科学小品 三四十年代,开明书店等出版了不少科学小品,特别是顾均正和高士其的。
开明书店于1934年出版顾均正的《物理世界漫游》,1936年出版高士其的《细菌与人》,1937年出版高士其的《抗战与防疫》,1941年出版高士其的《菌儿自传》和顾均正的《科学之惊异》、《电子姑娘》,1948年出版顾均正的《从原子时代到海洋时代》。
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年出版高士其的《我们的抗敌英雄》,通俗文化出版社1936年出版高士其的《细菌大菜馆》。
1950年,开明书店出版顾均正的《飞行科学》,三联书店出版高士其的《活捉小魔王》。
自50年代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小品,种类更多了:如《细菌世界探险记》(高士其,1955年)、《在森林中》(张梅溪著,黄永玉木刻插图,1955年)、《和传染病作斗争》(高士其,1955年)、《自然界的启示》(1959年)、《山野探宝记》(1962年)、《电波世界》(1962年)、《沙漠奇观》(1962年)、《地球的画像》(1962年)、《火山与地震》(1963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科学小品读物的出版更加多了起来,主要有:《从小爱科学》(苏步青等,1978年)、《趣味数学100题》(1979年)、《科学之谜》(1981年)、《远洋趣闻》(1982年)、《美丽的镶嵌图》(1982年)、《动物发明家》(1983年)、《六足国奇闻》(1986年)、《科学家故事100个》(叶永烈,1986年)、《数学山海经》(1986年)、《数学的脚印》(1987年)、《竖鸡蛋和别的故事》(叶至善,1988年)、《火柴世界100篇》(1990年)、《猎过猛犸的人》(1991年)、《奇妙的颜色》(1992年)、《动物园里的新鲜事》(1993年)、《昆虫杂技团》(1993年)、《中外探险故事大观》(1995年)、《科学发明故事》(1995年)等等。
至1996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小品图书达四五十种。
当代著名画家有哪些
要有收藏价值的
中国书画名家名单,收藏爱好者必看:A 阿老B 白雪石 毕建勋 白伯骅 白庚岩 白云乡 C 程十发 陈葆棣 陈佩秋 陈玉圃 崔如琢 常朝晖 D 董寿平 杜滋龄 杜应强 邓林 董希源F 傅抱石 范曾 费新我 冯远 冯大中 付强G 关山月 郭怡孮 H 黄永玉 韩美林 何家英 华其敏 霍春阳 何加林 何水法 黄宾虹J 贾又福 贾广健 江文湛 纪连彬 金树勇 姜宝林 K 孔仲起 孔维克 L 李可染 龙瑞 李宝林 刘文西 刘大为 刘炳森 卢禹舜 陆俨少M 马振声 梅墨生 苗重安N 聂欧 尼玛泽仁P 潘天寿 彭先诚 潘公凯 Q 齐白石 启功 启骧 秦天柱 钱来忠S 石齐 宋雨桂 史国良 孙其峰 苏葆桢 沈鹏 宋雨桂 宋玉麟 施大畏 T 汤文选 唐辉 田黎明 唐勇力 汤小铭 W 吴冠中 吴作人 吴昌硕 魏紫熙 王雪涛 王明明 王西京 吴东魁X 徐悲鸿 肖朗 徐培晨 徐湛Y 于希宁 杨晓阳 于右任 杨延文 于志学 叶毓中 袁武Z 张大千 张仃 张仁芝 周华君 朱理存 赵振川 张海
中国【现在】的著名画家有哪些人
一个人都行啊,只要【现在】的
不是现代或古代的人噢
健在的:何家英。
范曾。
贾广健。
冯远 张广 王西京 刘文西 冯大中 史国良 韩美林 韩羽 王子武 王迎春夫妇 王美芳 王沂东 岳敏君 杨之光 方增先 吴山明 李世南 黄永玉 于志学 王明明 徐乐乐
不要过分依赖自己长处的作文
长处长处这个词,可能对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耳熟能详,它几乎就是人们每天谈论的焦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古今中外,有那一个名人不是靠着自己的长处开闯出一片天地?然而,即使是这样,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角落也有一些没有长处的人.至少是我自己这样想:我,没有长处.从小到大,我都在听人说起我的哥哥,他品学兼优,能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左邻右舍每一天都在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他.而我呢?只是他身边的一个陪衬,一颗动人的鲜花旁边毫不起眼的小草!我有什么长处?有人问过我.我一时瞠目结舌,不知如何应对.从小到大就在听哥哥有何长处,我有什么长处?说实话,我没有好好考虑过.几时我有时定在窗边静静地思考,一想到我有何出众的才干,一和哥哥比,那刚散发出来的一缕光芒又被掩盖下去了.久而久之,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我的脑子里渐渐得出一个结论:我没有长处!于是,我变得自卑起来,不敢抬起头面对同学、老师和周围所有的人.我觉得他们都在嘲笑我这个没用的人.“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的这句诗的出现使我的心理和生活都出现了变化,我以它为座右铭开始努力.的确,上帝创造出每一个人,对每个人身上的能力都是公平的.在那一次我们自己组织的校外实践活动中我亲身体验到了这句话的意思,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了自己的长处.记得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我们全班一起到校外,开展我们的校外实践活动.也不知道怎么的,我们活动的地方选在了一篇深山中.当路过一个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地方时,一件阴森可怖的事情发生了:汽车突然抛锚了,一阵阵尖叫声打破了刚才的寂静,我们个个心急如焚,看着司机还没将汽车修好,我们的心随即生出一种可怕的想法:在这么冷的天气,我们会像电视剧里的人物一样,冻死或饿死在这里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又冷又饿,浑身无力,整个身子卷缩在一起.“什么!老师们都联系不到?最快要到明天才可以救到我们?”听了老师在电话里的对话,我们都毛骨悚然:肯定逃不过这一劫了.看着同学们害怕的样子,我的心非常酸,为不能出到自己的一份力而酸.世界上得任何一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这股酸激发了我的力量,埋藏在我内心深处久久不能释放的能量一次性地释放出来.我壮起胆子,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下车吧,找到一个空旷的地方,我记得有一种叫‘钻木取火’的生火方法,它或许能帮助我们逃过这个困难的关卡.”看着面前这个平常抬不起头的人,将信将疑的同学们本着试一试的心理,跟着我下了车,并找到了一个没有草的地方.这时,我仿佛看到了远方胜利的曙光,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捡起了两块石头,一打,石头竟然生出了火花,这个小小的火花使大家的心更开心了,于是,大家都学着我的样子来打石头,功夫不负有心人,火终于生起来了,我们顿时感觉到了温暖……在那次校外实践活动中,我们有惊无险地逃过了一个“英年早逝”的可怕机会.也因为那次,我终于发现了我的长处:记忆力超群、领导能力出众.的确,多亏有了这两个及时释放的长处,也使我得到了打败死神的机会.“这两项,我比哥哥好!”我敢大声地向任何人说.从那以后,我大放异彩,以我的记忆力,使得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以我的领导能力,带领同学们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两个“迟来”的长处,使我重拾了信心.我坚信,只要我以后多加努力,一定能发掘更多长处,取得更大成就!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的校主陈嘉庚
扯淡,校主怎么会是陈嘉庚,是民营企业2003年挂牌集美大学圈钱而办的,巨差,本三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