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观后感1000字 生死牛玉儒观后感,大神交我怎么写
生死牛玉儒观后感(1):客观地讲,《生死牛玉儒》是一部主旋律影片,很容易让第一次听说的人产生刻意如何的感觉。
但我觉得这部影片中所表现出的牛玉儒有着自身的特色,他不是一个需要仰视的英雄人物,这部影片中的“牛书记”的形象是能够平视的,他就是一个将爱民和党的工作或者说将自己的岗位职责放在第一位的爱岗敬业者,一位真正优秀的党的好干部,而且他还是一位慈祥的父亲和深情的丈夫。
我看完这部影片后总结了两句话“普通之中见精神,平凡之中见品格”。
“牛玉儒的高大就在于他的平凡”。
扮演牛玉儒的演员宋国锋在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时以前说过,“我们在呼市拍摄影片时,当地的老百姓谈到牛玉儒都是一片赞扬,这种老百姓的认可和口碑让我觉得牛玉儒是有根基的。
另外,这部影片不是去刻意地拔高牛玉儒这个人物,而是塑造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的干部形象,这既是人民群众期盼的,又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
”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牛玉儒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时,号召大家向牛玉儒同志学习,学习牛玉儒的这种精神。
我觉得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要学习牛玉儒对于老百姓的关心,学习他将党和政府远大的目标落实在具体小事上的作风。
“小事见真情”,我们要把这种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当中,那就是对工作高度负责,对同志满腔热诚,对学生进行不露痕迹的关心和帮忙,对教学工作严谨认真,对校园环境关注每一个角落的整洁和美丽……从小事做起,从细节着眼,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小事做好了、大事就成了。
节能标语我们学校要“建设国内一流的航海院校”,目标很明确。
提出来不容易,实现起来更不简单。
我们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等是否能适应这变革时代提出的挑战?我想每个人都能够静下心来问自己。
我想最直接的还是问自己的精神上和每日的行动上是否准备好了,或者始终在认真的进行之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习牛玉儒,时刻持续共产党人先进性,我觉得首先从自我做起。
虽然我还不是共产党员,但我必须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遇到学习理论和技术,我们先行;遇到难题我们不怕,遇到困难我们先上;遇到单位内部评奖和评先进,我们不争,多鼓励年轻的同事;遇到刻薄的人,我们以团结为重,多沟通和谅解……普通之中见精神,平凡之中见品格。
我想我们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困难吗?还有什么实现不了的蓝图吗?
观看《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好干部---牛玉儒》心得体会
[观看《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好干部---牛玉儒》心得体会] 2月28日下午,我委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收看了《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好干部---牛玉儒》的电视专题片,思想上受到一次洗礼,灵魂上受到一次震撼,观看《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好干部---牛玉儒》心得体会。
我想我的感受和大家一样:感动、震撼和悲痛。
我为牛书记勤政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而感动;为牛书记用生命践行“三个代表”、兑现入党誓言的壮举而震撼;为牛书记的英年早逝而悲痛。
随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倾听着群众对牛书记饱含深情的追忆,牛书记在我的心中、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立下了一座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好干部的丰碑。
学习牛玉儒同志就是要学习牛玉儒同志的“三种精神” 。
一要学习牛玉儒同志赤胆忠诚、鞠躬尽瘁的公仆精神。
“人民的利益高于天”,这是牛玉儒同志的座右铭。
他生前经常微服私访,深入企业、街道、社区、农村牧区等基层一线访贫问苦,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亲手解决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牛玉儒同志在家里接待最多的客人就是那些素昧平生的普通群众。
他对家人说:“群众既然找上门来,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千万不能冷了他们的心。
”他常说:“不能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宁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解决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基本生活问题”。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
牛玉儒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体现了他不忘本色,始终保持共产党人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的崇高品质。
二要学习牛玉儒同志满怀激情、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
人们对牛玉儒同志的评价是“全自治区最有激情的干部”。
他也常说:“只要我们生命一分钟,就要敬业60秒”,观后感《观看《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好干部---牛玉儒》心得体会》。
在担任自治区副主席期间,他坚持从抓项目ㄉ韬凸婊
关于党的电影(书)
你说得是主旋律电影吧,有很多歌颂党员的电影比如《焦裕禄》、《生死抉择》、《任长霞》、《张思德》、《生死牛玉儒》《生死牛玉儒》是去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员必看影片内容介绍 剧情简介: 影片根据牛玉儒生前的真实事迹拍摄。
满怀抱负向两会代表做报告时,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被查出身患结肠癌。
一面是承诺和宣言,一面是癌症和死神,落入两难境地的牛玉儒被推上了生死考验的关口。
然而,一心揣着呼市百姓的牛玉儒却身体力行地做到了“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
在北京做完癌症手术后,他不顾生命垂危,四次要求回呼市工作,三次回到了他所热爱的城市和百姓中,兑现了他最后的承诺。
身患绝症的牛玉儒不顾妻子和医生的劝阻,返回工作岗位。
他心系百姓,忘我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影片用深情朴实的笔墨刻画了继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之后的又一位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牛玉儒的形象。
集中描写了牛玉儒生命中最后的100天里,在与癌症和死神的搏斗中实现对人民的承诺和宣言,同时也表现了他与妻子、亲人、朋友以及自我之间经历的生死诀别。
该剧编剧王兴东深入生活,含泪撰写剧本;导演周友朝,主演宋国锋、娜仁花在艺术创作和表演上精益求精,力求把这位党的好干部的生动形象自然、朴素、柔美、动情地展现在银幕上。
幕后故事: 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和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联合出品的主旋律影片《生死牛玉儒》立体真实地再现牛玉儒的形象,编剧王兴东曾花费近100天的时间,深入牛玉儒曾工作生活的呼和浩特市,从他的妻子、朋友、同事以及老百姓那里,了解牛玉儒本人,进而完成剧本初稿。
影片并没有脸谱化地刻画牛玉儒,而是通过许多细节表现他不愿屈服的信念。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也是著名蒙古族导演塞夫身患癌症后,参与创作的最后一部影片。
塞夫导演以亲身经历给予编剧、导演建议:塑造牛玉儒这样一个“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的人民公仆,草原真正硬汉的形象,应该将他与死亡作斗争的坚定表现给观众。
于是,在影片中,观众能够看到牛玉儒早早了解到自己癌症晚期的事实,但他不愿意在医院里等着生命的终结。
他记住了病友二野的老干部的一句话:“先把死想清楚了,人才能活得明白。
”所以,他执意将生命的最后一百天,奉献给自己承诺给予灿烂明天的草原以及人民。
影片创作阵容强大,制作队伍精良。
编剧由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一级编剧王兴东担任,他因《蒋筑英》、《离开雷锋的日子》曾两次获得华表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王兴东含泪撰写剧本,通过刻画牛玉儒生命中最后的一百天,表现了牛玉儒的生死观和价值观,艺术再现了“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的牛玉儒精神。
导演周友朝是西安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主演宋国锋、娜仁花是国家一级演员,在该片的艺术和创作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
牛玉儒的饰演者宋国锋不仅追求人物的形似,还通过深刻的体会和内在的感悟把握住了人物的神似。
片中,因为搭乘出租车时看到司机随地便溺,牛玉儒立马着手在全市大小交通要道建造200个公共厕所,并与那个司机成了朋友;经他帮助找到工作的下岗职工的儿子将坐火车奔赴岗位,重病在身的牛玉儒不顾妻子的极力阻拦,悄悄地赶到车站送行;得知自己病入膏肓,时日不多的一刻,牛玉儒在家宴上给家人赔罪,细节异常感人,他与妻子的生死诀别更是催人泪下。
该片主演宋国锋,妻子的扮演者娜仁花的表现可圈可点,充分显示了演员深厚的表演功底。
影片《生死牛玉儒》自在全国上映后引起轰动,这样一部主旋律影片并未像以往大家印象中说教味浓,高不可攀,相反,牛玉儒的事迹仿佛一颗落入大海的石子在普通观众中产生巨大反响,激起层层波澜。
《生死牛玉儒》观后感 近日,《生死牛玉儒》在全国热映。
各个机关、学校等都踊跃观看了该部感人至深的影片,我在影片结束后听到观众最多的评论就是“真感人”、“拍得真好”。
看完这部电影我最深的感受是“真实”。
在看《生死牛玉儒》那天,我的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
我对影片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
我想说的是,“电影100分钟,强忍100分钟”,我是强忍着感动,强忍着泪水看完的。
电影结束后,全场鸦雀无声,很多女生都是擦干眼泪后才开始互相交流观后感,大家都觉得牛玉儒就是一个为人民不惜付出一切的好党员、好干部。
像我这个年龄的年轻人都没有经历过英雄的时代,董存瑞、黄继光等都只是在课本上读过,但是我觉得牛玉儒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楷模,同学们都认为,一个人能够让别人产生这么大的敬佩之情,此生足矣
牛玉儒同志在担任呼和浩特市领导期间,确实做到勤政为民,鞠躬尽粹,一生节俭,他把他的全部献给了人民,他是人民的好书记、好公仆,我们党员就应该向他学习,不做空谈之事,不搞假的一套,要真正为党为人民做实事,做正事,把个人得失抛在脑后,这才起到了学习牛玉儒同志的目的。
牛玉儒同志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来学习发扬光大的。
我们要学习他身上闪耀的光辉精神。
一要学习牛玉儒同志赤胆忠诚、鞠躬尽瘁的公仆精神。
二要学习牛玉儒同志满怀激情、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
牛玉儒同志做人如水,做事如山,他的奉献令人敬佩,对照先进的典型、榜样,我们应该意识到,不管干什么工作,都应该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保持一种激情,永远做到对党的事业,对自己的工作激情澎湃,真正能够胸怀坦荡,清清亮亮地干些事情。
人民的利益高于天”,这是牛玉儒的座右铭,体现了他不忘本色,始终保持共产党人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的崇高品质。
“只要我们生命一分钟,就要敬业60秒”,对照牛玉儒的工作态度,看我们党内的一些腐败分子,更显牛玉儒的高大和腐败分子的可耻。
我们党多一些牛玉儒式的好干部,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少一些腐败分子,我们的生活就更加美好。
他的正气和清廉,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树起了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
同时,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争做勤于学习、勇于思考的典范。
要像牛玉儒同志那样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认识来对待,孜孜不倦地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理论知识。
要勇于思考,善于把工作学习都搞好,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
要争做埋头苦干、恪尽职守的典范。
要像牛玉儒同志那样一心做好系部工作,勇挑重担,努力工作,要对学生充满热心。
通过学习牛玉儒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使我们明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名大学生党员要按照党的要求,就是要像他那样,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做人民的贴心人。
分不分的没关系,助人为乐是我们 超级+小地雷 的宗旨:)
衡量一个人的师德如何,最重要的是看他是否能够做到廉洁从教
党员领导干部组织实施和执行本准则的情况,应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对其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关于“八荣八耻”
八荣八耻的根本是什么呢
我常常想,当一个人以八荣八耻为镜子的时候就明白自己更多些;当一个人终身以八荣八耻为镜子的时候,他就能与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们比肩齐高
请看这一串光辉的名字: 周恩来,他一生服务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美国说他抵三个师,在新中国诞生后毅然回到自己的祖国。
李四光,当外国专家定论中国没有石油时,他自信地说:科学证明中国有储量丰富的油气。
李瑞环,热爱本职岗位,从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
焦裕禄,将灾难中的兰考人民紧紧团结起来,与风沙盐碱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
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
他认为这才是诚实守信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邱少云,为了大部队的行动,坚守纪律,强忍着烈火烧身直到牺牲。
雷锋,一双袜子补了又补,却寄钱救济战友的家人。
这些鲜明的事例告诉我们,不管是过去,今天还是将来,八荣八耻的根本就是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负责,对祖国人民有贡献的人。
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古人说:“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
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灭。
我们致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秩序规范的经济,更是一种道德高尚的经济。
我们现在最缺的资源,不是有形的物质,而是无形的道德。
当前,在树立荣辱观、加强道德建设方面,我们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对信念与实惠,奉献与索取,竞争与合作,效率与公平,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向前看与向钱看,党性原则与市场经济原则等问题,许多人认识模糊,是非不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滋长蔓延,有的人见义不为、见死不救、为富不仁,有的人重金钱重实惠而轻名誉轻人格,有的地方假冒伪劣商品和社会丑恶现象泛滥严重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最根本的就是荣辱观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
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珠玑名言。
从古到今,中华文明始终都是通过强烈的耻感意识来维系基本的文化价值。
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项羽无颜愧见江东父老,所有这些铮铮傲骨都源自中国文化的耻感意识。
然而,在中国社会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耻感意识却在不断地受到腐蚀。
热爱祖国与危害祖国之间,服务人民与背离人民之间,崇尚科学与愚昧无知之间,辛勤劳动与好逸恶劳之间,团结互助与损人利己之间,诚实守信与见利忘义之间,与违法乱纪之间,艰苦奋斗与骄奢淫逸之间,荣辱界限在很多人的思想深处悄悄地变得模糊起来。
难怪有学者惊呼,当代中国社会最严重的价值危机是耻感意识的淡化和底线伦理的崩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树立的要求,迅即引起整个社会深处的强烈共鸣,掀起了一波加快构建的新浪潮。
如果把依法治国的理念视为现代国家的执政之道,那么,对于有着悠久儒家道德传统的中国而言,树立的以德治国之举,更将为正在进行的改革攻坚夯实政治道德的基础。
法治还是德治,这似乎一直是专家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其实,无论是在儒家思想还是法家精髓中,都不难找到古代圣贤对于德与法辩证关系的精妙阐释。
便有所言:“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当今的伟大事业,又怎么能够脱离道德建设的轨道
大到部分公职人员吃拿卡要甚至公然索贿丧失为官根本准则,医生收红包、开大处方导致医德蒙羞,学者学术腐败、为利益集团鼓呼玷污学者清誉,小到社会公德意识淡漠,奢靡淫逸之风盛行……纵观当下社会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民生问题,无不与道德缺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于逾越社会道德底线的行为,政府当然可以出台法律法规加以刚性规范。
但是,对于一些法律盲点灰色地带或者纯道德范畴问题,还需要道德的力量来约束公民的自我行为,顶住底线伦理崩溃的冲击。
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利益观对传统社会道德伦理形成了极大的冲击,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也给了每个人选择自我生活方式的自由。
但是,无论怎样选择,社会道德底线不容觊觎,是非黑白美丑善恶不容颠倒。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把道德领域的是非黑白划分开来,成为社会公众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的标杆,成为社会风尚倡导什么、抵制什么的卡尺。
牢记“八荣八耻”,我们的道德准则自然清晰明了。
耻感不在,何以为荣
一个民族的伟大繁荣,不仅仅需要经济的富足,更需要“彰善瘅恶”的民族精神。
良好的道德传承是中华文化之宝,是中华社稷之基,是民族精神之魂。
只要我们真正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做到德治与法治兼备,中国社会就一定能够变得更加和谐,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散发出更为独特的迷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