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的座右铭是什么
邓嫁先的座右铭有下面这些:1. 研制核武器是中国人民的利益所在。
国外对我们封锁,专家也撤走了,现在只有靠我们自己了。
我们要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还要吃苦担风险。
但是,我们的工作,能振我国威,振我军威!我们为这个事业献身是值得的!2.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3.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
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邓稼先4. 将来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做好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邓稼先5.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邓稼先6. 邓稼先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 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的下联是什么
他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他享有“两弹元勋”的美称;他是受国人敬佩的中国核武器之父——邓稼先。
每当听到他的名字,我就会热血沸腾,他的奉献执著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
邓稼先出生在一个贫民家庭,他经常连饭都吃不饱,但这丝毫没有没有阻挡他对科学的热爱。
长大在美国获得了博士学位的第九天,他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毅然决然回到祖国,当国家需要“放一个大炮仗”时,他又义无反顾的辞妻别子,与戈壁沙漠为伴,和艰苦困难为伍,献身于研制核武器的第一线。
邓稼先忠厚淳朴、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他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质。
他用执着的精神诠释着“中国制造”这个响亮的口号。
在核武器制造的第一线上,永远有他的身影。
有一次,在井下的一个信号测不到了,人们都让他回去,他丢下一句话:“我不能走
”每次核试验之后,他总要走进爆炸区,捡起碎片,仔细的研究,找到错误的地方,拟定一套新方案,再重新实验,直到成功为止,他的执着着实令人钦佩,就是靠这样的执着,中国在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而邓稼先却因核辐射不治身亡年仅62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准确的描述了他的一生,也让我内心激情澎湃。
是邓稼先让我明白了这句话的真谛。
邓稼先小传300字左右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是清代著名书和篆刻家,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曾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
1925年,母亲带他来到北京,与父亲生活在一起。
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
1935年,他考入崇德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
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他从青少年时代就有了科技强国的夙愿,将个人的事业与民族的兴亡紧密相连。
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京,他秘密参加抗日聚会。
在父亲安排下,16岁的邓稼先随大姐去了大后方,在四川江津读完高中,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
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
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是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
1956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
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
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
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
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
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
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
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的下一句是什么
1、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以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然而,物质、金钱、地位并没有能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1950年2月,华罗庚毅然放弃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抒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情.他满腔热忱地呼吁:“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主要成就:中国解析数论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名言: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止.后来,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功勋.主要成就:创立地质力学理论、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贡献. 3、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美国要给他很好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希望他能长期在美国工作.但是,邓稼先并未因高官厚禄而动摇他回祖国工作的决心.1950年,他胸怀报国之志,回到了祖国,为“两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4、中国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在1945年受邀参加美国战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的研究工作.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海军部成立了海军军工试验站,并希望周培源到该站工作,待遇甚优.但海军部是美国的政府部门,在海军部所属单位任职便成为美国政府的公务员,外籍人员须加入美国籍才能参加.周培源当即向美方提出三条件:第一,不加入美国籍;第二,只承担临时性的研究任务;第三,可以随时离去.1947年2月,周培源毅然带着妻儿离开美国回到了自己祖国的怀抱.学术成就:为物理学基础理论的两个重要方面,即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论和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的研究,奠定了湍流模式理论的基础;研究并初步证实了广义相对论引力论中“坐标有关”的重要论点.5、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钱三强,1937年赴法国留学研究原子理论,被小居里夫妇认为他是最优秀的科研人员.1948年,钱三强和夫人何泽慧提出回国,导师和同事们都再三劝说、挽留.国民党政府驻法大使恶狠狠地威胁说:“看他能上得了大陆的岸,那才怪呢!”这意思很明白.如果钱三强坚持要回祖国,国民党特务就会在半路上下毒手.钱三强不顾个人安危,置生死于不顾,与夫人抱着刚刚半岁的女儿,果断而机智地回到祖国怀抱,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弹之父”.6、被誉为“中国现代火箭之父”的钱学森,是著名的航天工程和空气动力专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在冯•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在火箭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1947年,刚刚36岁的钱学森被聘请为美国麻省工学院的终身教授.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钱学森那里,他想:“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了报效新生而落后的祖国,钱学森从1950年起在美国向其当局正式提出回国申请.但是,美国当局却百般阻挠并加以迫害,没收了钱学森的各种资料和书籍,并诬蔑陷害他为“间谍”,对他进行审讯和监禁,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仅半个月,就使他的体重减轻了14公斤.当时美国当局声称,只要钱学森放弃了回国念头,就照常给他提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可是,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始终没有屈服.通过五年的艰苦斗争,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钱学森于1955年9月17日踏上了归国的路程.回国后,钱学森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跃入世界前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7、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学以高薪聘请他,但他想到出国留学是为了掌握科学、报效祖国,就一一辞谢,毅然回国.回国后,他在浙江大学执教,竟一连四个月领不到工资,穷得连饭都难以吃饱,而当时日本帝国大学还答应保留他半年的工资.贫贱难移爱国心,苏步青毫无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又发来电报,请他前往任教.出于民族大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8、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主要成就: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核武器之父”、“中国原子弹之父”.在70年科研生涯中,他奋力攀登,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1998年12月10日21时48分,王淦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为邓稼先写一句赞颂语
他是黑暗里的一支火把,将中国引向繁荣;他让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如一把利剑,吼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中国富强的杰出人物及故事有哪些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朱光亚早期主要从事核物理、原子能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20世纪50年代末,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制造与试验工作,参与领导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国防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组织领导了禁核试条件下中国核武器技术持续发展研究、军备控制研究及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核科技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