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座右铭 > 教师人大代表座右铭

教师人大代表座右铭

时间:2016-02-07 06:56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对吗

试问有抓不住的罪犯,只有抓不住罪犯的警察. 没有考不上大学生,只有不想上大学的学生。

没损的企业,只有亏损的领导。

没有不会作的题,只有不会出题的命题人 没有打不赢的战争,只有不会指挥的指战员 没有不会游泳的人,只有淹死人的水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没有随地吐痰的低素质的人,只有抓吐痰人的老太太 没有随地吐痰的低素质的人,只有满大街的痰迹 没有杀人的罪犯,只有被杀的死人对吗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是国家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的座右铭。

现在被不少教育者广泛引用,此话不仅地方上的领导讲,报刊杂志上的专家也这么讲。

只要一开大会,局长们腆着肚子,动辄就拿这句话训斥校长们;只要一开小会,校长们耸着肩膀,同样会拿这句话训斥教师们。

一时间,似乎整个社会有一种不成文的共识:学生有问题,教师就一定有问题。

在这种氛围中,教师有嘴难伸,有理难辩,你说冤不冤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本来就是提法是片面的,就是个假命题,它是教育万能论的另类说法。

教育主管部门绝对不会误读,心知肚明。

但用这句话管教师,却很简单管用。

于是乎谎言说了万遍竟也成真理。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说这话如果是正确的话。

那么依此推理,是不是可以说:没有不好的老师,只有不会管的校长。

没有不好的国民,只有不好的官员;没有不好的官员,只有不好的管不好所有官员的人;没有打不赢的官司,只有不会打的律师;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治的医生;没有感化不了的敌人,只有不会感化的军官……结论:中国全笨蛋,只有学生好。

我们不能否认, 学生能否教好,跟教师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没有根本的因果关系。

素质差的教师,教不出好的学生,这是用不着怀疑的。

但作为一名的教师,谁没有事业心

谁没有责任感

谁不想把自己的学生教好

可以肯定,没有哪个教师会教学生去杀人放火吧,去教学生违背社会公德吧。

绝大部分教师像父母关爱孩子那样关爱学生,像医生爱护病人那样爱护学生。

即使一名最优秀的教师,带一个最优秀的班集体,也难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是优秀的。

正如十个手指有长短一样,人也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再者说了,这个“好”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

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在以考试为人才选拔主要方式的社会中,是不是学生都考上了重点大学才能称之为“好”呢

若教育是万能的话,警察和监狱是用来干什么的,别忘了,总统是从学校出来的,同样罪犯也是从学校出来的

即使抛开考试评价不说,就以教育而言,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被“教好”呢

理论上好像是这样的。

因为任何人一出生,都是一张白纸,谁也不会从娘肚子里带来一身恶习。

但问题是,我们教育所面对的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被家长、被社会涂抹过许多印迹的纸,要想在这张纸上重新画出美丽的画儿,不是不可能,而是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

中国古代的大圣人,是我辈景仰的大教育家。

“有教无类”,说明他招收的学生不分贵贱,来自各个阶层;“诲人不倦”,说明他的教学态度极为认真,真正做到了一丝不苟;“因材施教”,说明他的教育思想已是很先进,即使是在当今也值得我们学习。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所教的三千弟子,贤人也只有七十二;也曾屡屡发出“朽木不可雕”的感慨。

不是贤人的呢,也许有没有教好的学生吧

圣人都如此,何况吾辈凡夫俗子乎

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信息垃圾泛滥、不断翻新、人们信仰出现危机的年代里,诸多的条条框框对于教师的限制已经明显与人们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强烈反差,加之“”的重新抬头,“好人不常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等思维观念的存在,老师现在已从强势的一方变成了弱势群体。

现在的孩子个性都很强,家长一般都宠着,社会意淫泛滥成灾,在这种没有强力的外部因素制约的情况下,初高中的学生自制力本来就不是很强,老师又不具有批评和控制的权利,学生的成绩什么能够上得去

学生的德行怎么能够得到较好的修炼与强化

作为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弄潮儿,他们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为口号,高举新课程改革的大旗,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于该校这种说法的赞赏者也仅仅约占20%,持否定态度却达40%以上。

有人认为,洋思是,生源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区,其间极少数顽劣生背井离乡,离开了执横抖狠的环境,加上教师“人盯人”战术,这些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进步,都是可能的,但要人人都“学好”也很难。

倘学校能将极少数顽劣的“害群之马”教好,那还用得着我们为低龄化忧心如焚么

还需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三番五次地呼吁:办与加强少管所么

理念片面,模式机械

依靠对教师采用“非人本管理”和金钱重奖,可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然而持久很难

所以,“只有教不好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说这些话的所谓领导们、专家们,主观愿望是好的,无非是要激励教师们努力把学生教育好,但他们高高在上,已长期脱离了教育的第一线,对现实中的教育并不完全了解,或许他们下去转悠过,看到的只是“做秀”后的表象,所以说出这些脱离实际的外行话,或说是极端的话。

事实上,事物总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有绝对,就不符合辩证法。

这种不尊重事实的提法,跟当年“”的提法的错误是一样,既片面,又极端。

它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教师,特别是在第一线的教师的积极性。

只要提到这句话,没有教师不反感的。

世界是多元的,社会是多元的,人也是多元的。

领导们、专家们,生活是真实的,艺术是美好的。

但生活不是艺术。

如果一味地把教育当作小说去创作,用几句华丽的辞藻去作作报告是可以的,但用之实实在在的教育,那可是万万行不通的。

同时,我也始终认为,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的作用最多占三分之一,另外两个三分之一分别是学生所受到的非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生自己的自我教育。

我们不能做超出我们能力和责任的事,我们只能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把我们的工作做好――这样,即使个别学生最终也没有被“教好”,我们也问心无愧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是教师的自励,我对这样的教师表示十二万分的敬意;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师,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示无以复加的鄙夷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究竟是在讹诈教师

还是在自欺欺人

现在中国的教育面对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时代不同,一代人一代物啊. 80年代的学生那是相当的自觉. 90年代的学生那是比较自觉. 新世纪的学生那是相当的麻烦. 教育方法虽在革新,但是速度远远比不上学生的革新 以前老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现在拿来对学生是没用. 万事万物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 这句话太绝对了,毫无回旋之余地. 我们只能这样理解了,这是教师的终极目标. 就像社会主义国家的口号是:建立共产主义国家.是一样的,这个过程你不知道要打拼多少年. 路漫漫兮其修远......这些是复制的,下面说说我个人的想法。

有人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适合他成为品学兼优的一套方法,这句话的赞成,说的 很对。

但是老师不是神,一个班里有多少人,问题学生又有多少个,如果老师真的可以给每个问题学生制定一套适合他们的方式也可以,老师得深入了解他,得和他沟通,了解不透彻往往会适得其反。

一个深入了解和一个沟通需要多少时间你知道吗

···每个环节需要多长时间,多少个问题学生,自己算算需要多长时间,利用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把多少个中差等生教成优秀生。

老师是纵观全局的,老师不是为某一个家长的孩子而生的。

你们知道老师要教好一个问题生得费多大的精力吗?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

说句不好听的,这是典型的为了一棵歪脖树放弃整片大森林。

家长多少年,只教一两个孩子,还教育不好,让老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教育好,我觉得希望不大。

学生要升学,再换老师,老师又得去深入了解他···

孟子的座右铭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离娄上)[译文] (孟子说:)“你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你管理人民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够不够;待人以礼对方不报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够不够。

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取得效果,都要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会归顺你了。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离娄上)[译文] (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常言,都这样说‘天下国家’。

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离娄上)[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有了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一个家有了自己毁坏的因素,别人才能毁坏它;一个国家自己有了被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离娄上)[译文] (孟子说:)“有预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份苛刻的诋毁。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离娄上)[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离娄上)[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孟子曰:“不为已甚者。

”(离娄下)[译文] (孟子说:)“是一个不会做过火的事的人。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戎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离娄下)[译文] (孟子说:)“如果西子施身上沾了肮脏,别人走过她身边时也会掩着鼻子;虽然是个面貌丑陋的人,如果他斋戎沐浴,也一样可以祭祀上帝。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离娄下)[译文] (孟子说:)“世上人常说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懒惰,(不事生产)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恋钱财,偏袒妻子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

”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告子上)[译文] (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

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

这,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告子上)[译文] (孟子说:)“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

放弃正路不去走,丧失了良心不去求,太可悲了

人丢了鸡犬,都知道去找,良心丢了却不知去找,治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就是把丧失了的良心找回来就行了。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

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

弗思甚也。

”(告子上)[译文] (孟子说:)“仅仅一两把粗的桐树梓树,人们要想叫它生长起来,都知道怎样去培养它。

至于对自己,却不知道怎样去培养,难道爱自己还不如爱桐树梓树吗

真是太不动脑子了。

”孟子曰:“体有贵贱,有大小。

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

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告子上)[译文] (孟子说:)“身体有重要部分和不重要的部分,有大处也有小处。

不要因保养小的部位而影响大的部位,不要因为保护次要的部分而影响了重要的部分。

只保养小部位的人是道德低下的小人,而养其身体中大部位的人则是高尚的君子”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尽心上)[译文] (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道羞耻的那种羞耻,是真正的羞耻了。

”曹交问曰:“,有诸

”孟子曰:“然。

”(告子下)[译文] 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这样的好人,有这话吗

”孟子说:“有的。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尽心上)[译文] (孟子说:)“羞耻之心对于人关系重大,干诡诈投机事情的人是没有地方用得着羞耻之心的。

如果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那又怎样能赶上别人呢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饮渴害之也。

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

人心亦皆有害。

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尽心上)[译文] (孟子说:)“饥饿的人吃什么都美,干渴的人喝什么都甜,这是由于没有尝到饮水和食物的正常味道,因为饥饿与干渴损害了他的味觉。

难道只有嘴舌和肚子有饥饿干渴的损害吗

人心也都有类似的损害。

如果人能够不使饥饿干渴造成的那种损害,成为人心的损害,那就不会把比不上别人作为忧虑了。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尽心下)[译文] (孟子说:)“语言浅近而意义深远的话,这属于善言;运用简单但影响广泛的方法,这属于善道。

君子的语言,看去平平凡凡但都含着很深的道义;君子的操守,以修养本身入手进而达到使天下太平。

一般人的毛病就在于放下自己的田不去种而来耕别人的田——对别人要求十分严格,可自己承担的却很少。

”孟子曰:“。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尽心下)[译文] (孟子说:)“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一个人如果欲望不多,他的善性虽然有点丧失,但不会多;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他的善性虽然有所保存,但是极少了。

至少5个历史上琚姓名人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创业不怕远征难,致富惠及众乡亲  —记市人大代表、上海路路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耀露的先进事迹  周耀露是北蒋镇红沥村党总支书记,上海路路绿化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市五届人大代表。

  周耀露曾是红沥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虽然做过不少行当,但始终没有富起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号召,全身心投入经济建设之中,紧紧抓住发展机遇,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大上海创办了路路绿化公司,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志在四方,创业不畏难  年幼时由于家境贫寒,周耀露只断断续续读了两年半的书。

为了谋生,九岁时就跟姐姐到上海拣煤渣,十三岁替生产队放鸭子,后来磨过豆腐,做过粉丝,虽然吃了很多苦,仍挣不到几个工分。

艰苦的生活环境迫使他学会了扎匠活。

十六岁时,就挑着二百来斤的扎匠担子,一天几十、上百里的路程,过早地被吱扭吱扭的扁担压弯了腰。

这期间他到过江苏、山东、安徽、上海、浙江的许多农村,长途跋涉、风餐露宿让他倍偿谋生的艰难,也更加坚定了他创业的信心。

  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

村里办起了金钢砂厂,因为头脑活、门路广、能吃苦,他被厂里请去跑供销。

此后,他经常往返在四川、上海、辽宁等地为厂里采购生产金钢砂的原料碳化硅;又不停地到吉林、黑龙江、广东等地为厂里的产品跑销路。

1983年他被任命为金钢砂厂的厂长,任职期间,厂子的效益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不仅接纳了30多个工人,而且每年还上缴村里近20000元。

1986年他接手承包了村里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铸造厂,并立下军令状:两年还掉欠款,第三年上缴村里利润。

凭着那股不服输的犟劲,果然兑现了诺言,几年下来他不仅还清了厂里的债务,上缴了村里提留,还净赚了50000多元。

  几个工厂厂长的实践和长期在外的经历,不仅使他较早地见识了外面的世界,而且磨练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他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也为他后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路在脚下,发展不停步  也许是年幼的时候就到过上海,周耀露对上海比较熟悉,也比较有感情,他感到上海更适合他的发展,他也坚信,自己在上海能够有更大的作为。

于是他告诉家里人,他要到上海去闯荡一番。

  1996年12月的一天,周耀露从《新民晚报》上看到一则新闻,上海市一位领导提出,上海要发展,要跟国际接轨,就要大力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五年内要把三十万株大树搬进上海。

思维敏捷、善抓先机的周耀露从这段新闻中看到了上海花木市场的广阔前景,看到了一个潜在的巨大商机,从而拓宽了他的思路,激活了他的灵感,他决定弃工从林,经营苗木花卉,成立路路绿化公司。

  初涉苗木花卉行当的第一年,由于缺技术,缺经验,加上市场信息不灵,他不仅一分钱没赚到,反而亏了70万。

然而,沉重的负债没吓倒周耀露。

哪里跌倒了,还要在哪里爬起来,也许这就是他与众不同之处。

为了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他靠着两条腿到处奔波,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曾经46天跑坏过4双布鞋。

有时候夜宿深山老林,山谷里野狼嚎叫声不绝于耳,至今他仍记忆忧新,心有余悸。

还有一次,他到浙江嘉兴去调一批香樟,由于部分苗木不符合要求,双方发生争执。

装车时,他在下面要把树往下拽,装车的人却拼命往车上拉,结果树从车上掉下来,尽管他眼明身快,侧身让了过去,但大树的枝条还是狠狠地将他放倒,足有半吨重的那棵树,如果真砸到身上,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选到好苗好木,他背着一架傻瓜相机,走到哪儿就把看到的一些珍贵的、有价值的苗木拍成照片。

几年下来,胶卷用了上千卷,洗出来的照片资料足有一人高。

他一边跑业务,还一边学习钻研园艺知识,认真向当地的农民、林业专家请教各种苗木的生长习性,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很快,他成了经营苗木、培植苗木的行家里手。

  占地140公顷的上海浦东世纪公园,是国内最大的生态公园。

1998年10月,为了配合1999年元旦开园庆典,公园建设指挥部决定,在公园内赶栽2000株香樟。

由于10月份早已过了香樟栽植的最佳时机,加之那年冬天上海天气特别冷,赶栽香樟,风险很大。

指挥部与上海的好几家园林绿化单位联系,没有一家敢接受。

得知这一信息,周耀露站出来大胆地接受了这一任务。

针对气温低的的情况,他和有关专家共同研究了特殊技术处理方案,采取了独特的保温措施,开园前,高标准、高规格地把2000棵香樟栽植完毕。

2000年5月,指挥部组织专家对这批栽植的香樟进行了验收,结果成活率高达98%。

为此,周耀露也赢得了“香樟大王”的美誉,路路绿化公司从此在上海名声大震,先后承接了上海浦东世纪大道、上海科技城、上海市政府165绿化工程、虹桥国际机场、浦东国际机场等60多项绿化设计和施工养护工程,主营的香樟、银杏、雪松成活率都在98%以上。

由于路路公司在上海绿化方面的突出业绩,公司还获得了上海市政府颁发的园林绿化最高奖“白玉兰”奖和国家级金质奖,他个人也被上海市委、市政府记功授奖。

  在上海市场站稳脚跟后,周耀露没有停步,为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2001年,他又提出了“站稳大上海,挺进大西北”的发展思路,将公司市场迅速向西部延伸,与洛阳有关方面合作成立了小浪底园林公司,先后承建了河南郑州二七绿化工程,驻马店高速公路绿化工程,既实实在在地参与了西部建设,又促进了企业发展。

截止去年底,公司总资产已达7000多万元,年产值已达6000多万元,职工总数已达2200多人,2004年上缴国家税收360多万元,创利润350多万元。

  爱在家乡,致富不忘根  经过10多年的艰苦拼搏,周耀露的事业发展了,个人致富了,但他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家乡,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人大代表。

他常说:个人富了不算富,乡亲共富才算富,我要以路路公司为龙头,闯出了一条公司加农户的致富之路,真正把乡亲们带上富裕的路。

  1999年初,为了业务的需要,周耀露决定投资建立自己的苗木基地。

在选址问题上,有人向他建议最好放在上海郊县,一是便于管理,二是减少运输成本。

但他思虑再三,最终决策时,却把基地建在自己的家乡北蒋。

公司的人不理解,而周耀露说:“我们路路绿化公司是从北蒋田野中走出来的民营企业,现在企业发展了,但我们不能忘记众乡亲,我把基地建在家乡,就是要为家乡人民谋一条生财之道,带领家乡人民共同富裕。

”  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近几年来,路路绿化公司在家乡的苗木基地已从一个村扩展到8个村,从20多户发展到400多户,从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1200亩,投资已达5000多万元。

在经营的形式上,公司提供资金,农户以土地和劳力入股,公司负责产销,农民以土地分红,从而建起了“公司+农户+市场”的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既解决了大量家乡群众就业问题,也为全区的农业结构调整树立了典型。

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已有400多农户从纯种粮户转入到绿化公司工作,他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将全村的农户全部转移到发展二、三产业上来。

  周耀露不但帮助成千上万个农民在家门口找到了致富门路,还带出去近千人,一些从家乡去上海打工的人找到他,希望在他那儿找到一份工作,他总是有求必应,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就业的岗位。

目前,公司现有的2200多名员工中,有85%的是来自北蒋和盐城地区的,他们有的在上海世纪公园、浦东新区的街道上参与绿化工程建设和养护,有的从事了城市保洁工作,还有的成了苗木销售的小老板,告别了温饱,迈进了小康。

  为了带动更多的乡亲致富,今年他又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年产值突破6500万,基地面积达到2000亩,新增带动农户200户,新增就业岗位400个。

为此,他新投入两个项目:一是建设步湖路生态农业观光带,计划投入2000万元,一期已投入1200万元,建成高档花卉基地150亩;二是在上海浦东发展农贸市场两个,在北蒋新扩300亩种植反季节大棚蔬菜,使农业产业化再登一个新台阶。

  事业无止境,奋斗永不停,这是周耀露的座右铭。

他要让路路公司不断发展,他要使更多的乡亲共同致富。

这就是一个人大代表的不懈追求

这就是一个支部书记的高尚情怀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