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续座右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不要羡慕富贵,也不要忧虑贫贱。
应当问问自己的道德品质怎么样,贵贱是不值一提的。
听到诽谤不要忧伤,听到赞誉不要高兴。
应当考察自己做得怎么样,诽谤和赞誉不值得谈论。
不要骄傲自满,瞧不起人,以能够远离别人的侮辱;不要用献媚的脸色乞求事奉别人,以能够自己尊重自己。
出游要远离邪恶,居家要与正直为邻;从中有取有舍,此外就没有什么亲疏了。
修养外部与内心,静静地保养和顺与纯真;修养内部也不要遗漏外部,自己的行动一定要遵循礼义和仁爱的准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峻的山峰也是由微尘积累起来的;我们的道德品质也是这样,要实行它,贵在自己每天都自我更新。
我不敢要求别人怎么样,姑且自己时刻牢记吧
我要一辈子自我勉励,死后再传给子孙;如果子孙违反了他,那是不配做我的后代的
白居易《续座右铭并序》中不能规他人的规是什么意思
照搬照套或效法
《续座右铭》的译文
续座右铭 白居易崔子玉《座右铭》,余窃慕之,虽未能尽行,常书屋壁。
然其间似有未尽者,因续为座右铭云: 关于崔子玉的《座右铭》,我私下相当仰慕,虽然未能全部照其履行,却把它书写在屋内墙壁上以自励。
但觉得崔子玉《座右铭》仍有不够完备的地方,所以继续添写如下:勿慕贵与富,勿忧贱与贫。
自问道何如,贵贱安足云。
闻毁勿戚戚,闻誉勿欣欣。
自顾行何如,毁誉安足论。
不要羡慕尊贵与富有,不要忧虑微贱与贫穷。
应该问自己道德和修养怎么样,身份的尊贵或贫贱是不值得说的。
听到诋毁的话不必过分忧伤,听到赞誉的话不必过分高兴。
应该检点自己的行为怎么样,别人对自己的诋毁或者赞誉不值得理会。
无以意傲物,以远辱于人。
无以色求事,以自重其身。
游与邪分歧,居与正为邻。
於中有取舍,此外无疏亲。
不要一意孤行,傲气凌人,这才能远离他人的羞辱。
不要用巧言令色的手段去谋事,以尊重自己的人格。
交友时要远离奸邪的人,住所要与正人君子做邻居。
在这些方面应该有正邪的取舍,除此之外没有亲疏的分别。
修外以及内,静养和与真。
养内不遗外,动率义与仁。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
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
修养外在的功夫以达于内在,静养内在使其祥和真诚。
修养内在而不遗漏外在,一切按照义与仁去行动。
要走千里的路途,也得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
高大的山峰是由一粒粒微尘堆聚起来的,我们的道德和修养也是这样,所贵的是照此行之日日出新。
不敢规他人,聊自书诸绅。
终身且自勖(xu同旭音,勉励之意),身殁贻后昆。
后昆苟反是,非我之子孙。
我不敢(用以上的话)规劝别人,姑且把它写在自己的衣带上。
终身以此自我勉励,死后赠送给我的后代。
我的后代如果谁违反了这些,他就不是我的子孙。
文章引用自:
座右铭是什么意思
要走千里的路途,也得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
高大的山峰是由一粒粒微尘堆聚起来的,我们的道德和修养也是这样,所贵的是照此行之日日出新。
可以的,写成书法作品很恰当,对自己的品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座右铭是什么意思
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
历史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
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几乎都有自己的人生格言——座右铭。
词目:座右铭座右铭拼音:zuò yòu míng详细解释1.写在座位右边,作为警戒、提醒用的有教益的话。
南朝梁萧统《文选·崔瑗(子玉)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
”南朝 梁慧皎 《高僧传·义解一·支遁》:“僧众百馀,常随禀学,时或有惰者,遁乃著座右铭以勗之。
”白居易《<右铭>序》:“ 崔子玉 《座右铭》,余窃慕之,虽未能尽行,常书屋壁。
然其间似有未尽者,因续为座右铭云。
”2. 泛指可作为格言以自励的文辞。
陈毅《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诗:“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
”面对人生的困境,很多年轻人把悟道名言:”自出生来无敌手,得道功成不强求
“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来激励自己。
铭:(就其名词的属性而言)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解释:(1)在器物、碑碣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2)警惕自己的文字。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这种文字一般都是用韵的。
第一层含义的铭,如唐代大文豪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宋代文学大师苏轼的《三槐堂铭》以及王安石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军墓志铭》……等等,都属于此类范畴,这些精典的铭文,不仅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为中国古代的散文增添了魅力,更以其朴实的语言、深沉的情感,感动无数后人。
而第二层含义的铭,既:“警惕自己的文字”的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座右铭”,其体裁或文或联,其文字有长有短,大都是起着励志修身、鞭策警省的作用。
据《南史》记载,南朝时宋的名将吴阶,“善读史,有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
积久,墙牅皆格言也。
”这可能是见诸于正史的有关座右铭的较早出处。
然而,作为铭的一种,最早的座右铭并非文字,而是一种物品,既“物铭”。
相传,在春秋时,齐人为死去的齐桓公修了一座庙,里面摆放一个装酒的器皿,叫欹器。
一次,孔子与学生拜庙时,对学生说:“欹器空着的时候就倾斜,把酒或水倒进去,到一半的时候,就直立起来;欹器装满,还会倾斜。
所以,过去齐桓公总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右边,用来警示自己不可骄傲自满。
”——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最早的座右铭,就是这种叫 “欹器”的酒器。
座右铭是铭文样式之一。
铭原指镂刻在器物上的文字,以记功颂德传扬于后世。
《文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
”座右铭由来于此。
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
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座右铭是恪守这一原则的较常见的形式。
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座右铭是铭的一种。
处世为人,外圆内方;适者生存,德者居之篆书崔瑗《座右铭》 傅抱石居官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