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想在美团上点外卖,又怕不安全,备注那一项写放在门口有用吗
如果怕不安全,就写到单元号,或者楼号。
到了打电话,你下去取就好了。
你不写具体地址。
又有谁会知道。
学校匾额题字,学生送给学校的,四字匾额些什么好
大展宏图载千秋伟业德才育人厚德载物,教书育人,感恩天下名师传教,桃李芬芳雨打青松青,霜染枫叶红。
我是初中生,平时玩玩梦幻,不知道玩什么门牌适合我.
DT或LG,练起来都比较,而且还厉害
不规范用字有哪些
附2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1.姓名: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人事档案中正式记载的中文姓名(包括外国人正式的汉字姓名)。
2.性别:男、女。
3.出生日期:在公安户籍部门正式登记注册、人事档案中记载的时间日,年填4位数字、月填2位数字、日期填2位数字。
如:“20110101”。
4.出生地:学生出生所在的行政区划。
特别注意:学校班主任将有关信息导入全国系统“学生信息模板”时,需将此字段转化为12位的“”,具体代码可上我厅网站“全国中小学学籍系统”专栏查询。
5.籍贯:祖居或本人出生的地方。
6.民族:学生的民族全称,如:汉族。
7.国籍\\\/地区:学生所属的国籍\\\/地区,如:中国、美国、台湾、香港、澳门。
8.身份证类型:可证明学生身份的证件类型:、\\\/身份证明、澳门特区护照\\\/身份证明、、境外永久居住证、护照、其他。
身份证件类型为“其他”时(也就是黑户学生),身份证件号可不填,但学校需提供学生在本校就读证明(需学生和家长签字,学校盖章,提交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9.身份证件号:身份证件类型对应的证件号码。
身份证件类型为“其他”以外的证件类型时,必填。
10.港澳台侨外:在大陆上学,持非大陆身份证明的学生的来源类型,分为:“否、香港同胞、香港同胞亲属、澳门同胞、澳门同胞亲属、台湾同胞、台湾同胞亲属、华侨、侨眷、归侨、归侨子女、归国留学人员、非华裔中国人、外籍华裔人、外国人、其他”。
11.政治面貌: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共共产党、团员、群众”。
12.健康状况:学生的身体情况,分为:“健康或良好、一般或较弱、有慢性病、有生理缺陷、残疾”。
13.照片:导入学生的照片。
14.姓名拼音:姓名全称的汉语拼音。
15.曾用名:曾正式使用过的姓名。
16.身份证件有效期:身份证件上显示的有效期限。
17.:公安户籍部门确认的学生户口所在行政区划。
特别注意:导入全国系统“学生信息模板”时,需将此字段转化为12位的“”,具体代码可上我厅网站“全国中小学学籍系统”专栏查询。
18.户口性质:公安户籍部门确认的学生户口的类别,分为:“农业户口、”。
19.特长:填写学生特长信息。
20.学籍辅号:填写我省目前正在使用的学生学号,如“X120101010001”“C1201010001”“G1201010001”。
21.班内学号:学生班级内座号。
22.年级:学生就读年级。
23.班级:学生就读班级。
24.入学年月:新学生入学的时间,年填4位数字、月填2位数字,如“201101”。
25.入学方式:学生以何种方式进入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分为:“就近入学、其他”,高中阶段分为:“统一招生考试\\\/普通入学、体育特招、艺术特招、其他”。
26.就读方式:区分学生在校读书的方式,可分为:“走读、住校”。
27.学生来源:区分学生生源情况,义务教育阶段分为“正常入学、其他”,高中阶段分为“正常入学、其他”。
28.现住址:学生现在居住的地址,具体到村庄、街区门牌号。
29.通信地址:可以联系到学生的地址。
30.家庭地址:学生的户籍地址。
31.联系电话:学生的联系固定电话或者手机号码。
32.邮政编码:填写学生现住地的邮政编码。
33.电子邮箱:填写学生的电子信箱。
34.主页地址:填写学生的主页地址。
35.是否独生子女:学生属于独生子女范畴,“是、否”。
36.是否受过学前教育:小学新生在入学前有上过幼儿园或者是学前班,填“是、否”。
37.是否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指父母外出务工三个月以上,由其他亲属监护并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分为:“非留守儿童、单亲留守儿童、双亲留守儿童”。
38.是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指户籍登记在外省(区、市)、本省外县(区)的乡村,随务工父母到输入地的城区、镇区(同住)并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填“是、否”。
39.是否孤儿:以当地有认定资格的部门出具的证明为准填写,填“是、否”。
40.是否烈士或优抚子女:以当地有认定资格的部门出具的证明为准填写,填“是、否”。
41.随班就读:残疾人在普通中小学接受基础教育的类别,可分为“非随班就读、视力残疾随班就读、听力残疾随班就读、智力残疾随班就读、其他残疾随班就读”。
42.残疾人类型:残疾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分为:无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其他残疾。
43.是否由政府购买学位:填“是、否”。
是否由政府购买学位:指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但其所需学费部分或全部由当地政府承担。
公办学校的学生填写否,民办学校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是或否。
44.是否需要申请资助:填“是、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填写否,高中阶段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45.是否享受一补:填“是、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高中阶段学生填写否。
46.上下学距离:填写学生家庭住址与学校之间距离的公里数。
47.上下学交通方式:步行、自行车(含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公共交通(含城市公交、农村客运、地铁)、家长自行接送、校车、其他。
48.是否需要乘坐校车:填“是、否”。
49.家庭成员或监护人姓名: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人事档案中正式记载的中文姓名(包括外国人正式的汉字姓名)。
50.关系:家庭成员或监护人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填“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父母、兄弟姐妹、其他”。
51.关系说明:关系选择为其他时,填写对关系的说明。
52.民族:家庭成员或监护人的民族,如:汉族、蒙古族。
53.工作单位:填写家庭成员或监护人的工作单位名称。
54.现住址:家庭成员或监护人现在居住的地址。
55.户口所在地:公安户籍部门确认的家庭成员或监护人户口所在行政区划。
特别注意:导入全国系统“学生信息模板”时,需将此字段转化为12位的“行政区划代码”,可上我厅网站“全国中小学学籍系统”专栏查询。
56.联系电话:填写家庭成员或监护人的固定电话号码或手机号码。
57.是否监护人:填“是、否”,监护人: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
58.身份证类型:可证明身份的证件类型:居民身份、军官证、士兵证、文职干部证、部队离退休证、香港特区护照\\\/身份证明、澳门特区护照\\\/身份证明、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境外永久居住证、护照、户口簿、其他。
59.身份证件号:身份证件类型对应的证件号码。
60.职务:家庭成员或监护人在工作单位所担负的工作岗位。
61-72:解释同49-60。
几种有效的识字方法,识字方法有哪些,有趣的识字方法
1、讲故字法。
把生成一个故事来学,如:一走路走累了好看到路边有棵树,他就靠在树上休息一下,这个字是“休”。
再如:闻,有人听到门外有动静,他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
2、肢解字形识字法。
有些字看起来笔画繁多,学生一见认为难记、难写,如果把这些字分开来记,就显得简单明了,一目了然。
如“鼓”,可分成十豆十又;“赢”可分为亡、口、月、贝、凡。
有些字既可以肢解,又可在肢解的基础上体现出这个字的意义,那就更易记祝如丸…、享,可释为丸子放在水里煮发出香味就是“熟”字。
3、比较识字法。
汉字中有许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象,字义却相差很远,怎样来识记区别这些字呢
可以用比较法学习,就是把这些字写出来进行比较。
如:青、蜻、清、请、晴、睛,这些字分别在二三册中出现,可对这些字进行字音、字形、字义上的比较,再组词,就易记住了。
4、偏旁识字法(形声字识字)。
在学生学过部分合体字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义。
如木字旁:大多是与树木有关联的字:如松、柏、桦、树等,代表与水有关联的字:如河、清、湖、海等,代表与动物有关联的字:如猫、狗、狐狸等,多与人手的动作有关联的字:如提、抬、挑、担等。
这样的形声字有许许多多,知道了偏旁的意义,看看声旁,就大体知道了这个字的读音和含义。
这样学生有了认字的积极性,有些字即使没学也能大体了解字义和读音。
但也有个别字形旁与字义不符的,如学习“牺牲”这个词,学生知道字义是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有的学生提出:“老师,为什么这两个字是牛字旁呢
”我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得出:“牺牲”过去指杀牛、羊等来进行祭祀活动。
学生马上就理解这两个字的牛旁的含义。
5、猜谜识字法。
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
中国汉字,很多都可成为一则谜语,寓教于乐,不失为一种好的识字法。
如:一字十一笔,无横又无直,学生问孔子,孔子说无味---淡。
会少离多---禽。
6、熟字带生字法。
有些生字可利用学过的熟字加一部分或去一部分变成一个新字。
如:每加木是“梅”、蝌去虫是“科”……还有许多其他教学生字的方法,如通过画画教学生字,借助实物识字,动作演示识字,笔画添加等。
在教学中各种方法可结合使用,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识字能力。
7、表演动作识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
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
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
如:学习“”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
如:学习“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
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
8、课外识字 (1)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 5—7周以后,便可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
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
(2)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许多生字,如:校园里的墙报、师生的姓名、商品的标签、实物名称、各种图书、电脑、报纸、门牌、电视里的字幕、车站上的站名等。
让孩子做做“识字剪报”,收集“有趣的商标”,说说“我认识的门牌”,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生字,注意在生活中认识、积累生字。
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引导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也不失为一个课外的延伸的好办法。
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少;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
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
二、其他识字方法参考: 1、直观识字——这种识字方法就是根据孩子形象记忆占优势但知觉不精确的特点,利用实物、插图或多媒体来帮助孩子识记。
生字和它代表的事物紧密结合,最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用这种方法识记的生字很多很多,如:窗户、亭、燕、房檐、碗、苹果等字词,我就是直接让孩子们观察实物或看图来识记,集形象性、趣味性于字形教学中,使孩子产生了良好的无意识记。
2、想象识字——就是由孩子们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展开丰富的联想,达到迅速、牢固识字的目的。
下面,我就把孩子们在识字研讨课中最有趣的“想象识字”列举几个: “圆”:它包含在“全家欢聚吃汤圆”(《元宵节》)一句中,我问孩子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
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觉得‘圆’外面的‘□’就像汤圆皮,里面的‘员’就像汤圆馅。
”我及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孩子们笑了,这太像一个小小的汤圆了,有的孩子甚至张开大嘴要尝尝黑板上的汤圆是啥味道。
我想:这个“圆”字会在孩子们心里记一辈子的。
“树”:在认写这个字时,一个孩子说:“我觉得‘树’这个字就像我们全家人,‘林’和‘寸’是爸爸、妈妈,中间的‘对’是我”。
我紧接着说:“是啊,你们全家人紧紧地靠在一起,多幸福呀
所以,写这个字时,三部分要紧凑一些。
”这样,不但认了字,还指导了书写呢。
“街”:这个字在孩子们眼中也变成了三部分,“彳”、“亍”是大街两边的人行道,“街”就是中间的马路。
我还趁机提醒孩子们在大街上要走人行道,不要在中间的马路上玩耍。
安全教育也蕴含在识字教学中了。
“串”:孩子们眼中的“串”字变成了他们喜欢吃的羊肉串或者糖葫芦。
是啊,一根小棍上穿着两片羊肉或两个糖葫芦,多形象啊
“美”:认识这个字有很多方法,一个孩子嘴里竟然说出这样一句话:“一个‘大’‘王’,头上长了两只角(丷),觉得自己挺‘美’的。
”一句话,把全班孩子逗乐了,我也忍俊不禁地笑了。
“雨”:孩子们是这样想象的:“雨”上面的“—”是天上的乌云,“冂”是我们的世界,里面是雨点。
想得多好呀
3、归类识字——这种识字方法是学习到某一阶段,我让孩子们自己归类识字,填写“偏旁表”。
这样,既能渗透一些汉字的组合规律,又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识字质量。
列表举例如下: 偏旁 表示的意思 例字 口 吃与嘴有关 吃、吐、喝、吹 月 肚与身体有关 腿、胆、肚、脸 足 路与脚有关 路、跑、趴 4、表演识字——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肢体表演识记生字,可是一个好办法,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级下册教材《春天的手》中有这样几个带“扌”的字:抚摸、掠、拂。
我问:“这几个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记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它们都有‘扌’,都与手有关。
”既然都与“手”有关,大家赶紧用动作来表现这几个字。
我让孩子们互相“抚摸”一下对方的小脸蛋,说说自己又轻又柔的感觉,理解“抚摸”,认识“抚、摸”。
“掠、拂”分别藏在“春天的手掠过小河”、“春天的手拂过树梢”这两句话中,我先让孩子们把“桌面”当成“河面”,用自己的小手轻轻掠过去,感受“掠”就是“轻轻地擦过”;再把左手立起,当作树梢,右手轻轻拂过去,感受一下“拂”的感觉。
就这样,所有的孩子都动起来,孩子们通过做动作,在表演情境中识字,效果非常好。
5、字形变换小魔术——这么好听的名字,实质上就是通过换偏旁来分清形近字,加强记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如: 晴- 晴+ 忄 → 情 飘-飘 + 氵 → 漂 泡- 氵+ 距 → 跑 淡- 讠+ 氵 → 淡 作- 亻+ 晴 → 昨 具体实践时,可以把形近字拆开,做成卡片,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做“字形变换小魔术”,“加加减减”中便会对一些形近字印象深刻。
辨认“双胞胎” “双胞胎”指的是“形状极为相似”的两个字,如“爪—瓜”、“金—全”、“庆—床”等,我让孩子们睁大双眼,认真观察,区分“双胞胎”。
谁认得对,认得准,谁就像孙悟空一样,有一双“火眼金睛”。
“孙悟空”可是孩子们的偶像,有一双它那样的“火眼金睛”太令人羡慕了。
6、汉堡包 ——“汉堡包”就是分析字形识字,这是最普通、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了。
如: 坡 + 皮 →坡 扌+ 扬 →扬 氵 + 西 →洒 亻+ 申 →伸 壮 + 衣 →装 站+ 占 →站 氵 + 包 →泡 广+ 坐 →座 7、碰碰车——一对对反义词就像一对“碰碰车”一样,“碰”在一起,它们就产生关系了,一块来记,方便得很。
例如: 远——近苦——甜快——慢 新——旧粗——细轻——重 对——错早——晚软——硬 8、猜字谜——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编写字谜,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孩子们喜闻乐见,识字效率高。
如:“一人胆子大,敢把大王踩脚下。
”—— 谜底是“全”。
然后孩子自己纷纷出字谜,有的说:“大口里面套小口”,谜底是“回”。
有的说:“一口咬掉牛尾巴”,谜底是“告”。
一个个谜面编出来,大家一起猜,真是其乐融融,无形之中便识字了。
9、编儿歌——学完一年级下册教材《雨铃铛》一课后,我顺着课文内容的延伸,自己编了一首小儿歌。
本课的每个生字都变成一个小铃铛藏在儿歌里面。
孩子自己试读儿歌,巩固生字,一举两得。
沙沙响,沙沙响, 花儿招起了小手, 蘑菇撑开了雨伞, 房檐挂起了铃铛, 池塘洒满了珍珠, 大地盖上了绿衣。
10、问答游戏——这种识字方法适用于孩子们基本识记生字之后,起到渲染气氛、巩固练习的作用。
如,在初步学完某课生字之后,老师拿出本课生字卡片(可以做成叶子,小鸟、铃铛等各种形式),和全班同学一起做问答游戏。
例如: 师:这是谁
生:这是“银”。
师:什么“银”
生:“银河”的“银”。
学生各说各的词,答案并不唯一。
一问一答,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气氛热烈,欢乐中既识了字,又组了词。
11、扑克擂台赛——这种识字方法既可以在学校里用,也可以在家里用。
把“生字卡片”当作“扑克”,每出一张牌,必须读出上面的字并组词才能继续玩下去。
这种识字方法可以随时用,随地用。
据了解,这种识字方法最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
12、识字超市——活动前布置孩子们搜集各种各样的识字资料,如识字卡片、包装盒、食物袋、生字大转盘、报纸等等,反正多多益善。
活动中,每人都把自己搜集的一些识字资料放在桌面上,大家在这个识字超市里“自由闲逛”,想认识什么字就认识什么字,不会的可以问别人。
“逛”完“超市”,大家聚在一起比一比,谁的收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