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感动中国2012年颁奖词及事例
1 朱光亚 人生为一大事来。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
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
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2 胡忠谢晓君夫妇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
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
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3 吴孟超 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4 无臂钢琴师刘伟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
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5 杨善洲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
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6 阿里木 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
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
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7 张平宜 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
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
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8 孟佩杰 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着每个细节。
虽然艰辛填满了四千多个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9 吴菊萍 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
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
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10 刘金国 贼有未曾经我缚,事无不可对人言。
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
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
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
白芳礼的颁奖词.....高分悬赏!!!!!!
白芳礼:现代武训 9月23日,曾用蹬三轮车所得资助贫困学生的白芳礼老人在天津去世,享年93岁。
白芳礼老人住在六楼,因为楼层太高曾摔伤了胳膊,“我也想换换房,可现在房价太高了”,但他却用十几年蹬三轮车积攒的近35万元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
白芳礼老人得到“先进十佳”、“支教楷模”等一大堆荣誉称号,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景仰,而这些并不能让我们的心情更轻松一些。
教育不应该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拿来感动的伤痛,难道我们要依靠武训式的方式来办教育
帮忙写一段颁奖辞
【颁奖辞】 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
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
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颁奖辞】 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
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
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颁奖辞】 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
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
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
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颁奖辞】 10年时间,1.5万多枚,专门与危险打交道。
谁能不害怕,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就已经惊心动魄了。
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盼,一肩担起。
【颁奖辞】 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
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
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颁奖辞】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
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
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
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颁奖辞】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颁奖辞】 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
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
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颁奖辞】 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
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汗水还贡献智慧的人。
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000万元效益,这就是一个工人的成就。
【颁奖辞】 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
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颁奖辞】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体会这个场面,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跋山涉水、万里迢迢。
他就像一小截被命运丢弃的蜡烛,善良的人点亮他,他就欢快地燃烧起来。
藏起眼泪,还给人们光明和希望。
【颁奖辞】 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
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颁奖辞】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
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
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
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感动中国人物典型事例有什么
于敏事迹: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
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
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
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
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2、量与江海宽:“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颁奖词: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
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
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
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赵久富事迹:赵久富是移民搬迁的带头人。
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
家园难舍,故土难离,乡亲们户看户、村看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谁也不愿意主动搬迁。
村支书赵久富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尽管他的家没有被划进移民版图,但他必须带好这个头。
他说服自己的爱人:“说话办事乡亲们都看着咱,为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我不能拖后腿。
”搬迁后,赵久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乡亲们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当地;从依赖依靠政府,到主动参与、主动建设的巨大转变,移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浓,建设新家的热情越来越高,涌现了一大批带头致富、带头创业的先进典型。
由于工作出色、贡献突出,赵久富被任命为黄湖新区党总支书记,也是该省7.7万外迁移民中唯一的省人大代表。
“感动中国”组委员会评价赵久富:量与江海宽。
赵久富在颁奖现场表示,自己父母也曾经历过一次移民,我们是二次移民。
南水北调40多万移民付出的太多、太多。
但看到这么大的工程,我们国家能做,很震撼。
有麦但是说不出来话
[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还记得《南方周末》99年的新年献词里有这样的两段话: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
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
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
'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
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精神抖擞
老人二十年的支教生涯难道不正是这样的一种力量吗
察看过去的纪录,《南风窗》评选白芳礼作为年度人物;在不少论坛里,也可以看见网友的追念;老人辞世后的追思会,有天津万人参加;南开大学的BBS里,有很多人在为老人鸣不平……有这么多人记得老人,也许也就足够了。
《感动中国》又能说明什么呢
作为中央媒体,我只感觉到她日渐下降的权威,整个日渐庸俗的媒体圈除了娱乐大众就是愚弄大众,除此,还说什么呢
只是但愿,在这个善于遗忘的社会里,白芳礼的故事不要被人轻易的淡忘,和那些记入历史的人物一样,永远的被我们记住,我们的国家,在一个角落里有这么善良的一位老人。
对于老人自己来讲,他的付出,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谁来回报有谁来关注。
荣誉,对他而言只是虚名浮云,毫无疑义。
(虽然,也许包括他自己,都会对这种天真的善良不被承认而黯然。
) 斯人已去,唯愿平安
纠缠于此的所有争论,已变得没有多少意义。
在我的心里,老人是应该进《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因为老人深深的感动了我,还有我身边的很多人。
这也是今晚写这么多字的原因所在,一直在写小说,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用心的为一件别的事情书写了。
在此,把《感动中国》年度最感动奖颁给白芳礼老人,颁奖辞: 一位年逾九旬的病弱老翁,一辆破烂不堪的旧三轮车, 一个老人无私奉献的感人情怀,一个二十年助学的惊人神话, 这个来自海河边的故事,带给我们无限的关于教育的思考。
一项使命,失落了一代人的耻辱;无数残骸,堆积起一个人的丰碑
相关新闻蹬车积攒3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的白芳礼老人去世 一位瘦弱的耄耋老人静静地离去了,一颗火热的心停止了跳动,那辆破旧的三轮车从此寂寞孤单。
曾用蹬三轮车所得资助贫困学生而'感动中国'的白芳礼老人,23日上午在天津去世,享年93岁。
白芳礼,这位平凡的老人,十几年如一日顶风冒雨奔波在街头,省吃俭用,用蹬三轮车积攒的35万元钱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
白芳礼出生于1913年5月13日。
他从小没念过书,一辈子也不识几个字。
13岁时,白芳礼离开河北老家,靠蹬三轮车糊口;解放后,他成为运输场的一名工人,靠拉三轮车,他成了劳动模范。
虽然不识字,他却很喜欢知识,尤其喜欢有知识的人。
1987年,白芳礼老人做出了令全家震惊的决定:捐出多年蹬三轮车积攒下的5000元钱给老家的学校办教育;同时,继续在城里蹬三轮车助学支教。
那一年,老人已经74岁。
老人一般都是在天津火车站迎送过往的旅客,并把注意力集中在有特殊困难的人身上。
他在那辆破旧的三轮车上挂起了一幅写着'军烈属半价、老弱病残优待、孤老户义务'字样的小红旗,对部分乘客实行价格优惠。
今年5月,白芳礼老人被确诊为肺癌晚期,经过近两个月的住院治疗,于7月初出院回家休养。
9月,老人病情再度恶化,高烧的同时神志不清,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只能靠输液来维持生命。
在经历了20多天的深度昏迷后,23日早晨,这位'感动中国'的老人静静地走完了人生之路。
今天是6月19日,父亲节。
今天是农历的五月十三,是支教模范白芳礼老人93岁的生日。
可能是一种巧合,也可以说是天意,让这样一个温馨的节日与这样一个慈祥的老人联系在一起。
今年的生日,老人过得很不寻常,因为,老人正在病床上与病魔抗争。
今年的父亲节,老人也过得很不寻常,因为,儿女们更深地体会到了父亲付出的爱,而更多受到过老人帮助的贫困学生更是感受到老人一种特殊的'父爱'。
向白方礼敬礼 4月21日上午10点整,在济南市最大的人民广场——洪楼广场,笔者有幸参加了'扶贫中国行——白方礼爱心三轮车全国巡展之走进山东'的启动仪式。
广场四周展出了白方礼老人生前的感人图片,透过层层人群我看到一张满是皱纹的脸上一双慈善的撼人的眼眸,看到一辆再普通不过的露着铁锈的蓝色三轮,看到那个曾经的佝偻的却高大的身躯,那双干裂粗糙却无比有力的手,看到弥留之际依旧鼓励孩子们的坚毅的表情……这个年过七旬却依旧奋斗在支教前线上的老人,这个一脚一脚的蹬着三轮车艰难却慷慨的圆贫困孩子求学梦的老人,他的一切都深深的震撼着我,观后感《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
我紧紧握着手里的摄像机,心里想:一定要好好地记录老人的感人事迹,让更多的人向白方礼敬礼
启动仪式上,白方礼老人的儿子白国富真实地向大家讲述了白老人的事迹。
白方礼原来只是一个蹬了一辈子三轮车的普通人,本来可以在古稀之年颐养天年。
但是当他看到家乡的孩子无钱上学、学校难以维持的时候,74岁的白方礼做出重大的决定:不回家乡养老,重操旧业——蹬三轮,要拼命挣钱资助贫困生上学。
从此他就开始了一段新的征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无论节假日无论刮风下雨,早晨6点准时出车,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家,从没休息过一天。
白国富先生讲了父亲的几件让人心酸的事。
十五年来他将自己蹬三轮积攒的35万元钱慷慨的捐献给了贫困的学生,而自己却过着近乎乞丐般的生活,就是夏天也从来不买新鲜的水果,有一次在街上捡回了一个坏掉的西瓜还把好的部分留给儿子,自己却去吃那块要烂掉的西瓜。
说到这,白国富先生不禁潸然泪下,台下的观众也被深深地打动了。
白国富先生还说,他的老父亲在病床上,在人生的最后几分钟还在惦记着那些上不起学的穷孩子,还在嘱托着身边的人们要为这些孩子们尽一份力啊
儿子无奈的喊着:'父亲呀……'随之泣不成声。
我端着手中的摄像机,颤抖着,震撼着。
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信念,怎样德一种道德观念让老人忘我的奉献、忘我的燃烧
'孩子,等我病好了,我还要蹬三轮挣钱资助你们读书。
'这是白方礼老人弥留的最后心愿。
他始终坚信'孩子不读书,国家怎么强大,孩子们有了钱就可以安心上课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看来,古人的这句充满毅力的诗应是为白方礼老人而写的,他用无言的爱心和毅力,坚持着他的理想和心愿。
坐在教室里的学子们,可知否,有这样一位普通的老人用尽他的爱心和气力在为我们筑一座没有金钱困扰的知识的象牙塔
可知否,我们的一步一步也系这个蹬三轮的老人的关怀和期望
可知否,人间还有这样的真爱和奉献等着我们传承和撰写
白方礼老人用近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给天下的寒门子弟铺就了一条通往知识通往光明和鲜花的康庄大道。
在白老人事迹的感召下,社会各界爱心团体人士都纷纷行动起来。
以山东大学为代表的爱心高校,以鲁班园林景观工程公司为代表的爱心企业,以千佛山社区为代表的爱心社区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表示了对扶贫活动的大力支持。
启动仪式结束后在场的嘉宾和观众都自发到捐款处献出了自己的爱心。
望着台上的那辆的旧旧的三轮车,望着被这车子背后的故事感动的人们,我想白方礼老先生,您为我们新时代的社会又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如果老人还在,如果老人还能微笑,如果……可是,老人已经去了,我放下手中的相机,我能做的是深深地鞠个躬,敬个礼,然后努力,再努力
蹬三轮助学老人白芳礼落选'感动中国'引发质疑●人生的最后旅程蹬三轮车支教19年,捐款35万感动无数网友●两度落选央视《感动中国》引发网友强烈质疑 2月9日,CCTV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揭晓,费俊龙、聂海胜、洪战辉、邰丽华等榜上有名。
但就在颁奖的第二天,网上就出现了一片尖锐的声音:'是感动中国还是感动CCTV
''感动中国已经成为十足的政治秀'……这种种质疑都来源于一位已逝老人的落选———白芳礼,这位老人用自己蹬三轮车的微薄收入支教19年,共捐款35万元,'他没有感动CCTV的评选员,但是感动了所有善良和有良心的中国人
'至今日评选已结束一个月,这种'鸣不平'之声却依然不息。
有网友指出:'关键的是,(央视)作为某种主流代表,何人何事以何种面目进入其关注视野,才是让人更感兴趣的内容。
' 连续两年提名白芳礼参加《感动中国》评选活动的中国扶贫资金会工作人员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白芳礼老人未能入选表示遗憾,但重要的是白芳礼老人的精神已经为更多的人所了解。
白芳礼,这位平凡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19年,省吃俭用、顶风冒雨奔波在街头,用蹬三轮车积攒的近35万元钱,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而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
白芳礼两次落选《感动中国》 CCTV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正式启动于2005年11月,2006年2月9日晚举行颁奖典礼。
'刚刚看完了2005年《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我的心情既平静又激动,平静的是公布的名单大多没有让我真正感动,而激动的是那个离我们而去的93岁的白芳礼老人竟没有入围。
'———这是网友'玩酷子弟007'的观后感《感动中国,你凭什么感动我
》。
白芳礼,蹬车56年,支教19年,74岁起共向大中小学和贫困学生捐款35万元,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
老人已于2005年9月23日在天津去世,享年93岁。
老人去世后,他的事迹才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人知。
当老人生前蹬车的照片在网上公布后,许多网友流下了眼泪。
因此当他成为CCTV2005《感动中国》推选人物时,入选的呼声非常高。
《感动中国》对白芳礼的推选词是'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
但,白芳礼还是落选了。
很多网友在惋惜的同时,并不知道这已经是白芳礼老人第二次落选《感动中国》,第一次是2004年的评选。
'感动了中国人民却感动不了CCTV
' '感动了中国人民却感动不了CCTV
我们把最高精神奖颁发给白芳礼老人
'评选结果揭晓后,立即有很多网友为白芳礼老人鸣不平。
'玩酷子弟007'说:'不得不说,今晚更多的感动是源于我们的'媒体'。
今晚不应该叫《感动中国》而应该叫《感动媒体》。
'而网友'珩之恋'为此写了一首小诗:'当我第一次听说您的故事,我泪留满面;当我知道您竟然没有感动中国,我无言。
也许您并不需要别人写在纸上的赞誉,但是老百姓把您写在了心里;只有您让我们感到什么叫坦然,什么叫当之无愧,什么叫苍天动容,什么叫大爱无边。
' 在为白芳礼老人委屈、惋惜的同时,也有网友把矛头含蓄而尖锐地指向获奖者,以一篇影响力甚大的《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
》为代表: '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
你有曼妙的舞姿和优美的曲线吗
你有能力站在万人瞩目的舞台上,让无数的少男少女对你产生浪漫朦胧的遐想么
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
你坐过宇宙飞船翱翔过宇宙吗
你享受过走下飞船后,那无边的花海和雷声鸣般的掌声吗
你只是一个小学都没上过的三轮车夫,怎能与我们的航天英雄相提并论
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
你是一个国有大型医院的院长吗
你是一个在医疗界频频做出高姿态,仿佛圣人般能呼风唤雨的资产家么
你的唯一的财富只有那区区三十几万,而且还散给了千千万万的的贫寒学子。
''感动'标准受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