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理蝗虫
蝗虫隶属于昆虫纲、直翅目、蝗亚目、蝗总科。
世界蝗虫种类有12000种以上,对农、林、草业可造成危害的约300多种;我国已知1000种以上,有害的约60多种[1],在广阔的农区、牧区及部分林区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蝗灾是我国农牧业生产上的重要灾害,也是世界性的严重虫灾。
在“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针指导下,综合采用生态治蝗、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蝗灾治理措施,我国的蝗虫测报、防治和飞蝗发生基地的改造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绩[2]。
本文就我国蝗灾治理的主要措施加以综述和讨论,以期对治理蝗灾起到启示作用。
1 生态治理 生态治理针对东亚飞蝗的不同蝗区(滨湖蝗区、沿海蝗区、河泛蝗区、内涝蝗区、草原蝗区)结构和功能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生态学控制技术,如农业结构调整、水位调控、天敌保护利用、合理放牧、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是长期控制蝗灾的有效途径[2]。
1.1 农业结构调整 提高复种指数,避免和减少撂荒现象。
因地制宜,合理规化农、林、渔等产业。
在滩地种植芦苇、黄花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在蝗虫重灾区种莲藕、养鱼等。
充分利用蝗区自然条件,大面积种植大豆、牧草、西瓜、油菜等飞蝗厌食作物,并对农作物实行轮作、间作、套作,减少蝗虫食料,抑制蝗虫的发生[3]。
1.2 水位调控 低洼内涝及滨湖、河泛等类型蝗区的改造,首先应从兴修水利入手,旱、涝、蝗综合治理。
在水利工程设计方面,要注意排灌两方面的问题,要求大雨不成涝灾,无雨不怕旱。
在治理主要河流的同时,要抓紧时机,兴建或恢复农田排灌设施,做好山、水、田、农、林、路的综合治理[4]。
1.3 植树造林 在蝗虫发生基地大搞植树造林,使其密集成荫,绿化堤岸、道路,改变蝗区的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
这样既绿化了环境,又减少了蝗虫发生数量[5];同时,植树造林还有利于鸟类的栖息,提高蝗虫天敌存量和控制蝗虫种群。
1.4 提高蝗区植物多样性和覆盖度 蝗区植物的多样性会延长蝗虫寻找食物的时间,植物的高覆盖度可减少蝗虫产卵的场所,这些措施都会有效地减少蝗虫的发生。
同时,提高植被覆盖度和植物多样性还能提高一些蝗虫天敌的数量。
1.5 加强牧区管理和草原建设 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增加草原生态的生物多样性,改变蝗虫发生的适宜环境,改变生态小气候,从而控制草原蝗虫。
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持续控制蝗灾的新途径,包括微生物农药(如绿僵菌、微孢子虫、痘病毒)、植物源农药(如天然除虫菊酯)、昆虫信息素(如蝗虫聚集素)等[6]。
2.1 蝗虫致病微生物及其利用 2.1.1 蝗虫微孢子虫 国内研究较早且较成功的蝗虫致病微生物是蝗虫微孢子虫。
蝗虫微孢子虫具有较广的寄主范围,已知蝗总科90多种蝗虫均易感染。
运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草原蝗虫的成本可比化学杀虫剂降低1\\\/3~1\\\/2,且操作简便(喷雾、撒饵均可),在草原蝗虫种群中可长期流行和传播[7]。
此外,蝗虫微孢子虫还可与卡死克等特异性杀虫剂协调应用或混配使用,实现了速效与长效、化防与生防协调治蝗的目的[8]。
2.1.2 蝗虫致病真菌 在所有的病原微生物中真菌可能在蝗虫种群自然调控中起主要作用,真菌在经过引进后可广泛流行从而大量杀死害虫种群[9]。
常用的蝗虫病原真菌包括丝孢类的白僵菌、黄绿绿僵菌、小团孢属以及结合菌类的蝗噬虫霉等[10],在这些致病真菌中,使用半知菌类孢子作为真菌杀虫剂具有快捷、有效的前景。
2.1.3 蝗虫痘病毒 蝗虫痘病毒于1966年在国外首次从黑血蝗体内分离得到,1981年黄传贤等在国内新疆西伯利亚蝗体内首次发现蝗虫痘病毒,并命名为西伯利亚蝗痘病毒。
此后国内又相继发现亚洲小车蝗痘病毒、意大利蝗痘病毒等5种蝗虫痘病毒[11]。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蝗虫痘病毒制剂也是控制蝗虫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
2.1.4 蝗虫致病细菌 用苏云金杆菌亚种感染青海、四川草地的优势种蝗虫的试验结果表明Bt7可用于草地蝗虫的防治[12]。
此外,自黄脊竹蝗体内分离得到的一种类产碱假单孢菌[13]以及在棉蝗体内发现的蜡状芽孢杆菌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2.1.5 蝗虫致病线虫 寄生蝗虫的线虫主要属于铁线虫科和雨线虫科[14]。
另外,索科索属线虫寄生蝗虫可使蝗虫表现出行动迟钝、腹部异常膨大、食量减少或不取食等病症。
由于受索线虫的侵染,北美洲东部蝗虫的种群一直被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下[15]。
2.2 蝗虫天敌动物及其利用 对蝗虫有抑制作用的天敌大约有8大类70余种,包括菌类、线虫、螨类、昆虫类、蜘蛛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16]。
其中昆虫类、菌类、鸟类等已被作为生物防治手段加以研究利用。
2.2.1 天敌昆虫 蝗虫的天敌昆虫在减少静态蝗虫群集和群集种群的增长速度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蜂虻科、丽蝇科、皮金龟科、食虫虻科、步甲科、拟步甲科、麻蝇科和缘腹细蜂科等天敌昆虫在治蝗中具有较大的潜力[17]。
2.2.2 鸟类 许多鸟类如粉红椋鸟(俗称“铁甲兵”)、灰椋鸟、喜鹊、灰喜鹊、百灵鸟、乌鸦、池鹭、小白鹭等都是捕食蝗虫的能手。
用鸟类灭蝗虽然不如化学治蝗效率高,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且能有益于蝗灾的可持续治理。
2.2.3 禽类 蝗虫富含蛋白质,是鸡、鸭等家禽及其它一些动物的好饲料。
近年来,一些地方采用牧鸡灭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2.4 寄生螨 红蝗螨、三角真绒螨、拟蛛赤螨、格氏灰足跗线螨等均可寄生在蝗蝻和成虫体表。
除此之外,格氏灰足跗线螨非常喜食蝗卵,还有一些红螨类的其它种类寄生在不同蝗虫的卵囊内[14]。
2.2.5 其它天敌动物 除以上这些外,蛙、蛇、蜥蜴、蚂蚁、蜘蛛等都是可以很好保护利用的蝗虫天敌。
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蝗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在蝗虫大暴发时采取的主要应急方法,其灭蝗率高达90%以上。
化学农药治蝗具有经济、简便、快速、高效、效果较稳定等特点,特别是应用飞机喷洒农药,速度快、效率高,对于大面积、高密度猖獗发生的蝗虫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近年来,山东省植保总站研究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东亚飞蝗的蝗情侦查、预测预报和包括飞机喷药导航在内的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化学防治要注意轮换用药,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施用有机氯(DDT、六六六等)杀虫剂,有效地控制了蝗虫发生,同时也使蝗虫对其产生了抗(耐)药性。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以后,防治蝗虫多用有机磷农药,这类药毒性强、残效期短、副作用大、污染环境、对人畜有害,还杀伤了大量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同时,易使蝗虫产生抗(耐)药性,其后代难以防治。
研制对害虫毒性强、效率高,而对人畜无害的新型环保型农药,是治蝗技术上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4 机械防治 在蝗虫无害化治理技术中,以风动吸捕的方法创造了草原蝗虫吸捕机,它依靠拖拉机背负的风机机构产生负压气流,再利用蝗虫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如蝗虫遇到干扰后即迅速跳跃、飞翔的特性,再加上利用声、像等技术,在行走中实现对草地蝗虫的吸捕,获得作业效率为 20~ 25 hm2\\\/h、捕蝗率大于 80%、收捕纯度大于 95%的技术指标,还可以将收集的蝗虫进一步加工,制成风味食品、入药或加工成动物饲料。
该机防治效果与化学防治接近,但防治成本仅为化学防治的一半,且对其它有益昆虫杀伤力小,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8]。
5 农业防治 在蝗虫产卵后对土地进行深耕翻土,既可将蝗卵深埋于地下,使其无法孵化出土,也可进行浅耕翻土,将产于地表的蝗卵翻出,因暴露而不能孵化或被其它天敌捕食。
在古代,我国还采用对种子进行特殊处理、适时播种等方式驱避蝗虫[19]。
荒滩收草割柴外运也可同时将天敌带出,对天敌的存量影响很大,因此,可实行9月上旬一次集中收草,并集中在上午10时至下午15时天敌活动旺盛时间内突击外运。
此外,雨季洼地积水对蜘蛛、蚂蚁等蝗虫天敌损失也很大,应注意及时排水。
6 人工防治 人工防治是最古老、最直接的治蝗方法,在古代多采用,现在已很少采用。
6.1 打封存锁 蝗虫为迁移性害虫,可在农田边打封存锁进行统一联防[16]。
6.2 人工捕杀 虫口密度不大时,可组织人工撒网捕杀,变害为宝,饲喂禽类或制成动物性饲料[16]。
6.3 掘沟法 在大道上挖沟垒坎儿,驱赶蝗虫到沟内杀死,主要用于治理蝗蝻[16]。
6.4 篝火诱杀 利用蝗虫的趋光性来诱其投火,在无月光的夜晚采用效果更好[19]。
6.5 掘除蝗卵 根据蝗虫的生物学习性,找到蝗虫产卵之处,“即掘出,以水煮之,或以火烧之”[19]。
6.6 色、声驱蝗 色彩驱蝗,即借用衣物、旗帜的鲜艳色彩(甚至动感)来驱蝗;声响驱蝗,主要利用铜器、火器发出的强烈声波来恐吓飞蝗[19]。
7 现代生物技术在蝗虫治理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也为蝗虫治理开辟了新的道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7.1 遗传防治 随着现代遗传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开始了将遗传不育技术应用于防蝗治蝗的研究工作。
利用先进的遗传信息技术改变雄性蝗虫的遗传基因,然后将其放回到蝗灾发生区,与雌性蝗虫交配,产生不育的后代,达到治理蝗虫的目的[20]。
7.2 性信息素防治 生物科学工作者通过对蝗虫的生物学、生理学、信息传递等特性的研究,已经基本掌握了蝗虫信息传递媒介物质的化学特性及分子结构,现在已能人工合成蝗虫性信息素,通过人工合成的蝗虫性信息素吸引异性蝗虫,然后再结合机械或农药集中进行捕杀,以达到经济、快速、高效的目的。
这一技术正处于不断地完善之中[20]。
8 治理蝗灾的展望 治蝗工作任重而道远,尽管近些年来我国治蝗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完善,作者认为今后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8.1 树立科学的治蝗观念和策略 随着治蝗工作的深入,很多蝗区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影响蝗灾的很多因素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当前的蝗灾形势,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环保的原则,重新思考我们的治蝗策略。
8.2 大力提升治蝗技术 蝗灾的综合治理并不是将几种防治措施简单叠加,而是要利用蝗虫不同种类、各个生长期的不同生物学特性,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的方法,将各种防治措施交替、交叉、混合使用,将化学防治与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并逐渐加大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的比例。
同时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快防蝗治蝗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治蝗技术含量,把蝗虫的综合治理技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8.3 不断完善蝗虫监测技术 科学、及时、到位的监测是治理蝗灾的基础。
在测报方法上,应积极发展和改善监测预警技术水平,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集成引入到防治决策的整体系统中,使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
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1)深入开展遥感图像特征与蝗虫生境特征关系的分析;(2)加强GIS技术在蝗虫及其灾害监测中应用的研究;(3)开展蝗灾图像处理技术研究。
8.4 开展经济治蝗,将蝗虫治理和利用相结合 蝗虫在造成危害的同时,其自身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食用、药用、饲用等价值。
所谓经济治蝗工程就是把治蝗作为一项商品经济活动,使参与治蝗者获得经济效益,将治理蝗灾与蝗虫资源开发相结合,必将取得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同时,以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为出发点,政府支持,企业参与,民众行动,合理利用这些生物资源,在节省国家治蝗资金,获得较好治理效果的同时,还维护了蝗区的生态平衡,而且蝗区人民得到了经济实惠,企业也受益,从而使蝗虫的治理工作进入一个良性循环阶段。
哆啦a梦全部剧集名字
正文:在我们详细考察一下一支以骑兵为主的军队和一支以步兵为主的军队之前,有必要对骑兵与步兵进行分类,骑兵的分类,至少是分为马镫时代和无马镫时代,因为马镫能将骑兵与马匹很好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使马镫时代骑兵的突击能力大大增强.在《马镫和封建主义——技术造就历史吗?》译文及评注中,有如下文字:马镫,除了由鞍鞯和驰驱所提供的前后两方的支撑之外,又加上了侧面的支撑,于是有效地把马和骑者溶合成为足以发挥前所未见的强力的一个单独的战斗单位。
战士的手不再直接用于打击了,它只用来指导打击的方向。
马镫就这样用马力代替了人力,无限量地加大了武士损害他的敌人的能力。
为了在下文中便于叙述,暂不对骑兵进行更详细的分类,而步兵则可以非常简单的分为轻步兵和重步兵,如果再细分一点,可以分出一类中装步兵.如果一支以骑兵为主力和一支以步兵为主力的军队对抗,那么我们可以不难发现:1,骑兵对步兵的最关键的优势:机动能力强,能打击对手的任何的一处弱点。
可以在关键时刻做猛烈突袭插入敌阵的中心起到极大的破坏的作用。
骑兵一般是主要的突击力量,骑兵从侧后突击敌人的阵势,配合正面主力的进攻。
2.骑兵有速度和力量以及高度的优势,马匹的重量和速度加强骑兵的冲击力和打击力,是非常强悍的突击力量,步兵在这方面明显劣势。
3.骑兵有气势和心理上的优势,居高临下看人让人有成就感和优越感,相反的则让人有自卑感和危机感.4,步兵由于机动上的劣势一般是处于防守地位.一般无法主动进攻及追击,在追击作战中如果没有大量骑兵投入,难以取得很大的战果。
5,在丛林、山川以及攻城与守城作战时步兵又占有优势,骑兵在狭小的地带无法发挥其机动等优势。
所以在我国南方水网密布地带,骑兵难以有所作为,同时,在西方的意大利半岛,伊里比亚半岛(现在的西班牙以及葡萄牙),巴尔干半岛(主要是以前的希腊,马其顿,色雷斯),大量的骑兵同样难以有用武之地,骑兵由于对地形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在很多地区不能发挥其战斗力,我想已经形成共识,在本文中就不详细探讨了。
步兵的正面拥有强大的作战能力,但是在其侧面与后面则非常之薄弱,做个简单的模型,如果我军拥有步兵一万名,那么如果我们的正面拥有200人则侧面只有50人.对于以上5点优劣,我想不论是人多势众的骑兵圣教拥护者还是铁杆的步兵派人物,都不会有任何意见吧^_^.步兵对骑兵除了拥有在丛林、山川以及攻城与守城作战时的优势外,如果采用某种战略或者战术手段使骑兵进攻我严整步兵方阵的正面,那么步兵将拥有巨大的战术防御的优势。
下面我将列举历史上的战例并进行具体的分析。
(有些类似的战例在后面还将出现,暂不列举)战例1,塔吉纳会战552年春天,宦官出身的东罗马帝国军事统帅纳尔塞斯率领大军从陆路进入意大利。
他的兵力正确数字无法知道,可能是两万人左右。
哥特统帅托提拉本来在罗马附近,当他听说纳尔塞斯已经到达拉文那的消息后,马上率领他的全军(只留下了2,000骑兵随后赶上)越过了图斯卡尼,并在塔吉纳村驻营,在相距敌人南面约十三英里时(注:他的兵力实数已不可考,但可能比罗马军要少得多。
这从后文中纳尔塞斯派遣使节来劝告他投降也可以看出来),他接见了纳尔塞斯派来的使节。
这个使节告诉他说前途已经毫无希望,劝他立即投降,不过又说如果他决心作战,便请他选定一个日期。
他狡黠的回答纳尔塞斯说,八天以后,我们决一雌雄好了。
纳尔塞斯识破了他的诡计,决定第二天就出战。
不出所料,第二天上午,托提拉已经进军到距离他的战线只有两箭射程那么远了。
两军在一个狭窄的平原(地形)上对峙,这个平原夹在希吉亚与塔地罗之间,在阿彭尼斯山中,东面为该山脉主峰的山麓,西面为一列丘陵----即古比奥山地。
在罗马军战线左翼的前面,有一个独立的小山,它可以控制一条通到罗马军后方的山路。
纳尔塞斯认识到这个小山的战术重要性,在会战前夜派了50名弓弩手去将它占领了,第二天上午虽然一再受到哥特骑兵攻击,但却始终坚守不退(守住通往后方的战术要地既然只使用了50人,仅仅为全军的400分之一,有点不可思议。
。
。
)。
在会战中,双方都排列自己的阵线。
托提拉还是依照哥特人的惯例,把骑兵列在前面,而把所有的步兵(多数为弓弩手)列在第二线,他的想法是要在一个冲锋之下,就击破敌军的中央部分以赢得这次会战。
为了应付这种正面攻击,纳尔塞斯采取了一个新奇的战斗序列。
纳尔塞斯命令八千名伦巴第人、西里西亚人和其他杂牌部队都下马,中央正当着弗拉米尼安大道,摆成一个坚强的方阵(哈
,这么多骑兵下马做步兵,严重违反了骑兵圣教的教义^_^。
这种违背骑兵圣教教义的行为在以后的战局中还多次出现,如1332年的杜普林山战役和1333年的哈利敦西尔战役等等,足可见重步兵的重要性与骑兵并非一定优胜步兵)。
在它两翼,各用四千名罗马徒步弓弩手做为掩护。
这两个侧翼向前倾斜,如果敌军冲入中央位置,就不仅会扑个空,并且两面会受到弓弩手的包围,暴露在箭雨之下。
为了保护他的弓弩手,纳尔塞斯又把罗马的骑兵排列在他们的后面,每翼五百人。
在左翼的小山之外,他又放置了一千名骑兵(显然是作为突击力量与追击力量),命令他们一等敌人步兵开始行动就立即冲到他们后方予以夹击。
纳尔塞斯把主动权让给托提拉,等候他进攻(因为他想占有战术防御的优势,那么必须等待对手进攻)。
这个等候的时间颇长,因为哥特王同时也在等待他那两千骑兵。
为消磨时间起见,他就一个人在两军之间的空地上,单独穿着光彩夺目的盔甲表演马术(真是有闲情雅致啊,看来他很有些轻敌。
如果此时突然从罗马军中闪出一员李广似的猛将,觑得托提拉门面较亲,拈弓搭箭,托提拉同学应玄而倒,那员猛将复拍马挺枪,一枪结果了性命,可如何是好
哈哈,yy耳)。
大约正午时候,当那两千骑兵到达之后,他就命令全体用膳而自己也脱下盔甲,穿上一件普通士兵的衣服。
他这样做是想引诱敌人也解散行列吃饭,可以向他们发动奇袭。
不过他失望了,因为纳尔塞斯早已下了严励的命令,不准任何人离开阵地、坐卧或吃饭。
不过他并非不准他们吃一点东西,所有人都只能站在原地进食,不准放下兵器。
中午用膳之后不久,哥特骑兵遂展开了会战的序幕,一直打到夜幕低垂时为止。
哥特人并不注意敌军两翼的弓弩手,直接突击中央方阵,结果是中央的骑兵为敌军方阵前的矛林所阻,而两侧的骑兵又被弓箭射翻。
真是戈如苇列,矢如飞蝗。
立即有数以百计的哥特人落马,这些逸马四处飞跑,在他们的行列中造成了更大的混乱。
似乎只有第一次冲锋是有组织的,以后就是零星集合起来兵力各自为战。
快到黄昏时候,罗马人才开始进攻,这时哥特骑兵已无抵抗余力,立即向后退走。
正如普罗库波斯所说的,他们并非想退到步兵的后面喘息一下再战,而是想逃走。
这时哥特步兵却不展宽他们的间隔来收容骑兵,也不站稳阵脚援助骑兵,却在骑兵的前面抢先跑了。
混乱之中,他们更是互相残杀,这是夜战中常见的事情。
这是枪矛和弓弩联合使用的第一次战斗,已经获得完全的成功。
会战中有6,000名哥特兵被杀,所有被俘者也一律被屠杀,包括许多过去的罗马逃兵,连同托提拉本人在内,他是在会战中受了重伤,被捉到卡普莱村中,在那里走完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不管托提拉采取进攻行动的理由是什么,此战例充分说明了步兵占有战术防御优势,并且能够借助地利有效的掩护自己的侧翼。
描写诸葛亮的话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先主武侯庙 岑参 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
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
遗庙空萧然,英灵贯千岁。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武侯庙(庙在白帝西郊) 杜甫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诸葛庙 杜甫 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
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
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
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
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
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
谒诸葛武侯庙 窦常 永安宫外有祠堂,鱼水恩深祚不长。
角立一方初退舍,拟称三汉更图王。
人同过隙无留影,石在穷沙尚启行。
归蜀降吴竟何事,为陵为谷共苍苍。
诸葛丞相庙 武少仪 执简焚香入庙门,武侯神象俨如存。
因机定蜀延衰汉,以计连吴振弱孙。
欲尽智能倾僭盗,善持忠节转庸昏。
宣王请战贻巾帼,始见才吞亦气吞。
谒诸葛武侯庙 窦常 永安宫外有祠堂,鱼水恩深祚不长。
角立一方初退舍,拟称三汉更图王。
人同过隙无留影,石在穷沙尚启行。
归蜀降吴竟何事,为陵为谷共苍苍。
诸葛武侯庙 章孝标 木牛零落阵图残,山姥烧钱古柏寒。
七纵七擒何处在,茅花枥叶盖神坛。
武侯庙古柏 李商隐 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
游诸葛武侯书台 陆游 沔阳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
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
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
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世上俗锦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 谒诸葛丞相庙 陆游 汉中四百天所命,老贼方持太阿柄。
区区梁益岂足支,不忍安坐观异姓。
遗民亦知王室在,闰位那干天统正。
公虽已没有神灵,犹假贼手诛锺邓。
前年我过沔阳祠,再拜奠俎衰泪迸。
洁斋请作送迎诗,精忠大义神其听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八声甘州 王质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
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沈了英雄。
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
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坠,万事成空。
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
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
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
诸葛武侯 王安石 恸哭杨顒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
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诸葛武侯 王安石 汉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黄。
群盗伺昏黑,联翩各飞扬。
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掉头梁甫吟,羞与众争光。
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
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
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
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
惜哉沦中路,怨者为悲伤。
竖子祖余策,犹能走强梁。
演义中的诗词 演义中的诗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
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
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
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 三顾茅庐 ( 37 、 38 回)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火烧博望坡( 39 回) 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草船借箭 ( 46 回) 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
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 七星坛祭风 ( 49 回) 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
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 智取华容 ( 50 回) 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
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
” 三气周公瑾 ( 51 、 55 、 56 回)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巧布八阵图 ( 84 回) 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
至今溪洞传威德,为选高原立庙堂。
” 七擒孟获( 90 回)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空城计( 95 回) 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
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
” 挥泪斩马谡( 96 回) 剑关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
后世若能行此法,输将安得使人愁
” 造木牛流马( 102 回)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
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 上方谷困司马( 103 回) 长星半夜落天枢,奔走还疑亮未殂。
关外至今人冷笑,头颅犹问有和无
死诸葛走活仲达( 104 回) 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
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 预伏锦囊计( 105 回) 董卓专权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 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
(9回)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
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38回)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38回)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平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
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献帝迁都幸许昌,纷纷四海生豪杰:曹操专权得天时,江东孙氏开鸿业;孤穷玄德走天下,独居新野愁民厄。
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三顾心相知。
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
(38回) 数万阴兵绕定军,致令钟会拜灵神。
生能决策扶刘氏,死尚遗言保蜀民。
(116回)
格拉尼库河战役始末详情
亚力山大将在小亚细亚迎战波斯帝国最出色的战略家、希腊雇佣军统帅蒙农(Memnon,380-333 BC)。
蒙农大概是整个波斯帝国唯一有能力击败亚力山大的人。
这年46岁的蒙农是希腊罗德岛人,22岁时参加雇佣军,跟随哥哥蒙托(Mentor,385-340 BC)到波斯服役,雇主是小亚细亚赫拉斯滂总督阿塔巴兹(Artabazus,389-325 BC)。
阿塔巴兹对蒙托兄弟非常器重,将自己尚未成年的女儿芭辛(Barsine,363?-309 BC)许配给蒙托。
公元前354年,阿塔巴兹起兵造反,兵败以后蒙农护送阿塔巴兹和芭辛逃到马其顿,得到菲力普的庇护;蒙托只身逃亡埃及,后来投降波斯王,受到重用。
阿塔巴兹等人在马其顿避难12年以后,才得到波斯王的赦免回国。
这期间蒙农有机会深入了解菲力普的新式军队,还结识了少年亚力山大。
亚力山大驯服烈马布西法罗,蒙农想必也在一旁目睹,对这位天之骄子印象深刻。
蒙农根据自己对亚力山大的了解,以及马其顿军队粮草不继的情报,在波斯联席军事会议上提出避实击虚的策略。
他提议诱敌深入,避免和亚力山大决战,仅以小股骑兵部队不停骚扰,同时将村庄良田付之一炬,坚壁清野以断绝马其顿军队的给养来源。
当马其顿远征军在小亚细亚深陷波斯骑兵的游击战泥潭时,蒙农打算亲率希腊雇佣军主力在强大的波斯海军护送下,从海路入侵希腊,联合斯巴达进攻马其顿。
蒙农只带来五千希腊雇佣军,就是不想在一场战役中拿自己的老本作赌注。
这个策略相当高明,如果得以顺利实施,则亚力山大凶多吉少。
可惜波斯各省总督完全不能接受蒙农的策略,他们一方面嫉妒蒙农深得波斯王信任,另一方面认为他们的波斯勇士完全能够对付马其顿远征军。
赫拉斯滂总督阿西提明确表示,不能容忍自己领地上哪怕一座房屋遭到焚毁。
波斯联席军事会议最后决定在格拉尼克斯河迎战亚力山大。
此役马其顿参战部队大约18,000人。
亚力山大按照惯例布阵,左翼是帕马尼奥统帅的六个马其顿密集阵,一共9,000重装步兵,特萨利和其他希腊联盟重骑兵1,800人在他们左侧提供保护;右翼从左到右分别是三个方阵的近卫步兵3,000人,马其顿轻装骑兵750人,亚力山大亲率的近卫骑兵1,800人,右翼远端是装备弓箭和标枪的1,000游击步兵。
古典史料还提到有一支炮兵部队部署在马其顿密集阵的后面,准备用弩炮以高射角发射标枪,为马其顿密集阵的进攻提供炮火支援。
双方列阵完毕,互相对峙了一段时间以后,马其顿军队率先发动进攻。
亚力山大先派将领阿铭塔(Amyntas)率领750名轻骑兵和250名近卫骑兵,在1,000近卫步兵的支持下佯攻波斯左翼远端。
这支马其顿前锋部队冒着波斯人密如飞蝗的羽箭,艰难渡过河流仰攻东侧河岸上居高临下的波斯骑兵,波斯骑兵投掷出手中的标枪以后,拔出弯刀冲下河岸同马其顿步骑兵混战。
与此同时,波斯阵线左翼的其他部队纷纷向这里移动以加强防线。
这两千马其顿前锋部队寡不敌众,遭受惨重伤亡,但死战不退,将越来越多的波斯骑兵吸引到这里。
亚力山大看到波斯阵形因为调动而开始散乱,尤其左翼靠中央的部分被削弱,立刻发动总攻,率领1,800名近卫骑兵在右侧1,000游击步兵的支持下以楔形向波斯阵线的薄弱点突击,左侧2,000近卫步兵各个连级方阵紧跟着次第出动,形成一条斜线。
亚力山大率领的近卫骑兵冲上河岸,和波斯骑兵绞杀到一起,数千人拥挤在狭窄的河岸边混战。
罗马史学家阿里安写到:“虽然这是骑兵之间的战斗,但更象步兵的混战,双方的战马拥挤在一起动弹不得,骑兵近在咫尺相互搏斗,马其顿人竭力把波斯人从岸边逼退,波斯人竭力阻止马其顿人登上河岸,并试图把他们赶回河里。
” 跟上来的马其顿游击步兵开始发挥作用,他们最擅长在狭小空间里的肉搏战,这时专门攻击波斯人的座骑。
此时左侧近卫步兵的密集方阵也陆续渡河接敌,将马其顿骑兵打开的缺口越撕越大。
在亚力山大步骑协同的凌利攻击之下,波斯的中央阵线被逼迫得不断后退,阵形开始瓦解。
马其顿左翼重装步兵的密集阵和希腊联盟重骑兵此时也渡过格拉尼克河,对波斯的右翼发起攻击,战役至此波斯军队已全线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