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上司吵架
最好默默退开;因为作为你的上司,他们都有保持权威的压力和需要,但是他们却在你面前吵起来了,可见分歧的严重性,而且还可能涉及到隐私,只是因为控制不了情绪才大发雷霆。
如果你一直留在现场,会对你有不良的影响,谁都知道,自己的隐私和丑态曝露,后续麻烦会很大,不仅是当事人,还是其他人。
有鉴于此,以后碰到这种情况,静静退开为妙
和上司吵架
和上次吵架是不理智的行为,如果对上司有意见,可以找机会跟他谈一谈,不应该采取激进的方法,如果是你自己有错,应该主动向他承认错误,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入职几天就跟上司吵架
和他说,中文是公认的难学的语种之一,没那么好学,需要很多时间。
但我还需要工作,也有个人时间,没有那么多时间用来教你的孩子。
而且汉语、汉语拼音也很难记,需要慢慢来,太快了会让孩子记不住,还可能和英语字母搞混,到时更学不会。
如果你实在是不满意,你可以另请高明,本来我也不是教师,我不可能百分百承诺可以让你的小孩一下子就学会。
其实我还想说这需要小孩的语言天赋,和学习能力;但考虑到他是你的经理,又不太讲理,免得他以为你是说他小孩蠢,对你的工作有影响。
跟上司吵架然后他跟我也说了很多
支持啊。
看怎么吵了,为了工作 可以激烈点 要是私事 就不要太硬了 商议一下还没吵吧~~看完这些就不要吵了,吵架毕竟不是好事
跟上司吵架`上司叫我下班
不要太在意。
这种爽口直接骂人、心直口快的上司,好过口密腹剑的阴险上司很多。
只要最后结账给工资,其他尽管不理。
不然以后在这打工生涯中,肯定会被气死
也不值得这样做。
为什么和上司吵架的总是我
而和老大关系不佳,跟团队的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
也许有人说,这都是老掉牙的道理了。
然而,道理人人都懂,说起道理来,个个是圣贤,可做起来就有道槛,尤其是心理上那道槛过不去,自己战胜不了自己。
前几天收到龚女士的邮件,诉说自己和团队之间那种想亲近不得,想疏远又不能的痛苦关系,她开始只是和高层拧巴,结果导致与团队的关系也拧巴。
障碍一:我不是恶人 上司也没恶意与团队不能和谐相处者,应该是情绪特别浓的人吧
或者说心中私念比较重的人吧
未必
龚女士说,她对团队的认识,是正确的,她绝对不是一个个人主义者,也不是个人英雄,她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大学本科生,而且有着将近十年的职场经验,完全明白个人与团队的关系:个人离不开团队,依赖于团队,离开团队则一事无成。
或者说,实在不堪,不被团队欢迎,也就是说不合个人,然而,也不是,对她自己的,她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如果单讲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以及业务操作能力,我都是胜任的,我是一名市场营销人员,同时也会兼做工作,如果对这些年的工作做一个总结,我觉得自己虽不敢自封优秀,但至少是称职的。
总之,我不是团队的累赘,我是团队的财富。
如果龚女士对自己的描述是真实的,那么,按照我们正常人的逻辑来看,她在与职场方面,应该不存在任何大的问题,更谈不上障碍,然而,实际情况是极为复杂的,就这么一个有团队精神的人,却在与方面,有着极大的障碍。
这样沟通不行,可能是太仰视上司,好,我换个角度,对上司来一个稍稍俯视的角度,于是把角度调整高了,气势上去了,这样一来,表达可能会从容些,一从容,就会清晰明了很多。
龚女士试着这样做了,结果换来的不是从容,而是冲动,话确实不拧巴了,情绪却拧巴了,以沟通开始,以吵架结束。
甚至吵架成了常态,吵到业务汇报上去了,上司很不解地和她说:你一定要吵架才能做好汇报吗
在第一家公司如此,她觉得可能是这个团队跟她不对路,于是就换,换了一家后,发现仍然如此,起初是和带头的相处不和睦,渐渐地影响到自己与整个团队员工的关系。
其实道理很简单,上司是带队人,与其相处不好,自然影响到与团队成员的关系。
障碍二:很容易被别人的言行左右情绪例如,她每次和上司有过不愉快的互动之后,周边的同事会自然有一些反应,龚女士就会敏感地去捕捉这些反应,然后会往消极方面做联想。
细节:在脑海中把每个同事恨过一遍龚女士举例说,有一回和上司在业务会议上吵架过后三天,一个新来的女同事忽然对她说了一句:龚姐,你真是个很有魄力的人。
龚女士当时以为只是一句客套话,结果一回到家,这句话居然在她脑海里反复发酵,而且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负能量,什么魄力
是不是讲她有一股和上司冲撞的傻劲
是不是讽刺她这么大年纪了还把握不好与领导交往的度
这个晚上,她从琢磨这句话的含义,想到第二天如何去和这个讽刺她的新同事交涉结果第二天来到办公室,她忽然觉得自己昨晚的想法很无聊。
那位新同事昨晚睡得黑甜,却不曾料到龚姐为她一句话辗转反侧。
龚女士办公室的好几位同事,都被她在深夜里折腾过 ,当然,折腾的是龚女士自己的神经和睡眠,同事们却是梦中人,浑然不觉。
好好一个团队,本来是一艘船,却成了她胸口上一块巨石。
老刘有话:要尊重上司 也别把自己不当人物龚女士也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也积极做调整,想要自己的姿态高一点,然而,她这种调整还是在紧张的状态上做出来的,于是免不了矫枉过正。
于是,还是免不了拧巴。
这样,和上司拧巴,和领导拧巴,渐渐地导致和同事拧巴,最后,和团队拧巴。
龚女士不辞辛劳地,不惜以失眠为代价,将所有得罪过自己的同事,一个又一个地剖析,恼恨,真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又不会因为这个给你发薪水,何必如此操闲心。
走出这个拧巴的状态,将团队变成动力,而不是一种压迫,我想还是一个态度问题,对领导的态度问题。
上司和老板不只是拿来尊敬的,而是拿来使用的,他雇佣了你,其实你也雇佣了他,他使用你,你也使用他,一句话,要尊重领导,但也千万别不把自己当干部。
如果这样,心态端正过来了,表达就是一个细枝末节的问题了,语言也会很好地到位,逻辑也不会乱,从而也不会拧巴了。
记住一句话,太在乎表达,反而不会表达。
,有时候不失为一种好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