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台词 > 芈月誓师台词

芈月誓师台词

时间:2015-10-19 00:33

芈月传台词经典将士们

你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

在风卷云吞的战国时期,秦王赢驷去世后,秦国动荡不堪,芈月携幼子嬴稷颠沛流离,历经万险千难回归于秦,幼儿嬴稷登基,太后芈月掌权,在政权不稳、军心不齐,内忧外患不断之际,她以此惊天动地之演讲,收服军臣之心,化敌为友,不费一兵一卒,立威朝野上下: “你们当初当兵,必定不是为了造反,你们沙场浴血,卧冰尝雪,千里奔波,赴汤蹈火,为的不仅仅是效忠君王,保家卫国,更是让自己活得更好,让自己在沙场上挣来的功劳,能够荫及家人,为了让自己能够建功立业,人前显贵,是也不是

今日站在这里,都是大秦的佼佼者,你们是大秦的荣光,是大秦的倚仗,是也不是

我大秦曾经被人称为虎狼之师,令列国闻风丧胆,可就在前不久,五国陈兵函谷关外,可我们却束手无策,任人勒索宰割,这是为什么

我们的虎狼之师呢

我们的王军将士呢

都去哪儿啦

大秦的将士,曾经是大秦的荣光,可如今却是大秦的耻辱

当敌人兵临城下的时候,你们不曾迎敌为国而战,却在王位相争中自相残杀,这就是你们的作为

曾经商君之法约定,只有军功才可受爵,无军功者不得受爵,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

可有些人就是不愿意尊商法,要恢复旧制,所以派人来杀我,你们也不情愿、也不想实行新法,是吗

为何你们站在了靠祖上余荫吃饭的旧族那边,自愿成为他们的鹰犬,助纣为虐,使得他们随心所欲、胡作非为,使得商君之法不得推行,使得兄弟相残、私斗成风

你们的忠诚,不献给能够为你们提供公平、军功、荣耀的君王,却给了那些对你们作威作福、只能赏给你们残渣剩饭的旧族们,是吗

将士们,我承诺你们,从今以后,你们所付出的一切血汗都能够得到回报,任何人触犯秦法都将受到惩处,秦国的一切将是属于你们和你们儿女的,今日我们在秦国推行这样的律例,他日天下就都有可能去推行这样的律例,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你们可以成为公士、为上造、为不更、为左庶长、为右庶长、为少上造、为大上造、为关内侯、甚至为彻候,食邑万户,你们敢不敢去争取,能不能做到

为什么东渡抗日的将士们要选择在壶口瀑布誓师出征

夏商周

陈涉世家陈胜能够说服九百戍卒跟随自己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陈胜能够说服900戍卒跟随自己起义,是因为大家都已经走投无路了。

起义有危险,不起也是死路一条,那是被逼上梁山了。

楚灵王后面的一个皇帝是谁

楚平王,楚灵王同父异母的弟弟。

康王有宠爱的弟弟公子围、子比、子皙、弃疾。

郏敖于三年(前542),让自己的叔父、康王弟弟公子围做令尹,主管军事。

四年(前541),公子围出使郑国,途中听说楚王生病就返回楚国。

十二月己酉这一天,公子围进宫询问楚王病情,竟用帽带勒死楚王,又杀死楚王的儿子莫和平夏,派使者到郑国报丧。

伍举问使者道:“谁将即位

”使者回答:“寡大夫公子围。

”伍举更正说:“共王的儿子公子围是长者。

”子比逃到晋国,公子围即位,这是灵王。

灵王三年(前538)六月,楚国派使者通知晋国,想与诸侯相会。

诸侯都到楚国的申邑聚会。

伍举说:“从前夏启有钧台宴飨,商汤有景亳诰命,周武王有盟津誓师,成王有岐阳会猎,康王有丰宫朝觐,穆王有涂山相会,齐桓公有召陵会师,晋文公有践土结盟,您打算使用哪种礼仪

”灵王说:“使用齐桓公的。

”当时郑国的子产在场,而晋、宋、鲁、卫都未参与申之会。

灵王与诸侯订立盟约后,面露骄色。

伍举说:“桀因有仍相会,有缗背叛他。

纣王因黎山相会,东夷背叛他。

幽王因太室盟约,戎、翟背叛他。

您要慎重思虑结局呀

”七月,楚国率诸侯军讨伐吴国,包围了朱方。

八月,攻下朱方,囚禁了庆封,杀尽庆封家族。

楚国拿庆封示众说:“大家不要仿效齐国庆封杀死自己的国君,欺凌自己的幼君。

挟制各位大夫与自己盟誓。

”庆封反唇相讥说:“不要学习楚共王的庶出之子公子围杀死自己的国君——哥哥的儿子员却代替员即位

”于是灵王派人立即杀死了庆封。

七年(前534),灵王建成了章华台,下令安置逃亡者在里面服役。

八年(前533),楚王派公子弃疾率军灭亡了陈国。

十年(前531),楚王召来蔡侯,灌醉后杀死了他。

让弃疾平定蔡国,令他作陈、蔡的地方官。

十一年(前530),楚王讨伐徐国以恫吓吴国。

灵王驻扎在乾溪等待伐徐的消息。

灵王说:“齐、晋、鲁、卫,他们受封时都接受了宝器,只有我国没有。

今天我派使者到周把鼎要来作为分封的宝器,周王室会给我吗

”析父回答说:“他会给君王的

过去我们的先王熊绎远在偏僻的荆山,乘坐简陋的车子,身穿破衣烂衫,居住在草莽地区,跋山涉水侍奉天子,曾把桃木弓、棘枝箭进贡给周王室。

齐国君是周王的舅父;晋和鲁、卫国君是周王同母弟弟。

因此,他们都有宝器,唯独楚国没有。

周王室今天和那四个国家都侍奉您,将对您唯命是从,怎么敢吝惜鼎呢

”灵王说:“过去,我们远祖伯父昆吾住在原来的许国,今天郑国人贪婪地占据那块田地,不给我,现在我去要回,他们将给我吗

”析父回答说:“周王室不吝惜鼎,郑国怎么敢吝惜田呢

”灵王又说:“过去诸侯们都认为我国地处偏远而畏惧晋国,今天我扩大加固陈、蔡、不羹的城池,那里都备有一千辆战车的兵力,诸侯们怕我吗

”析父回答说:“很怕呀

”灵王高兴地说:“析父善谈往古的事啊

”十二年(前529)的春天,楚灵王在乾溪作乐,舍不得离去。

百姓们苦于徭役。

当初,灵王在申与诸侯会师时,曾侮辱了越国大夫常寿过,杀死了蔡国大夫观起。

观起的儿子观从逃到吴国,他劝吴王讨伐楚国,挑拨越国大夫常寿过与越国的关系,要他挑起内乱,做吴国的间谍。

派人假借公子弃疾的命令从晋国召回公子比,到了蔡国,想与吴国、越国军队袭击蔡国。

让公子比会见弃疾,并在邓与弃疾结盟。

于是,入宫杀死灵王的太子禄,拥立子比为楚王,任命公子子皙做令尹、弃疾做司马。

先清除了王宫,观从又率领军队到乾溪,向楚国官兵宣布说:“楚国已经拥立新王了。

先返回国都的,恢复他们的爵、封邑、田地、房屋。

后返回的一律流放。

”楚国官兵一听都逃的逃、散的散,纷纷离开灵王返回国都。

灵王听到太子禄被杀的消息,竟失神跌倒在车下,说:“人们爱自己的儿子也都如此吗

”侍者说:“还要超过您。

”灵王说:“我杀别人的儿子也太多了,能不落到这步田地吗

”右尹说:“请您到国都郊外听从国人的处置吧。

”灵王说:“众人的怒气不可冒犯。

”右尹说:“暂且到大县避一避,再向诸侯们请兵吧。

”灵王说:“诸侯们将都要背叛我的。

”右尹又说:“暂且逃到诸侯国听听大国国君的意见。

”灵王说:“大福不能再次降临,只不过是自取侮辱罢了。

”于是灵王想乘船进入鄢城。

右尹估计灵王决不会听从自己的建议,担心与灵王一块被杀,也离开灵王逃跑了。

灵王于是独自在山中徘徊,村民们没有敢收容灵王的。

半路,灵王遇见过去在宫里的涓人,对他说:“你替我找口饭吃吧,我已经饿了三天了。

”涓人说:“新王刚刚下达诏令,有敢给您送饭并与您一起逃亡的诛灭三族,何况我也无处寻食。

”灵王便头枕涓人大腿睡下。

涓人用土块来代替,抽出自己的腿逃走了。

灵王醒后找不见涓人,饿得竟不能坐起。

芋地地方官申无宇的儿子申亥说:“我的父亲曾经两次触犯王法,灵王都赦免了他,恩德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于是他到处寻找灵王,终于在厘泽找到饿昏的灵王,事奉灵王一直到自己的家中。

夏季五月癸丑这一天,灵王在申亥家逝世,申亥让两个女子殉葬,并安葬了灵王。

这时楚国虽然已经拥立公子比为楚王,却怕灵王再一次返回,又未曾听到灵王死去的消息,所以观从对新王子比说:“不杀死弃疾,即使拥有整个国家也还要遭受灾难。

”楚王说:“我不忍心杀他。

”观从说:“别人可忍心杀你啊。

”新王不听从,观从就离去了。

弃疾回到国都后,都城的人每每夜里都很惊恐,说:“灵王进城了。

”乙卯日那天夜间,弃疾让撑船的人在长江岸边奔走呼号说:“灵王来了

”都城的人们更加惊惧。

弃疾又让曼成然告诉新王子比和令尹子皙说:“灵王到了

都城的人将要杀死你们,司马将要来到了

您尽早想个办法吧,不要自取侮辱。

众人的怒气就像洪水与大火,那是无法解救的。

”新王和子皙就自杀了。

丙辰日,弃疾即位做了楚王,改名为熊居,这是平王。

平王靠诈骗的方法杀死两个君王自己即位,恐怕都城的人们和诸侯背叛自己,就对百姓布施恩惠。

归还陈、蔡两国的地盘,并让两国原来国君的后代即位,如过去一样,归还了侵占郑国的土地。

对国内百姓抚恤安慰,修明政务。

吴国因楚国动乱,抓获楚国五位将帅回国。

平王对观从说:“满足你的欲望。

”观从想作卜尹,平王答应了他。

当初,共王有五个宠爱的儿子,没有嫡长子可立,就遥祭山川群神,请求神灵决断继承人,让他主持国务。

共王暗中与巴姬在祖庙里埋了块玉璧,叫五位公子斋戒后进入祖庙。

康王跨璧而过,灵王的手肘放在玉璧上,子比、子皙都远离玉璧。

平王年幼,别人抱着他跪在璧玉上行礼,正好压在璧玉的襻(pàn,盼)上。

因此,康王因为年长即位了,君位传到他的儿子便丧失;公子围做了灵王,结果被杀;子比只做了十几天君王,子皙未能即位,又都被杀。

这四个公子都继绝后代了,唯独弃疾最后继位,就是平王,终于继续了楚国的祭祀,这和神灵所预示的完全符合。

当初,子比从晋国回国,韩宣子问叔向说:“子比能成功吗

”叔向答道:“不能成功。

”宣子说:“楚国人和子比都厌恶楚王,要求立新君,如同生意人牟取高利一样,怎么能不成功呢

”叔向答道:“谁跟子比相好,谁跟子比共仇恨呢

夺取王位有五难:有宠爱的但无贤才,是一难;有贤才却无国内支持力量的响应,是二难;有支持力量却无长远谋划是三难;有长远谋划却无人民拥护,是四难;有人民拥护却无德行,是五难。

子比在晋国十三年了,没听说晋国楚国跟随他的人有学识渊博的,可以说他没有贤才了;家族尽失,亲人背叛,可以说他没有支持力量了;没有可乘之机却轻举妄动,可以说他没有长远的谋划;一辈子羁旅在外,可以说他没有人民的拥护了;逃亡在外,国内人却没有爱戴他的迹象,可以说他没有德行了。

灵王暴虐,无所顾忌,可以说是自取灭亡,子比五难具备,竟敢杀死国君,谁能帮助他呢

享有楚国的,可能是弃疾吧

弃疾统治陈地、蔡地,方城山为外属。

在他统治的区域没有任何邪恶民生,盗贼隐遁,不敢妄动,他决不因个人的欲望去违背民心,因此百姓毫无怨言。

祖先神灵保若他,人民信任他。

芈氏发生内乱,排行在末位的一定继位,这是楚国的常例。

子比的官职,不过是右尹;论他的贵宠,无非是个庶子;与神灵的意旨,却又差得很远;百姓不怀念他,他将凭什么即位呢

”宣子说:“齐桓公、晋文公不也是这样的吗

”叔向回答:“齐桓公是卫姬的儿子,被厘公所宠爱。

有鲍叔牙、宾须无、隰(xí,席)朋的辅佐,有莒国、卫国作外援,有高氏、国氏作内应。

他听从正确意见象流水一样,对百姓不倦怠地布施恩惠。

他享有君位,不也应该吗

过去我们文公是狐季姬的儿子,被献公宠爱。

他好学不倦。

年仅十七岁,就结交五位贤才,有先大夫子全、子犯做心腹,有魏犨(chōu,抽)、贾佗作左膀右臂,有齐国、宋国、秦国、楚国作外援,有栾、郤、狐、先作内应。

文公逃亡十九年,返国的志向十分坚定。

因惠公、怀公丧失民心,百姓都互相跟随心向文公,这样,文公享有国家,不也应该吗

子比没有什么可给予百姓的,又得不到外援,离开晋国时,晋国人不护送;返回楚国,楚国人不迎接。

凭什么享有国家呢

”子比当王果然没有长久,最终即位的是弃疾,正如叔向所预言的一样。

西周到王朝的建立过程,祖先,领袖,重大事件

周人起源周人是一个后起的姬姓部族分重视农业。

周人图腾以熊(大人)为标志,后稷的父、母系分别为我国陕甘一带姬姓有熊氏(尧舜时期有熊氏只是方国,已经失去数百年前黄帝的尊号)和姜姓有邰氏长期通婚之后裔。

他们认为后稷(姬弃)是他开创周朝的周文王们的始祖,并把他尊为农神,西周的农官之长便以“后稷”命名。

从后稷到到文王中间有若干个王,《史记·周本纪》、《世本》记载有十五代,依次是后稷(名弃)、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季历、昌,而《汉书》记载有十八代。

然而自后稷至文王千余年,只经过十几代是不可能的,后人多对此表示怀疑[7] 。

到了不窋时代,周人迁徙到戎狄之间。

公刘时为了发展农业又迁至自然环境优异的豳。

到达豳地以后,周人开垦田地、营建房屋、并确立了一套举行祭祀、宴会的礼仪。

“京”、“京师”就是源自公刘时代对国都的称谓。

[7] 商王武丁时期,周成为商的封国。

公亶父(后来被追尊为周太王)时,为避免西北戎狄部落的滋扰,周人再次迁都至歧阳周原。

这时政治设施有了长足发展,王宫设皋门、应门,国都设宗庙、社稷即始于此时。

[8] 太王死后,少子季历继位。

由于与太伯所建吴国、任姓诸侯保持友好,加之商朝国力衰微,周的力量不断壮大。

商王武乙时期,周开始武力开拓领土,首先花了三年时间征服鬼方。

之后,季历继续进攻山西地区的戎狄,在攻打燕京戎时受挫,然而接着还是攻克了余无戎。

打败余无戎后,季历被商王文丁任命为牧师(一种相当于方伯的职位)。

由于季历将周国的领土大大向西北扩展,受到了文丁的猜忌,终于被文丁害死。

[7] 季历死后,其长子继位,是为周文王,他曾被商王册命为西伯。

崇侯虎向纣报告了西伯对处死九侯的不满,西伯因此被囚禁于羑里,直到西伯的属下进贡美女和财物才被赦免。

周文王一面殷勤侍奉殷王纣,一面借口征讨叛国四处开拓领土,周的势力得以大幅度扩张。

文王团结诸侯,解决了虞、芮两国的争端,先后征服了犬戎、密(密须)。

之后又灭掉了山西地区的黎,并攻克盂(又作于、邗)。

崇侯虎所在的崇是当时的东方强国,也在激烈的攻城战之后被周攻占。

文王在克崇后迁都到丰,仁政爱民,并建立了一套以卿士为首的官制,健全了政治机构,积聚了一大批有才能的贵族,为周王朝的建立打下基础。

[7] 武王伐纣周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在陕甘一带活动讨伐商纣王的周武王,后以岐山之南的周原为主要的根据地。

至公元前11世纪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强大。

它一面征伐附近小国,扩充实力;一面把它的都邑从周原迁到今长安区沣水西岸,建成丰京。

它不断向东进逼的势态,加剧了与商朝的矛盾。

商王帝辛(商纣王)一度将西伯昌囚于羑里。

周臣用美女、珍宝进献商王,帝辛才放了西伯昌。

西伯昌回到国内后,进一步加紧了伐商的准备。

此时,商王朝政治腐败,内外矛盾空前尖锐。

周文王(昌)长子伯邑考先于文王而死(死因未载;《封神榜》称其被纣所杀),立姬发为太子。

文王认为伐商条件已成熟,临终前嘱太子发积极准备伐商。

武王即位以后,趁商朝主力征战在外之际,周武王率军东征,武王九年,大会诸侯于孟津,(今河南孟津,为古代重要渡口)。

前来参加大会的诸侯和部落首领,据说有八百之多。

在大会上,周武王举行了誓师仪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孟津之誓”。

是一次“诸侯所由用命”的重要会盟。

出兵车300乘、士卒4.5万人、虎贲3000人,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

庸、蜀、羌、鬃、微、卢、彭、濮等许多小国也率兵配合。

到二月五日,武王的联军就在殷都的郊外牧野与纣王的军队摆开了决战之势。

纣王也集合起了十几万人与武王相抗衡,可是,因为民心的归向,纣王的军队毫无战心,反而倒戈帮助武王。

所以,没费太大的力气,武王就攻进了都城朝歌。

纣王眼看大势已去,就登上花费巨资为自己建造的鹿台自焚身亡。

殷商王朝也就这样灭在了纣王的手中。

周室初立武王克商以后,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统治地区,又征服了四周的许多小国。

但周公如何牢固控制东方的大片领土,成了武王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于是,他采用“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

一个个诸侯国成为对一方土地进行统治的据点,它们对周王室也起到拱卫的作用。

武王把商纣之子武庚封于商都,借以控制商人;[11] 封其弟管叔、蔡叔、霍叔为侯,监督武庚;又将周公封于鲁、姜尚封于齐、召公封于燕。

周武王死后,其子继位。

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

管叔、蔡叔对周公不满,散布流言,说周公意在谋取王位。

不久,武庚与管、蔡串通一起,并联合东方的徐、奄、薄姑等国发动叛乱。

周公调大军东征,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平定了武庚与管、蔡之乱,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

东征取得全面胜利,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巩固。

[12] 周武王灭商之后,回到镐京,深感镐京与新征服地区相距太远。

他意在夏人活动中心的伊洛河地区建立新的都邑。

他的这一想法尚未实现,突然病逝。

从宝鸡出土的何尊铭文中看到,成王即位后,继承了武王之遗志,决定在洛阳附近建一新邑,“宅兹中国”。

从这里对新征服地区进行统治,可大大缩短距离。

为此,成王曾派召公去洛阳附近“相宅”。

不久,洛邑成为西周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

为彻底铲除殷遗民的复国梦想,成王时还将殷顽民迁至成周。

[13] 成康之治叛乱平定后,周公自幼笃行仁孝,多才多艺。

文王在时,他以孝仁而异于开创成康之治的周成王群子;武王即位,则以忠诚辅翼武王,一次,武王有疾,群臣忧惧,卜求先王救助。

“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

”愿以自身替武王之身,且称曰:“旦巧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

”周公作《多方》、《多士》来告诫殷人,对殷贵族采取思想、经济、政治各方面的安抚政策。

周公摄政五年,开始在雒邑营建东都成周,以便更有效的统治东方地区,成王到成周开始亲政。

召公奭召集各方首领,教导成王以德治国、重用老成人。

成周建成后,成王回镐京即君位,周公则留下治理东都。

成王和后来即位的康王昭的统治时期被后人称为成康之治,是西周安定时代的开始。

周人的分封诸侯虽早于武王时开始,但大量封国是在成康之世才出现的。

据《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周初分封共七十一国,其中与周王同姓的姬姓就有四十国,兄弟之国有十五国。

而《荀子·儒效》则说姬姓有五十三国。

可见周初的分封是以姬姓为主体,而同时兼顾到异姓[7] 。

其中季历之兄太伯、仲雍的后人封于吴(今江苏苏州),文王二弟虢仲、虢叔封于西虢(今陕西宝鸡)、东虢(今河南荥阳),文王诸子分别封于管(今河南郑州,早灭)、蔡(今河南上蔡西南)、霍(今山西霍州西南)、卫(今河南淇县)、毛、聃(今安徽阜阳)、郜(今山东成武东南)、雍(今河南修武西)、曹(今山东定陶西)、滕(今山东滕州西南)、毕(今陕西咸阳西北)、原(今河南济源西北)、酆(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西北)、郇(今山西临猗西南);武王诸子封于晋(始封在今山西翼城西)、应(今河南平顶山)、韩(今山西河津东北);周公诸子封于鲁(今山东曲阜)、凡(今河南辉县西南)、蒋(今河南固始西北)、邢(今河北邢台)、茅(今山东金乡西北)、胙(今河南延津北)、祭(今河南郑州东北);召公之子封于燕(今北京)。

主要的异姓诸侯则开创成康之治的周康王有:商贵族微子启、微仲衍封于宋(今河南商丘附近),姜姓封于齐、吕,姒姓封于杞(今河南杞县),嬴姓封于葛(今河南宁县西北),妫姓封于陈(今河南淮阳),芈姓封于楚等等[7] 。

最初的封建主要集中在中原,是建国工作的一部分,在之后并没有继续推广。

这些封国以人群为主体,常常迁徙数百里乃至上千里。

它们由河南向东、向南迁移,形成了周王室新的屏障。

[12] [16] 成康时代,周王实行赈济贫困民众、授田于民、明德慎罚的政策,因而农业生产颇有起色、人民生活相对改善、四方外族来朝、政局稳定、人民和睦。

然而康王晚期喜好征伐,据小盂鼎铭文,仅在与鬼方间的战争中就斩首四千八百多人,俘虏一万三千余人,与南方的淮夷和荆楚亦常有冲突,国民经济陷入困境,为昭王时期的衰落埋下了伏笔[17] 。

江河日下经过昭穆时代,周朝实力削弱。

这一时期,犬戎的势力逐渐强大,阻碍了周朝与西北各国的往来。

穆王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并将一批犬戎部落迁到太原,打通了周与西北各国的道路。

以后,犬戎仍屡次侵犯周境。

周懿王时,出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的局面,周人深为所苦。

[18] 到周厉王时期,国内矛盾日趋尖锐。

厉王横征暴敛,虐待百姓,还不让国人谈论国家政事。

连年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疾苦。

与此同时,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将社会财富和资源垄断起来。

为压制国人的不满,厉王命卫巫监视,有谤王者即加杀戮。

结果人人自危,终于酿成国人暴动。

前841年,国人大规模暴动,厉王被迫出奔到彘。

朝中由召公、周公(周定公)两大臣行政,号为共和(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行政事)。

[19] 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厉王死,太子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在位共46年。

周宣王继位后,汲取教训,改变政策;为解除戎狄的威胁,还发动了对戎狄的防御战争,取得了胜利。

在对荆楚、淮夷的战事中,也取得了一些胜利,因而号称“中兴”。

但是社会中各种矛盾依然存在,整个社会仍处于动荡之。

历史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

商周时期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周边的一些地区仍相对落后一些。

因此,为财富及利益所驱动,周人与其它国族的战争几乎一直不断。

江汉流域是蛮族的根据地。

宣王晚年,周王朝重新出现了衰象。

宣王干涉鲁国的君位继承,用武力强立鲁孝公,引起诸侯不睦。

三十六年,征伐条戎、奔戎,惨遭败绩。

三十九年,与西戎别支姜氏之戎战于千亩,惨败。

[19-20] 走向灭亡前781年,周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三年(周幽王和褒姒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仍,周朝统治内外交困。

幽王,宠爱褒姒,幽王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立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一作伯盘)为太子。

宜臼逃奔申国,宜臼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

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

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犬戎乘机掠走大量财宝。

西周就此灭亡。

宜臼靠诸侯的帮助,登上王位,是为平王,翌年迁都洛邑,从此,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前771年,西周覆亡。

[16] 幽王死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余臣于携,形成两王并立。

宜臼为避犬戎,迁都到洛邑,是为周平王。

东周建立。

余臣在平王十一年,既晋文侯二十一年(前760年)被晋文侯所杀。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