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者荣耀上官婉儿梁祝台词
你好王者荣耀婉儿梁祝台词有山伯英台,草桥结义,从此以往,拜为兄弟,为誓,蝴蝶为证。
梁山伯与祝英台,前世姻缘配拢来。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对局内台词上官婉儿的台词如下:上通自然之性,下取万类之象。
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
笔落兴亡定三端之妙,墨写清白尽六艺之奥。
篆法圆奋,章草飘落,八分凶险,飞白窈窕。
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三者兼备,然后为书。
善书者自有风骨,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横如千里阵云,折如百钧弩发。
逆锋起笔,最能得势。
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无筋无骨,写来何用。
哎,这歪歪扭扭的字体,就像你歪歪扭扭的人生一样糟糕。
紫毫已折。
(应该是上官婉儿的阵亡台词)
上官婉儿放大招时说的台词是什么
前四段提 按 顿 挫 第五段托马斯螺旋升天后(万毫齐力 银勾铁画 下笔风雷)
王者荣耀上官婉儿皮肤梁祝台词
唐诗》仅收其遗诗三十二首(资用自下面地址),其中《彩书怨》最为。
《奉和圣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酒》 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
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
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驾幸三会寺应制》 释子谈经处,轩臣刻字留。
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
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
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
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
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
《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 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
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鸾旗掣曳拂空回,羽骑骖驔蹑景来。
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
翠幕珠帏敞月营,金罍玉斝泛兰英。
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逐仙赏,展幽情,逾昆阆,迈蓬瀛。
游鲁馆,陟秦台。
污山壁,愧琼瑰。
檀栾竹影,飙f2松声。
不烦歌吹,自足娱情。
仰循茅宇,俯眄乔枝。
烟霞问讯,风月相知。
枝条郁郁,文质彬彬。
山林作伴,松桂为邻。
清波汹涌,碧树冥蒙。
莫怪留步,因攀桂丛。
莫论圆峤,休说方壶。
何如鲁馆,即是仙都。
玉环腾远创,金埒荷殊荣。
弗玩珠玑饰,仍留仁智情。
凿山便作室,凭树即为楹。
公输与班尔,从此遂韬声。
登山一长望,正遇九春初。
结驷填街术,闾阎满邑居。
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
直愁斜日落,不畏酒尊虚。
霁晓气清和,披襟赏薜萝。
玳瑁凝春色,琉璃漾水波。
跂石聊长啸,攀松乍短歌。
除非物外者,谁就此经过。
暂尔游山第,淹留惜未归。
霞窗明月满,涧户白云飞。
书引藤为架,人将薜作衣。
此真攀玩所,临睨赏光辉。
放旷出烟云,萧条自不群。
漱流清意府,隐几避嚣氛。
石画妆苔色,风梭织水文。
山室何为贵,唯馀兰桂熏。
策杖临霞岫,危步下霜蹊。
志逐深山静,途随曲涧迷。
渐觉心神逸,俄看云雾低。
莫怪人题树,只为赏幽栖。
攀藤招逸客,偃桂协幽情。
水中看树影,风里听松声。
携琴侍叔夜,负局访安期。
不应题石壁,为记赏山时。
泉石多仙趣,岩壑写奇形。
欲知堪悦耳,唯听水泠泠。
岩壑恣登临,莹目复怡心。
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
懒步天台路,惟登地肺山。
幽岩仙桂满,今日恣情攀。
暂游仁智所,萧然松桂情。
寄言栖遁客,勿复访蓬瀛。
瀑溜晴疑雨,丛篁昼似昏。
山中真可玩,暂请报王孙。
傍池聊试笔,倚石旋题诗。
豫弹山水调,终拟从钟期。
横铺豹皮褥,侧带鹿胎巾。
借问何为者,山中有逸人。
沁水田园先自多,齐城楼观更无过。
倩语张骞莫辛苦,人今从此识天河。
参差碧岫耸莲花,潺湲绿水莹金沙。
何须远访三山路,人今已到九仙家。
凭高瞰险足怡心,菌阁桃源不暇寻。
馀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
上官婉儿开大时说的话
提,案,顿,挫 下笔风雷(万毫齐力)(银钩铁画)
婉儿怎么飞口诀
画像又称上官昭容(公元664-公元710年),唐代女官、女诗人、唐中宗昭容。
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
上官仪孙女。
仪被杀,随母郑氏配入内庭。
年十四,即为掌文诰。
唐中宗时,封为昭容。
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
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
临淄王(即唐玄宗)起兵,与韦后同时被杀。
人物生平】 ,唐代名臣上官仪之孙女,祖父和父亲被害时始出生。
因母亲郑氏是太常少卿郑休远之姊,母女才得免死,被配入皇宫内庭。
上官婉儿自幼才思敏捷,诗词出众,其诗词风格多与祖父上官仪相似,并将祖父绮丽浮艳的“上官体”发扬光大,一时名流多集其门。
上官婉儿14岁就为掌诏命,参与政事,是文笔上的得力助手。
上官婉儿本与武则天有杀父之仇,因看武则天政绩显著,深得当时中下层官吏的拥护,便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唐中宗李显在位时被封为昭容,她代朝庭评品天下诗文。
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后为玄宗)发动政变,起兵诛讨韦皇后及其党羽,上官婉儿被李隆基命与韦皇后一并处斩,年仅46岁。
后人称其为“巾帼首相”。
开元初(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又褒扬她的文章,指令收集上官婉儿的著作,编录文集20卷,叫大手笔燕国公张说(悦)为其题篇作序。
序中称上官婉儿“风雅之声,流于来叶”,对其文其人评价很高。
相关事件】 上官婉儿,其曾祖上官弘为隋江都盐官移居扬州,其祖父上官仪迁家于江都。
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家族籍没。
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庭。
她十四岁的时候,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
仪凤二年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
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
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
当时的少女婉儿情窦初开,这时的太子是时年二十四岁的李贤,上官婉儿见得最多的男人,除了皇帝李治,恐怕就得数李贤了。
因此又有了这样的传说:婉儿是李贤的侍读,与“容止端雅”的李贤之间产生了爱情[1]。
然而传说中的爱情即使存在过,也很快就被碾得粉碎。
八月二十二日,二十七岁的李贤被废去太子位。
而置他于死地的那份废黜诏书,正是十七岁的上官婉儿替武则天草拟的。
宫廷中没有爱情,事实再一次证明,婉儿已经坚定了自己紧跟武则天的决心。
而这样的决心将跟随她的一生。
武则天将上官婉儿倚为心腹,甚至与张昌宗在床榻间交欢时也不避忌她。
上官婉儿免不得被引动,加上张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地心如鹿撞。
一天,婉儿与张昌宗私相调谑,被武则天看见,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
”亏得张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
婉儿因额有伤痕,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谁知却益加娇媚。
宫女们皆以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地宫中便有了这种红梅妆婉儿的梅花妆。
关于婉儿的伤疤另有一说,因上官婉儿厌恶武则天男宠对自己的调戏而关闭甬道,致使皇权象征的明堂因报复被毁,武曌大怒,下旨欲杀之。
在宫内临刑前,改变主意,赐给了婉儿生存的机会,却在她额头上刻了忤旨二字。
自此,婉儿一为纪念李贤,二是因为无欲无求,整日素衣打扮,再不梳妆照镜。
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
从圣历元年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神龙元年,中宗复位。
中宗即位后政权掌握在韦皇后的手中。
中宗一生颠沛流离,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养成了一副柔弱性格。
而韦后则一心学武则天,勾结女儿,把持了朝纲。
后来中宗被废,幽囚在房州地方,只有韦氏伴着中宗皇帝在幽囚地方,吃尽苦楚。
中宗到了复位以后,大权在握,便接着把婉儿召幸,合成一个鸾凤交,册为昭容,封婉儿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又令婉儿专掌起草诏令。
上官婉儿曾与武三思私通,武三思相貌不凡,枕席上的功夫也很让她满意。
为了保住武家日渐衰微的地位,为了武家和李家可以像武曌所想世世代代交好下去,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她把武三思荐给了韦后。
韦后平日在宫中爱赌双陆游戏,她和武三思对坐着赌双陆,韦后故意撒痴撒娇,逗着武三思玩笑;中宗手中握着一把牙签儿,还替他二人算着输赢的筹码。
由于有武三思的加入,韦后势力大增,把唐中宗的权柄完全架空。
武三思依靠韦后和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
上官婉儿为保情人地位,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
景龙元年七月,李重俊与左御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皇帝旨意,发左御林军及千骑三百余人,在半夜时分,分两路军马直扑武三思、武崇训府第。
并诛其亲党十余人,又统兵300余,直趋肃章门,斩关直入,搜索韦皇后、、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急至唐中宗和韦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
”韦后和中宗一时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
太子兵败被杀。
中宗下诏将太子首级献上太庙。
这时,韦皇后见死了武三思,心中万分凄凉,听说太子首级到京,便下懿旨:“将太子首级,在三思、崇训父子柩前致祭。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亲自到灵前吊奠。
上官婉儿怂恿中宗设立修文馆,大召天下诗文才子,邀请朝中善诗文的大臣入修文馆,摛藻扬华。
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连流竟夕,醉不思归。
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做,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
对大臣所做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
相传婉儿将生时,母亲郑氏梦见一个巨人,给她一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
”郑氏料想腹中,必是一个男子,将来必能称量天下人才,谁知生下地来,却是一个女儿,郑氏心中甚是不乐。
这婉儿面貌美丽,却胜过她母亲,自幼儿长成聪明伶俐,出世才满月,郑氏抱婉儿在怀中戏语道:“汝能称量天下士么
”婉儿即呀呀地相应,如今果然。
因此,朝廷内外,吟诗做赋,靡然成风。
韦后本不工诗,即由婉儿代为捉刀,各文臣也明知非帝后亲笔,但当面只好认她自制,格外称扬,韦后遂把婉儿宠上加宠。
婉儿趁此机会,将兵部侍郎崔湜引做面首。
从来佳人才子,没有不相怜相惜的
当初上官婉儿和武三思尚结一份私情,见了崔湜,神情之间,若接若离。
如今武三思被韦皇后管住,丢下婉儿一个人孤凄凄的,一缕痴情,便全寄在崔湜身上。
崔湜年少多才,与婉儿堪为一对佳偶,如今结成露水缘,婉儿才得如愿以偿,但尚有不满意处,崔湜在宫外,婉儿在宫内,宫闱虽然弛禁,究竟有个中宗在上面,终究不方便。
婉儿又想出一法,请营外第,以便游赏。
中宗派人在上官婉儿居地穿池为沼,叠石为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宴乐其中。
此地亭台阁宇,园榭廊庑,风雅为洛阳第一家,上官婉儿与崔湜从此日日鸳鸯戏浴。
崔湜的弟兄崔莅、崔液、崔涤弟兄四人个个都生成眉清目秀,面如冠玉,崔湜一个一个地引他们进宫来,和上官婉儿见面。
婉儿见了这许多美貌少年,一时里爱也爱不过来。
从此,上官婉儿行走坐卧,无时无刻都有这崔家弟兄四人追随陪伴在一旁。
上官婉儿常常在宫中设宴,一个美人儿中间,坐着四个少年儿郎,在两旁陪着饮酒说笑,行令赋诗。
后来崔湜又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外州司马;也因上官婉儿和为其申理,仍官复原职。
为了保护情人崔湜,他又被婉儿介绍给了。
景龙四年,势力日盛,上官婉儿一直交好的便派上了用场。
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三天后即位是为唐殇帝。
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
七月,临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韦后及其党羽。
而李隆基正是婉儿曾经保护过也曾预言过有帝王之相的当时被囚禁的皇孙。
因偶然看见武三思与婉儿在院内私通,便狠下决心,“我日后定要杀了这女人。
”正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意。
知是李隆基领军,婉儿自知命不久矣,秉烛出迎,各位官兵在整日的劳顿奔波后竟见到如此这般美妙恬静之景,竟都愣了,尤其还是从一个被诛杀的女子这里得到的温暖。
刘幽求心软下来,对婉儿说,请让我代为求情。
婉儿不置可否的应允了。
听此信,李隆基由指挥所急驰而来,马蹄声在那天的夜里显得格外响亮。
奔入院内,却只见一把剑在婉儿身体内。
一幕幕小时候这个如若天仙如若母亲般散发着母爱光辉的女子给自己讲故事、关心关爱自己的画面浮现在眼前。
“我不想要你死啊。
你给我活过来。
我还要听你讲故事……”之后便大吼“谁杀了她
我不是说要我亲自结果的吗
”一位士兵统领站了出来。
“是娘娘自己抢了我们的剑,她说临淄王来了,听着他急切的要索我命的马蹄声,我也该去了。
”(此段来源于赵枚小说)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颇有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
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
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张说为她写道:“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
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此集今佚,仅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贞元时,吕温曾做,尚可见其文学生活的片段。
上官婉儿在唐代历史中是个极有魅力的后宫女性,在、的“后妃传”中都有专篇记载。
尽管上官婉儿也曾一度享尽荣华与权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这个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
后来,她仍未逃脱厄运,做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作品一览】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酒】 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
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
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驾幸三会寺应制】 释子谈经处,轩臣刻字留。
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
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
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
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
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
【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 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
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鸾旗掣曳拂空回,羽骑骖驔蹑景来。
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
翠幕珠帏敞月营,金罍玉斝泛兰英。
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逐仙赏,展幽情,逾昆阆,迈蓬瀛。
游鲁馆,陟秦台。
污山壁,愧琼瑰。
檀栾竹影,飙风日松声。
不烦歌吹,自足娱情。
仰循茅宇,俯眄乔枝。
烟霞问讯,风月相知。
枝条郁郁,文质彬彬。
山林作伴,松桂为邻。
清波汹涌,碧树冥蒙。
莫怪留步,因攀桂丛。
莫论圆峤,休说方壶。
何如鲁馆,即是仙都。
玉环腾远创,金埒荷殊荣。
弗玩珠玑饰,仍留仁智情。
凿山便作室,凭树即为楹。
公输与班尔,从此遂韬声。
登山一长望,正遇九春初。
结驷填街术,闾阎满邑居。
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
直愁斜日落,不畏酒尊虚。
霁晓气清和,披襟赏薜萝。
玳瑁凝春色,琉璃漾水波。
跂石聊长啸,攀松乍短歌。
除非物外者,谁就此经过。
暂尔游山第,淹留惜未归。
霞窗明月满,涧户白云飞。
书引藤为架,人将薜作衣。
此真攀玩所,临睨赏光辉。
放旷出烟云,萧条自不群。
漱流清意府,隐几避嚣氛。
石画妆苔色,风梭织水文。
山室何为贵,唯馀兰桂熏。
策杖临霞岫,危步下霜蹊。
志逐深山静,途随曲涧迷。
渐觉心神逸,俄看云雾低。
莫怪人题树,只为赏幽栖。
攀藤招逸客,偃桂协幽情。
水中看树影,风里听松声。
携琴侍叔夜,负局访安期。
不应题石壁,为记赏山时。
泉石多仙趣,岩壑写奇形。
欲知堪悦耳,唯听水泠泠。
岩壑恣登临,莹目复怡心。
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
懒步天台路,惟登地肺山。
幽岩仙桂满,今日恣情攀。
暂游仁智所,萧然松桂情。
寄言栖遁客,勿复访蓬瀛。
瀑溜晴疑雨,丛篁昼似昏。
山中真可玩,暂请报王孙。
傍池聊试笔,倚石旋题诗。
豫弹山水调,终拟从钟期。
横铺豹皮褥,侧带鹿胎巾。
借问何为者,山中有逸人。
沁水田园先自多,齐城楼观更无过。
倩语张骞莫辛苦,人今从此识天河。
参差碧岫耸莲花,潺湲绿水莹金沙。
何须远访三山路,人今已到九仙家。
凭高瞰险足怡心,菌阁桃源不暇寻。
馀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
【句】 势如连璧友,心似臭兰人 史籍记载】 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孙也。
父庭芝,与仪同被诛,婉儿时在襁褓,随母配入掖庭。
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
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
自圣历已后,百司表奏,多令参决。
中宗即位,又令专掌制命,深被信任。
寻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婉儿既与武三思淫乱,每下制敕,多因事推尊武后而排抑皇家。
节愍太子深恶之,及举兵,至肃章门,扣阁索婉儿。
婉儿大言曰:“观其此意,即当次索皇后以及大家。
”帝与后遂激怒,并将婉儿登玄武门楼以避兵锋,俄而事定。
婉儿常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数赐游宴,赋诗唱和。
婉儿每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数首并作,辞甚绮丽,时人咸讽诵之。
婉儿又通于吏部侍郎崔湜,引知政事。
湜尝充使开商山新路,功未半而中宗崩,婉儿草遗制,曲叙其功而加褒赏。
及韦庶人败,婉儿亦斩于旗下。
玄宗令收其诗笔,撰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为之序。
初,婉儿在孕时,其母梦人遗己大秤,占者曰:“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
”既生女,闻者嗤其无效,及婉儿专秉内政,果如占者之言。
上官昭容者,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孙。
父廷芝,与仪死武后时。
母郑,太常少卿休远之姊。
婉儿始生,与母配掖廷。
天性韶警,善文章。
年十四,武后召见,有所制作,若宿构。
自通天以来,内掌诏命,掞丽可观。
尝忤旨当诛,后惜其才,止黥而不杀也。
然群臣奏议及天下事皆与之。
帝即位,大被信任,进拜昭容,封郑沛国夫人。
婉儿通武三思,故诏书推右武氏,抑唐家,节愍太子不平。
及举兵,叩肃章门索婉儿,婉儿曰:“我死,当次索皇后、大家矣
”以激怒帝,帝与后挟婉儿登玄武门避之。
会太子败,乃免。
婉儿劝帝侈大书馆,增学士员,引大臣名儒充选。
数赐宴赋诗,群臣赓和,婉儿常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主,众篇并作,而采丽益新。
又差第群臣所赋,赐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风。
当时属辞者,大抵虽浮靡,然所得皆有可观,婉儿力也。
郑卒,谥节义夫人。
婉儿请降秩行服,诏起为婕妤,俄还昭容。
帝即婉儿居穿沼筑岩,穷饰胜趣,即引侍臣宴其所。
是时,左右内职皆听出外,不何止。
婉儿与近嬖至皆营外宅,邪人秽夫争候门下,肆狎昵,因以求剧职要官。
与崔湜乱,遂引知政事。
湜开商山道,未半,因帝遗制,虚列其功,加甄赏。
韦后之败,斩阙下。
初,郑方妊,梦巨人畀大称曰:“持此称量天下。
”婉儿生逾月,母戏曰:“称量者岂尔邪
”辄哑然应。
后内秉机政,符其梦云。
景云中,追复昭容,谥惠文。
始,从母子王昱为拾遗,昱戒曰:“上往囚房陵,武氏得志矣,卒而中兴,天命所在,不可幸也。
三思虽乘衅,天下知必败,今昭容上所信,而附之,且灭族
”郑以责婉儿,不从。
节愍诛三思,果索之,始忧惧。
及草遗制,即引相王辅政。
临淄王兵起,被收。
婉儿以诏草示刘幽求,幽求言之王,王不许,遂诛。
开元初,裒次其文章,诏张说题篇。
《昭容文集序》 “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有女尚书决事宫闱。
昭容两朝专美,一日万岁,顾问不遗,应接如响。
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嫔,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迹秘九天之上,身没重泉之下,嘉猷令范,代罕得闻。
庶姬后学,呜呼何仰①。
然则大君据四海之图,悬百灵之命,喜则九围挟纩,怒则千里流血,静则黔黎乂安,动则苍甿罢弊。
入耳之捂,谅其难乎
贵而势大者疑,贱而礼绝者隔;近而言轻者忽,远而意忠者忤。
惟窈窕柔曼,诱掖善心,忘昧九德之衢,倾情六艺之圃。
故登昆避海之意寝,剪胡刈越之威息,璇台珍服之态消,从禽嗜乐之端废。
独使温柔之教,渐于生人;风雅之声,流于来叶。
非夫玄黄毓粹,正明助思,众妙扶识,群灵挟志,诞异人之宝,授兴王之瑞,其孰能臻斯懿乎
镇国太平公主,道高帝妹,才重天人。
昔尝共游东璧,同宴北海②,倏来忽往,物在人亡。
悯雕琯之残言,悲素扇之空曲。
上闻天子,求椒房之故事;有命史臣,敛兰台之新集。
” [全唐文·张说文集] 翻译:古代有女史官记载功过,有女尚书参与朝政,上官昭容两样都擅长,日理万机,不断接见官员,应付自如。
汉朝的班媛,晋朝的左嫔,都是有名的才女,上官昭容的文章不输于她们,辅佐的功劳却不是她们能比的,昭容高高在上,大权在握,她提出的治国方法,都非常经典,这些好的治国方案在历代都少有听说。
她的学问,实在令人敬仰。
但是女皇拥有全国的疆土,操控所有人的生命,女皇高兴就下令奖赏,生气下令就杀人,千里之外流血成河,百姓的平安或灾难,都由女皇的心情决定,要让女皇听得进谏言,该有多难。
女皇猜疑有势力的人,隔阂官低卑微的人,亲近的人都在奉承,不够亲近而忠心的人让女皇生气。
只有上官昭容能委婉的引导女皇做出公正的载决。
所以上官昭容游览名山的意兴,杀伐决断的威严,奢侈,享乐的姿态全被人们遗忘,留下的只有她风雅的文章和诗风。
人们都说上官昭容是块美玉,公正公平,光明磊落得辅佐女皇,用尽一切方式让女皇做出公平的决策,女皇有如神助,上官昭容超乎常人的智慧,有如祥瑞,令国家振兴繁荣,怎么能说她的品德不美好
镇国太平公主,才华盖世,曾经和上官昭容一起出游,时光流逝,物在人亡。
为了怀念昭容,皇上让史臣收集上官昭容的诗。
《起复上官氏为婕妤制》 “门下:《易》著鸣谦,《礼》称辞贵。
以崇让而退满,推心自得,其道弥光。
前昭容上官氏,相门积善,儒宗雅训,文学冠时,柔嘉顺则。
内守恬淡,外防奢侈,发於少长,持以周旋。
乐无靡嫚,衣必汗濯,珠玑不珍,坟籍为宝。
故能诚切一室,功宣两朝。
谠议日闻,屡授楚笔,忠规岁纳,方轻汉辇。
惟此邦媛,郁为宫师。
遂能德综十伦,孝高百行。
顷罹创巨,爰命权夺。
秩茂左嫔,思被光宠;志齐班女,恳陈捴挹。
而贤明之业,经济之才,素风逾迈,清辉益远。
不成厥美,将蔽斯言,今依表奏,以宪图史。
可起复婕妤,主者施行。
”[全唐文·中宗文集] 《景龙文馆记》 唐上官昭容之方娠,母郑氏梦神人畀之大秤,以此可秤量天下。
生弥月,郑弄之曰:“尔非秤量天下乎
”孩哑应之曰:“是”。
襁中遇家祸,入掖庭。
年十四,聪达敏识,才华无比。
天后闻而试之,援笔立成,皆如宿构。
自通天后,建景龙前,恒掌宸翰。
其军国谋猷,杀生大柄,多其决。
至若幽求英隽,郁兴词藻。
国有好文之士,朝希不学之臣。
二十年间,野无遗逸,此其力也。
而晚年颇外通朋党,轻弄权势,朝廷畏之矣。
玄宗平难,被诛。
《昭容上官氏碑铭》 “天降时雨,山川出云,乃生灵媛,祚我圣君。
精微其道,焕炳其文。
三光错行,昭容纲纪。
百揆繁会,昭容条理。
外图邦政,内谂天子,忧在进贤,思求多士。
忠孝心感,天焉报之。
吉凶有数,邱焉祷之。
如彼九日,羿焉暴之。
如彼三良,秦焉悼之。
汉宫选才,班氏其特。
楚史书霸,樊妹之力。
或穆齐公,叙其明德。
嗟尔彤管,是鉴是则。
”[全唐文·张说文集]
上官婉儿赵玫美词佳句
上官婉儿的出生颇具传奇色彩,据说当初郑氏在怀婉儿的时候,梦见别人给了自己一杆秤,于是占卜的人告诉她:“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
”结果郑氏生的却是个女儿,闻言者无不嗤之以鼻,觉得这个占卜的人根本是在胡说八道。
而上官婉儿出生后没多久,她的祖父上官仪便因麟德元年的废后一事被杀,婉儿的父亲上官庭芝一并被诛,尚在襁褓中的婉儿和母亲郑氏则按律被没入了掖庭。
尽管掖庭生活并不好过,但再阴霾的天空仍遮挡不住上官婉儿文学才华的崭露头角,何况婉儿继承了上官家的文学天赋,又有母亲郑氏的悉心教导,所以当她被武则天召见并要求当场依题作文时,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不仅文意通畅,而且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武则天看后当即免除了她的奴婢身份,并命其掌管宫中诏命。
于是从这一刻起,上官婉儿这场华美绚烂的宫廷人生就此拉开了帷幕。
唐中宗复辟后,将上官婉儿册封为了三品的婕妤,后来又将她进封为正二品九嫔中的第二级昭容,婉儿的母亲郑氏也因此被册封为沛国夫人——按照唐制,“(内命妇)二品之母,为从四品郡君”,原本上官婉儿身为正二品的昭容,其母按例只能封为从四品郡君,但如今却被封为了正一品的国夫人,就连婉儿的祖父上官仪也被追赠了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父亲上官庭芝被追赠为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由此可见唐中宗和韦后对上官婉儿之重视。
当然,上官婉儿与其说是皇帝的嫔妃,不如说是皇家女秘书更恰当些,这一点在武则天时是如此,在中宗时亦然。
史书中就有记载,上官婉儿除了帮助皇帝处理百司奏表,起草诏令外,还经常组织宫廷贵族的文学沙龙。
又因为她才思敏捷,所以常常代替中宗、韦后以及长宁、安乐两位公主赋诗,不仅数篇同作,而且“采丽益新”,而上官婉儿之所以能够有如此令世人惊艳的文采,和上官氏的文学传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是唐初文坛的重要风雅人士之一,早在唐太宗时,上官仪就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文学才华,“时太宗雅好属文,每遣仪视草,又多令继和,凡有宴集,仪尝预焉。
”后来唐高宗龙朔年间,上官仪又写成了《笔札华梁》,并形成了对当时影响极大的上官体。
婉儿的父亲上官庭芝同样富有才学,工于诗文,有着这样的血脉传承,上官婉儿的文学修养自然远非寻常文人可比。
而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文学评论家们都给予了上官婉儿的文学创作极高的评价,事实上只要看看武则天能够强忍下被忤逆的怒气而不杀婉儿,唐玄宗对女子弄权厌恶至极却仍为婉儿编文集,上官婉儿之才已可见一斑。
那么上官婉儿究竟有着怎样的文学地位呢
张说曾在《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中毫不吝啬溢美之词:“每豫游宫观,行幸河山,白云起而帝歌,翠华飞而臣赋,雅颂之盛,与三代同风,岂惟圣后之好文,亦云奥主之协赞者也。
……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嫔,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言辞间,处处可见对上官婉儿的推崇备至,不过上官婉儿的确担当得起这样的赞誉。
唐初的文坛依旧盛行着柔靡轻艳的南朝齐梁遗风,而上官婉儿接连武后、中宗两朝主持着宫廷文学沙龙,使得诗坛成功由绮错婉媚的初唐之风逐渐迈向波澜壮阔的盛唐之音。
就连一向难逃徒有歌功颂德、浮华辞藻的奉和之作,上官婉儿也能诠释出截然不同的自然生气与恢弘气势。
比如《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之一:鸾旗掣曳拂空回,羽骑骖驔蹑景来。
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
其中的“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二句,景象之阔大,词气之雄浑,直开盛唐气象。
虽然是奉和应制诗,上官婉儿却写出了皇家气派与盛世气象,以及身为诗人那种春风得意的感受。
是以谢无量曾在《中国妇女文学史》中称赞道:“当时属词者,虽皆浮靡,然皆有可观,婉儿之力也。
”而上官婉儿的抒怀之作《彩书怨》亦分量十足,诗中情感的表达,绵长的思念,被认为是初唐宫廷诗在将近百年的情感沉寂后,终于开始了绵长、深情,而又精彩的情感表达。
不过上官婉儿最喜爱的其实是山水诗。
上官婉儿描山写水清新自然,别具一格,再加上唐中宗时最喜游乐,行幸公主大臣宅邸数十次,更是给了婉儿充分发挥才学的空间。
比如有一次唐中宗和韦后驾幸长宁公主的府邸,自然少不了群臣前呼后拥,而长宁公主的这处宅邸原本是唐太宗时魏王李泰的旧宅,占地之大,东西方向尽占一坊之地,并有池塘三百亩,长宁公主又在其间修建了各种亭台楼榭,建造所用的木石竟然价值二十亿万钱。
面对如此奢华盛景,上官婉儿一时文思泉涌,摇笔云飞,于是一组《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一气呵成,且每首诗字数不等形式不一,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从各角度描绘了流杯池周遭景色,一幅绚丽多彩的园林山水长卷便由这二十五首诗徐徐织构而成。
所以也难怪陆昶会在《历代名媛诗词》中大力称赞上官婉儿的诗作“才思鲜艳,笔气疏爽,有名士之风”,美国的汉学家斯蒂芬·欧文甚至将婉儿为视为“假日隐士”。
以上官婉儿的这般文采,以及在文坛上的这等影响,唐朝第一才女的桂冠非她莫属,甚至不禁让人想象,如果上官婉儿没有弄权朝堂,如果上官婉儿在李唐复辟后能够谨守本分,那么后来的一切是否就完全不一样了。
然而,上官婉儿深陷朝堂斗争的泥淖中难以自拔,又执着于权争迟迟不愿放手,最终为唐玄宗所诛,这样的结局,这样香消玉殒的方式,又是令人何等的遗憾与伤感。
上官婉儿死后,唐睿宗将上官婉儿追封为昭容,并谥曰惠文——这是目前唐朝已知的唯二有谥号的妃嫔之一,另一位有谥号的则是赵丽妃,即唐玄宗废太子李瑛的生母。
唐玄宗命人收集她的诗文,并撰成文集二十卷,又让宰相张说为之作序,上官婉儿的地位也由此可以略窥一二。
而上官婉儿之一生,或许正可以用吕温的《上官昭容书楼歌》作为写照: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
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
歌阑舞罢闲无事,纵恣优游弄文字。
玉楼宝架中天居,缄奇秘异万卷馀。
水精编帙绿钿轴,云母捣纸黄金书。
风吹花露清旭时,绮窗高挂红绡帷。
香囊盛烟绣结络,翠羽拂案青琉璃。
吟披啸卷终无已,皎皎渊机破研理。
词萦彩翰紫鸾回,思耿寥天碧云起。
碧云起,心悠哉,境深转苦坐自摧。
金梯珠履声一断,瑶阶日夜生青苔。
青苔秘空关,曾比群玉山。
神仙杳何许,遗逸满人间。
君不见洛阳南市卖书肆,有人买得研神记。
纸上香多蠹不成,昭容题处犹分明,令人惆怅难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