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经典桥段
诸葛亮: 《隆中对》诸葛大大未出茅庐已三分天下 《草船借箭》赤壁中的一道亮彩 《七擒孟获》以德服人哦 《借东风》 关羽: 《过五关斩六将》 《单刀赴会》 《水淹七军》 《华容道》 曹操: 《孟德献刀》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何等壮哉 《官渡之战》经典中的经典 《割发代首》一代明主啊~~ 《青梅煮酒论英雄》何其壮哉
赵云: 《长坂坡》 《截江救阿斗》桃园三结义 宁可我负天下人 温酒斩华雄 三英战吕布 连环计 煮酒论英雄 身在曹营心在汉 过五关斩六将 曹操赤脚迎许攸 刘备三顾茅庐 心服口服 单骑救主 气冲牛斗 舌战群儒 借刀杀人 蒋干中计 草船借箭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火烧赤壁 华容道 诸葛亮一气周公瑾 英雄相惜 赔了夫人又折兵 既生瑜何生亮
三国演义经典桥段
在“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正议间,吕布复引兵搦战。
八路诸侯齐出。
公孙瓒挥槊亲战吕布,战不数合,瓒败走,吕布纵赤兔马赶来。
那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布举画戟望瓒后心便刺。
旁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
”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
连斗五十馀合,不分胜负。
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
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
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
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
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
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
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三个哪里肯舍,拍马赶来。
八路军兵喊声大震,一齐掩杀。
吕布军马望关上奔走;玄德、关、张随后赶来。
求三国演义中经典的三个桥段
1 温酒斩华雄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
”绍曰:“谁敢去战
”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
”绍喜,便著俞涉出马。
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
”众大惊。
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绍急令出战。
潘凤手提大斧上马。
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
”众皆失色。
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
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
”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
”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
绍问何人。
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
”绍问现居何职。
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
”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
量一弓手,安敢乱言
与我打出
”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
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
”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
”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
”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
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出帐提刀,飞身上马。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
其酒尚温。
后人有诗赞之曰: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曹操大喜。
只见玄德背后转出张飞,高声大叫:“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里杀入关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时
”袁术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
都与赶出帐去
”曹操曰:“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
”袁术曰:“既然公等只重一县令,我当告退。
”操曰:“岂可因一言而误大事耶
”命公孙瓒且带玄德、关、张回寨。
众官皆散。
曹操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
本来,这是一个战斗英雄斩将立功的战斗场面,一般的写法总是要大写特写战场的情景;然而在这里,作者却不直接去写战场,而是着意来写会场;把战场放在会场后面来写。
会场的空气和人们的情绪又完全受着战场的支配,就象是一幕剧,场景始终不换,戏一直在中军账里开展,战斗放在后场进行。
可是,战场上的杀声、鼓声、喊声却一直震荡着会场上人们的耳鼓和心弦。
例如,鼓声、杀声、折兵斩将,这些战场情景全是耳闻,这是虚写;议论、争吵、派兵遣将,这些会场情景才是眼见,这是实写。
又如,全场的中心人物关羽往来于战场、会场之间;他的冲锋陷阵的战斗声势和神威,是耳闻,这是虚写;“鸾铃响处,马到中军”的刹那之间,可以说既是耳闻又是眼见;“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的英雄气概,才是眼见,这是实写。
而会场上的人们,时而“大惊”,时而“失色”,时而“失惊”,时而又“大喜”,时而又“大怒”或“大叫”。
这些在会场表现出来的人们的激荡不安的各种情态,又无一不和战场上的动静紧紧相关。
这样就把战场和会场紧紧连在一起了。
同时,由于既有会场,又有战场;既写耳闻,又写目睹;既有实际情景的描绘,又有情势气氛的烘托;即所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就对英雄人物的塑造,起到了一种传神壮威的作用。
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就体现于此。
虚实结合使作品达到了异常精炼的程度,而且体现出了不同于其他战争描写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一、这种实写会场,虚写战场的艺术手法,有利于在有限的篇幅里取得更大的容量,扩大了表现的内容,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既不至于陷于孤立地去表现一个人或一件事,同时又可以通过一个人或一个件事巧妙地揭示诸侯联军内部的复杂性,使中心人物的形象在复杂的矛盾关系突现出来。
“斩华雄”本是一个战事,在这个有限的篇幅里,既要写战争场面,又要表现各派势力的复杂矛盾冲突,体现战争的政治性和作品的思想性,还要突现中心人物形象,作者运用实写会场,虚写战场的方法,就可以收到作者预想的艺术效果。
第二、从会场的角度去写战场,有利于节省墨笔,又便于取舍,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战场描写。
按照一般的写法,描写战争总是直接地、正面地去描写战场上将士们如何与敌搏斗、厮杀、战鼓催、战马叫、大战几百回合、你追我逃、人仰马翻、火光一片、杀声震天……等等,仿佛身临其境或亲眼所见。
这样的战场描写,在《三国演义》中并不少见。
如“赤壁之战”的战争场面描写就属此类。
然而,“斩华雄”则不是这样。
“温酒斩华雄”同样是描写战争,但不一味去写。
如华雄与俞涉、华雄与潘风、关羽与华雄的交战等等,应该说这些都是恶战,交战的场面无一不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
然而作者在这里把这些具体交战的过程一概省去了,为的是抓住传神之处,突出精彩的侧面,收取以虚写实、以实补虚的效果。
那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的宏伟战争场面和气氛,始终强烈地鼓荡着读者的耳膜,依然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心人物关羽敏捷、威猛的英雄形象依然表现得淋漓尽致。
由此可见,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已被作者运用到了非常娴熟的地步。
第三、这种虚实相结合的手法,有利于创造一个富有特征的情势和氛围,从而烘托中心人物的英雄气概和精神威力。
人物的性格特征,就该融合在人物的一切行为当中。
一个战斗英雄,在他是战斗行为里自然会带有自己的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的作者就十分善于从他的人物的战斗行为中把握他的英雄性格。
关羽的战斗行为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他不以玩刀弄杖、拳打脚踢或者酣战几百回合的血气之勇来显示自己的威猛,而是以凛冽的精神气魄和逼人的威慑力量见长,所以常常以神速战术显示他的英风豪气,以致使得外来的强敌不可逼近他,就予以制服。
谁要是与他交战,总是手起刀落,人头落地,行动异常迅速。
神速,此乃关羽战斗行到动的一大特色。
在“斩华雄”这个情节里,作者为了突现关羽“神速”的战斗风格,运用了虚实相结合的手法,创造了一个富有特征的情势和氛围,从而使中心人物关羽的形象得到了很好的烘托,可谓是匠心独具。
例如,作者并不直接描写关羽的武艺如何高强,只是着意渲染华雄如何勇不可挡,众诸侯如何惊恐失色,这都是为了造势。
关羽在一杯酒尚有余温的顷刻间,已提了华雄的头,掷于中军帐前。
虽然没有直接写关羽之勇,但却通过华雄的骁勇、诸侯的惊恐创设了一个富有特征的情势和氛围,把关羽的威武形象衬托得更加鲜明生动。
这里有虚写,有实写,实写会场,虚写战场;实写战斗结果,虚写战斗过程。
由此可见,要烘托中心人物的特征,就必须为此创造一个富有特征的情势氛围;要创造这样一个情势和氛围,虚实结合是理想的写作手法;这也是作者巧妙的构思安排。
2曹操煮酒论英雄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
”玄德曰:“未知其详。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
”操曰:“休得过谦。
”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
”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
“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生,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
”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
”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
”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
”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
”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谁能当之
”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
”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 这一段故事发生在曹操在白门楼勒杀吕布后,带着刘关张三人回到许昌,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献帝和刘备论上了亲戚,并称刘备为皇叔。
谋臣劝说曹操早日干掉刘备,免得刘备日后做大,曹操嘴上说:“实在吾掌握之内,吾何惧哉
”实则还是有所顾虑,刘备之仁义天下知道,而关羽、张飞都是虎狼之将,于是就发生了曹操对刘备的考验,发上了以上精彩的一幕。
那日,风雨变化,天外龙挂,用现在的话说,发生了龙卷天气,于是曹操指天为题,以龙的变化、升隐来暗指英雄的行为,这正指刘备的痛处,刘备就是担心曹操把他当做对手,就是怕曹操把他当作英雄。
如果那样,别说刘备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连人头都会不保。
于是在曹操追问他天下英雄时,他假装糊涂,处处设防,甚至用一些其他人物来搪塞,比如袁绍、袁术、刘表等。
以刘备的胸怀,这些碌碌无用之人,又怎么能入他的眼睛
而这些搪塞之语都被曹操寥寥简略的评价一一驳回,针针见血。
曹操是不是言过其实、过于自负了呢
从三国演义后面的情节来看,曹操的这番话充分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高瞻远瞩:袁术淮北称帝后,被曹操所破,带玺欲归其兄袁绍,被刘备截杀,落魄惊恐而忘,临死想喝蜜水都不能如意。
袁绍空自兵强马壮,先自毁长城,拘田丰于狱中,关沮授于军营,躯许攸于阵前,终被曹操破于官渡,十余年内,其三子先后被曹操所灭。
刘表枉称六俊,忧虑焦思而亡,而其子更不如他,后人写词如此道:刘景升子,豚犬耳。
而孙策空称江南小霸王,死在许贡三门生下。
看这些所谓“英雄”的结局,曹操的眼光是许等超前
短文的高潮发生在最后,刘备在曹操面前使用韬晦时,曹操却不买他的帐,用手一指刘备,再指自己,说:天下英雄,使君与操耳。
一言而石破天惊,枭雄如刘备者也变了颜色,匙箸落于地。
能如此看透刘备胸怀,天下无二人。
而天不灭刘备,忽传惊雷,刘备这才掩饰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好个急智的刘备。
老天是眷顾刘备的,此时若无惊雷,曹操就立刻洞穿了刘备的内心世界。
两人虽同为英雄,在境界上还是有差别,想到曹操献七宝刀行刺董卓的从容应对,刘备靠的还是天的眷顾啊
但假设刘备真死于此地,诸葛亮就不会出场,那些轰轰烈烈的故事就嘎然而止
这段描写,总共732个字,如此短小的篇幅,却把两个人物活然于纸上。
一个如升龙,跃于云上,虎视天下,所谓视天下无一物,曹操的措辞是何等张扬,“我必擒之,非英雄,何足为英雄
”等等。
而刘备似隐龙,因为时机没到,羽翼未丰,还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又能急中生智,巧度难关,不愧是曹操所指的英雄。
时间的流逝,能把很多东西一洗而空,豪华高贵的铜雀台如今早就荒芜,当年的赤壁古战场也没了金戈铁马的模样,但有一种东西却流传了下来,英雄主义的光彩和英雄们的故事,始终心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