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国内优秀配音演员如:童自荣 尚华 毕克 乔榛 等的经典配音
童自荣(1944—),中国著名配音演员,男,回族,1941年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市,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自1973年开始在上海电影译制片厂从事影视配音工作至今,以其独特华丽的声音广为广大影迷所熟知;其配音代表作计有《佐罗》、《黑郁金香》、《少林寺》、《少林小子》、《苔丝》、《伦敦上空的鹰》、《华丽家族》、《茜茜公主》、《红衣主教》、《胜利大逃亡》、《铁面人》、《砂器》、《蒲田进行曲》、《机组乘务员》、《靡菲斯特》、《木棉袈裟》、《加里森敢死队》、《黄河大侠》、《大上海1937》、《玩具总动员》、《风云决》等。
童自荣-百度百科:童自荣先生是国内我最喜欢的配音师,他的声音非常好听,网上可以下载到他为《朗读者》原著所配的MP3有声版本。
希望这些资料能帮到你
给简爱中配音的是谁,那个男的,是童自荣,那个视平,还有那个生存还是毁灭那段音乐。
1944年黑白版: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1975年6月内参片主要演员及配音演员:奥逊·威尔斯 - 爱德华·罗切斯特(配音:毕克)琼·芳登 - 简·爱(配音:李梓)玛格丽特·奥布瑞恩 - 阿黛尔·范伦斯(配音:金霖)佩吉·安·伽纳 - 童年简·爱(配音:陈燕华)约翰·萨顿 - 里弗斯大夫(配音:乔榛)亨利·丹尼尔 - 亨利·布洛克赫斯特(配音:邱岳峰)伊丽莎白·泰勒 - 海伦·彭斯(配音:梅梅)约翰·阿伯特 - 梅森(配音:杨成纯)其他:苏秀(里德舅妈)、赵慎之(菲尔法克斯太太)、潘我源(贝希)、严崇德、胡庆汉……-1970年彩色版:上海电影译制厂1972年译制,1979年6月全国公映翻译:陈叙一 译制导演:陈叙一、孙渝烽录音:何祖康 剪辑:谢铃烨剧中人物及配音演员表简爱 - 配音:李梓 罗切斯特 - 配音:邱岳峰菲尔法克斯太太 - 配音:苏秀 少女简 - 配音:刘广宁英格拉姆小姐——配音:赵慎之 阿黛尔 - 配音:于芳布洛克赫斯特——配音:富润生 史凯契尔德小姐 - 配音:潘我源坦波儿小姐——配音:张玉萍 车夫约翰 - 配音:于鼎教堂牧师——配音:胡庆汉 梅森 - 配音:伍经纬圣约翰 - 配音:尚华 英格拉姆的父母 - 配音:于鼎、张同凝
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著名配音演员
他们都配过哪些影片的声音
李梓 (1930.12.23-) 女配音演员。
原籍河北栾城,生于石家庄。
中学时 代在北平求学。
1948年赴山东解放区 、入华东大学。
1952年 肄业于山东大 学艺术系。
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 ,1954年任译制片配音演员,是中国 影协第四届理 事。
曾为《音乐之声》 、《白夜》、《阴谋与爱情》、《被 侮辱与被迫害的人》、《红与黑》、 《红 菱艳》、《红色宣传员》、《简 爱》、《巴黎圣母院》、《望乡》、 《叶塞尼娅》、《英俊少年》、《 啊 ,野麦岭》等三百余部译制片配音。
还曾为《居里夫人》、《安娜·卡列 尼娜》等外国电视连续剧 配音。
丁建华 (1953-) 女配音演员。
山东诸城人。
高中毕业。
1971年参加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文工团 任演员。
1976年任上海 电影译制厂配 音演员。
先后为《追捕》、《远山的 呼唤》、《安重根击毙伊滕博文》、 《卡桑德拉大 桥》、《情暖童心》、 《昏迷》、《细雨梦回》、《莫斯科 之恋》、《无头骑士》、《茜茜公主 》等 百余部外国影片配音。
刘广宁 (1939.1.27-) 女配音演员。
原籍福州,生于香港。
1959年上海第 四女子中学高中毕业,次年入上海电 影译制厂任配音演员,是中国影协第 三、四届理事。
曾为《叶塞尼娅》、 《绝唱》、《吟公主》、《生死恋》 、《白衣少女》、《大篷车》、《望 乡》、《苔丝》、 《尼罗河上的惨 案》等近三百部译制片配音。
还曾为 《天云山传奇》、《沙鸥》、《胭脂 》、《夜上海》等国产片、电视剧配 音,并参加广播剧演播 乔榛 (1942.11.17-) 配音演员、译制片导演。
上海人。
1965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表演系,同年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 员。
1975年任上海电影译制厂演员 、导演。
1984至1986年任该厂厂长。
曾担任《魂断蓝桥》、《叶塞尼娅》 、《美人计》、《生死恋》、《红衣 主教》、《寅次郎的故事》、《安娜 ·卡列尼娜》等二百余部译制片的主 要配音演员,并任《坎贝尔王国》、 《罗宾汉》、《湖畔奏鸣曲》、《三 十九级台阶》等十余部译制片导演。
其中《追捕》、《苔丝》、《国家利 益》分别获1979、1982、1983年文化 部优秀外国译制片奖。
1980年后曾主 演《珊瑚岛上的死光》、《R4之谜》 等故事片。
陈汝斌 1932年生于北京市。
1950年调入东影演员科任配音演员。
40多年来曾为《复活》、《被开垦的处女地》、《静静的顿河》、《蝴蝶梦》、《舞台生涯》、《神秘的黄玫瑰》等近500部外国影片配音。
还曾在国产故事片《地下尖兵》、《兵临城下》、《寂静的山林》、《黄英姑》等多部影片中担任主要角色。
并曾担任译制片导演、演员剧团团长、译制片分厂厂长等职。
尚华 1922年,一个啼声嘹亮的男婴出生在山东省黄县的一户普通人家中。
从商的父亲尚勉臣欣喜异常,为 了将来男孩能子承父业,他前思后想为儿子取名“尚乃忠”。
固执的父亲当然没能料到,成年后的乃忠并 没有成为一个精明的商人,反倒在另一个艺术领域中叱咤了大半个世纪。
尚乃忠的青年时期,正逢国内战乱不断,但丝毫没有影响他对于京剧艺术的痴迷。
即便随着父母颠沛 流离到哈尔滨当了一家五金店的学徒,仍然经常独自一人偷闲跑到戏院里过把瘾。
“一定要当个演员”这 样的梦想,就这样悄悄地在一个少年人的心中萌动着…… 19岁跟随全家来到上海落户后,尚乃忠第一次违拗了父亲的意愿,弃商从文偷偷报名考进了当时的上 海现代电影话剧演员专校。
他在这所私立学校中潜心攻读,刻苦学习语言、表演等一系列课程,像一块干 渴的海绵汲取着艺术的养料。
毕业后,尚乃忠如愿开始了自己的话剧表演生涯。
从1942年到解放初期,这一干便是八年。
在这青春 放飞又略显艰辛的艺术旅途中,他辗转于京津沪各剧社之间,参加了《雷雨》、《原野》、《林则徐》等 诸多著名剧目的演出。
很快他便成了剧社的主要演员。
但是,固执的父亲对于家里出来这样一个“戏子” ,感到颜面无光,每每回到家中,尚乃忠最不忍见到的就是父亲痛惋的目光。
考虑良久,乃忠遂给自己取 了一个艺名“小臣”。
最终,为了避免大家误解他为“陈先生”,又给自己正式取了一个名字——尚华。
向隽殊 (1925.4.7-) 女配音演员。
原名徐佩华。
原籍四川巫山,生于北 京。
1943年就读于北平京华美术学院 音乐系。
1949年入华北大学文艺部戏 剧科学习,结业后任东北电影制片厂 译制片配音演员。
是中国影协第五届 理事、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先后参 加近三百部影片的配音。
其中有影片 《复活》、《静静的顿河》、《战争 与和平》、《舞台生涯》、《人证》 、《蝴蝶梦》等,以及外国电视连续 剧《女奴》、《石人圈》等。
此外, 还曾为《冰山上的来客》、《杜十娘 》等许多国产影片的女主角配音。
19 57年于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 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
1981年获金鸡 奖配音演员特别奖。
曹雷 (1940-) 女演员,译制片导演、演员。
浙江浦江人。
196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 学院表演系。
1965年入上海电影演员 剧团任演员,先后在《金沙江畔》、 《年青的一代》等影片中扮演主要角 色。
1982年起任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 演员兼译制导演,先后为《非凡的艾 玛》、《爱德华大夫》、《国家利益 》、《最后一班地铁》、《蒲田进行 曲》、《姊妹坡》等外国故事影片的 女主角配音,并担任《斯巴达克斯》 、《战争与和平》、《靡菲斯特》、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柏林之恋 》等外国故事片的译制导演。
其中《 国家利益》、《斯巴达克斯》、《靡 菲斯特》等影片曾获广播电影电视部 优秀译制片奖。
还曾为《鹰冠庄园》 、《画家的女儿》等外国电视连续剧 的女主角配音。
孙敖 男 (1932-- ) 长春电影制片厂一级配音、演员。
1932年出生在北京。
1951年到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学习,1956年调到长影厂当演员。
当演员期间,他曾在影片《三进山城》(饰王翻译官)等十余部影片中扮演不同个性的人物;从事配声工作以来,为400多部外国片、200多部国产片配音。
如《永恒的爱情》中的哈迈德、《蝴蝶梦》中的德温特先生、《两个人的车站》中的普拉米·谢尔盖维奇、《斯特凡大公》中的大公、《疯狂的贵族》中的萨吕斯特、《独立与死亡》中的佩德罗皇帝、《诱拐报道》中的古屋数男、《杀人狂》中的夏邱、《警告》中的季米特洛夫等男主角,均由他配音。
其中,《永恒的爱情》、《蝴蝶梦》、《两个人的车站》均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李真 女 (1935-- ) 长春电影制片厂配音演员兼译制导演。
1935年生于北京市。
1958年考入长影厂,参加了第一期演员培 训班学习毕业后到长影演员剧团从事译制片配音工作参与创作的作品至今已超过300部集。
其代表作有《 两个人的车站》(苏),为女主角薇拉配音,该片获文化部优秀配音而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参加 配音的还有:《岸》(苏)、《爱情与女王》(美)、《邦斯舅舅》(英)等。
此外,还担任了《寅次朗 的故事》(日)、《稻草人》(苏、又译“丑八怪”)、100集电视剧《卞卡》(墨西哥)的译制导演。
1988年被文化部评为“尖子”演员。
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沈晓谦 沈晓谦是80年代中期加入上译的,也可以说他赶上了上译最后的辉煌时期,曾经有人说沈晓谦的音色比较像已故的邱岳峰老师,感觉在一些词句上也许有些类似,但整体感觉不是很像。
沈晓谦的音色也是哑哑的那种,比较适合配坏人的角色。
赵慎之 有谁会忘记《望乡》里阿崎婆那充满孤独和辛酸的声音呢
为阿崎婆配音的就是赵慎之。
赵慎之与苏秀是70年代以后公认的专门为老太太角色配音的高手 杨成纯 杨成纯曾担任过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厂长,他的声音冷峻潇洒,与邱岳峰的风格相似。
代表作品有《追捕》中的矢村、《野鹅敢死队》中的“军师”、《海狼》、《逃往雅典娜》中大卫·尼文扮演的角色以及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中的卡西诺等等。
杨成纯80年代末举家前往美国定居,现在在美国一家华人电台工作。
童自荣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演员,生于1944年,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话剧表演系,1973年开 始从事电影配音工作,为中外影视作品千余部配音,其中担任主要角色的约三百部。
邱岳峰(1922—1980)原籍福建福州,生于黑龙江呼伦贝尔。
早年就读于福建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北京 外国语专科学校。
1942年后相继在天津大亚剧团、艺风剧团、上海影人联合剧团、天旅剧团、国艺剧团、北京紫竹林剧团任演员。
1950年后任上海电影制厂译制片组、上海电影译制片厂配音演员。
善于以具有丰 富表情的不同声音再现银幕形象。
曾为《伟大的公民 》、《安娜·卡列尼娜》、《警察与小偷》、《科伦上尉》、《白夜》、《第四十一》、《红菱艳》、《 悲惨世界》、《简爱》、《凡尔杜先生》、《大独裁者》等二百余部外国影片配音。
毕克 (1931.7.21-) 配音演员、译制片导演。
原名毕德泉,又名德全。
山东济南人 。
1948年蚌埠崇正中学肄业。
1950年 后在上海金鸡旅行剧团 、广西宜山地 委文工团话剧队任演员。
1952年后在 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上海电影 译制厂任配音 演员、导演、艺委会副 主任。
先后为《海之歌》、《白痴》 、《仅次于上帝的人》、《阴谋与爱 情》 、《警察局长的自白》、《苦海 余生》、《卡桑德拉大桥》、《尼罗 河惨案》、《阳光下的罪恶》、《 拿 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老枪》 、《追捕》等约五百部译制片配音。
还为多部国产美术片、科 教片配音。
后兼任译制片导演,执导了《兆治酒 馆》、《铁面人》、《老枪》、《罪 行始末》、《总 统轶事》、《威尼斯 面包师的儿子》、《远山的呼唤》等 译制影片,其中《远山的呼唤》获文 化部 1981年优秀外国译制片奖。
急~~童自荣配音的佐罗系列电影有几部
童自荣主要配音作品: 外国影视 《未来世界》(记者查理) 《天鹅湖》(王子) 《水晶鞋与玫瑰花》(王子) 《海的女儿》(王子) 《悲惨世界》(大学生) 《啊,野麦岭》(监工头子) 《三十九级台阶》(鲍威尔) 《海狼》(收音机中的广播) 《孤星血泪》(匹普) 《尼罗河上的惨案》(激进青年) 《佐罗》(佐罗) 《黑郁金香》(吉尧姆、朱利安) 《铁面人》(路易、菲利普) 《茜茜公主》(上校) 《苔丝》(安吉尔) 《蒲田进行曲》(寅次郎) 《机组乘务员》(风流机械师) 《靡菲斯特》(靡菲斯特) 《莫扎特》(莫扎特) 《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俄国公安) 《虎口脱险》(被泼油漆的德国将军) 《莫斯科之恋》(百合子的俄国男友) 《狐狸的故事》(解说) 《哑女》(哑女的男友) 《夜茫茫》(少爷) 《绝唱》(少爷) 《玩具总动员》(牛仔警长) 《加里森敢死队》(加里森) 《伦敦上空的鹰》 《霹雳天使》(刘玉玲的男朋友) 《偷天换日》(爱德华·诺顿) 《哈利·波特与密室》(卢修斯·马尔福) 《玩具总动员2》(牛仔警长)【2008年电影频道播出,未上映】 《高卢英雄大战凯撒大帝》(凯撒)【08年法国买断引进片,分区上映】 国产影视 《少林寺》(觉远和尚) 《青春万岁》(杨蔷云的男友张士群) 《沙鸥》(随队医生) 《在水一方》(卢友文) 《李信与红娘子》(李信) 《百变神偷》淳于珊珊 国产动画电影 《天书奇谭》 《魔比斯环》 《风云决》 (傲决)
麻烦介绍些国语配音经典的片子
机器战警DVD国语配音1.2.3部绝岭雄风DVD国语配音[全民超人汉考克][国语]恐怖地带DVD国语配音版独闯龙潭_魔鬼司令DVD国语配音2003绿巨人DVD国语配音贝奥武夫DVD国语配音第一滴血4DVD国语配音新抢钱夫妻DVD国语配音变形金刚DVD国语配音中文字幕完美收藏版日落之后DVD国语配音007大战皇家赌场DVD国语配音生命的证据DVD国语配音断箭DVD国语配音版洛城特警\\\/反恐特警组DVD国语配音黑鹰坠落DVD国语配音最高危机DVD国语配音空中危机DVD1国语配音进化危机DVD国语配音
国宝档案谁配的音
一个男的,声音很好听,很多节目都是他配音的
十点整,推开门,我准时走进工作室。
透过录音室的玻璃窗,我见到了他——。
他还在做节目的收尾工作,示意我稍等片刻。
几分钟后,他精神饱满地走了出来,少了屏幕上惯有的正襟危坐,多了些随意。
只这一瞬,我想也许就是我要捕捉的,一个国宝级的声音档案。
5岁前,我说话很吃力如果人生有坎坷,他的“坎”横在了5岁;如果人生有奇迹,10年后,他的命运出现了转折……音像世界:辛苦了
:工作安排就是这么紧张。
让你等候,真的很抱歉
音:没关系,正好可以趁那个空档熟悉一下你的工作环境。
任:(微笑)熟悉了吗
音:视觉上熟悉了,但听到你的声音后,我的听觉神经更为震撼。
(我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赞美了这个富有磁力且张力十足的“声音”)任:谢谢
每个人的声音听起来都不一样。
音:可是你的声音太特殊了,有网友是这么评价你:任老师的声音太难得了,先天占了很大优势,高中低音几乎全有,声音清晰但不单薄,浑厚却不滞重,喉头音非常迷人。
任:(微笑)其实他说错了。
音:哦
任:我承认声音跟先天有一定关系,但就我而言,并非如他说的那样。
恰恰相反,没有谁天生就是一副好嗓子,什么事儿都是练出来的,更需要自己后天的努力。
音:你太谦虚了。
任:(认真地)没有谦虚。
其实,5岁前,我说话很吃力,我的声音就是练出来的。
可以想象我当时吃惊的表情到达何种程度,以至于能够耐心地将多年前的故事娓娓道来。
任:我有3个姐姐,在家我排行最小。
5岁以前,我一直说话不流畅,咬字不完整,因此,母亲一直非常焦虑,很为我担心。
妈妈的忧虑让我至今都印象深刻。
我是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于是咬咬牙,每天就捧着书练习发音,这样日复一日。
音:非常惊讶,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你的这个故事
这件事一定对你产生了很大影响。
任:嗯。
古人有句话是:“勤能补拙”,在以后的岁月中,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会坚持,只有不懈努力才能够获得成功。
音:受益匪浅。
后来你的声音就开始变好了吗
任:好很多了。
长到7、8岁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大的胆子,闲暇时就放开嗓子唱那个年代很流行的歌曲。
音:哪些歌曲
任:像、什么的。
音:大家怎么评价你唱歌啊
任:很多人都夸奖我,说这孩子唱歌真好听。
音:看来您捧着书练习发声真的有效果了。
任:对
所以14、15岁在变声期刚刚结束后,我就考进山西太原青年歌舞团学京剧。
再后来,转学声乐。
这段历程从某种程度上说。
是我今天能走上播音道路的一个契机。
因为它带给我了一个转折。
音:契机
转折
任:是这样的,我记得很清楚,上学那会儿,我特别喜欢的译制作品,像、等等,更着迷于毕克、乔榛、童自荣等配音大师的声音。
有一次,声乐老师点评我的说话位置、吐字、归音,他认为我更适合搞语言类型的工作。
从这开始,我就根据每个配音大师的个性以及所配角色的不同气质,潜心研读他们的声音特点。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在语言方面的发展空间更大。
音:这就是你所说的转折
任:没错,某种程度上说,声乐是我向播音事业发展的启蒙教育,是最早的“导师”,这段经历对我的事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有人评价他是“用声音打造灵魂的人”,此时此刻,我想我开始碰触到了这个灵魂,从他激动的声音、坚定的眼神。
声音唯一无法模仿的是内涵音:你周围的人怎么看待你和你的声音
任:刚进台,导演郎昆见我第一面时,就说我在镜头前的形象和气质,尤其是声音,说假话观众也信是真的。
音:我强烈赞成郎昆导演的话。
任:(微笑)别人怎么看我并不在意,但至少这么多年来,自己一贯保持着不张扬、不媚俗、不喧宾夺主的心态,努力用真诚去打动观众。
音:所以你会在录播现场落泪
任:很多次了,我自己也控制不住。
声音唯一无法模仿的是内涵,其实要的就是真情实感。
你说的那次可能是在录播史铁生的,我完全进入了史铁生笔下的生活,读着读着就泣不成声,录不下去了。
我每次录节目,就是带着理解去品味,如果连自己都感动不了,何以去感动听者呢
音:我听说你给配音的幕后故事,同样是一段感人的故事。
任:那是1999年夏天,央视要为国庆50周年制作一部大型历史文献记录片——。
起初选定了两名配音者,我是其中之一。
试录时正是三伏天,我们在一件空调坏了的房间内配音解说。
录一集一个小时,我就光着膀子念一个小时,编导在旁边辛苦地给我扇扇子,自己却汗流浃背。
当看到顺利播出并引起很大反响时,我很欣慰,有一种无比的自豪与荣誉。
音:那你对声音的理解到底是什么
任:一种精神的传达,一种气质的体现。
说到这里,任志宏哼起了《新中国》的配乐,缓和中渗透着细腻。
他闭眼陶醉,身体也随之轻轻晃动。
我不愿去打扰,我知道他陷入了回忆。
许久,他睁开了眼睛,他说这段乐曲给了他太深的印象,只要乐曲一响,新中国的形象就立刻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他感慨音乐的冲击力竟如此之大,无需言语的表达或修饰。
他反问我说,不觉得这项工作很有趣很充实吗
我点点头。
我问到任志宏将来的打算,他毫不犹豫地说只想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这就是他最大的愿望。
他的真诚让我看到了他性格当中的从容淡定和不急不缓。
音乐涵盖了世间的一切音:听说你吹拉弹唱都会一手。
任:(大笑)都不是很专业。
音:给我们说说。
任:钢琴经常弹弹过去的经典电影主题曲,比如《简爱》;小提琴喜欢拉《黄河颂》;唱歌则爱唱《三套车》。
我喜欢比较舒缓的曲目,也是作为工作之余的一种解压与释放的方式吧。
音:有人评价你的声音很难得,高中低频几乎全占了。
任:我不否认这点。
学音乐的时候我是男高音,上Hi-C没有问题;说话则属于次高音,而低音也很沉,这种宽度让我面对现在的工作能够游刃有余。
如果不是那段学习声乐的经历,我的发声、吐字很可能不会有今天的丰满和弹性,也不会自如地把持音长跟换气。
反过来,现在声音的感觉,也归功于对音乐的悟性,因而变得富于韵律,有音乐感。
音:音乐感,对
大家喜欢这样评价你的作品。
任:这点是别人分析总结的,但我觉得有道理。
就是现在,每天会录播很多档不同类型的节目,而我能够游刃有余地用不同风格、不同声音去驾驭。
这就好比音乐的跌宕起伏一样,感情赋予的理解使得同样是我发出的声音,给人听了有不同的感觉。
音:那有时间会去听音乐会吗
任:会去。
简单说音乐是一种符号,但其实它的思想性、包容性涵盖了世间的一切。
说来很奇妙,音乐和器乐的共同演奏,就能产生一种莫名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又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
音:是什么样的音乐会让你有如此强烈的力量感
任:刚刚粉碎四人帮的时候,我偶然间听到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我只能用“毛骨悚然”四个字形容当时的感受,就像罗丹的《思想者》一样,简单的造型下传达的却是难以度量的力量。
我想,在芸芸众生当中,幸福的人毕竟是少数,不幸的人占了大多数;尽管我是旁观者,但也能从这些音乐中体会他们的生存状态。
这也是我喜欢《命运》的一个原因。
任志宏说音乐是有思想的、有灵魂的,是最伟大的声音。
我想,一个人如何看待音乐,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他如何看待人生。
透过任志宏对音乐的评价,我似乎看到了任志宏的人生态度。
幕后自在的生活状态音:说说你的家庭吧,听说你有个和你一样喜欢音乐的女儿
任:(微笑)可我从来没有刻意去培养女儿的爱好,我认定一句话“是块料走哪儿都会发光。
”女儿现在在人大附中读高中,从初中开始就一直是合唱团的团长。
作为父亲,我看到了她在音乐方面的灵性,于是鼓励她培养自己的兴趣,而不过多干涉她的生活。
这样给她创造一个更宽广的空间去自我发展,就和我小时候一样,让她自己了解自己。
要真说有联系,我想可能是血脉相连的传承吧。
音:(笑)民主爸爸
任:是的。
私下里,我们“哥们”相称,很随意,经常探讨些音乐方面的问题。
她五线谱比我在行,有时候兴致来了,还谱上几曲,听起来还挺是回事,算是我的骄傲。
音:那你排斥现在的“新事物”吗
任:不,我不是固步自封的人。
我也欣赏一些很现代的作家,比如张平的义正词严,韩寒的轻狂不羁,甚至卫慧的特立独行。
音:一旦静下来自己最想做什么
任:我想能安静地坐在阳台上,拜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那简直太幸福了,可惜几乎没有时间。
其实做一个常人挺好的,所以我更喜欢幕后自在的生活状态。
音:在您的生活中,有没有人因为听到你的声音,而认出你的事情
任:(微笑)有,很多。
比如去银行办事或者填写单字,需要询问工作人员几个问题,等我话音一落,往往就是隔着玻璃窗,他们猛一抬头,说你就是任志宏吧。
音:呵呵,很多人喜欢模仿你的声音,我有一个同事每次给陌生人打电话就模仿你的声音,因为模仿得太像了,总让人诧异地以为是你打的电话,最后搞得人哭笑不得。
任:(笑)这事情在我们单位也有,我的一个同事就是这样,以至于他父亲在看《国宝档案》时总以为是他儿子解说的。
家庭、孩子,一个男人甜蜜的“负担”后记:浅浅120分钟,任志宏引领我在他的“世界”里进行了一次短暂的旅行;在这个世界里,我看到了他的坎坷、他的奇迹、他的现代、他的感性、他的民主……这是一个丰富的世界,一个除了声音以外还有其他内容填充的世界,是这个世界丰富了任志宏,还是任志宏的声音丰富着世界,我们不得而知。
但这个世界会永远变化,就像任志宏所说,声音本无形,但我要让它“意无穷”。
是的,因为永远有不同的声音,所以这个世界才更精彩
任志宏与我们一起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