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台词 > 冥火僧台词众生什么意思

冥火僧台词众生什么意思

时间:2013-05-26 12:35

诛仙手游哪个职业最强 各职业分析

如是安心者:壁观。

——  答: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文教,此即与理冥符。

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

  心如墙壁,如如不动,一丝不挂,方可入道。

  如是发行者:四行。

——  答:行入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

何等四耶

  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云何报冤行

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

经云:逢苦不忧。

何以故

识达故。

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

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

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

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

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

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止想无求。

经曰:有求皆苦,无求即乐。

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

  四称法行者:性净之理,目之为法。

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着,无此无彼。

经曰: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

法体无悭,身命财行檀舍施,心无吝惜,脱解三空,不倚不着,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

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

檀施既尔,余五亦然。

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

  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

——  答:只要你不与别人起争执,顺应一切而去违背,就不会遭到讥嫌。

  如是方便者:遣其不着。

——  答:舍弃一切执着,内心犹如墙壁一般的没有挂碍,这样就是入道的方便法门。

普门品全文念诵及回向

佛曰:缘生,皆系缘分 佛曰:千灯万不如心灯一盏 佛曰:知,如是见,如是信解而已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佛曰:为何不必?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佛曰: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

”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问曰:“如何能静

如何能常

” 佛曰:“寻找自我。

” 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

”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 问曰:“人为何而活

” 佛曰:“寻根。

” 问曰:“何谓之根

” 佛曰:“不可说。

”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

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

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宠辱不惊,看堂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往天上云卷云舒梵语波罗蜜 此云到彼岸 解义离生灭 著境生灭起 如水有波浪 即名为此岸 离境无生灭 如水常流通 即名为彼岸 彼岸无生无死 无苦无悲 无欲无求 是个忘记一切的极乐世界 而有种花 超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 生于弱水彼岸 炫灿绯红 那是彼岸花彼岸花开 花开彼岸 花开无叶 叶生无花 想念相惜却不得相见 独自彼岸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世间上的法,都是短暂不真的,就像露泡梦电云一般,应该如是看待。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彼如来妙体,即法身诸佛,法体不可见,彼识不能知。

) 如果把佛纯粹理解为物质现象,那你就已经不在正道上,无法见到真正的如来。

(如来的真实体性,是诸佛的根本法身,法体无一切相,凡夫的智慧根本不能理解。

)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一切形象现象,都虚幻不真。

以上出自《金刚经》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物质现象的本源是虚空,空与物质现象是相对的;物质现象没有自性,一切体性为空的现象都带有物质性;受、想、行、识这四蕴,也和色一样。

以上出自《心经》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所有众生都是我过去父母,所以我们不杀生,就是在孝敬父母。

以上出自《梵网经》 谅解,找不到110条,中间有重复

我要道教祈福经文(给自己用的),最好再给我些别的道教经文,(内容不限)。

祈福比较有名的是《感应篇太上老君说消灾经】【太上五斗经】【高上心印妙经】【.太乙救苦护身妙经】【文昌帝君阴鸷文】平时,持诵时清香三柱,常念众神宝诰,福生无量天尊,自有无上感应。

  《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  太上曰。

祸福无门。

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

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

依人所犯轻重。

以夺人算。

算减则贫耗。

多逢忧患。

人皆恶之。

刑祸随之。

吉庆避之。

恶星灾之。

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

在人头上。

录人罪恶。

夺其纪算。

又有三尸神。

在人身中。

每到庚申日。

辄上诣天曹。

言人罪过。

月晦之日。

灶神亦然。

  凡人有过。

大则夺纪。

小则夺算。

其过大小。

有数百事。

欲求长生者。

先须避之。

  是道则进。

非道则退。

不履邪径。

不欺暗室。

积德累功。

慈心于物。

  忠孝友悌。

正己化人。

矜孤恤寡。

敬老怀幼。

昆虫草木。

犹不可伤。

  宜悯人之凶。

乐人之善。

济人之急。

救人之危。

见人之得。

如己之得。

  见人之失。

如己之失。

不彰人短。

不炫己长。

遏恶扬善。

推多取少。

  受辱不怨。

受宠若惊。

施恩不求报 。

与人不追悔。

所谓善人。

人皆敬  之。

天道佑之。

福禄随之。

众邪远之。

神灵卫之。

所作必成。

神仙可  冀。

欲求天仙者。

当立一千三百善 。

欲求地仙者。

当立三百善。

苟或  非义而动。

背理而行。

以恶为能。

忍作残害。

阴贼良善。

暗侮君亲。

  慢其先生。

叛其所事。

诳诸无识。

谤诸同学。

虚诬诈伪。

攻讦宗亲。

  刚强不仁。

狠戾自用。

是非不当。

向背乖宜。

虐下取功。

谄上希旨。

  受恩不感。

念怨不休。

轻蔑天民。

扰乱国政。

赏及非义。

刑及无辜。

  杀人取财。

倾人取位。

诛降戮服。

贬正排贤。

凌孤逼寡。

弃法受赂。

  以直为曲。

以曲为直。

入轻为重。

见杀加怒。

知过不改。

见善不为。

  自罪引他。

壅塞方术。

讪谤圣贤。

侵凌道德。

射飞逐走。

发蛰惊栖。

  填穴覆巢。

伤胎破卵。

愿人有失。

毁人成功。

危人自安。

减人自益。

  以恶易好。

以私废公。

窃人之能。

蔽人之善。

形人之丑。

讦人之私。

  耗人货财。

离人骨肉。

侵人所爱。

助人为非。

逞志作威。

辱人求胜。

  败人苗稼。

破人婚姻。

苟富而骄。

苟免无耻。

认恩推过。

嫁祸卖恶。

  沽买虚誉。

包贮险心。

挫人所长。

护己所短。

乘威迫胁。

纵暴杀伤。

  无故剪裁。

非礼烹宰。

散弃五谷。

劳扰众生。

破人之家。

取其财宝。

  决水放火。

以害民居。

紊乱规模。

以败人功。

损人器物。

以穷人用。

  见他荣贵。

愿他流贬。

见他富有。

愿他破散。

见他色美。

起心私之。

  负他货财。

愿他身死。

干求不遂。

便生咒恨。

见他失便。

便说他过。

  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

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

埋蛊厌人。

用药杀树。

  恚怒师傅。

抵触父兄。

强取强求。

好侵好夺。

掳掠致富。

巧诈求迁。

  赏罚不平。

逸乐过节。

苛虐其下。

恐吓于他。

怨天尤人。

呵风骂雨。

  斗合争讼。

妄逐朋党。

用妻妾语。

违父母训。

得新忘故。

口是心非。

  贪冒于财。

欺罔其上。

造作恶语。

谗毁平人。

毁人称直。

骂神称正。

  弃顺效逆。

背亲向疏。

指天地以证鄙怀。

引神明而鉴猥事。

施与后悔。

  假借不还。

分外营求。

力上施设。

淫欲过度。

心毒貌慈。

秽食餧人。

  左道惑众。

短尺狭度。

轻称小升。

以伪杂真。

采取奸利。

压良为贱。

  谩蓦愚人。

贪婪无厌。

咒诅求直。

嗜酒悖乱。

骨肉忿争。

男不忠良。

  女不柔顺。

不和其室。

不敬其夫。

每好矜夸。

常行妒忌。

无行于妻子。

  失礼于舅姑。

轻慢先灵。

违逆上命。

作为无益。

怀挟外心。

自咒咒他。

  偏憎偏爱。

越井越灶。

跳食跳人。

损子堕胎。

行多隐僻。

晦腊歌舞。

  朔旦号怒。

对北涕唾及溺。

对灶吟咏及哭。

又以灶火烧香。

秽柴作食。

  夜起裸露。

八节行刑。

唾流星。

指虹霓。

辄指三光。

久视日月。

春月  燎猎。

对北恶骂。

无故杀龟打蛇。

  如是等罪。

司命随其轻重。

夺其纪算。

算尽则死。

死有余责。

乃殃及子孙。

又诸横取人财者。

乃计其妻 子家口以当之。

渐至死丧。

若不死丧。

则有水火盗贼。

遗亡器物。

疾病口舌诸事。

以当妄取之值。

又枉杀人者。

是易刀兵而相杀也。

取非义之财者。

譬如漏脯救饥。

鸩酒止渴。

非不暂饱。

死亦及之。

  夫心起于善。

善虽未为。

而吉神已随之。

或心起于恶。

恶虽未为。

而凶神已随之。

其有曾行恶事。

后自改悔。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久久必获吉庆。

所谓转祸为福也。

  故吉人。

语善。

视善。

行善。

一日有三善。

三年天必降之福。

凶人。

语恶。

视恶 。

行恶。

一日有三恶。

三年天必降之祸。

胡不勉而行之

  太上老君说消灾经  老君以庚寅年四月二十八日丙午,与诸天大圣俱坐碧霞之殿、五云之座,真仙侍卫,无鞅数众建节捧香,罗列左右,一时同会。

即召天仙地仙、五岳众仙、天仙三十六皇主、地仙二十四皇主、神仙十皇主、飞仙大圣众,又别国主上仙三十六万人,中仙二十五万人,下仙十四万人,八大龙主、八大鬼主、八大畜主、三五之君、二十四性,悉皆来集。

勅勅天都録事地都名字,即使摄録天下邪魔恶鬼、魑魅魍魉、盗贼虎狼、及横官口舌、兵戈水火、疾病灾害急厄,患之者,莫问男女,皆当香汤沐浴,斋戒然灯,烧香礼诵,供养此经。

若家有众魔野盗精邪疾疫,急厄难之时,当呼三十六金刚,二十五神王、二十七力士、三十七天师,凡此金刚神王力士天师等名号者,皆主知万病灾变,吉凶好恶悉皆由也。

若有善信男女,能长斋烧香,礼诵此经,功德无量,所有千灾万病,恶逆盗贼虎狼,一切病难,自然消灭。

天尊降福,覆护其人,所向从心,无不获福,家门安泰,子孙隆昌,修习之人,皆致灵感,轻慢之者,祸及九祖,令可告男女,令知报应,皆得利焉。

  元炁金刚,混沌金刚,总领金刚,  万兆金刚,捉鬼金铡,部録金刚,  收炁金刚,好生金刚,镇守金刚,  去邪金刚,保命金刚,守形金刚,  守炁金刚,行真金刚,除伪金刚,  除邪金刚,破惑金铡,上奏金刚,  下卫金刚,上明金刚,保身金刚,  长生金刚,变化金刚,清定金刚,  定身金刚,朱雀金刚,玄武金刚,  大圣金刚,成道金刚,天道金刚,  地道金刚,神道金刚,火头金刚,  威怒金刚,大力金刚,灭魔金刚;  天大神王,地大神王,王大神王,  元素神王,素生神王,阴德神王,  炼炁神王,炼精神王,炼生神王,  开化神王,造化神王,真道神王,  神道神王,护身神王,破邪神王,  执正神王,破夷神王,破贼神王,  觅鬼神王,斩鬼神王,远行神王,  安身神王,杀鬼神王,食魅神王,  捕精神王;  除奸力士,除佞力士,破怨力士,  破迷力士,开道力士,消灾力士,  散祸力士,解厄力士,消魔力士,  把揽力士,领鬼力士,收鬼力士,  收邪力士,抄録力士,定文力士,  定罪力士,上奏力士,对君力士,  奉承力士,天显力士,地广力士,  摄邪力士,破军力士,征伐力士,  摄神力士,横天力士,食精力仕;  启元天师,道光天师,开化天师,  进仙天师,重光天师,朗清天师,  清定天师,定邪天师,收鬼天师,  制魔天师,斩鬼天师,启天天师,  部録天师,上奏天师,除死天师,  定生天师,保护天师,普济天师,  济厄天师,救死天师,护生天师,  度命天师,度人天师,好生天师,  好善天师,变化天师,神妙天师,  皇上天师,万福天师,至极天师,  玉辰天师,上圣天师,虚皇天师,  无量天师,明皇天师,洞深天师,  普摄天师。

  老君曰:此天师者,位在三十六天之上也,仍下统世界,普领鬼神,及一切精邪疫疾,虎狼毒兽,时瘟疫炁,口舌呪诅,悉皆由也。

若人不信道法,违背仙经,专事邪神,或修俗教,或习邪风,或祭祀鬼神,如此等类,罪由转盛,无知秽俗,背正信邪,故受考对,万劫无明,千劫受罪,乃得还生畜生之类,非人之形,任他役使,不可思议,死经地狱,无有还期,其罪深重,不可尽言,如此之人,纵受生,恒遭疾病,贫穷苦厄,无时安静,官府所克,众人所害,年命短促,死入长夜冥冥地下,人所不知,百劫受罪,乃得返人之形。

若能洗心易行,而得生也,若迷而不回者,而近于死也,将以长处恶道,无由重生也,今重告子,明慎之焉。

是时诸真大仙,欢喜踊跃,稽首而作颂曰:  道言甚微妙,普济度天人。

习者皆成道,背者悉殃身。

此经能消灾,荡秽绝嚣尘。

众生无智慧,违者信邪神。

死入寒冰苦,受罪甚艰辛。

回心归正道,方可受真身。

一心归仙路,乃得度天津。

永享无期寿,分形百万真。

九幽长披散,七祖离冥津。

自然天厨食,皆赖圣皇恩。

灵歌唱玄路,万劫保清真。

随世人人度,三真应圣皇。

五方而静默,道法渐时光。

似如人半日,妖魅入心藏。

阴阳或衰盛,百姓并饥荒。

真人将去世,混杂实难当。

濳龙欲重起,闭目在幽房。

狂人颠倒业,不久自遭殃。

沉沦地狱下,痛毒被刑伤。

皆由心邪见,致使受燋惶。

金刚令上道,威力破迷荒。

行歌而交泰,至道永开张。

风调而雨顺,五谷满盈仓。

四方皆宾伏,麟凤自呈祥。

明君时有道,万劫保年长。

  老君谓尹喜曰:此经尊贵,乃众仙得真之要也,子今受吾之要,直须精专,内自保之,勿示非人,唯学仙道士,及善信男女,此可依经传受,明宣道法,令深慎科戒,勿使失时,今重告子曰,不得妄传,吾言甚秘,宜慎之焉。

喜即稽首跪拜受经。

是时诸真众仙闻说经毕,退席恭敬,侍立俄顷,有诸仙驾浮空而下,无鞅数众各捧香花,持符执节来诣道前,一时稽首,奉请老君还玉京。

老君于是欢喜临驾,重谓喜曰:吾当上升矣,子受此经,必成道矣。

喜即莽然悲涕,俯伏礼谢,忽失其所在,唯闻音乐震动山川,因仰面视诸龙驾,云炁旋远,五色鲜明,世之莫识,须臾渐远,隐而不见矣。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上药三品,神与炁精。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存无守有,顷刻而成。

回风混合,百日功灵。

默朝上帝,一纪飞升,知者易悟,昧者难行。

履践天光,呼吸育清。

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绵绵不绝,固蒂深根。

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神合其炁,炁合体真。

不得其真,皆是强名。

神能入石,神能飞形。

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神依形生,精依炁盈。

不凋不残,松柏青青。

三品一理,妙不可听。

其聚则有,其散则零。

  七窍相通,窍窍光明。

圣日圣月,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自然身轻。

太和充溢,骨散寒琼。

得丹则灵,不得则倾。

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诵持万遍,妙理自明。

  太乙救苦护身妙经  太乙救苦护身妙经  尔时元始天尊。

在玄景之上。

清微天中。

九色玉堂。

升七宝座。

放大光明。

普集万灵。

与天教化。

十方天尊。

道君老 君。

帝君元君。

丈人圣人。

万万仙众。

俱来诣座。

听宣妙法。

於是梵王称善。

帝释欣歌。

仙乐自响。

随光而至。

  是时太上老君。

身离玉座。

步蹑莲花。

真人侍於左右。

玉女扶於曳裾。

至天尊前。

奏曰。

臣等蒙师开化。

受福天堂。

施功无极。

恩不可量。

臣观三界之中。

苦海之 内。

无量众生。

横遭厄难。

罪网牵缠。

异类寻情。

难逃生化。

臣不可住於太清。

欲仗威光。

分身三界。

救度寻情。

唯望至尊。

观心慈愍。

  於是元始天尊。

微起法身。

告老君曰。

善哉。

汝离玉座。

惊怖万天。

救苦救生。

不须汝言。

可还座中。

吾为宣说。

  天尊曰。

万物吾生。

万灵吾化。

遭苦遭厄。

当须救之。

不须汝威力。

化身救度。

此东方长乐世界。

有大慈仁者。

太乙救苦天尊。

化身如恒沙数。

物随声应。

或住天 宫。

或降人间。

或居地狱。

或摄群邪。

或为仙童玉女。

或为帝君圣人。

或为天尊真人。

或为金刚神王。

或为魔王力士。

或为天师道士。

或为皇人老君。

或为天医功 曹。

或为男子女子。

或为文武官宰。

或为都大元帅。

或为教师禅师。

或为风师雨师。

神通无量。

功行无穷。

寻声救苦。

应物随机。

今告汝知。

  老君重奏曰。

此之威神。

有无量变化。

如何得至我师御前。

天尊告老君曰。

汝可举声。

唱太乙之名。

使仙官齐咏。

自然应化现身。

於是老君众仙等。

尊其教旨。

齐声称咏太乙救苦天尊之名。

  忽见。

帝君班中。

有童子一人。

步步蹑於莲花。

稽首至天尊前。

奏曰。

臣乃太乙。

为我师开化说法。

臣集相聚形。

听宣妙音。

天中快乐一时。

地下动经万劫。

三界之中。

群生受苦。

高声呼唤。

苦哉苦哉。

旋绕天尊礼拜。

俯伏乞下天关。

  於是众仙见童子奏对。

泣泪滴衣。

哽噎叹言。

天上快乐。

地下受灾。

轮回报对。

何时清闲。

  天尊告太乙曰:汝行愿慈悲。

众生受苦。

依汝行愿。

分身救之。

童子喜笑。

再拜而退。

众仙观见童子化一天尊。

足蹑莲花。

圆光照耀。

手执柳枝净水。

九头狮子左右 从随。

乘空而去。

又见天尊化一帝君。

蹑莲花。

手执如意。

圆光照耀。

九头狮子左右从随。

乘空而去。

又见帝君化一真人。

足蹑莲花。

手放神光。

上通九天。

下通九 地。

九头狮子左右从随。

乘空而去。

又见真人化一女子。

身著火锦衬衣。

披发跣足。

蹑於莲花。

手执金剑。

圆光照耀。

九头狮子口吐火焰。

绕於身形。

乘空而去。

  老君奏天尊曰。

此圣威德。

变化救生。

从何而有。

甚劫修行。

惟愿应机。

为众宣说。

天尊曰:此圣在天呼为太乙福神。

在世呼为大慈行者。

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

在 外道摄邪呼为狮子明王。

在水府呼为洞渊帝君。

汝是吾之气。

吾是汝之根。

汝知吾知此。

是九阳之精。

甚灵甚灵。

汝可秘之。

不可尽述。

  是时老君闻天尊言。

闭目定神。

弹指叩头。

咒曰。

  元元之祖气 。

妙化九阳精 。

威德布十方 。

恍恍现其真 。

  三九扬风出 。

徘徊离始青。

恭敬生琼液 。

奉之免渴饥 。

  万灵当信礼 。

八苦不能随 。

积行持科戒 。

提携证玉京。

  尔时。

天尊重告老君及诸仙曰。

若有众生。

时遭疾疫病痛缠绵。

可以焚香。

念诵圣号。

看转此经。

疾患退散。

克获安宁。

若有众生求官觅职。

奸佞妄生。

但当念诵圣 号。

看转此经。

自然嫉妒不生。

高迁禄秩。

若有众生泛涉江海。

波浪所惊。

鱼龙欲伤。

可以存思念诵圣号。

使得达岸。

无有害伤。

若有众生。

值雷霹雳。

风雨惊怖。

但当存思念诵圣号。

神气亦清。

魂魄不动。

若有众生。

父母师资六亲不和。

兄弟乖逆。

但当存思念诵圣号。

看转此经。

自感六亲和睦。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若有帝 王国主。

朝生叛臣。

兵火作乱。

风雨不调。

万民涂炭。

怨地尤天。

但当持斋念诵。

看转此经。

风雨便得顺时。

叛臣败露。

国泰民安。

若有众生。

为邪精鬼贼妄来所 伤。

但存思念诵圣号。

妖魅自止。

鬼贼灭亡。

若有众生山林往来。

被虫蛇禽兽奔夺所伤。

但当存思念诵圣号。

禽虫自退。

不敢来害。

若有女人。

怀受胎孕。

临产艰 难。

但当存思念诵圣号。

自感真气佑护。

无痛无伤。

便生智慧之男。

有相之女。

六根具足。

母子团圆。

若有男子女子慕道求仙。

在家出家。

养性养命。

但当存思念诵 圣号。

看转此经。

便得功行圆满。

白日升天。

若有众生。

  频遭百锁牢狱之中。

呻吟难诉。

但当存思念诵圣号。

便得解脱。

出离囹圄。

若有众生为七祖九先门人同学。

夫妻男女。

身殁之後。

流滞寒庭。

未得托生。

但当存思念 诵圣号。

自然出离阴境。

便得生天。

若有众生为冤家牵引。

复连相缠。

但当存思念诵圣号。

冤家解释。

後连断除。

  於是。

天尊告老君曰。

此圣最尊最贵。

最圣最灵。

每月三九日。

多降人间。

常於净室中。

焚香礼拜。

柳枝净水。

时花药苗。

如法供养。

自然寿满一百二十。

五福常臻。

八难远离。

切忌灶下灰烬。

石榴秽物。

此为不洁。

勿令触之。

  天尊说经毕竟。

大会之中。

寻仙唱善。

狮子能语。

凤凰能言。

鱼龙成人。

枯朽还生。

蠢动含情。

福资皆遍。

巍巍堂堂。

皆得升仙。

於是道君老君。

无量众真。

同声赞叹。

今闻妙音。

大获利益。

奉辞而退。

  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信奉的诸神之一。

太乙,又作太一。

道经说:太乙天尊居天界妙严宫,是专门拯救堕入地狱之人的大神,若人回心向善,只要诚心祈 祷,并默诵“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圣号,即能得到解脱和救 助。

道教在举行“超度”道场时,均要悬挂救苦天尊神像,以示接引,救济苦难。

救苦宝诰,见《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内。

  太乙救苦宝诰  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万真环拱内,百亿 瑞光中,玉清灵宝尊,应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济,大千甘露门。

妙道真 身,紫金瑞相,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 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

(三叩首)  太上说南斗六司延寿度人妙经  尔时。

老君告天师曰。

此经乃九天八会之真文。

三洞三清之上道。

原始天尊。

昔经历于七亿万劫。

天地始终。

人伦生死。

五运变迁。

万汇兴衰。

  天尊于今。

犹宴居景云之上上清之境。

修鍊至真。

敷洋妙道。

愍念群生。

大慈不舍。

吾昔得传付是经。

今当授之于汝。

汝宜选奉道之世。

谨修行之人。

天阳地阴。

一合而生成两曜。

两曜行度五纬周天。

是谓七政。

则七星九元北斗也。

每以杓随月建。

分指节气。

二十四气二十八舍。

应下土七十二候三十六禽舍。

中有斗宿六星。

是则号南斗六司。

与北斗七政分职。

共理三才六合八卦九宫。

总辖中外百辟。

官品乃紫微太极两枢都曹也。

上系十二分次天真灵神。

下统十二分野地祇主。

主四渎五岳九州八紘。

名山大川城隍社庙。

中及人民群类万物。

无不计系。

其簿籍掌握世人善恶矣。

北斗位处坎宫。

名同月曜。

降神于人。

名之为魄也。

主司阴府。

宰御水源。

将济生聚。

功莫大焉。

南斗位处离宫。

名同日曜。

降神于人。

名之为魂也。

主司阳官。

宰御火帝。

将济动用。

德莫大焉。

洎有天地迄至于今。

二司两极。

同共陶铸万品。

生成万物。

注拟  天人之爵秩。

增减士庶之奉禄。

延保年龄去留灾福。

莫不尤其与夺也。

所以然者。

乃知阳日阴月。

南北二司。

魁斗魒罡。

受性水火。

禀质阴阳。

助天地而育物。

体道德而垂光。

物得而丰也。

非此而孰能乎。

人得而生也。

非此而孰能乎。

是故。

  天尊殷勤嗟悯。

观尔含灵一如赤子。

阐教救护。

令保生性。

其救护法。

使一切善男善女。

不以高卑。

皆应志心常当恭敬。

若或时睹日曜月曜。

南斗北斗。

则镇重叩头。

请乞佑护。

愿赐恩福。

上言呼称。

至圣至尊真宰真君。

矜哀凡冗。

宥赦过咎。

及再拜。

不得怀于轻慢。

反招殃累。

  老君曰。

尔等男女。

能依吾所授。

奉教而行者。

若有所告请。

欲消灾度厄。

曾福延年。

保家属之团圆。

祝封疆之宁谧。

或欲免息冢讼。

削死注生。

皆当上章投词。

设醮求请。

无不如意也。

尔时。

老君为为天师重宣言曰。

  南斗火官除毒害。

北斗水神灭凶灾。

一切所求皆称遂。

万般滞闷悉通开。

能依经法冥心醮。

必当随愿契灵台。

凡在有情常顶礼。

祸厄无因辄敢来。

  老君曰。

神真之妙。

凡世难言。

凡夫愚昧。

贵远贱近。

近者身也。

目见日月星斗。

耳闻风雷韶雅。

鼻嗅兰麝腥臊。

舌了甘辛酸苦。

口宣言语音响。

至于手执足行。

自生及老。

皆不可离水火。

今凡夫见之若不见。

闻其言如甚聩。

殊不知成立生性。

皆是天地日月星斗与之。

假如四大正兹一气。

生生之生全系水火。

水火比于道之真体。

故不可暂离。

可离而获存者。

非物非人。

吾今叮咛与在世男女。

说此要道。

普令发心。

求请醮献。

知有神真。

信吾教示。

更能于四时月旦。

八节十二气。

三元三会。

五腊本命。

是诸良时吉日。

皆可上章拜表。

投词献款。

请启恩福。

忏罪消灾。

然灯献果。

供养礼拜。

其福无量也。

  南斗第一天府司命上相镇国真君。

南斗第二天相司录上相镇岳真君。

  南斗第三天梁延寿保命真君。

南斗第四天同益算保生真君。

南斗第五天枢度厄文昌鍊魂真君。

  南斗第六天机上生监簿大理真君。

  如是六星真君。

六星童子。

火铃将军。

凡人转诵此经。

切须至诚虔心祷祝。

无不应验。

唯在精勤拜表上章。

真圣自降。

必获延年长生道性。

  老君曰。

此六司真君。

神性急速。

能倾心求请。

无愿不从。

神真感应人心。

随事皆谐偶也。

夫万行之本一身之根。

在乎道气保固形命。

形命保保固在乎教法。

教法存乎科仪之细密。

声发响应形动。

影随形从新移。

发足动步神灵微妙也。

南斗北斗陶魂铸魄。

魂既受鍊。

乃迁转生人。

  能依吾教法。

谢以往之非。

补将来之短。

洗涤众灾。

拜迎百福。

唯在严洁崇敬。

罄志投诚。

必获度世之仙道。

共日月之同年。

若有深信之士。

能修设两极二斗。

同醮一坛。

各像斗星立坛。

  炷列香登。

铺排敬茶。

贡献果实。

香花净水。

糖饼油饼。

荷蒸乳蒸。

枣汤细茶。

不须酒脯。

此最为要道。

以斯迎请神真。

真圣欢喜降临。

速得赐其福佑。

  老君演此真妙经竟。

正一天师与弟子王。

长座前再拜礼谢。

谨奉 道旨。

广为传行。

《太上救苦经》全文

超度《太上救苦经》 太上洞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又名《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妙经》、《太上救苦经》,为道教济幽度亡类道经,在度亡道场中常用。

经以五言韵文写成,赞颂太乙救苦天尊拔众生脱离迷途,超出三界;称众生若能悟得虚空,超出万象,即得解脱生死,免受轮回之苦;又谓众生“归命太上尊,能消一切罪。

”念诵此经不息,可致“天堂享大福,地狱无苦声。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拔经》尔时,救苦天尊,遍满十方界,常以威神力,救拔诸众生,得离于迷途,众生不知觉,如盲见日月,我本太无中,拔领无边际,庆云开生门,祥烟塞死户,初发玄元始,以通祥感机,救一切罪,度一切厄,渺渺超仙源,荡荡自然清,皆承大道力,以伏诸魔精,空中何灼灼,名曰泥丸仙,紫云覆黄老,是名三宝君,还将上天炁,以制九天魂,救苦诸妙神,善见救苦时,天上混无分,天炁归一身,皆成自然人,自然有别体。

本在空洞中,空洞迹非迹,遍体皆虚空。

第一委炁立,第二顺炁生,第三成万法,第四生光明,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太玄无边际,妙哉大洞经。

皈命太上尊,能消一切罪。

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北方玄上玉辰天尊,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道言:十方诸天尊,其数如沙尘,化形十方界,普济度天人,委炁聚功德,同声救罪人,罪人实可哀,我今说妙经,念诵无休息,归身不暂停,天堂享大福,地狱无苦声,火翳成清署,剑树化为骞,上登朱陵府,下入开光门,超度三界难,迳上元始天,于是飞天神王,无鞅数众,瞻仰尊颜而作颂曰:天尊说经教,接引于浮生,勤修学无为,悟真道自成,不迷亦不荒,无我亦无名,朗诵罪福句,万遍心垢清。

尔时,飞天神王,及诸天仙众,说是诵毕,稽首天尊,奉辞而退。

蒙山施食

蒙山施食 施食是佛教定的仪轨进行给道狱道众生施食,免除痛苦的法事。

是佛陀的弟子阿难在定中,忽见名‘面然’的鬼王,告诉阿难,三日后将堕鬼类,阿难问他免除的方法,鬼王说要以饮食遍施六道群灵,无量饿鬼才可。

第二天早上,阿难求佛陀教他施食方法。

佛陀便教阿难诵变食真言,令饮食变少成多,从七化七,乃至无量。

又教阿难念诵甘露咒,水变甘露。

这是佛陀在世时施食的开始。

佛教传入中国,到梁武帝时,他夜梦高僧,劝他建水陆大斋,普济六道。

梁武帝依志公和尚意见,积览佛经,编成仪轨,以二咒为主,会集显密文典,建坛超拔,这是中土施食的开始。

唐代金刚智和不空两位密教僧人,亦以二咒为本,参增显密诸文,集焰口仪轨,相传至今,弘扬最广,就是今天的焰口施食。

到了宋代,不动法师(或称甘露法师)在四川省蒙山上,集《救拔焰口饿鬼经》及秘密部的一种水施食法,并以二咒为主,集诸密部成文,称《蒙山施食仪》。

现在法师依足仪轨举行法事,称为放大蒙山。

寺院道场每天晚课时,亦以蒙山施食仪为日诵常规,施食普济幽魂,称为放小蒙山,居士一人或多人都可如法施行。

大蒙山施食 大蒙山施食最早始于佛陀时代。

昔时阿难尊者于林中习定,夜半三更见面然饿鬼(观音菩萨的化身)满身火燃,苦巨难堪。

面然告诉阿难:三日后你将命终堕入我类,但也有挽救办法,你若能以饮食施予六道群灵,并为我们供养三宝,即可增长福德、延长寿命。

第二天清晨,阿难尊者便将此事秉白佛陀,于是佛便为其诵陀罗尼咒、说施食法。

令恒河沙数群灵触之食之皆得六根清净、即脱众苦、超生善道。

由是阿难延寿百二十岁。

蒙山施食的时候,法坛上供置佛像,备清水、食物,对面设孤魂台供“十方法界六道群灵之位”。

恭请有德行的大僧主坛作法,凭借三宝加持,大众诵经咒,直示唯心法门,令群灵受持三皈,礼佛拜忏,闻法受食,同得解脱。

施食的目的在于,其一,为报恩:因六道众生从无始劫来常与我们互为六情眷属,不忍心看到他们在恶道受苦,所以施食来救度他们。

其二,为警惕的意思,籍此施食法会令我们想到三途恶道的苦楚,警惕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不造恶业,以免沉沦。

其三,为行菩萨道,蒙山施食就是期以大悲心,籍佛、法、僧的力量,使六道众生都可以来这里听经、闻法、忏悔,增长善根,共成佛道。

施食有很多功德,如《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载,奉施饮食得十种功德:得命;得色;得力;得安稳无碍辩;得无所畏;无诸懈怠,为众敬仰;众人爱乐;具大福报;命终生天;速证涅盘蒙山施食仪(凡念蒙山施食文者,必备净水净饭,或无净饭,用米亦可,有此方能念诵)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以下具各三称)唵 伽啰帝耶娑婆诃(破地狱真言)南无部部帝唎伽哩哆哩 怛哆哦哆耶(普召请真言)唵 三陀啰 伽陀娑婆诃(解怨结真言)(合掌)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第三遍问讯出位)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冥阳救苦地藏王菩萨南无启教阿难陀尊者(放掌)(行者出位,礼佛三拜,必须观想三宝,释迦、观音、地藏、阿难,以本愿力,具现虚空,光照三途,令离苦趣)皈依佛(下拜) 皈依法 皈依僧 皈依佛两足尊(反掌) 皈依法离欲尊 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竟(起立) 皈依法竟 皈依僧竟(三拜问讯复位)佛子(有情、孤魂)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佛子(有情、孤魂)皆忏悔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自性众生誓愿度 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问讯出位) 自性佛道誓愿成唵 钵啰末邻陀宁 娑婆诃(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第三遍向中问讯)唵 阿噜勒继 娑婆诃(观音菩萨灭业障真言)唵 步步底哩伽哆哩 怛哆哦哆耶(开咽喉真言,至佛前问讯)(右手忍进二指伸直禅指压施戒二指左手曲方愿二指慧力智三指仰竖每咒一遍右手于香上撩指花印一转虚压方愿上)唵 三昧耶 萨埵錽(三昧耶戒真言,右手取净杯安左曲指上)南无萨缚怛他哦哆 缚噜枳帝 唵 三跋啰 三跋啰 吽(每遍转指花印勾来压盂口上)(变食真言)(以左手擎食,右手按食上,作观。

我今诵此无量危德自在光明胜妙陀罗尼,加持此食,即此一食出无量食,咸趣一食非一非无量,而一而无量,一一出生,重重无尽,充塞虚空,周遍法界,普济饥虚离苦得乐)(右手取净瓶于香上写吽字势或作三绕引来注水于盂一遍向内注二遍向外注三遍向内注)南无苏噜婆耶 怛他哦哆耶 怛侄他 唵 苏噜苏噜 钵啰苏噜 钵啰苏噜 娑婆(泼水)诃(甘露水真言)(其泼水第一遍右绕二遍左绕三遍同首)(观想此咒水,咒力加持,清净湛然,周遍法界,令诸饿鬼,咽喉自开,法界众生,一时皆得甘露饮食)唵 錽錽錽錽錽(一字水轮真言,錽音“晚”)南无三满哆 没驮喃 唵(乳海真言)(三遍毕右手指压盂口离字闻引磬一供至左郭朝外立离字又供至本位向西立离字又供至中间上立)南无多宝如来南无宝胜如来南无妙色身如来南无广博身如来南无离(一)怖(二)畏(三)如来(开步)南无甘露王如来南无阿弥陀如来(散掌)(戒指写水中吽字)神咒加持净法食(法施食、甘露水)(弹指)普施河沙众佛子(有情、孤魂)愿皆饱满舍坚贪 速脱幽冥生净土(弹指胡跪)皈依三宝发菩提 究竟得成无上道功德无边尽未来 一切佛子(有情、孤魂)同法食 (左中右各三弹)(是时行者持净食出置生台上,分为三分,一施水族,令获人空,二施毛群,令获法寂,三施他方,禀识陶形,悉令充足获无生法忍,或从本文,分为佛子、有情、孤魂之三分,义亦圆括,如无生台,置净地上,或大石上亦得,又云栖本,不分三种甚是,今姑从俗)汝等佛子(有情、孤魂)众 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 一切佛子(有情、孤魂)共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施食与佛子(有情、孤魂) 皆共成佛道唵 穆力陵娑婆诃(施无遮食真言)唵 哦哦曩 三婆缚 伐日啰斛(普供养真言)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遍)往生咒(三遍)唵 娑摩啰 娑摩啰 弥摩曩 萨哈啰 摩呵咱哈啰吽(普回向真言)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一切时中吉祥者,愿诸上师哀摄受。

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一切时中吉祥者,愿诸三宝哀摄受。

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一切时中吉祥者,愿诸护法常拥护。

四生登于宝地(行者向上礼拜) 三有托化莲池(行者向左拜,大众问讯以答)河沙饿鬼证三贤(行者向上礼拜) 万类有情登十地(行者向右拜,大众问讯以答)阿弥陀佛身金色(向上拜起问讯带具) 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婉转五须弥(至班首前一拜)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向上一拜) 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至维那前一拜) 九品咸令登彼岸(如居士团体行十方礼者,“三有托化莲池”改向右拜,“万类有情登十地”改向左拜,“白毫婉转五须弥”改至维那前一拜,“四十八愿度众生”改至悦众前一拜,其他照行)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至法师前一拜向上一拜,如无法师向上三拜毕问讯)南无阿弥陀佛(五百声或千声绕念)(复位同跪,心存观想,下诸圣号各三称或十称)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以下仍跪念) 净土文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如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持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倾,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

普贤警众偈是日已过 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 斯有何乐大众(此“大众”二字仅维那一人唱)当勤精进如(起立)救头然 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三皈依自皈依(顶礼起)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自皈依(顶礼起)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自皈依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和南圣众家里最好别做因为毕竟是招引俄鬼道众生,希望在偏远的地方,活天台没有人的地方

仪轨要懂,还有如果做了就要持之以恒

否则得不到大利益哦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