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中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瑜伽中的冥想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好奇和关注。
其实,冥想并不神秘,一切真实瑜伽冥想术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人达到三昧境界。
瑜伽练习者通过冥想来控制身心, 超越物质三态。
在深层的镇定下与真理沟通,达到无上喜乐安宁和幸福。
常规的冥想练习有很多的好处,最明显的是以下几点:(1)认识自己:反应和想法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可以改变做事的方法。
如果把握思维的脉络,就可以把握自己。
(2)减少压力:减少压力可以让身心放松下来。
反省生活中的错误,看看是什么给我们带来困扰,思索一下我们的头脑里到底在想什么。
(3)增强精力和集中注意力,做起事情来更投入。
(4)冥想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不知您是否体会到,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其实都很难真正和自己相处。
冥想时我们可以学会真正地享受独处的快乐。
(5)使身体和精神重获活力,增强活力和生命力(6)减少衰退,延缓裒老。
(7)使思维清晰、平静, 感觉敏锐。
(8)增加脑血流35%以上。
(9)使血压更正常。
(10)平衡激素的分泌,改善增强免疫系统。
(11)增加创造力。
在正式开始冥想的学习前,要先认识一下何为三昧。
在八支瑜伽中,三昧是瑜伽的最高阶段。
根据著名的瑜伽典籍《薄伽梵歌》中记载,当一个人由于练习瑜伽而使心灵完全脱离物质性的心理活动时,这样一种至善状态就叫做入定或三昧。
在这个概念里出现了“脱离物质性心理活动”这个词。
我们要从两个方面理解这个词。
一是不要把工作的目的当做对工作成果的依附。
很多人在工作开始前就满怀对工作成果的渴望,这就是引发了他种种不快乐的根源。
比如在工作开始前害怕工作后得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工作完成后真的没有达成自己预期的愿望。
害怕失去已得到的成果,工作成果真的失去了。
甚至真的成功完成了工作,又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等。
这些对结果得过度关注造成了对过程得忽视,并且使人感到重重压力。
当从这个对结果的依附状态脱离出来,做完全应该做的,认真关注每时每刻的过程,让每分钟充实地度过,幸福和快乐就会来到我们身边。
二是对物质三态的超越。
瑜伽认为物质自然有三种状态:善良态、激情态和愚昧态。
“当永恒的生物跟自然接触时,他就受到这些形态的制约” 《薄伽梵歌》第十四章第五颂,这些形态在任何时刻总有一种占主导地位。
大家可能会感到奇怪,愚昧和激情会让人失去理性当然要超越,课为什么还要超越善良呢
在《薄伽梵歌》第十四章第六颂中有这样的解释:“善良状态比其他状态更纯洁,它把人从一切罪恶报应中解脱出来。
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们培育、发展智慧,但他们却受到幸福这一概念的制约。
”换句话说,处于善良状态的人仍然只对自己的幸福感兴趣,这仍然会成为练习者不快乐的根源。
比如说母爱,这是人们公认的世间无私的爱,可是这种爱大部分仍然处于善良态,这就造成了当孩子结婚成家后,母亲由于失落感而将一种怨恨放在了儿媳或者女婿身上,这就造成了自古以来无法调和的微妙家庭关系。
再比如说,你在公交车上为一位老人让座,可老人落座后并没有对你表示感谢,这时很多人心里可能就会有些不开心,这些都是处于善良态的原因,因为你关心自己多过关注事情本身。
通过不断地瑜伽练习,这种情况会不断好转。
只有对自己的快乐幸福不感兴趣的人才能真正幸福快乐,这个看似难以理解的道理,对于真正的瑜伽者是合乎逻辑和容易理解,那什么样的状态可以说明一个人超越了物质自然界的三种状态呢
据《薄伽梵歌》所载,当一个人面对各种思想和情绪时始终保持旁观者的态度,洞悉到只是诸种形态在活动。
当他对所谓欢乐和痛苦,泥土和黄金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所谓私敌和挚友,宠辱不惊时,放弃对私利的追求时,这样一个人就超越了物质自然的三态。
各种瑜伽体系的练习都在于使人摆脱这物质自然三态,脱离这三种状态也就脱离了物质性心理活动。
按我们中国的说法就叫做: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Hello,树先生中小梅是处女中吗
是的。
盲人按摩院是他老爸开的,他老爸和店里的伙计都是盲人,跟小梅无关。
至于说他技术熟练,年纪这么大了,听也应该听说过。
看她那时皱眉头这么厉害,应该是的。
清新冥想怎么用
每天十分钟,打开清新冥想app,选择你喜欢的场景,开始播放收听即可。
我们的冥想课程是听书和冥想练习相结合,专门针对职场新人,宝妈,和大学在校生设计,深入浅出,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