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北京话台词
北京话 侯宝林 郭启儒 甲 说相声最好呀把这个嘴给练好咯。
乙 是啊 全仗这说嘛。
甲 早晨起来啊,用功,有基训啊。
乙 啊。
甲 基训啊。
乙 基训
甲 基本训练。
乙 啊,那怎么训练
甲 把口型练一练。
乙 哦。
甲 使面部的肌肉松弛。
乙 啊。
甲 另外得说,嘴得练,舌头得练。
乙 那是啊。
甲 哎,唇、齿、牙、喉、舌全得练。
因为你说话嘛,需要嘴呀。
乙 是啊。
甲 口腔得利落口腔有毛病的人说相声不成。
乙 哎。
甲 没毛病的人也得说呀。
乙 那是呀。
甲 你说一段相声,一个字儿也不许错呀。
乙 对。
甲 一个字儿也不许罗嗦。
乙 哎。
甲 可谁也免不掉罗嗦,是吧
乙 哈哈,罗嗦。
甲 罗嗦,这是最大的毛病。
乙 哦。
甲 就是功夫问题。
乙 是吗
甲 早晨起来最好练练绕口令。
乙 哎,练练嘴。
甲 练练嘴。
乙 嗯。
甲 你看哪,我们那马增芬同志。
乙 嗯。
甲 她嘴最好。
乙 是吗
甲 因为她总唱啊,总唱那“六十六岁刘老六”啊
乙 啊。
甲 早晨起来,先唱这个,先唱四遍,我们都做早操,她不去。
乙 她怎么样
甲 她唱绕口令。
乙 哦。
甲 她说,我这也是体育的一种。
乙 这怎么也属于体育的一种
甲 这叫口腔体操。
乙 啊
这嘴也练体操哇
甲 哎,这也得练。
乙 这好。
甲 所以她嘴好。
乙 那倒是啊。
甲 说的这个字儿,要清楚。
乙 对。
甲 口音要正。
乙 哎。
甲 最好啊,就是普通话。
乙 哦,普通话
甲 说普通话。
乙 噢。
甲 大家都听得懂。
先由北京话这儿练。
乙 哎。
甲 北京话可别说那老北京话。
什么:“你颠儿了”、“撒丫子啦”、“孬啦”。
你比如说一个“吃”吧。
乙 哦。
甲 一个“吃”就有很多说法。
乙 啊。
甲 这儿搁个馒头,你把它吃了。
乙 这不就得了吗
甲 你把它吃了。
乙 啊,吃了。
甲 有很多词儿形容“吃了”。
乙 还有什么词儿
甲 你把它餐了。
乙 餐了。
甲 “餐”原来是文言。
乙 啊。
甲 可搁在这儿,它算土语。
乙 哦
甲 这算两用的。
乙 啊。
甲 你把它餐了。
乙 餐了。
甲 你把它啃了,你把它开了。
乙 开了
甲 还有,你把它捋了。
乙 咳。
甲 再多用一字儿,你把它垫补了。
乙 您这个,这叫什么话呢
甲 这就叫做北京话的土语。
乙 哦,土语,嗯。
甲 说北京话,你说土语不行。
乙 那是啊。
甲 你非得说普通话。
乙 对。
甲 现在提倡说普通话。
乙 是啊。
甲 今后说话都要按照这个规范。
乙 对。
甲 说北京话,别说土话,就是普通话。
乙 噢。
甲 现在人都学北京话。
乙 是啊。
甲 现在学北京话正确。
乙 哎。
甲 因为什么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音为标准的普通话。
乙 那倒是啊。
甲 像北京土话这路话不行啊。
乙 啊。
甲 这两个人“你们二位怎么论啊
” 乙 哦,怎么论
甲 怎么论。
乙 嗯。
甲 这东西我买一个多少钱:“论斤多少钱
”这个“论”字儿我找不着。
后来我一研究是“论”字。
乙 哦,“论”
甲 论,论斤要,或者“你们二位怎么论”
是弟兄啊,还是叔伯,怎么论。
乙 哦,是是。
甲 是不是
乙 嗯。
甲 过去也有过,说让人都学国语,叫什么
叫国语啊。
乙 啊,国语。
甲 国语。
就没推开。
有很多人,提倡学国语,那国语说得不是味儿啊。
乙 国语。
甲 过去那个电影里,不是净说国语吗
乙 哦。
甲 一说话这味儿:“好喽好喽,我已经知道你的心里,可是我并没有答应你啊
” 乙 这就叫国语啊。
甲 哎。
“是的是的,我已经知道了,好喽好喽,我们俩一道走好喽
”就这味儿。
他们也拿这个当作北京话。
乙 据说他们这都是北京话。
甲 是啊,在上海这么说行了,这就叫北京话,到北京来就不行了。
乙 哦
甲 北京话它不是这味儿啊。
乙 是啊。
甲 北京人要都这味儿,那多别扭啊。
北京话有特点,说得流利,说得快。
乙 哦。
甲 你走街上,你听那北京话:“三轮儿
”“哪儿去啊
”“东四。
”“五毛。
”“三毛。
”“四毛吧,多了不要。
”“站住,拉吧。
”得。
乙 这话说得干脆啊。
甲 干脆吗
乙 嗯。
甲 流利。
乙 是嘛。
甲 你说要都跟过去电影明星那味儿,那马路上,你瞧着别扭不别扭
乙 啊。
甲 走街上都那路北京话:“这辆三轮车谁的呢
你好不好拉我去呢
”蹬三轮儿的这位也这味儿。
乙 也这味儿。
甲 “哦,谢谢,你要坐我的三轮车去吗
哦,我真得感谢你了
” 乙 这有什么感激的
甲 “你要到哪里去
”“你拉我东四牌楼好喽。
”“哦,东四牌楼
东四牌楼
你为什么要到那里去
”“我住家就在那里。
” 乙 啊。
甲 “哦,你给八毛钱好喽。
”“不,我只给你三毛钱好喽,哎,你自己考虑一下。
”“不,先生,三毛钱未免太少一点,我实在不能答应你的要求哟
”
有一个关于麻烦的北京话的相声 叫什么啊
侯宝林郭启儒《戏剧与方言》
有一个相声,讲的是北京话里的儿话音,快乐驿站里放过的,台词有“冰棍儿”什么的。
《北京话》侯宝林郭启儒
怎么练习说相声
说相声用的北京话怎么学
恳请各位长辈的帮忙,晚辈不胜感激
相声语言相声是北京的“土产”,清朝同治年间,相声起源于北京,清末民初发展成熟于天津。
传统相声根据行规必须用精炼的、经过提炼跟艺术加工的北京方言表演。
必须得用北京话说才有味儿、才正宗、才叫相声,否则就不叫相声,应该属于“小品”或“对口词”或“泛相声”范畴。
相声族谱记载,从第一代祖师爷至第六代,都是北京人,个别原籍不是北京的,也是在北京出生或成长。
根据剧情,相声用其他地方方言表演时,叫“倒口”归“说学逗唱”的“学”,如果纯粹用其他地方方言表演叫“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