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优美句子 > 选自现代文的优美句子

选自现代文的优美句子

时间:2019-03-25 22:47

9句关于描写春天的现代文句子要标明出处

我自己写的,看看吧——  钱塘湖春行  我来到孤山北面、贾亭的西面,只见西湖的水涨上来,正好与堤岸平齐。

放眼望去,阳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又像被揉皱了的绸缎;洁净、润泽的朵朵白云像害羞的少女,低垂着脸;又像在梳洗一般,与湖水连在一起。

  这是,几声清脆的莺啼传入我的耳中,我不由得心中一喜——看啊,一只只黄莺早已飞来,你争我打地歇在朝阳面的柳枝上;争到了,便在树丫上戏舞,在春风中歌唱。

也不知是谁家的屋檐下,有只燕子正匆忙地飞来飞去。

哦,它正忙着衔泥筑巢呢

望着这和谐的景象,我不禁脱口吟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阳光照射在大地上,大地上的一切也变得暖烘烘的了。

到处都开满遍地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一阵潮润的微风吹来的那浓郁的花粉气息,真让人陶醉其中。

而那美丽又娇艳的野花的色彩,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小草儿也从梦中醒来了,欣欣然张开了眼,伸展双臂一味向上窜;破土而出,用好奇的目光打探着又一个美好的春天。

这时,不知从哪跑出一匹快马,跃过了草地,动作是那样的轻快;这时候的浅浅的嫩绿的小草刚刚能盖住马蹄,想要再长长些,那一定要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力。

  多美的春景啊

微红的阳光照射在大地上,给大地镀上一层金色。

湖边的草叶上的水珠,像镶在翡翠里的珍珠,闪着五颜六色的光华。

草丛中夹着多色而又不知名的小野花,散在各处;春风中夹杂着鸟啼声,清脆悦耳;堤边的杨柳成阴,恰是和谐。

  我最喜欢这湖东一带的风光,怎么逛也逛不够,怎么赏也赏不够,尤其是那柳树成阴下的白沙堤——真的不想离开这里啊

真恨不得让时间停止,让我好好赏一赏这春日里的钱塘湖

求一篇三分钟的现代文演讲稿,要意境优美的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快乐,源于善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快乐

快乐,源于知识:畅游在浩瀚知识的无边海洋,就是最大的快乐

快乐,源于通信:永远保持赤子般的纯洁无瑕,就是最大的快乐

快乐,源于超越:战胜自己并争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乐

英国的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它统计了全英国8万人关于“心目中谁是最快乐的人”的,其中,他选了3份认为最棒的来信。

信中认为谁是心目中最快乐的人,分别是:1、是自己的作品圆满成功,听到别人赞赏的艺术家。

2、正在给刚满1个月的新生婴儿洗澡的妈妈。

3、奋斗十几个小时,把病人从死神手里拽回来的医生。

的确,艺术家是为自己付出后,得到的赞誉而快乐;母亲是因为自己新生的小宝宝而快乐;医生则是因为挽救了一条生命,而觉得自己这十几个小时有意义而快乐……它们都是世上被人们所称赞,所敬佩的,他们因自己的责任而感到快乐。

世上有三种快乐的人,他们虽然没有以上的3人伟大,可在生活中我真的想做以下的三种人: 一、僧人 俗话说“心情则灵”。

在僧人的眼里,没有世间这些琐碎的杂事;他们像是活在仙界一般,不食人间烟火,住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里。

那里虽然没有电视,没有高楼,但有的是一片宁静,是一种靠近大自然的真实感;那里虽然没有美味,没有饮料,但有的是一味朴素,是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感;那里虽然没有摩登少女,没有帅气小伙。

但有的是一种古典,是一种感受大自然的空灵感……置身于那样一个安宁,清幽的环境中,怎能不让你的心平息呢

更重要的,是僧人那种简单的心。

简单的活着,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能做到这一点,就叫高人了。

长着眼睛,但是不看;长着耳朵,但是不听;长着嘴巴,但是不说;长着脑袋,但是不想。

你看那一棵树站在那里,一块石头卧在那里,一匹马在草原上悠闲地甩着尾巴,它们是多么的简单啊

站在阳台上,你向下看,会觉得中国人实在是太累了。

整座城市里,大家都在匆匆忙忙地赶路,都在疯狂地挣钱,都在想着谋官图财。

而你若是一个局外人,来看这一切,你会发现人类在几千年来煞费苦心所建立起来的文明秩序,其间充满了许许多多的伪善成分,你会发现人们像一群蜜蜂,一群苍蝇一样的忙碌,但实际上都是瞎忙,还烦恼一大堆

忙到最后,死了,什么也带不走。

而僧人却没有这一切,他有的只是自己的信念,所以也是很充实的

僧人的快乐,就来自于他能简单地活着,他能放得下一切,而能放得下一切的人,才是真正的解脱,才是真正能无忧无虑的活,能快乐的活着。

二、傻子 很多人觉得傻子是很可怜的,但我觉得,砂子也是快乐的。

傻子之所以被称为傻子,是因为他的脑子有问题,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天天流着哈喇子,张着嘴傻笑……其实那是很幸福的,不是吗

有人说,热带鱼的记忆只有7秒,只要7秒一过,它就会忘记原来的事,所以,别看他虽然生活在狭小的鱼缸里,但只要7秒一过,他游过的每一个地方就都是一个新的天堂。

所以,鱼儿们才在里面快乐地游来游去。

傻子其实和它们差不多,因为大脑的问题,所以根本不记事;他从不去争官,挣钱,也从不忙着学习,考试;他喜欢的就去做,不喜欢的就一点也不会理会。

他们能够随时随地地发脾气,也没有人会说什么……总之,他们的生活才是真正的自己的生活,是真正自己的自由,所以是快乐的。

他们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三、在自己所爱的人的怀里死去的人 在自己所爱的人的怀里死去的人,我觉得是这世上最幸福、最快乐的人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可比生死更遥远的距离还有什么呢

两个人在一起,拉着、扯着、握着、相携相拥着走过许许多多的风雨人生,早已牢牢地凝结在了一起。

多少话语、多少海一样深的爱,无时无刻地传递着。

曾经一起说过、哭过、笑过、泪过……多少个美好的时刻…… 而如今,一个人却要走了…… 一个人的死,本应是惋惜的、是悲痛的,可我的确觉得那个人能在爱人的怀里死去,是多么的幸福啊。

躺在爱人的怀里,静静地,就那么静静地躺着……听得见彼此的呼吸,也感受着彼此的温暖……就这样,不用说一句话,不去想任何事,只感受他的温暖……放心的、微笑着,慢慢地闭上眼睛,在他的怀里停止了呼吸…… 老师、同学们,不管你曾经面临或者正在面临怎样的困惑,一切都会过去,过去的都值得珍惜。

笑着前行,你我都可以做到。

谢谢大家

现代文常用的三大文体和文学作品的四大题材

杜甫诗三首•综合能力测试一、给下列词语注音岱( ) 眦( ) 簪( ) 逾( )二、文学常识填空1.杜甫(712~770),字________,别号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诗人。

2.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________朝由________而________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3.《 》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 》和《 》则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

三、默写1.岱宗夫如何

________。

2.________,浑欲不胜簪。

3.暮投石壕村,________。

________,老妇出门看。

4.夜久语声绝,________。

天明登前途,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造化钟神秀( ) 决眦( )家书抵万金( )( ) 浑欲不胜簪( )五、阅读①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②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⑤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解释下列词语。

附书至( ) 新战死( ) 未去( ) 犹得( )2.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戍( )________ 戌( )________ 戎( )________(2)衰( )________ 哀( )________ 衷( )________3.为选段划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4.用原文回答问题。

(1)说明兵役之苛酷:________________(2)说明战争之惨烈:________________(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________________(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________________(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________________5.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________”,揭示主题。

六、阅读下诗,回答问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 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四川剑阁以南,指梓州一带。

唐朝都城长安在剑阁东北。

当时以长安为中心,所以剑阁以南称剑外。

蓟北:现在河北省北部和北京市一带。

那里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1.解释下列词语。

(1)妻子:(2)纵酒:2.诗中哪句点明了“闻讯”的地点

3.诗中哪个词语揭示了全诗的主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4.诗人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

诗中是如何描述这一点的

试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一、dài zì zān yú二、1.子美;少陵野老;唐;现实主义 2.唐;盛;衰 3.望岳;春望;石壕吏三、1.齐鲁青未了 2.白头搔更短 3.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4.如闻泣幽咽;独与老翁别四、钟:聚集; 眦:眼角; 书:信; 抵:值; 浑:简直。

五、1.书:信;新:最近;去:离开;犹得:还能够。

2.(1)戍shù,戍守;戌xū,壬戌;戎róng,戎马一生。

(2)衰shuāi,衰老;哀āi,悲哀;衷zhōng,无动于衷。

3.①②③‖④⑤‖⑥第一层:三男戍边,二男战死。

第二层:家中情况。

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

4.(1)三男邺城戍 (2)二男新战死 (3)出入无完裙 (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5)听妇前致词 5.安史之乱六、1.(1)妻子和儿女 (2)纵情饮酒 2.剑外忽传收蓟北 3.“收蓟北”;抒发了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表现了诗人渴望国家统一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当诗人一听“收蓟北”的消息后,“初闻涕泪满衣裳”——欢喜得泪流满面,以泪写喜,更是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最生动的写照。

“漫卷诗书喜欲狂”——由流喜泪而呈喜态,写出了此时此刻诗人内心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狂喜之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由呈喜态而放声高歌、纵酒痛饮。

“青春作伴好还乡”——这里由欣喜若狂到迫切思归。

最后两句仍然写“还乡”,是想像中具体的回家路线,更让人想见诗人归心似箭的急切而喜悦的心情。

全诗喜始喜终,一贯到底,给人以强烈的快意。

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夹(jiā)岸 舍(shě)船 豁(huò)然开朗 屋舍(shè) 俨(yǎn)然 阡(qiān)陌(mò) 种(zhòng)作 衣着(zhuó) 垂髫(tiáo) 便要(yāo)还家 咸(xián)来 邑(yì)人 语(yù)云 诣(yì)太守 刘子骥(jì)二、 解释下列加点词。

1.缘溪行: 沿着,顺着 2. 夹岸: 两岸.夹,在两旁 3. 落英缤纷: 落花;繁多的样子 4. 豁然开朗:开阔明亮的样子。

5.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6. 桑竹之属:类。

7.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8.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9.怡然自乐:欢乐愉快的样子。

10. 欣然规往:计划。

三、分别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表条件关系连词)【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

三、 比较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

【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志】处处志之:做记号 寻向所志:标记,记号【寻】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及】及郡下:到了 由表及里:到达【遂】遂迷:终于 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乃】乃不知有汉:竟然 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屠乃奔倚其下: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其】欲穷其林:这,那 既出,得其船:他,代渔人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他,代渔人四、 翻译句子1.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3.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

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桃林的尽头。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6.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五、 理解默写1.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本文中明显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明显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的句子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六、问题理解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 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3.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4.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①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6.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7.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8.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设计[ 2005-9-20 17:39:00 | By: zyj1112 ]22短文两篇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西蜀( ) 蕃( ) 淤泥( ) 濯清涟( ) 亵( )鲜有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读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lòu简陋)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hóng大)C濯清涟而不妖(ér却) D香远益清(yì好处)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可爱者甚蕃( ) (4)濯清涟而不妖( )(5)亭亭净植 ( ) (6)宜乎众矣 ( )(7)无案牍之劳形( ) (8)无丝竹之乱耳( )4、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5、下列与课文不一致的是(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予谓菊,花之君子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6、选出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A对于菊花来说,花中的隐士啊。

B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C我说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D菊花,即所谓花中的隐士(2)何陋之有

( )A有什么地方简陋呢

B哪些地方简陋呢

C简陋又有什么呢

D有什么简陋的呢

7、根据课文默写(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中通外直, ,香远益清, 。

(3)可以 , 。

无丝竹之乱耳, 。

(4)菊之爱,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爱莲说》选自《 》作者 , 代哲学家。

(2)《陋室铭》作者是 朝 。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或者 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 的。

(3)“说”“铭”是古代一种文体,请你再举出二例与之相类似的文体。

二、教材探究1、《陋室铭》一文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2、作者为什么先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用原文语句回答(1)文章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

(2)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

(4)与“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 。

4、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5、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理

7、《爱莲说》一文中“而”字出现较多,请你找出两例“而”为转折关系的实例A: B:8、文中作者歌颂的是莲花,却几次提到了菊、牡丹,其用意是什么

9、用原文语句回答(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句子是 。

;(4)比喻君子志洁高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的句子是; 。

10、文中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的哪三种人

1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12、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13、本文描写“莲”的语句形象、生动,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写出二句描写“莲花”的诗句三、读写链接作者在《短文两篇》中,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莲”自比,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同时还要写出你喜爱的原因《陋室铭》《爱莲说》练习答案[ 2005-9-20 17:57:00 | By: zyj1112 ]22、短文两篇一、1、xīn tái rú dú shǔ fán yū zhuó xiè xiǎn2、D3、(1)这(2)没有学问的人(3)多(4)洗涤(5)立(6)应当(7)使……劳累(8)奏乐的声音4、A5、D6、(1)B(2)D7、略8、(1)《周元公集》、周敦颐、宋(2)唐、刘禹锡、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用韵(3)表、记二、1、三个方面,从陋室的环境、陋室里的人及陋室里主人的活动三方面来描写的。

2、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引出陋室3、(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惟吾德馨(4)何陋之有4、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抱负5、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6、如: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要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阅读一些健康的书籍,开阔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不做低级无聊之事等\\\/(围绕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方面来谈即可)7、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8、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来衬托莲花的种种美德9、(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香远益清(3)中通外直(4)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0、菊花比喻成隐士,牡丹比喻成富贵的人;莲花比喻成君子11、表达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12、品德高尚的人(或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也可以)13、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三、略。

点拨:写出植物本身的特点及给你带来的启示、原因。

最优美的语句

我很喜欢泰戈尔的《飞鸟集》。

《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它包括811余首清丽的小诗。

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短小的语句道出了

《关雎》翻译成现代文的诗歌

雎鸠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黄河小岛上。

文静秀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短不齐鲜荇菜,顺着水流左右采。

文静秀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

追求姑娘未如愿,醒来梦里意常牵。

相思悠悠情无限,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长短不齐荇菜鲜,拣了左边拣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

参考资料: 关雎 【先秦】诗经,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左右芼[1]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雎鸠:水鸟名,即鱼鹰。

传说它们情意专一 逑:(雔)之借字,(雔),双鸟之意 荇菜:水草名 寤:睡醒,寐:睡眠 [1]:音帽,有选择之意是“”里的第一首诗,也是的第一篇。

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

孔子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此后,历代学者评皆“折衷于夫子”。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之冠。

诗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因此,诗的第一章说:“,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

“求之不得”以下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

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

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关雎》与的艺术特点有什么不同

《关雎》与都可以看做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

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

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

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兼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

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

“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