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教经典语录!
1、道生一,一生二,二,三生万物;2、仙道,无量度人;3顺天时,下养万物,昆虫不失斯所,獭未祭鱼不施网罟,豺未祭兽不修田猎,鹰隼未击不张尉罗,霜露未沾不伐草木;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5、天地好生,征物同一躯命,故人惟兼物性,方为全尽吾性。
体此意者,樽节爱养,戒杀放生,自有所不能已也。
6、凡天下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
地性既善,养生万物,无不置也。
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大善。
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轻,尊之,重之,受之,佑之。
也可参考《度人经》、《老子》、《吕氏春秋・贵生》、《云笈七签》卷十六《九天生神章经》、《阴骘文图说》 、《白话劝戒录》、《感应篇图说》。
《太平经》主张的“乐生”、“重生”,以及其它的道书如《老子想尔注》、《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参同契》、《抱朴子内篇》、《西升经》、《度人经》、《悟真篇》
佛家道家的经典语录
《安心法门》 ------------------达摩祖师迷时人逐法,解时法逐人。
解时识摄色,迷时色摄识。
但有心分别计较自心现量者,悉皆是梦;若识心寂灭,无一切念处,是名正觉。
问:云何自心现量
答:见一切法有,有不自有,自心计作有;见一切法无,无不自无,自心计作无;乃至一切法亦如是,并是自心计作有,自心计作无。
又若人造一切罪,自见己之法王,即得解脱。
若从事上得解者气力壮,从事中见法者,即处处不失念;从文字解者气力弱,即事即法者深。
从汝种种运为跳踉颠蹶,悉不出法界;若以法界入法界,即是痴人;凡有施为,皆不出法界心,何以故
心体是法界故。
问:世间人种种学问,云何不得道
答:由见己故,所以不得道;己者,我也。
至人逢苦不忧,遇乐不喜,由不见己故,所以不知苦乐,由亡己故,得至虚无;己尚自亡,更有何物而不亡也
问:说法既空,阿谁修道
答:有阿谁须修道
若无阿谁,即不须修道。
阿谁者亦我也。
若无我者,逢物不生是非,是者我自是,而物非是也;非者我自非,而物非非也;即心无心,是为通达佛道;即物不起见,是名达道。
逢物直达,知其本源,此人慧眼开。
智者任物不任己,即无取舍违顺;愚人任己不任物,即有取舍违顺。
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一切处无心,即作处无作处。
无作法,即见佛。
若见相时,即一切处见鬼;取相故,堕地狱;观法故,得解脱;若见忆想分别,即受镬汤炉炭等事,现见生死相。
若见法界性,即涅盘性。
无忆相分别,即是法界性。
心非色,故非有。
用而不废,故非无。
用而常空,故非有。
空而常用,故非无。
道家关于爱情经典语录
从道家式的爱情说起 顺从
——这是女权,并非平等。
我不在乎~——这是游戏,不是的。
说爱我
——这是童话,太幼稚。
结婚。
——不
这不是结果。
《除非是你的温度》,除非能去两端而去其中,我就是你的温度,我是你的温度,你同样是我的温度。
我太爱联想,从道家式的科学类比到道家式的爱情,“道家式”,哦,我发现我是骨子里的道家的葬品,我认同,认同倒把自己融掉。
所谓“无为而无不为”,我没有能力解释,也许正应了“道可道,非常道”,不过又是让我这只瞎猫撞到了。
“无为”的爱情是我理想的爱情。
“无为”不是我不在乎,我不关心,请不要混淆
“无为”的爱是全身心的感受,心甘情愿的接受,随遇而安的洒脱,完全的包容。
可以反对我的想法,但必须澄清,“无为”并非一切的无条件,并非消极的无主见,“无为”是爱到深处我心的真实流露。
我虽不敢说这种自新超脱了世俗,但的的确确是升华,是真我的升华。
可以说我的想法虚妄,因为“道家式”的观点本身就让人摸不到头脑,况且纯粹的爱情谁曾经历,又有谁来相信
我并非崇尚柏拉图式的爱情。
爱情很丰富很复杂也很无奈,(当然无奈的不是爱情本身,而是无人理解爱情的无奈。
)那一点点精神可能是爱情的核心,却不是全部。
爱情,无为的爱情不存在定势,不能描述,不是因为我浅薄儿无法描述,尽管我的确浅薄,但再高深的人哪一个又能描述清楚呢
很多东西都非言语所能及,爱情便是其一。
不急功近利,不苛求完美,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爱的不是理想,爱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也许爱的人不被别人爱,也许爱的人别人争着抢着爱;也许爱的人很爱很爱你,也许爱的人从没爱过你;但只要爱就没有这些念头,爱到忘记自我才是真正的自我。
不用问你爱不爱我,不用甜腻腻的情诗,如果你喜欢我的坦诚,我从没有过欺骗;如果你喜欢我的纯真,我从没有过猜忌;如果你喜欢我的才华,我从没有过无聊,如果你喜欢我的财富,我从没有过贪欲自私;如果你喜欢我的身体,我会让你来享受。
但也许你不喜欢我的一切,哦,那好吧,爱没有消失,但我也不会强求,也不会因你而改变,只是保留一份赤子之心。
可欲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及,爱情不是得到,只是一种单纯单单纯纯的感情。
爱情本应和谐,不要有控制的欲望,不要有占有的欲望,不要幼稚,不要“小资”。
人因爱情而美丽,却不要让爱情因人而毁灭。
无论是否相信道家师的爱情,请尽情享受,痛苦、快乐、悲伤、欣喜,一切都需要积极面对。
道家经典句子,越多越好,谢谢。
1、飘风不终朝, 不终日.《老子》二十三章。
暴风刮不完一个早晨就会停息。
比喻来势,但持续的时间不会长久。
2、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
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福能变成祸,祸能变成福。
3、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六十三章难的事情,从简单的做起。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5、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天下》6、日极则仄,月满则亏。
《管子·白心》7、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经法·道法》大路因为岔道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丧失了生命的方向。
8、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淮南子·原道》9、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淮南子·缪称》10、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淮南子·说林》11、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淮南子·泰族》12、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淮南子·说林》13、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列子·天瑞》14、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 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
唐。
王士元《亢仓子·用道篇》1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七十七章16、多言多败,多事多害。
前蜀。
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九17、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列子·说符》18、凡物不以其道得之,皆邪也。
三国。
魏。
王弼《老子》五章注19、“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一章。
2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四十二章。
21、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老子》十四章。
2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四十章。
23、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七十六章。
24、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一章。
2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老子》七十七章。
26、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七十九章。
2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七十三章。
28、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
《庄子·庚桑楚》。
29、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庄子·天下》30、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
《庄子·至乐》。
31、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庄子·至乐》。
32、物得以生,谓之德。
《庄子·天地》。
33、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
《庄子·在宥》。
34、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庄子·渔父》。
35、金石有声,不考不鸣。
《庄子·天地》。
36、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
《庄子。
·至乐》。
37、凡事无小大,物自为舍(位置)。
《经法·道法》。
38、有生于无,实出于虚。
《淮南子·原道》。
39、道自在天帝之前。
《老子》第四章河上公注。
40、元气生万物而不有。
《老子》第二章河上公注。
41、道德,天地之神明也。
天地,道德之形容也。
汉·严遵《道德指归论·勇敢篇》。
42、清静处于,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
汉·严遵《道德指归论·江海篇》。
43、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
《西升经·神生章》。
44、凡物皆始于无。
三国魏·王弼《老子》一章注。
45、万物皆由道(物质)而生。
三国魏·王弼《老子》三十四章注。
46、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
三国魏·王弼《老子》十四章注。
47、大天之内,复有小天。
梁·陶弘景《华阳陶隐居集下》。
48、无名者道之体,而有名者道之用也。
宋·李霖《道德真经取善集》。
49、天地之外,别有天地。
宋·邵雍《皇极经世·观物篇四十二》。
50、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二章。
51、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二十二章。
5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老子》二十二章。
5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老子》二十四章。
54、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老子》二十七章。
55、物壮则老。
《老子》三十章。
5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老子》三十六章。
5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老子》四十章。
58、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四十一。
5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老子》四十四章。
6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四十五章。
61、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老子》五十八章。
6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6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六十三章。
6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老子》六十三章。
65、多易必多难。
《老子》六十三章。
66、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六十三章。
6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
68、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老子》六十四章。
69、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七十八章。
70、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人世间》。
71、唇亡则齿寒。
《庄子·胠箧》。
72、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
《庄子·天地》。
73、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
《庄子·则阳》。
74、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庄子·则阳》。
75、穷则反,终则始。
《庄子·则阳》。
76、计其患,虑其反,就其利,辞其害《庄子·盗跖》。
77、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庄子·天下》。
78、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庄子·天下》。
79、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
轮不辗地。
连环可解也。
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庄子·天下》。
80、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天下》。
81、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阴符经》卷下。
82、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
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应化之道,平衡而止。
《纪法·道法》。
83、极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李(理)也。
《经法·四度》。
84、德积者昌,【殃】积者亡。
观其所积,乃之【祸福】之乡。
《十六经·雌雄节》。
85、土处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
《淮南子·原道》。
86、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
《淮南子·原道》。
87、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淮南子·原道》。
88、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
《淮南子·原道》。
89、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
《淮南子·原道》。
90、小有所志(记),而大有所忘。
《淮南子·人叔真》。
找佛家经典语录, 道家经典语录, 儒家经典语录??
《心经》很短。
很收益,。
要慢的 去 体会才有感觉。
《道德经》也叫《德道经》看看很好 的
道家里面描述感恩的语句是那句
所谓感恩本质是儒家的孝行,以儒家的孝行来套道家的道德,可乎
人生于自然长于自然,自然默默无言,道家提倡的亲近自然爱护自然回馈自然社会行的正是天地大孝。
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
。
。
圣人之在天下,翕翕焉,为天下混其心。
。
。
。
。
圣人不积既已为人己俞有,既已与人己愈多,。
。
。
。
。
道家的圣人已经把全部的身心回报给社会自然了,这种回报已经达到忘我的境界,岂是等而下之的感恩之词所能形容的
寻一些有关道家的语录或短文
道家语录驳杂涉及方方面面,您要寻哪一方面的呢,概述方面大都是修身,静心,归真,守戒,积功,修德,应物等。
具体的还有许多窍诀,咒言,经论,和功法,以及经典经训的注释,参同,详考一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