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梧桐的优美句子和故事有哪些
春天,那些梧桐树开始发芽了,碧绿的新芽像一朵朵绿色的小花。
树干是那么粗那么直,树顶那么高,树干好像脱了一层皮,被太阳照,那银白色闪着小点儿金色……你走到梧桐树旁,它好像在说:“同学们,春天来了
快迎接春姑娘吧
” 夏天,暴烈的太阳当头照。
有了梧桐树,烈日就只能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斑,这些光斑有的像老虎,有的像一朵云,有的像蜘蛛……我们在梧桐树下看这些光斑,觉得又有趣,又凉爽。
秋天,梧桐树结了许多梧桐果,圆圆的果上还有小刺儿,像一个个桂圆。
金黄色的叶子衬着棕色的小果,好看极了。
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梧桐树落叶了。
枯黄的叶子,打着旋儿,不断地飘落,像一只只金黄色的蝴蝶,在北风中飞舞。
地上也铺了一层又一层。
这时候,我们就把树叶扫到一起,堆放在墙脚下。
开营火晚会的时候,同学们点燃了一堆堆树叶。
轻烟袅袅,褐红色的火苗窜了起来。
飘舞的轻烟和跳动着的火苗,映在我们的笑脸上,引起了我们的沉思:梧桐树啊,梧桐树,你给了我们多少快乐,多少期望
你曾经给我们报春,你曾经给我们遮阳;现在你又燃烧自己,给我们快乐和温暖。
多么高大的梧桐树啊
你牺牲了自己,却给了别人快乐方便
你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里,像一颗种子生根、发芽…… 佳作评点:本文的小作者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按照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顺序,分别描写了梧桐树的特点。
在描述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梧桐树写得生动活泼有趣。
你看,那“枯黄的叶子,打着旋儿,不断地飘落,像一只只金黄色的蝴蝶,在北风中飞舞。
”再瞧,“梧桐树的叶子大大的,像巴掌。
一层层、一串串长得密密麻麻,像千手观音,又像一顶顶巨大的绿绒大伞。
”希望对你有帮助~
描写梧桐树叶的好词好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这里我列一首:李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
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
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关于秋天梧桐树的好句子
1. 风中,梧桐树大力摇晃着,枯黄的叶片兀地腾空而起,迅猛如旷野里惊飞的群鸟,继而旋转、飘散、铺天盖地,那景象,奇异而壮观。
2. 秋天的梧桐树像手掌一样的叶子变黄了,秋风吹来,枯叶飘飘悠悠地落下来,像蝴蝶一样飞舞,一防秋雨飘过来,打在我们的身上,觉得冰凉的,可是,梧桐树的树干的皮一层层地脱落,但它不怕寒冷,像巨人似地挺立着,把寒风卷起的沙粒挡住,与严寒进行搏斗。
3. 秋天到了,梧桐树叶都落光了,光秃秃的树枝孤零零的立在风中。
悄悄地,悄悄地,冬天快要到了,它们都准备过冬了。
4. 秋天到了,秋风习习,一阵阵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黄黄的树叶随风飘落下来。
树脚下那黄黄的叶子像金黄的地毯洒满一地。
5. 秋天到了,上面挂满了许多像小荔枝一样的果子,果子上面长满了许多小刺。
黄黄的梧桐树叶又大又宽,真的很像人的手掌,风一吹就落下来了,人走在上面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梧桐树的好句子
1、这些梧桐树,棵棵干高冠大。
说它高,棵棵高出四层楼顶;说它粗,两个小朋友合抱都搂不住。
它枝繁叶茂,把绿意和浓荫悄无声息地送给人们。
2、在初春的暖风里,满天飘着梧桐树毛茸茸的黄色的飞花,像天上落下了奇异的雪。
3、一色的梧桐树,像威武的哨兵站立在街道的两旁,像是守卫着城市,又像特意为行人遮挡阳光。
4、炎热的夏天到了,梧桐叶更是郁郁葱葱,挨挨挤挤,层层叠叠。
庞大的树冠好像一把把绿绒伞,在校院中搭起遮天蔽日的绿帐篷。
5、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
描写梧桐树的句子
1. 风中桐树大力摇晃着,枯黄的叶片兀地而起,迅猛如旷野里的群鸟,继而旋转、飘铺天盖地,那景象,奇异而壮观。
2. 秋天的梧桐树像手掌一样的叶子变黄了,秋风吹来,枯叶飘飘悠悠地落下来,像蝴蝶一样飞舞,一防秋雨飘过来,打在我们的身上,觉得冰凉的,可是,梧桐树的树干的皮一层层地脱落,但它不怕寒冷,像巨人似地挺立着,把寒风卷起的沙粒挡住,与严寒进行搏斗。
有关梧桐的诗句
【年代】:北宋 【作者】:张耒 【作品】:夜坐 【内容】: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清平乐 【内容】: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清平乐 【内容】: 春去秋来, 往事知何处
燕子归飞兰泣露, 光景千留不祝 酒阑人散草草, 闲阶独倚梧桐。
记得去年今日, 依前黄叶西风。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破阵子 【内容】: 燕子欲归时节, 高楼昨夜西风。
求得人间成小会, 试把金尊傍菊丛, 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 微凉渐入梧桐。
多少襟怀言不尽, 写向蛮笺曲调中, 此情千万重。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撼庭秋 【内容】: 别来音信千里, 怅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 梧桐夜雨, 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 天遥云黯, 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 心长焰短, 向人垂泪。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采桑子 【内容】: 时光只解催人老, 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 滴泪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 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 何处高楼雁一声。
【年代】:北宋 【作者】:晏几道 【作品】:行香子 【内容】: 晚绿寒红,芳意匆匆。
惜年华、今与谁同。
碧云零落,数字征鸿。
看渚莲凋,宫扇旧,怨秋风。
流波坠叶,佳期何在, 想天教、离恨无穷。
试将前事,闲倚梧桐。
有消魂处,明月夜,粉屏空。
【年代】:北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忆秦娥 【内容】: 临高阁, 乱山平野烟光保。
烟光薄, 栖鸦归后, 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 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 又还秋色, 又还寂寞。
【年代】:唐五代 【作者】:温庭筠 【作品】:更漏子 【内容】: 玉炉香,红蜡泪, 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年代】:唐五代 【作者】:孟郊 【作品】:列女操 【内容】: 梧桐相待老, 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 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 妾心古井水。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相见欢 【内容】: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
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
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内容】: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古风 【内容】: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1],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2]。
【年代】:唐五代 【作者】:曹邺 【作品】:早起 【内容】: 月堕沧浪西,门开树无影。
此时归梦阑,立在梧桐井。